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合集下载

内蒙古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简介第⼀讲内蒙古⾃治区概况内蒙古⾃然旅游资源⼀内蒙古⾃治区概况⼀、内蒙古⾃治区成⽴于1947年5⽉1⽇,我国最早的民族⾃治区。

地处我国北部,⾃东向西延伸,横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位居我国的五⼤牧区之⾸。

全区⾯积118.3万平⽅公⾥,她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阿拉善⼽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

在这⽚辽阔的⼟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阔的⽔⾯、众多的野⽣动植物和⽆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三)、内蒙古⾃治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前有49个民族居住在这块⼟地上。

全区共有⼈⼝2306.55万⼈,其中蒙古族377万⼈,汉族1760多万⼈,其少数民族90多万⼈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达⽡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治旗。

(四)、⾏政区划内蒙古⾃治区现设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12个盟市,下设101个旗、县、市、区、4个旗、17个县、14个市、16个市辖区,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牧林业是内蒙古最⼤的资源优势,⼈均耕地、草场⾯积、森林⾯积均居全国第⼀。

(五)、内蒙古⽓候本区属于温带⼤陆性⼲旱、半⼲旱⽓候区。

特点:热量资源丰富,⽓温变化⼤,降⽔稀少,光照资源充⾜。

内蒙古⾼原是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候向西北⼤陆性⼲旱⽓候区的过渡地带,草原⾯积⼴阔,特别是东部草类⽣长茂盛,草质优良,成为优质牧场。

本区⼀般⽇照时间长达2900~3400个⼩时,⽩天⽓温⾼,夜间⽓温急剧下降,故⽓温⽇变化⼤,平均⽇温差都⾼于11℃。

冬季寒冷漫长。

阿尔⼭的冬天阿尔⼭的雪不仅以雪质优良著称,更以雪期长⽽闻名于世,雪期从9⽉下旬持续到次年5⽉上旬,长达7个多⽉,227天。

冬季降雪量平均达36.8毫⽶,积雪覆盖期为150余天。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内蒙古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历史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的旅游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内蒙古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吸引了大批游客。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具有广袤的草原和奇特的沙漠景观。

例如,草原上的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内陆湖,湖水清澈,草场绿茵,四季分明。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还有著名的额尔古纳河和松嫩平原,呈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此外,内蒙古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流沙沙漠——科尔沁沙地,这里的沙丘连绵起伏,沙漠风光独特迷人。

其次,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博物院是国内重点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

同时,内蒙古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如赤峰市的响沙湾、锡林郭勒草原的成吉思汗陵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各项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价值。

内蒙古建设了一批标志性的旅游景区,如呼伦湖旅游风景区、达尔罕草原旅游风景区等,各景区之间建设了交通网络,方便游客的出行。

酒店、饭店、购物中心、文化演艺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然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还不够均衡,许多景区尚未充分开发利用,而一些热门景点则面临着过度开发和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

另一方面,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此外,内蒙古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促进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旅游产业的培育,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

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相对于发达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

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二)企业规模小,旅游经营单一,缺乏旅游龙头企业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成长。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如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响沙湾沙漠旅游公司、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内蒙古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等。

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广袤的草原、奇特的戈壁、壮丽的山川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虽然内蒙古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仍然不够平衡。

以首府呼和浩特为例,由于其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成为了内蒙古旅游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游客。

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却相对滞后。

因此,内蒙古需要加强对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

其次,内蒙古旅游业的品质仍有待提高。

虽然内蒙古的自然景观非常迷人,但目前缺乏一些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例如,旅游交通、住宿和导游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对于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内蒙古旅游业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

内蒙古地广人稀,对外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很多潜在游客对内蒙古旅游的了解不足。

因此,内蒙古需要加大对国内外游客的宣传力度,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也面临一些外部挑战。

比如,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的旅游方式,而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

内蒙古需要升级旅游产品,推出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挑剔的游客。

综上所述,虽然内蒙古旅游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内蒙古需要加大对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同时,加强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提升,改善品质,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此外,加强对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知名度,以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的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内蒙古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神秘的沙漠、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尽管拥有这些优势,内蒙古的旅游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低水平的开发、缺乏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以提高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内蒙古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

2019年,内蒙古省接待游客623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539亿元人民币。

但是,与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地区相比,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内蒙古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神秘的沙漠、绝美的湖泊等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却不高。

很多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景区缺乏完善的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也面临着矛盾,存在着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

2.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充分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内蒙古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充分。

相比其他旅游热点地区,内蒙古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较小,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渠道。

此外,内蒙古的品牌形象和旅游产品的特色也需要进一步塑造和提升。

3.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是旅游业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内蒙古的旅游服务质量目前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很多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内蒙古的旅游产业链还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策针对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升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素梅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加快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策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

