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和防治

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和防治

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过程中,允许使用一些植物源、动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严禁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生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1、有机茶的病虫害控制茶园栽培管理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茶园栽培管理的各项农艺措施作用强度比较温和,一般不直接杀死有害生物,而是通过恶化病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其发生蔓延的机会,其作用不会从质上改变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不会破坏茶园的生态平衡。

茶园栽培管理主要包括品种搭配、鲜叶采摘、茶树修剪、耕作锄草、施肥、茶园排灌等,这些农艺措施只要运用合理,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有益生物种群来抑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生物防治技术一般是利用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捕食、寄生和侵染等食物链关系,往往体现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纷繁复杂的生物种群的食物链或食物链网络的某些环节。

通过保护和利用或人为加强这些环节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种群消长的目的。

因为生物防治利用的资源或者有益生物种群本身就是茶园生态系统的成员,或者通过人工繁衍强化的生物有机体,或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生物防治通常具有安全性、持效性和稳定性;同时生物防治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中长期进化的生物种群间形成的食物链的相生相克关系基础上,所以生物防治又具有同步性、专一性和不彻底性。

也就是说,有益生物种群的存在必须以有害种群的存在为条件,两者比例失衡,都将导致茶园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人为干预茶园病虫害种群时,这一点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必须立足于农业防治,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助迁天敌、喷施微生物和病毒制剂等生物综合防治方法人为干预。

2、有机茶病虫害控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有机茶生产中病虫害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综合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或一季病虫的防治效果;②了解茶园优势病虫,掌握其发生规律和薄弱环节,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③各种干预手段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抵触;④即使是使用有机茶生产规范所允许的生物农药,也必须注意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方法。

有机茶园农药使用

有机茶园农药使用

有机茶园农药的使用情况
有机茶园对农药的使用时非常严格的,有许多杀虫剂和农药都是禁止使用的,在我们建设和管理有机茶园的时候要先了解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农药有哪些。

农用抗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乳状芽孢杆菌,蜡蚧轮枝菌,
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苦楝素、川楝素、苦参碱
矿物源农药: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硫酸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矿物油
动物源农药:性信息素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如赤眼峰、瓢虫捕食螨、各类天敌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
物理方法:昆虫性激素进行诱捕
种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由于现在市场上在有机茶园上使用的农药商品名较多,这里体现的是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与上述相符合即可使用,使用方法可参照农药贴标上的使用方法。

