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受灾情况报告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一)2024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七盘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次严重的泥石流事件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了解泥石流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我们进行了七盘沟泥石流调查。
本报告将从地质环境、气候条件、人类活动、防灾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地质环境a. 七盘沟所在的区域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质构造活跃,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
b. 七盘沟地区的地质构造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岩层中存在着大量的水系裂隙。
c. 地质勘探结果表明,七盘沟地区存在较大规模的岩层滑坡和飞石滑坡的迹象。
2. 气候条件a. 七盘沟所处的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b. 雨季过程中,降雨频繁,降雨量大且集中,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3. 人类活动a. 七盘沟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人口和建筑密度大幅增加。
b. 大量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修建使得地表裸露,增加了泥石流的风险。
c.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缺乏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
4. 防灾措施a. 在七盘沟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泥石流的动态。
b. 技术手段如遥感和雷达等在泥石流的预测和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 在七盘沟河道两侧设置了护岸和防护墙,以减小泥石流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5. 总结综上所述,七盘沟泥石流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环境、气候条件、人类活动以及防灾措施等方面的因素都影响了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减少泥石流事件的发生,应加强监测技术的应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文末标题: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总结)。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

引言:七盘沟泥石流是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七盘沟泥石流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本文将对七盘沟泥石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概述:七盘沟泥石流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
由于地质潜在隐患的存在,七盘沟地区常年处于泥石流的危险区域之中。
本文通过对地质情况、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正文:一、地质情况1.1岩性特征七盘沟地区主要由侵入岩组成,具有易溶岩化和岩体稳定性低的特点。
1.2断裂构造七盘沟地区存在多条断裂带,断裂带的存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二、气候条件2.1降水特点七盘沟地区夏季降雨量较大,而且降雨集中在几个月内,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概率。
2.2温度变化七盘沟地区温度变化大,导致了岩石的膨胀和收缩,进一步影响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三、人类活动3.1水利工程建设七盘沟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剧了泥石流的风险。
3.2城市扩张七盘沟地区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进一步破坏了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四、泥石流特点4.1泥石流流域形态七盘沟泥石流流域形态复杂多样,包括河流、山体、岩坡等。
4.2泥石流物质组成七盘沟泥石流物质主要由土壤、岩石碎屑、植被等组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破坏性。
4.3泥石流运动方式七盘沟泥石流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滑流、液流和泥浆流,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
五、防治措施5.1地质灾害监测七盘沟地区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5.2生态修复七盘沟地区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5.3工程治理七盘沟地区应建设相应的工程设施,如堤坝等,以减轻泥石流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总结:通过对七盘沟泥石流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泥石流的发生原因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生态修复和工程治理,以减轻泥石流带来的破坏和风险。
泥石流调查报告总结

泥石流调查报告总结
根据对泥石流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泥石流是一种由降雨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坡上。
陡峭的地形、松散的土壤和植被缺乏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2. 气象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的增加会增加土壤的湿度,导致土壤失去稳定性,从而引发泥石流。
3. 土地利用变化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关键因素。
过度的土地开发、砍伐和建筑活动可以削弱地表的稳定性,并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4. 存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措施。
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展工程建设、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措施。