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相对于发达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

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旅游发展历程:内蒙古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自治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产业规模:内蒙古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涵盖了旅行社、酒店、景 区等多个领域。 旅游发展现状:内蒙古旅游业在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旅游产业地位与影响
旅游业对内蒙古 经济的重要贡献
旅游业对内蒙古 社会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对内蒙古 生态环境保护的
作用
内蒙古旅游业在 国际国内市场的
竞争力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蒙古旅游市场 分析
章节副标题
市场需求与特点
市场需求:持续 增长,潜力巨大
游客类型:多样 化,包括观光、 休闲、探险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内蒙古旅游市场分析
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内蒙古旅游业概述
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内蒙古旅游业概 述
章节副标题
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内蒙古位于中 国北部,地势高、草原广 袤,是中国的“马背民族” 聚居地。
创新发展:加强与互联 网、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发 展,提高旅游产品和服 务的品质和竞争力。
未来重点工作与措施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旅游从业人 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 度,发展特色旅游和 精品旅游,提高旅游 产业的附加值。

内蒙古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简介第一讲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一内蒙古自治区概况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

地处我国北部,自东向西延伸,横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位居我国的五大牧区之首。

全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她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三)、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有49个民族居住在这块土地上。

全区共有人口2306.55万人,其中蒙古族377万人,汉族1760多万人,其少数民族90多万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四)、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现设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12个盟市,下设101个旗、县、市、区、 4个旗、17个县、14个市、16个市辖区,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牧林业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优势,人均耕地、草场面积、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五)、内蒙古气候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特点: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降水稀少,光照资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气候向西北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地带,草原面积广阔,特别是东部草类生长茂盛,草质优良,成为优质牧场。

本区一般日照时间长达2900~3400个小时,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急剧下降,故气温日变化大,平均日温差都高于11℃。

冬季寒冷漫长。

阿尔山的冬天阿尔山的雪不仅以雪质优良著称,更以雪期长而闻名于世,雪期从9月下旬持续到次年5月上旬,长达7个多月,227天。

冬季降雪量平均达36.8毫米,积雪覆盖期为150余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旅游地理期末作业
班级:10旅游管理
姓名:***
学号:***********
题目: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一.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起,西至甘肃背部边缘,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片,从东至西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相邻,北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区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我国第三位,自西向东依次呈森林,草原与沙漠地貌,地大物博,多种自然资源储量处于我国前列。

1.地形气候
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占据了内蒙古疆域的2/3,构成了内蒙古地形的主体。

全区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0多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署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五个半月。

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增到零下30℃。

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至45℃之间,但也出现过零下60℃的纪录。

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至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至43℃。

日温差平均为10℃至16℃。

2.资源状况
目前,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120多种,在列入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有4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0 多种名列前三位,7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

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

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

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3.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人口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

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蒙古族约占17%,比上年增加9.5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

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
出生率8.9‰,死亡人口13.45万,死亡率5.4‰。

4.经济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GDP增长速度一跃为全国第一,呼包鄂金三角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57515元,比上年增长13.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8950美元,2006—2011年六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7倍,年均增长17%。

2011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9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092.0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3亿元,增长1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9%。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2:56.8:34。

二.内蒙古旅游业概况
经过近30年的时间,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了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形成了以“民族风情,草原风光”为主打品牌的旅游产业链,建成了一系列具备了估计知名度的景区景点,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于2011年全区旅游年收入实现突破800亿元,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并且正在逐步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1.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

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

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300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786家,星级饭店278家,A级旅游景区2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户300多家。

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2.旅游经济
“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699.39万人次,年均增长7.35%;旅游外汇收入21.8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3%;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14985万人次,年均增长16.78%;国内旅游收入2295亿元,年均增长30.98%;旅游业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

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超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速度。

2010年,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142.8万人次,入境旅游创汇6.0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4477.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2.92亿元;全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2.7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翻了近两番,相当于我区生产总值的6.29%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50%。

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名符其实的龙头,是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

3.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区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
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区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呼伦贝尔大草原,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像额济纳旗胡杨林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4.发展方向
大力提升丰富旅游观光产品,突出自治区草原生态和民族风情特色,建设多个特色鲜明、市场认知度高、文化内涵丰富、服务水平高、代表自治区旅游形象的品牌旅游景区;加快发展度假休闲娱乐旅游产品,依托自治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众多高原湖泊、温泉、山地森林和草原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山地森林型、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按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加快建设一批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的旅游度假区;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根据自治区的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大力开发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边境旅游、冰雪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主题旅游,集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消费规模,发展适合大众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打造文化演艺节目和旅游节庆活动,创造旅游消费新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