红色字体效果更佳,成本较合算。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保 持茶 园生 态系统 的平 衡和生 物种 群 的多 样性 。 农 药是 茶 园生态 系统的 外来物 质 , 潜在 的干 扰 有 生态系统 的危 险。长期 以来 在农药 使用 过程 中 , 注 只 重在病虫 防 治的 本身 , 忽视 对茶 园环境 的作 用 从 而 2 世纪 6 o o年 代 有 机氯 农 药在 茶 园 中 的大 量 使 用 到
9 o年代拟 除 虫 菊 酯农 药 的普 遍 推 广 , 仅 未 能有 效 不
控制茶 园病 虫 的为害 , 而引 起茶 园病 虫区 系发生 急 反 剧变化 , 险性病 虫不断 发生 , 危 茶叶 中农 药残 留 、 害虫
抗药 性和 再 猖 獗 同题 越 来 越 突 出。 同 时 , 茶 园 土 对
作用 。
园系统 内部 自然 生态调 控 能力 , 而抑 制茶 园病虫 害 从
的爆发 + 是有 机 茶生产过 程 中的一个 重 要技术 环节 。
1 有 机茶 园病 虫害控 制的原 理
茶树是多 年 生常绿 灌木 , 一经 种植 可连续 生产 几 十年甚 至上 百年 在 现有的栽 培管 理 条件下 , 一般 茶 园均 能形成 树冠 茂密郁 闭 、 气候 比较稳 定 的特殊 生 小
壤 、 生物 、 微 有益 昆虫 直至 高等 动 物 等产 生 了不 良的 影响 , 干扰 了茶 园 的次 生 态 系 统 , 使 茶 园 生 态平 衡 致
措施 , 又是害 虫 防治 的 重 要手 段 , 具 有 预 防和 长 期 它
控制 害虫 的作用 。例 如 , 有机茶 园避 免大 面积单 一种
施 包括保护茶 园生物的群落结构 以维持萘 固生 态平衡 , 先采 甩农 业技 术措施 以加 强茶 目栽培 管理 , 优 保护和 用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耕 除 草 、 季 深 翻晒 土不 仅 可疏 松 土壤 、 灭 杂 草 , 秋 消 促进 茶 树 根 系发 育 , 茶树 生 长 健壮 , 强 抗 病 虫 的能 力 , 使 增 而 且还 可 以 直接 或 间 接起 到消 灭 病虫 的作 用 。 对 直 入 土 如
化蛹 习性 的害虫 , 通过 中耕 除 草 ( 每年 6月中 下旬 )秋 季 在 ,
深翻 晒 土( 每年 1 1月间 ) 消 灭大部 分 。 在 ( 卜1 可
24 整 枝 修 剪 及 更 新 .
在 秋末 或早 春 , 过对 茶 树蓬面 的修整 , 仅可 以减 少 通 不
纤 弱 枝 条 , 进 茶 树 生长 , 利 于 采摘 , 且还 可 以消 灭 一 促 有 而 些越冬 的病 虫 。 如 : 茶饼 病 . 枝 后可 剪掉 2 . 5 .% 例 对 整 97 07 % ̄
有机 茶 园是 指 在原 料生 产过 程 中遵 循 自然规 律 和 生态
学原理, 采取 有 益于 生态 环 境 的可持 续性 发 展 的农 业技 术 ,
幼蚧 。 调 查 , 虫严 重 发生 时 . 1个 芽 头上 就 有 4 6头 , 据 此 在  ̄ 最 多的达 4 0多头 。 4月中旬 采摘 1 , 摘 除了 越 冬幼 虫总 次 就 数 的 3 %。 时 , 6 这 由于 它 们还 在 陆续 向上 爬 , 此经 过连 续 因 逐批 采摘 . 大部 分 的幼 虫在 其 形成 卵 囊之 前 . 随采 摘 而被 就
也是 消 灭 小绿 叶蝉 的有 效 方 法 之 一 。 在新 梢 发 生 的 茶饼 对
茶 园周 边 多种 树 , 园内 行道 旁种 植行 道 树 , 口处种 茶 风
防 风林 。 利 用退 耕 还林 地改 建 茶园 的地 区 , 充分 利 用 已 如 可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该病 主要发生在 茶树嫩 叶和新梢 上 , 初 期在 叶面产 生淡 黄 色水 渍状 小斑 ,后 扩大 成淡 黄 褐
主要发生在当年成叶 , 老叶和幼叶也可发 病 , 严重 时全 树 叶片脱 落 , 造 成枝 干枯死 。 病 斑 多从 叶尖 和 叶缘 出现 , 初 期病 斑呈 水渍状 褐 色斑点 。 后逐 渐扩 大成 不规 则大 斑 , 有 时 以叶脉 为界 , 形 成半 病 叶 。 病 斑颜 色 由褐 色变成 焦黄 色 , 最后 呈 灰 白色 , 外缘 有黄 褐至 褐色 隆起线 , 病健 界 限 明 显; 病斑 边缘 有 轮纹 , 后期 叶 面散 生许 多黑 色小
幼 虫有 吐丝下 垂 习性 , 老熟 幼 虫人 土化蛹 。
2 . 3 . 3 防 治 方 法
年发生 多代 , 以雌 成虫在 茶蓬 和杂草丛 中
越冬 。茶 小绿 叶蝉 的发 生 与气温 、 湿度、 降雨有
密切 关 系 。当旬均 温达 到 1 5 %~2 5 ℃ ,时 晴时 雨, 即 中温 高湿适 宜发 生 , 温度超 过 2 8 ℃或 高温 少雨 、 或长 时间雨 日、 雨量过大 , 都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其发生 。
并 有 一定 的技 术要 求 , 部分 农 民重视 眼前 利益 , 求 简单方 便 , 在农业 生产 中的应用 的积极 性还 比 较低。 新 型 高效低 毒农 药 品种不 全 , 农 药储 备还
不 能 满足应 急 防控 所需 。 d ) 病虫绿 色防控技 术还 比较欠缺 , 大宗作物 如 玉米 、 马铃 薯等作物 病虫绿 色防控技术 亟待引
1 . 1 . 3 防 治 方 法
a ) 加强茶 园管理 做 好肥 水 管理 和防虫 、 防 冻措 施 , 提高 茶 叶抗 病 能力 ; 进行冬 季茶 园的修 剪, 剪除病 虫 枝 叶 , 清扫地 面落 叶 , 集 中焚 烧 , 减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效果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效果
茶叶科学技术 2 1 () 9~1 014: 2
T a ci n e n T c n o y e S c a d e h ol g e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效果
王庆森 ,刘丰静 ,王定锋 ,高香凤 ,李慧玲
( 建 省农 、 科 学 院茶 叶 研 究 所 福 福建福安 351 ) 5 0 5
2 1J 18 。 0 0 0 0 9)
作 者简 介 : F 森 ( 9 8) 庆 16 一, ,研 究 员 , i要 从 事 种 执 虫 件 与 害 虫 综 合 治 理 。




