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交换技术简述
发展HFC宽带用户接入网实现三网合一

发展HFC宽带用户接入网实现三网合一一、HFC的提出及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技术、业务、市场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通信服务的种类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速率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不再是满足打电话和看电视,而是出现了众多新的双向交互式业务,如电子邮件、影视点播、会议电视、高速数据传真等。
这些业务种类多而且要求高质、高速、可靠、有效及经济的传输。
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综合通信业务,是世界各国通信界的奋斗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国家建设的高速信息网与用户间建立一个宽带接入网,使不同用户之间、用户与各种信息媒体之间实现信息交换,而有线电视网虽是一个巨大的宽频带同轴电缆网络,但只能单向发送电视信号;电信公司的电信网是一个“交互式”双向网络,将造成高速数据传输“最后一公里”瓶颈的双绞线改为光纤是很困难的,首先其总长度很长,至少为干线长度的两倍;其次它面临的建设条件最复杂,常常是城区街道和楼房;第三它必须考虑与用户现有设备兼容。
接入网解决最终用户至信息网的连接问题,其建设正逐步从铜线向光纤、从模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由于数量大且要求各异,所需投资大。
早在1996年7月,国务院就批准了原邮电部关于利用公用电信网传送CATV的报告,在政策上指明了电话、计算机、有线电视三网合一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光纤到用户还不现实的情况下,采用主干线为光纤、接入网为同轴电缆的HFC系统,能够将语音、计算机、CATV三者融合在一起,经济有效的传送,可以尽早实现CATV、电话、计算机三网合并归一传输。
HFC网络可以提供的业务有语音(如电话)、数据传输(如计算机通信、电子邮件)、视频传输(如VOD/N VOD、模拟/数字广播电视)等,基本上综合了当今的新技术。
HFC 宽带网业务的关键技术要解决四个问题:数字压缩技术、宽带交换技术、有限制接受系统和HFC LAN互联技术,下面分别对几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数字压缩技术:带宽一直是困扰通信界的大问题,尤其是传输数字化的运动图像。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一、L3交换原理和分类最早的第三层交换,是基于A TM技术的MPOA和IP Switch,分别基于ATMF 和IETF标准(RFC1953和RFC1987)。
其基本原理相近,把路由功能分为第三层路径选择(智能路由选择)和第三层交换(快速转发)。
趋势是把第三层交换放到骨干网ATM交换机中去,把路由器和A TM骨干网融为一体。
MPOA方式的前提是一定要由ATM网络事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连接,再采用“Short Cut”方式对IP包进行路由。
IP Switch方式中的RFC1953解决了“多跳”数量增长的问题,通过软件提供一种“直通”(Cut-through)来满足多IP业务要求,它与RFC1987共同构成IP Switch基础。
IP Switch对数据包的处理多采用以ATM交换机跨接路由器直通(CUT-THROUGH)处理的方式,即第一个包通过路由器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以后相同的包由ATM交换机跨接直通传输,不再通过路由器。
无论是IP Switch还是MPOA,这个IP数据流都是在虚电路里传输,所有IP 包都在一个已经选定的路由中传输,不存在不同的IP包经过不同的路由。
只是IP Switch方式每个ATM交换机可独立处理IP交换,以直通IP数据流。
但MPOA 一定要所有ATM交换机统一动作,所以MPOA方式实施前一定要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SVC。
除了以上两种L3交换之外,在其他领域也相继产生了第三层交换技术。
如思科公司的专有技术CEF(思科快速转发)、普遍被所有第三层交换机厂家采用的多层交换技术MLS以及当前被广泛推广的基于IETF标准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二、L3交换的起源和发展基于L2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多层交换最早起源于校园网络,后来在IDC中也有较多应用。
早期互联网业务流量模型符合20:80规则,即80%的流量为本地,20%的流量出网。
后来此流量模型发生逆转,80%流量来自网段外部,内部通信只有20%。
传输,交换,传输网,接入网,核心网

传输,交换,传输网,接入网,核心网网络优化主要功能在现有的网络状态下,使用者经常会遇到带宽拥塞,应用性能低下,蠕虫病毒,DDoS肆虐,恶意入侵等对网络使用及资源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及困扰,网络优化功能是针对现有的防火墙、安防及入侵检测、负载均衡、频宽管理、网络防毒等设备及网络问题的补充,能够通过接入硬件及软件操作的方式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及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实现网络应用性能加速、安全内容管理、安全事件管理、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与优化、桌面系统管理,流量模式监控、测量、追踪、分析和管理,并提高在广域网上应用传输的性能的功能的产品。
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器,应用性能加速器,网页性能加速器三大类,针对不同的需求及功能要求进行网络的优化。
网络优化设备还具有的功能,如支持的协议,网络集成功能(串接模式,旁路模式),设备监控功能(压缩数据统计,QOS,带宽管理,数据导出,应用报告,故障时不间断工作,或通过网络升级等)。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网络优化工作流程:1.准备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从用户处取得网络优化所需基本数据,如基站信息等,并仔细核对、确认、检查用户提供的上述数据是否齐全、准确;确定网络优化所需其他数据,包括:数字地图等;根据分析情况确定优化方案和进度,并与用户沟通。
2.网络优化按确定的优化方案实施基站、天线、参数、邻小区等优化;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观察优化效果;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观察优化效果;不断重复实施上面步骤,直至达到优化目标。
起草并提交网络优化工作报告。
传输在电信业中,传输是一种传输电学消息(连带经过媒介的辐射能现象)的行为。
消息可以是一串或者一组数据单元,比如二进制数字,通常也称为帧或者块。
ADSL基本知识介绍

