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小抄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
度量
通常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指标来度量通货膨胀率。
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实际利率和汇率波动,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等 方面。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则会破坏经济秩序。
经济周期理论及政策应对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主要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周 期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等。
政策应对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例如,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增加公 共支出、减税等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等,来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04
CATALOGUE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等,中央银行通过这些工具 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和汇 率,进而影响总需求。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 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 通过这些渠道,货币政策的效果得以 传递和放大,最终实现宏观经济调控 的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与手段
任务
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 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以 及探索经济总体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 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及 其变化进行研究,揭示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同时,也 运用个量分析方法,对经济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以更好地 理解宏观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P ART 1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1、国民收入帐户:重要性1)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的说法2)汽车发动机的示意图3)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

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虽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因此,国民收入帐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两位经济学家因为在national income accounts上的贡献而获得Nobel Prize。

Simon Kuznets,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71.Richard Stone, Oxford University, in 19842、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高鸿业宏观详细笔记

高鸿业宏观详细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框架:——宏观经济学最终目标,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

——产品市场——AD曲线——货币市场——IS-LM-BP模型——短期决定及对策——国际市场国民收入——AS曲线——劳动市场(总量生产函数)——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两大体系:①MPS:Sysg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前苏联。

②SNA,Sysg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引入绿色GDP的原因:原有GDP指标的局限性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3)2003年,我国采用SNA2、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1)价值增值:企业在某年的产出(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3)→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①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②是“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最终产品;③计算的范围是一国,是一个地域概念,相对应的GNP是国民概念;④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⑤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⑥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4)由“产出=收入”:为什么?—因为企业生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产出=支出”:为什么?—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①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②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③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公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后产品: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

去处:花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销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处:其余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域)在一准期间内所运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物件 +劳务 ) 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准期间内发生的变量。

比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准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比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公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所拥有的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重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件因为消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单包含生产中资本物件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公司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添(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施赔偿旧资本耗费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添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添。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添、替代(和资本财产的支出)。

13.政府采买: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供应现期服务作为互换。

它包含:15.净出口:出口额和入口额之差。

N X=X-M16.间接税:公司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公民收入 NI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公司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

也是一国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供应的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酬劳 =薪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19.个人收入: 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积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定总收入 =总产值,总支出 =总产值,即 Y=C+S , Y=C+I ,则我饿每年能够获得过后的一个横等式积蓄 =投资。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中国队金牌为什么这么多?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30
一美元自助餐有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 之欢心
奥运期间数万中外记者吃什么?这个答案现在得到揭 晓。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2008 Beijing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简称BJMC)主餐厅, 记者只需花1美元或7元人民币,就可以享受到中、西 风味的餐饮服务。 在餐厅入口处,设有数台刷卡机,用餐记者只需将特 制的用餐卡在该刷卡机上轻轻一刷,便完成了用餐付 费,十分便捷。上面的公告显示,每次用餐只需1美 元或7元人民币。 餐厅不仅无限量提供有意大利面饼、肉串、蛋挞、鸡 翅、蔬菜、玉米、蛋炒饭等食品,还无限量提供有新 鲜水果、汤和冷饮,食品种类十分丰富、营养搭配也 很科学合理。
GNP与GDP的联系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0
看来GDP 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 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 撑GDP 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 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 中, 都可以增加GDP。尽管GDP 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 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 无疑 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9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一般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总就业水平和总国民收入收入等经济总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并由最终用户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目的地:消费者3。

中间产品:用于转售和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目的地:其他生产商4。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199种最终产品(商品+服务)的市场价值5。

流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量例如,我的投资是一个流程,这表明一年内的新投资是股本的变化。

word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和编辑6。

库存:在某个时间点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指示在某个时间点存在多少资本7。

国民生产总值:一国生产要素和新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价值8。

折旧:资本货物价值因磨损而减少的现象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货物的199损耗,还包括资本变动引起的精神损耗。

9。

存货投资:企业持有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0。

替代投资:用于替代资本设备以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

净投资:总投资减去替代投资也就是说,投资的净增长就是股本的净增长。

12。

总投资:物质资本(和资本资产支出)的增加和替换13。

政府采购:政府在劳动力和商品上的支出,包括……14。

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给人们,但他们不需要提供当前的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 …15。

净出口: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异Nx = x-m16。

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销售税、流转税等17。

NDP国内生产总值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贬值word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和编辑18。

国民收入指数: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贴也是一个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9。

个人收入: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用)+从政府转移给个人XXXX年之后可以是横向储蓄=投资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按支出法计算: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318.4+858.3+1165.7)+(426.0+154.4+56.8)+(748.0)+(363.7-429.9)=2342.4+637.2+748.0-66.2=3661.4(亿元)◆19.已知:折旧380亿元、个人所得税58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80亿元、间接税4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400亿元、企业所得税640亿元、转移支付430亿元、政府给居民户支付的利息190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解:(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5400-380=5020(亿元)。