王庆森等: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 茶蚜和茶黄蓟 马的 效果
第 4期
理 重复 3次 ,随机 区组 排列 。 理 前及 处理 后 l 3 处 、、
州 中农质 量认 证 中心 的有机 茶 认证 。
1 试 验方法 . 2
1. . 1几种生物农药对有机茶 园茶蚜 的} 问防治试验 2 } j
试验 设 1 %除虫菊 素水 乳剂 80倍 、 . 5 0 绿 地 号水 剂 80倍 、 0 绿浪 乳 油 80倍 、 皮藤 素乳 油 8 0 0 苦 0
叶 市场 的新 宠 。但 是 , 由于有 机茶 禁止 使用 化学
农 药 ,病 虫 害防 治成 为有 机 茶生产 过程 中 的关 键技 术难 题之 一 。茶蚜 和茶 黄蓟 马是有 机茶 园 L 的主要 卜 f 害 虫之一 ,t要 为害 茶树幼 嫩 芽梢 ,对 茶叶产 量和 品质 影 响甚 大 ]为 了解 几 种生物 农 药对有机 茶 园 。 荼 蚜和 茶黄 蓟马 的防治效 果 ,进 行 了 田问试 验 。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水 对照 共 7个 处理 ,小 区面积 4 。每 处理 重 0 m

有机茶建园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茶建园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 态环 境
在建有机 茶 园之前 ,根据将要 种植茶叶 品种 的生长特 性和最佳 的生长条件 ,做好茶 园生 产规划 ,建 好水源 ,开 辟蓄水池 。在路边和 适当的位 置 ,预 留种植遮 荫树 、绿肥
作 物 、 天 敌生 殖 缓 冲带 等 区 间 。
1 有机茶 园的构建
有机 茶 园的 构建 是一 项 庞大 的 系统 工程 ,涉及 到环
如下 :
境 、土壤 、水循环和 茶叶病虫害综 合防控等诸 多因素。而
有机茶 园的构建 ,关 系到以后生产 中的各个环节和 最终的
茶 园 环 境 和 茶 叶 质 量 , 因 此 ,是 有 机 茶 生 产 中 的 第 一 要
素。
1 1 认真做好建 园规划 ,尽 量建 设 良好 的茶园立体 。