ADSL基本知识介绍一、什么是ADSL技术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英文缩写,ADSL技术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它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
非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dps)的非对称性上。
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640Kbps;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ps。
它最初主要是针对视频点播业务开发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种较方便的宽带接入技术,为电信部门所重视。
通过网络电视的机顶盒,可以实现许多以前在低速率下无法实现的网络应用。
二、ADSL技术的特点ADSL这种宽带接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接利用现有用户电话线,节省投资;2.可享受超高速的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
3.节省费用,上网同时可以打电话,互不影响,而且上网时不需要另交电话费。
4.安装简单,不需要另外申请增长率加线路,只需要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ADSLMODEM,在电脑上装上网卡即可。
三、ADSL技术与其他常见接入技术的对比1.ADSL与普通拨号Modem的比较比起普通拨号Modem的最高速率56K,ADSL的速率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所以在线并不需要拨号,这意味着上网无须缴纳额外的话费。
2.ADSL与ISDN的比较二者的相同点是都能够进行语音、数据、图象的综合通信,但ADSL的速率是ISDN的60倍左右。
ISDN 提供的是2B+D的数据通道,其速率最高可达到144Kbps,接入网络是窄带的ISDN交换网络,而ADSL的下行速率可达8Mbps, 它的语音部分走的是传统的PSTN网,而数据部分则接入宽带ATM平台。
3.ADSL与DDN的比较ADSL非对称接入方式,上行最高640Kbps,下行最高8Mbps,相对DDN对称性的数据传输更适合现代网络的特点。
宽带城域网的技术比较与选择

向连接的机制来保证服务质量 运用统 计复用以实现高的带宽利用率。它采用 面 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在两个接八点之 间建立虚电路 并在 整个呼叫期间保持
这种 虚 电路 的连 接 .以提 供 端到 端 的信 息 传 送 能 力 , 采 用 固定 长 度 的 短 分 组
中存在两种基本技术体制:A M体制和 T I体制。由于它们各有优缺点.又由它 P
络经 常会发生拥 塞 . 无法 提供 Q S o 保证 .
TasotC nrI tc I 协 议 .但 rnp r o t r oo ) o Po 等
基于 I P的宽带城域 网技术 有 P S O
(a k tO e S H) G ia i Eh r P c e v r D 和 E gbt te— c G
且 .A M技术具 有相当完善的流量控 T 制和拥塞控制功能.可以在保证带宽利 用率最高的情况下交换各种数据 .在保 证网络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网络的安全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无缝连接 ,但这种技
术 只能承 载 }业 务 只保 证用户 业务 质 P
信网络 .能够承载各种现有的和将来可 能有 的业务 .适应 未来网络发展 的需
要 。A M 技术 的缺点 是信元 中用 于传 送 T
量的服务等级而不能保证服务质量。因 此 .它的应用前景取决于 Ee ti v vr h goe y n r I P相关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实时性业务 要求的变化。同时 P 技术对 网络 上的 流量缺乏有力的控制 随 着网络 规模 的 扩大和复杂性的增长 网
控制信息的信头要占用网络的传送带宽.
导 致 带宽利 用率 下降 。 ( ) PS 术 3 ML 技
随着I e e的蓬勃发展 , nrt tn 人们对应 用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 I技术缺 P 乏有效的流量控制和带宽管理手段 网
交换式以太网工作原理

交换式以太网工作原理
交换式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局域网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数据包交换和MAC地址的。
下面是交换
式以太网的工作过程:
1. 数据包传输: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数据被分成较小的数据包,并添加上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信息。
2. 交换机的接收: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
3. 寻址表:交换机维护一个寻址表,记录着网络中各个设备的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
4. 学习过程: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寻址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所对应的接口。
如果目的MAC地址不
在寻址表中,交换机会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的接口(广播)。
5. 数据包转发:交换机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
确的接口上,并学习到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
6. 冲突域分割:由于交换式以太网采用全双工通信,交换机将每个接口分割成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因此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避免了数据冲突。
7. 数据包交换:交换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设备,而不会广播到整个网络。
总的来说,交换式以太网通过学习MAC地址和使用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冲突域分割,提高了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宽带网络技术讲座 第5讲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上)

