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7-02千古文章意为高,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意。
作文审题立意失误,一着不慎,遗恨终身。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考场作文常见的题型。
它提供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功能主要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的;限制性在于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不得脱离原材料。
它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提炼话题的能力。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正确审读材料,是立意的关键。
审题时要弄懂材料的意思,同时要兼顾材料后面的要求。
在此以2006高考全国卷和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作文题为例,来谈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原则【原题再现】(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三幅漫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法二: 法二:借用提示话语法
• 例四: 例四: 节日里, 节日里,都市里的我们纷纷去向往已久 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 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 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 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 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 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 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呢? 其实,世间万象,又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 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为了弄清 个中奥秘,记者前去采访。 个中奥秘,记者前去采访。没料到兄弟 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有这 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 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有那样的老子,的确是一种不幸。 有那样的老子,的确是一种不幸。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但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 但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同一块 土地,既长稻谷也长稗子, 土地,既长稻谷也长稗子,是成为稻谷 还是成为稗子,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还是成为稗子,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 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 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你若把它垫在脚 它就会成为你进步的台阶。 下,它就会成为你进步的台阶。
• 如何立意: 如何立意:
可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 可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有些人沉 湎物质享受,以各种娱乐取代读书;有些人被工 湎物质享受,以各种娱乐取代读书; 作应酬所困,丧失了读书的时间; 作应酬所困,丧失了读书的时间;有些人对读书 缺乏兴趣,难以养成或保持读书习惯; 缺乏兴趣,难以养成或保持读书习惯;图书质量 下降、价格偏高也是影响国民阅读的原因等等)。 下降、价格偏高也是影响国民阅读的原因等等)。 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 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指出图书的本质表现为内 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 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而这一点对提 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 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当然也可以比较传统阅读 和网络阅读的区别(阅读方式、 和网络阅读的区别(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不同 ),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 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 等),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因 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种“ 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种“浅阅 快餐式阅读” 当然, 读”、“快餐式阅读”;当然,还可以就如何引 导网络阅读(比如提倡网络深层阅读, 导网络阅读(比如提倡网络深层阅读,又如把一 些经典著作完整、 些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放到网上以方便网民阅 ),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 读),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比如举办读 书节,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书节,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审题立意的原则与基本步骤(1)

三、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话题作文的要求 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给出“话题”。过去的话 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 料”为范围。 2、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 提出“全面理解材料”。 3、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 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 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 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 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 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 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 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 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 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 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 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郑重提示:可以从“四角度”展开漫想: 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例2 :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 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 么不穷呢?”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 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 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 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 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 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 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 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针对2006年全国卷ⅰ、卷ⅱ的作文题提出来的一种说法,指由命题者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让考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理解、感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讲究审题;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
这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展示才华,但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加大了。
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失误,导致作文跑题、偏题,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总分肯定高不了。
因此,审题立意的准确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来谈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常见方法:一、由果析因法事物是联系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所以阅读材料后从原因切入立意,是一种把握材料主旨的有效方法。
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我来谈谈如何运用由果析因法。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在这则材料中,蜗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也没做,死在野草丛中。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一方面是因为它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它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东游泰山和南下爬到长江边,对它来说目标都太遥远,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蜗牛放弃了远大目标后感到“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
由于它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最终一事无成。
这就是材料的寓意,也是材料的主旨。
从蜗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⑴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能好高骛远;⑵目标明确后要勇于拼搏,永不放弃;⑶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⑷心动不如行动。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8、情感分析法 、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 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 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 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 思妙想。 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 力的圈套, 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 遍的赞赏。 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 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 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要顺其自然, 从好事者的角度) (从好事者的角度)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 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 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 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 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 机。
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关系分析法 、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 学与问”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与问”、 奉献与索取” 自卑与自强” 继承与创新” “奉献与索取”、“自卑与自强”、“继承与创新”。 对材料内在关系的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从 对材料内在关系的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 而找到立意角度。 而找到立意角度。
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的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 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的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就向 中山国要来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 中山国要来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很爱吃 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 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 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民愁,对他说: 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民愁,对他说:“为什 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说: 么不把猫赶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你是不能懂得 我们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 的。我们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老鼠 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家具器皿, 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有挨饿 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 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 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 走呢? 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 “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 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 突破口。关键词句一般是材料中重复 出现的词句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
❖ 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 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 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 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 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 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 形式。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给材料 给话题 一个材料 一个话题 给材料 不给话题 一个材料 多个话题
本质:材料作文 —— 讲究审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
新材料作文
严格其的含限意制范性围:作文Hale Waihona Puke 三不”新材料作文 审题与立意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材 料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来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源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形式 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 文、后话题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
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 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 标题 ”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不同于以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形式:话题作文 —— 体现开放
高度自选的角开度放自性拟:题“目四自”
自定文体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自定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表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 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立意
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 追求。
1、创造需要机遇 创造与机遇交响曲 2、创造与坚持不懈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 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1、别忽视细节(大创造与小细节) 2、要做创造发明的有心人
❖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 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 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新此材料作作文为如何立审题论立意的根据。
审题常见病症
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之方法
❖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 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 点还要进行适当的新筛材料选作文如。何审筛题立选意 的原则:
❖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 可说。
❖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 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 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 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两则材料,一则写“有付出却没回报”,一 则写“帮助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考查
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认识。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不知感恩、冷 漠无情是丧失道义、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学会 感恩》《做有健康人格的人》等)
立意:永不满足 永远进取
追求无止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
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 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 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 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 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 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 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 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 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练习题1、(0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 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 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 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 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 【审题原则与方法】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 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 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 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 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 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 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 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 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 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新意材料的作文范如何围审作题立文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 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 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 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 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 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