有发生 的 病 虫害发 生 情况 ,对 于 引入 的茶 叶新 品种 ,特
1 2一 7
中国园艺文摘 2 1年第4 00 期
别是从有 病虫害 发生的 区域 引种 时 ,进 园前要进行严格检
疫 ,以 防 新 的 病 虫 在 当 地 繁 衍 为 害 。
2 3 保 护和 利用天敌资源 ,提高 自然生物 防治 能力 .
给天 敌创造 良好 的生态环 境 。茶园周 围可种植 防护林
和 行 道 树 ,或 采 用 茶 林 间 作 、茶 果 间作 , 幼 林 茶 园 间 种 绿
1 3 选 用 抗 病 虫 的 茶 树 品种 .
根 据有机 茶生产 的需要 ,充分 选育或 引种适 宜 的 良种
苗 木 。生 产 绿 茶 为 主 的 有 机 茶 园 可 选 种 ‘ 鼎 大 毫 茶 ’ 、 福 ‘ 井 4 ’ 、 ‘ 云 2 ’ 、 ‘ 龙 大 白 茶 ’ 等 ,也 可 选 用 龙 3 福 0 九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响 茶 叶 产 值 ; 发 生 严 重 时 ,可 能 导 致 无 茶 可 采 ,甚 至 导 致 高 山及 幼 龄 茶 园 容 易 发病 。 土 壤 瘠 薄 ,偏 施 N 肥 ,管 理 不 整株茶树或大面积茶树的死亡。 茶 树 主 要 芽 叶 病 害 有 茶 饼 病 、 茶 白星 病 等 。在 浙 江 、 当都 易 发 病 。 ( 3 ) 防 治 方 法 : ①加 强 管 理 ,增 施 磷 钾 肥 ,增 强 树 势 ,
试 验 示 范 参
( 2 ) 发病 规律 :以菌 丝体 在病 叶 中越冬 或越 夏 。温度 l 5 — 生浓黑色 较粗 的小 粒点 ,沿轮纹排成环状 ,病斑边缘常有褐 2 0  ̄ C, 相对湿度 8 5 % 以上环境容 易发病 。 一般 3 —5 月和 9 — 色 隆起线 ,该病菌 从伤 口侵 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 ,高温高
湖南等省 以高 山茶区发生较 重。成叶老叶 的主要病 害有茶 提 高 抗 病 力 。
云纹 叶枯病 、轮斑 病 、茶炭疽病 和茶煤病 等,在 全国各茶 2 、茶饼病
区均有 发生。主要茎病有 红锈藻病 、茶枝梢 黑点病、茶茎 又名茶 叶肿病 ,常 发生在高海拔 茶区,危 害嫩 叶、嫩梢 、
点 ,后 渐 扩 大 成 圆 形小 病 斑 ,直 径 小 于 2 毫 米 ,中央 凹 陷 ,
有机茶是一个有机茶 园管理和有机茶生产共 同的成果 ,
有 机 茶 园 管 理 是 一 个 与 环 境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 自然 资 源 呈灰 白色 , 周 围有褐色 隆起线 。 后 期病斑散 生黑色小粒点 ,
大病斑 ,色泽 黄褐色 或红褐 色 ,最后变 灰 白色 ;上面散 生 件 的地 方进行喷灌 。
溃疡病 。红锈 藻病 在南方茶 区及 江南茶 区发生 较普 遍。老 叶柄 ,病 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 茶 园中常 见茎病有地衣 、苔 藓、膏药病 。茶胴枯病 、茶枝 ( 1 ) 症状 :初期 叶上 出现 淡黄色水渍状小斑 ,后 渐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宁国市产茶历史悠久,名优茶资源丰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春季回暖早,秋季降温快,全年无霜期224天。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浙边界,是典型的山区市。

地形是南高北低,似簸箕形,大部分属于山区,中北部是低山丘陵及平畈地貌,山区、丘陵多数为红黄壤土、红壤土、黄壤土,河谷地区为沙壤土,市区一带多为轻壤土。

全市大多数土壤的酸碱度PH值为4~6,自然资源完全满足茶叶生长发育,生态环境符合有机茶生产的条件。

但到目前为止有机茶生产面积仅40多公顷,只占全市茶叶生产面积的10%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茶农发展有机茶的认识,扩大我市有机茶生产面积,按照有机茶生产质量要求,依托我市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共同行和茶农参考。

1.有机茶的质量标准
有机茶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茶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等)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它是一种无污染的保健饮品,与当今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相适应,潜在市场很大,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机茶开发有助于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不施化肥、农药,对土壤与环境不造成污染,符合环保国策,并能提高茶叶出口的竟争力。

2.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
有机茶园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

茶树周围必须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因此有机茶园的病虫控制应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空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以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促使茶树正常生长。

3.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3.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有机茶园要选择自然条件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并注意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

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阴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

一些茶园应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较为复杂的生态
系统,以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和杂草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
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茶园生态调空能力。

3.2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有机茶园要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

新植茶园要选择抗病品种。

秋冬季节要适时施用厩肥、沤肥、堆肥、沼肥、饼肥等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养护土壤,培育壮树。

采茶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更要注意重采、强采。

若遇春暖早要提早开园采摘,夏秋尽量少留叶采摘。

秋季如害虫多要适当推迟封园。

农闲季节要适当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茶树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

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一扫而光,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3保护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3.3.1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园管理剪下来的茶树枝叶,先要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摘取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同样要堆放在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类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茶园周围要通过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间作,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从事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轻天敌损伤。

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3.3.2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

根据部分天敌昆虫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的习惯,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补充营养的基地,以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提高其繁殖率。

3.3.3人为释放天敌,增加天敌数量。

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条件,可将Bt、白僵菌、虫草菌、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有益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去,使其建立种群,并造成再次侵染和流行。

3.4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

合理利用生物制剂,用Bt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用白僵菌防治茶丽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用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利用昆虫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利用灯光、色板、
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根据有机茶标准,可选择使用植物源、矿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
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均具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都有一定防效。

但植物源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须在害虫发生严重时才能使用。

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