5. 预警系统的建立和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可以大大减轻泥石流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同时,需要加强公众的教育意识,提高对泥石流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

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不断上升。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我县地质灾害情况报告如下。
二、基本情况1. 地质灾害类型: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其中,地震和滑坡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
2. 地质灾害分布: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区、丘陵地带。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3. 地质灾害隐患点:截至2023年,我县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0余处,其中,重大隐患点20处,一般隐患点80余处。
4. 受威胁人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到2.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防治工作情况1. 防治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
2. 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隐患点进行及时治理,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 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重点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险情,提前预警。
4. 防灾减灾宣传: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薄弱,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不到位。
2. 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防治设施建设滞后。
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有待提高,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
4. 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人才匮乏。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完善防治设施建设。
3. 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及时。
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二)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是对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进行的调查报告(二)。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该泥石流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以便为未来类似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参考。
正文:一、泥石流原因的调查结果1. 山体地质结构异常调查分析2. 降雨量和水文条件调查分析3. 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调查分析4. 气候变化对泥石流形成的可能影响调查分析5. 泥石流源头植被状况调查分析二、泥石流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1. 周边农田和城镇受损情况调查分析2. 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调查分析3. 人员伤亡情况调查分析4. 紧急救援和疏散情况调查分析5. 社会心理影响调查分析三、对泥石流事件的应对措施分析1. 当前应急响应措施的评估2. 对泥石流源头进行治理的可行性分析3. 提升预警系统的能力和准确性的措施建议4. 加强灾害防范意识的社会宣传和教育5. 泥石流事件后的灾后重建措施建议四、类似泥石流事件国内外案例研究1. 国内其他泥石流事件的调查和分析2. 国外泥石流事件的调查和分析3. 国内和国外类似事件的对比研究4. 国内外案例研究得出的共性和差异性5. 国内外案例研究对本次泥石流事件的启示五、根据调查结果的建议和总结1. 针对泥石流事件造成的损失提出的救援和重建建议2. 针对泥石流形成原因提出的预防和治理建议3. 针对应对措施提出的改进建议4. 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建议5. 对未来类似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提出的建议总结:本调查报告全面分析了七盘沟泥石流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通过对泥石流源头植被状况、降雨量和水文条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了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据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影响的调查结果,提出了救援和重建建议。
同时,针对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最后,对其他国内外类似泥石流事件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并总结出对本次事件的启示。
本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可为未来类似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重要参考。
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详细报告

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详细报告我的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详细报告如下:我永远不会忘记2023年的那个夏天,那是我生命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月。
七盘沟泥石流事件,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破坏。
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并没有被击垮,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最终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
一、灾前兆在灾难发生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七盘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往年夏季,这里是我们的避暑胜地。
然而,2023年的夏天,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入夏以来,七盘沟地区连降暴雨,山体土壤饱和,水位不断上涨。