宽 带 网 络 技 术 讲 座
第5 讲 多协议标签交换 ( L 技术 ( ) MP S) 上
王 海 王 涛 郑 少仁
( 解放军理工大学交换技术 与 A M研究 中心 南京 20 1 ) T 106
摘
要 本文综合论述了多协议标签交换 ( L 技术的产生、 MP S) 发展的历史 , 解释了 MP S各组成要素的含 L
取。
参
考
文
献
【] 1 金纯 , 许光辰 , 孙睿编著 . 蓝牙技术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0 年 1 2 1 0 月
[] 2 张禄林 , 雷雪娟 . 朗晓虹编著 . 蓝牙协议厦其实现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0 1 7 20 年 月
[ ] l t t s eicd n o 1 b l , t ,. u t t 3 B e o pc i o C r . , Gh p ' b e o u oh fa e 0 S t ̄ w l o h ( ] l ㈨ h p c o P O 5 G I u 础 .  ̄ 4 Bu e s e皿c I ∞ k 1 h I ^ n . w 【 咖 gl Ot . [] 5 蓝牙技 术厦其 系统原理
由于蓝牙链路被嵌人到计算机 内部 , 根本元需 电缆接 口, 因此外设 的成本会下降 。另外 , 不少外设 还可 以有不同的使用环境 ( 而只需一个统一的蓝牙
接 口 ) 。
. 装 备 了蓝牙 芯片的手机上 以收取 lt nt n r 上的 E 43 个 人 网络 ee - 个人 网络重 点解决 特制个人网络的建 立和解 m i 这时手机就是数据访 问点。换句话说 , a, l 如果 口
f bu aI .t : m Mutohom 6] l s 【 ht  ̄ , e t. eld p o o
ADSL、LAN、PON网络接入及数据交换原理

ADSL、LAN、PON网络接入及数据交换原理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网络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电信、联通两大宽带运营商多为用户提供2-10Mbps的不等的网络接入服务,而网络接入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由原来的ADSL入户到目前主流的LAN、PON入户,这些改变也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数据交换技术走向成熟、先进。
笔者至今依然记得在1999年时朋友办理了一个300kbps的ADSL业务,当时令我们羡慕不已,要知道1999年时大多数用户还在使用56kbps的小猫,也就是ADSL窄带业务,在当时带宽能达到256kbps就已经可以与今天的20Mbps的光纤专线媲美了。
ADSL又称非对称用户数字线路,这种技术是以遍布城乡的电话网为传输介质,通过频分复用技术将线路中的信号分成三个频段,分别是语音频段,网络上行频段,网络下行频段,由于进行了频分,所以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不影响语音通话。
运营商在一个称为汇聚机房的地方装有ADSL局端设备,这个设备又称DSLAM(常见的有华为MA5600,有支援ATM交换机功能),局端设备上联光网络单元(OLT),自身带有信号分离器,这个信号分离器有调制解调器的功能,信号分离器将信号分成三个频段,分别是语音信号,网络上行信号,网络下行信号,这里的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它通过局端设备处理接程控交换机,为用户进行声讯服务,而网络上行信号,网络下行信号是数字信号,这组信号经局端设备处理后接ATM交换机,为用户进行网络服务,同时,运营商的线务员会在用户家里安装一个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这个调制解调器有信号分离和调制解调的功能。
当用户使用电话时,信号分离器将线路中处于低频的语音信号和处于高频的网络上下行信号分离,从中取出语音信号并提交程控交换机;当用户使用网络时,信号分离器会将处于高频的网络上下行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的方式加载到低频信号中去,分离器发送网络下行信号时用调制的方式,而接受网络上行信号时用解调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交换技术简述
所谓宽带交换技术是指一种适用于通信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宽带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势,同时支持高速和低速的实时业务。
特点
宽带交换具有以下特点:
①支持多媒体通信业务。
②适用于实时交换和非实时交换。
③支持不同速率的业务,可以提高速率,也可以降低速率。
④采用新的路由选择方法,如ATM交换中按信头标记选择路由。
⑤使用于未来的通信网络。
组成
宽带交换技术由光纤传输线路、宽带交换机和各种宽带接入设备组成。
宽带交换机是宽带通信网络的核心,可分为宽带骨干交换机、宽带边缘交换机和宽带接入交换机。
宽带交换是新一代的电信业务技术,主要包括A TM交换,带宽IP交换和光交换。
优点
宽带交换的优点是传输可靠性高,适用性强,传输效率高。
宽带交换的缺点是设备价格高、实现成本高。
小结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ATM技术已经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重要传递技术。
在未来的宽带发展中,宽带交换技术会应用到实际中。
但现阶段成本太高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用上这种先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