(2)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5020-490=4530(亿元) 。

(3)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4530-80-640+430+190=4430(亿元) 。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4430-580=3850(亿元)。

◆20.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GDP:(1)购买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1000亿元;(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2000亿元;(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200亿元;(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亿元;(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3000亿元;(6)企业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500亿元;(7)今年初存货为1500亿元,年底存货为1000亿元;(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亿元;(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亿元;(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2500亿元;(11)出口产品收入1500亿元;(12)进口产品支出1000亿元。

解: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1000亿非耐用品=2000亿其他劳务=200亿私人国内总投资厂房设备=2000亿存货净变动=1000-1500=-500亿政府购买转支教育社保=2000亿国防外交=500亿净出口=1500-1000=500亿所以,该国的GDP=个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1000+2000+200)+(2000-500)+(2000+500)+500=7700亿元◆21.195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300元,200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4000元。

以195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2000年的物价指数为2100,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解:2000年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1950年的名义工资×从计算结果来看,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减少了。

◆22.假定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28,2008年的物价指数为136,那么,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解: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136-128)/128=6.25%23.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400亿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亿元。

计算该经济的乘数。

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解:由题知,Y1=2000亿 S1=400亿元Y2=2500亿S2=500亿所以,C1=Y1-S1=2000-400=1600 C2=Y2-S2=2500-500=2000 △Y=Y2-Y1=2500-2000=500 △C=C2-C1=2000-1600=400 c=△C/△Y=400/500=0.8a=1/(1-c)=1/(1-0.8)=5如果△G=200亿则△Y =△G·a =200×5=1000亿24.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

计算该国的失业率。

解:(1)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即该国的劳动力为1000+100=1100万人。

(2)该国的失业率为:100/1100=0.09,即9%。

25.设实际储蓄率为0.4,实际资本—产量比率为3,合意储蓄率为0.5,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8%,请计算: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最适合的储蓄率。

解:(1)实际增长率G=S/C=0.4/3=13.3%;(2)有保证的增长率G W=S d/Cr=0.5/4=12.5%;(3)最适宜的储蓄率S0=Gn·Cr=8%×4=32%。

26.一个经济中,消费需求为8000亿元,投资需求1800亿元,出口为1000亿元,进口为8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总需求,并计算各部分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

解: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

根据题意,C=8000亿元,I=1800亿元,NX=1000-800=200亿元,因此:Y D =C+I+NX=8000+1800+200=10000(亿元)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8000 /10000=80%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1800 /10000=18%国外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200 /10000=2%27.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2分)(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

28.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元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解:(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29.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30.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请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解:(1)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总额×100%=15/100×100%=15%(2)已知R=100,r=15%,根据公式:D=R/r=100/15%=666.7(万元)31.如果现金—存款率为0.38,准备率为0.18,货币乘数是多少?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解:(1)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mm=M/H=Cu+1/Cu+r,已知Cu=0.38,r=0.18,则mm= Cu+1/Cu+r =1.38/0.56 = 2.46。

(2)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2.46×100=246亿元。

32.计算下列每种情况时的货币乘数:(1)货币供给量为5000亿元,基础货币为2000亿元;(2)存款5000亿元,现金1000亿元,准备金500亿元。

解:(1)mm=M/H=5000/2000=2.5 (其中,mm为货币乘数,M为货币供给量,H为基础货币)(2)因为,r=500/5000=0.1(法定准备率),cu=1000/5000=0.2(现金-存款率)所以,mm=M/H=(cu+1)/(cu+r)=(0.2+1)/(0.2+0.1)=1.2/0.3=432.假定某种债券每年的收益为100元,在债券价格分别为900元、1000元、1100元时,利率是多少?解:因为,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所以,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当债券价格=900元时,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100元/900元=0.1111=11.11% 当债券价格=1000元时,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100元/1000元=0.1=10%当债券价格=1100元时,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100元/1100元=0.091=9.1%33.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解:(1)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 (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100=167(亿)。

34.一个国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

如果该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多少?解:因为,开放经济中的乘数是K=1/[1-c+m]=1/(1-0.6+0.2)=1/0.6=1.67 K=△Y/△Yd所以,△Y = K×△Yd=1.67×100 = 167(亿元),即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167亿元。

问答题31.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1)制度。

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互生产出来的。

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资源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

(3)技术。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32.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应该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1)制度方面。

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规范。

(2)资源方面。

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

(3)技术方面。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意义,要搞好技术革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33.自然失业及其原因(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