5月下旬,我们发现沟内有一些异常现象:水流变得湍急,山石松动,不时有小的滑坡发生。
这些迹象让我们产生了不安,但没有人会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二、灾难降临6月5日,一个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
当天凌晨,一场特大规模的泥石流突然爆发,瞬间吞噬了沟内的一切。
巨石、树木、泥沙翻滚而下,巨大的声响在沟内回荡,惊醒了沉睡的山谷。
泥石流的速度之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短短几分钟,沟内的村庄、农田、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
许多村民被泥石流冲走,生命在瞬间消逝。
我们只能无助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绝望和悲痛。
三、抗灾救援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抗灾救援。
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迅速集结,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在救援过程中,我们发挥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灾难。
我们挖掘被埋的房屋,寻找失踪的亲人,努力挽救生命。
我们修复损坏的道路,保证救援物资顺利送达。
我们安置受灾群众,提供食物、水和临时住所。
四、重建家园经过连续几天的艰苦救援,受灾地区的情况逐渐稳定。
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家园重建工作。
我们对受灾村庄进行清理,清除淤泥和杂物,消毒杀菌,防止疫情发生。
接着,我们重建基础设施,修复房屋,恢复水电供应。
同时,我们加强山体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近年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防措施展开说明。
一、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松土、采石、挖掘土方和石方等,这些活动直接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断层活动等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土层和石层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地面土石体的滑动。
3.地形环境。
含水层在地形环境的影响下会流出地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特点1.突发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通常都是突发性的,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都会发生。
2.规模巨大。
大部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规模都是巨大的,占据了很大的地区和范围。
3.危害性较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危害较大,轻则导致人员受伤和房屋倒塌,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三、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了解地质构造、性质和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控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治理。
加强植被覆盖,防止退耕还林造成的过度开垦。
3.灾后应急救援。
设立一定数量的避难所,及时进行疏散和救援,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的风险。
4.科学规划。
在新建住宅、工业和交通等项目时,必须考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项目的安全性。
四、结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对于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研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
我们应该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概述泥石流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或岩石较不稳定的山区,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泥石流灾害的情况进行简要报告。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指在陡峭的山区或岩石不稳定的山区,由于地震、暴雨等原因,地面上的泥土、石头和其它物质被冲刷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流。
泥石流流速快、力量大,能够冲刷掉建筑物和道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山区地形陡峭,水、草、土地等外因条件合适。
2.暴雨或暴雪等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
3.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导致地质体固结度较弱,地表发生塌方。
4.新垦荒或开矿造山等人为原因。
泥石流的特征泥石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流速较快,一般在每小时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之间。
2.流量大,有时能够迅速将周围建筑物和道路冲刷掉。
3.泥石流流体黏度小,不仅可以渗透入建筑物之中,还能够通过人体的缝隙钻进体内。
4.泥石流内含有大量的沙、石、泥等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创伤。
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或地势较高的地区,形成的时间也比较突然,给人们的戒备时间比较短。
泥石流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泥石流灾害往往来得突然,给人们的戒备时间比较短,造成的人员伤亡惨重。
2.财产损失:泥石流一般流速快、深度大、流量大,沿途的建筑物、道路、桥梁都会遭受到严重破坏,损失惨重。
3.生态环境破坏:泥石流带着大量泥土、石头等漂流而下,会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防治措施1.建立出山入城制度,加强人员的排查管理,严格控制山区人口密度。
2.安装泥石流感测设备,进行泥石流风险研判和预警。
3.在泥石流易发区建立应急防护设施和疏散通路。
4.开展流域治理工作,加强山体植被、水土保持力度,改善地质环境。
结论泥石流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灾害的损失,必须加强泥石流监测和预警,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受灾情况报告
泥石流受灾情况报告
17日,湖南湘西古丈县一段泥石流现场视频传出,引发网友关注。
短短6秒的视频中,泥石流瞬间将山脚下数栋民居冲垮,并发出轰响声。
视频热传后,不少人对房屋内是否有人、灾情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表示担心。
昨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泥石流发生在默戎镇龙鼻村排挤楼组,因当地相关部门提前预警,村干部提前组织人员撤离,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北青报记者获悉,17日8点至当天下午1点,湖南湘西古丈县普降暴雨,导致该县默戎、坪坝等乡镇遭受重大洪涝灾害。
古丈县墨戎镇境内发生特大洪灾和山体滑坡,省道 S229牛角山段因山体滑坡致交通中断,焦柳线古丈万岩至龙鼻嘴间山体溜坍,掩埋线路,影响列车通行。
目前,灾害已致该县5个乡镇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现场
村主任发现险情紧急撤离5户26人
17日中午12点05分,默戎镇龙鼻村排挤楼组发生坡面泥石流,方量约1万方,损毁房屋5栋14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北青报记者获悉,泥石流发生40多分钟前,龙鼻村村主任石远忠发现险情,紧急撤离了坡体下方的5户26人,
避免了一场灾难。
龙鼻村村主任石远忠告诉北青报记者,17日上午9点多,当地开始下大雨。
上午10点20分,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向古丈县发送短时预警信息,并电话告知古丈县国土资源局注意防范短时降雨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
接到预警信息后,石远忠展开巡查,提醒寨子里的村民们注意塌方,同时疏散那些依靠山体居住的村民们。
“大概11点左右我走到排挤楼组,看到村子后面的山开始冒水,感觉要出事,我赶紧到寨子里把他们都给喊出来了。
”
石远忠回忆,自己在那处山脚下转移了5户共26人。
而就在40多分钟后,泥石流从山上裹挟而下,瞬间冲毁了多栋民居。
石远忠表示,至当天中午11点50分,他们共疏散受影响区群众500余人,目前安置在当地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内。
亲历
列车滞留古丈火车站近4小时
17日11点31分,焦柳线湘西古丈县万岩至龙鼻嘴间,因暴雨导致山体溜坍,掩埋线路,影响列车通行。
因雨量超警戒值,为确保列车安全,湖南当地对怀化市沪昆线思蒙站至大江口站区间实行封锁。
17日下午4点左右,学生小聂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和
同学早上8点35分从张家界出发前往湖南怀化,原定下午2点50分到站,“中午12点多,火车在古丈县停了下来。
一开始以为是正常到站停车,但是停了1个多小时还没走,我问了列车员,他们说前面发生滑坡泥石流,所以列车才停了下来。
”
小聂表示,到下午4点,他们已经滞留在火车站将近4个小时,车内水和食物正常供应,乘客也可以下车采购食物。
“但还是有点着急,也有点担心。
”
17日下午,当地铁路部门表示,正组织力量紧急抢险,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铁路部门对部分列车采取停运、折返、迂回、缩短运行区段等措施。
17日晚,小聂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下午5点左右,自己乘坐的列车返回张家界,并于当晚9点平安到达。
通报
暴雨洪涝致古丈县万人受灾
17日晚,据古丈县民政部门初步统计,此次暴雨洪涝致该县5个乡镇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52人。
倒塌房屋17户41间,严重损坏房屋12户29间,一般损坏房屋40户72间。
通报称,受灾较重区域为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因强降雨造成河水水位猛涨,冲毁大量农田,强降雨还引发当地山体滑坡,致使房屋毁损较多,默戎镇默戎村排挤楼自然寨、
李家寨村、九龙村、龙鼻村等8栋房屋垮塌。
此外,默戎镇街上进水受淹,焦柳铁路毛坪村地段隧洞出现塌方造成铁路中断,默戎镇境内S229省道也因公路塌方和水淹中断。
另据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公安消防支队消息,截至17日晚8时许,吉首至古丈S229省道已经恢复通车。
泥石流受灾情况报告
7月3日夜,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城及部分乡镇突降暴雨,特别是凌晨2时左右,县城暴雨持续时间近一个多小时,降水量达到40毫米以上,引发山洪、泥石流,导致部分水渠、道路、房屋、农田等损毁,所幸因防范在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车辆深陷仅露部分车顶
从当地网友提供的图片可见,肃南现场不少地方已被或深或浅的泥石流掩埋,有车辆深陷泥石流中仅露出车窗之上的部分车顶,局部街道布满淤泥和积水,遭殃的农田里倾覆的农作物一片狼藉。
据肃南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组长梁声红介绍,自6月中旬进入雨季以来,当地就开始实行每天24小时的汛期巡查工作,来自防汛、公安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不间断地进行汛情巡查、监控,也因此避免了此次山洪、泥石流对人员的伤害。
18户63间平房被泥石流损毁
经调查统计,肃南县城所在地的红湾寺镇和大河乡、康乐乡18户63间平房和转经轮广场被泥石流损毁,博物馆基础和职教中心周边泄洪渠道、河道以及县城大部分路段泥沙淤积严重,污水主管道堵塞公里,冲毁10千伏线路400米;部分居民小区、储藏室水位最高达米,多台车辆受损。
部分水渠和路面被冲毁,造成农田受灾700多亩,冲毁牧道3条公里、水渠公里、防洪坝2公里,冰沟至祁青工业园区道路塌方中断,受灾情况仍在进一步核查当中。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防汛抗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防汛、国土、交通等部门和乡村两级干部群众在一线开展险情巡查、评估灾情,并于6时30分召开紧急会议,具体安排部署紧急应对措施,动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工作。
截至目前,已调用大型机械10余台,及时调运编织袋、铅丝、砂石料等防洪物资,排查地质灾害易发区域26处,搭建帐篷30顶,连夜紧急疏散转移群众26户70多人。
另经初步调查统计,全县因此次降水受灾的共有4个乡镇13个行政村190多户群众,冲毁16条公路路面20500多平方米、路基11300多立方米、塌方1万多立方米,祁丰冰沟至祁青工业园区道路因塌方中断,民爆公司库房、设施及物资不同程度受损,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50万元,详细受灾情况仍在抓紧核查。
由于处置及时,当地县城未发生断水断电情况,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目前,冲毁路段正在全力清除淤积泥沙,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5年前曾遭泥石流损失惨重
据了解,20pc年7月29日凌晨2至3时,肃南县的祁丰乡观山村观山海子脑一带也突降暴雨,引发一场60年不遇的特大泥(水)石流地质灾害,不仅卷走了肃南县观山村10名牧民(5死5失踪)和牧民卡成家的400多只牛羊,也使得草场变成河床,牧场满目疮痍。
灾情发生5天后,灾情发生地浓雾弥漫,给搜救造成巨大困难,肃南县从外地租用了2艘橡皮艇进行搜救。
而那次灾害也为当地敲响了警钟。
有相关人士认为,地处祁连山腹地的观山牧场,距离祁连山冰川和雪山仅几公里,海拔4000多米,这里降雨降雪司空见惯,持续高温天气会使祁连山上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为灾害埋下了定时炸弹。
祁连山山体多由破碎的石头构成,而且许多山体都是石头夹杂泥土、沙子的松软地质结构。
这样的地质构造如果突遇暴雨侵袭、浸泡,雪山积雪、冰水化合物、泥土纷纷伴随着暴雨形成的洪流下山,很容易造成滑坡现象,强大冲击力会形成泥石流,危害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