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有机茶栽培技术
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

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有机栽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茶叶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土壤准备1.选择适宜土壤: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质地以疏松、肥沃为佳,排水性良好。
2.有机质的添加:在土壤中适量添加有机质,如腐熟堆肥、腐植酸等,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促进茶树的健康生长。
二、施肥1.有机肥的选择:选择有机肥,如鸡粪、猪粪、腐熟堆肥等,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有机肥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同时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肥料的施用时机:茶树的施肥要根据生长季节进行,主要分为春、夏、秋三个时期。
春季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较多的肥料,促进新梢的生长;夏季适量施用磷酸二铵等追肥,增强抗逆性;秋季则注重追肥,为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三、病虫害防治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使用昆虫卵、肉食性昆虫等作为生物防治剂,有助于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植物保健剂的使用:使用植物保健剂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如咖啡渣浸提液、辣椒水等。
这些天然的植物保健剂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3.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定期对茶园进行病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剪除受害茶树枝条、喷洒植物保护剂等。
保持茶园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灌溉管理1.合理的灌溉时机:茶树的灌溉要根据实际生长需要来进行,以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春季和夏季为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2.滴灌系统:采用滴灌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避免水分的过度浪费,并且可以精确地控制水分的供应量,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
综上所述,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
有机栽培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茶树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机茶栽培技术(2023最新版)

有机茶栽培技术有机茶栽培技术一、引言有机茶栽培技术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药和化肥使用最低限度的茶叶种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机茶栽培技术的各个方面。
二、土壤准备⒈选择适宜的茶园土地,确保土壤排水良好而且富含有机物质。
⒉进行土壤测试,调整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以适应茶树的生长要求。
⒊进行有机物质的施肥,如添加有机肥料和复合菌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三、茶树选择⒈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
⒉购买来自有机茶园和合法种植基地的健康种苗。
⒊注意茶树的疾病虫害抗性和产量表现,在无农药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
四、有机农药使用⒈优先选择有机认证的农药,注意使用时遵循使用说明。
⒉合理选择农药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茶叶的残留。
⒊定期观察茶园,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生物控制或物理防治方法。
五、有机肥料应用⒈选择有机认证的肥料,如有机腐熟堆肥、天然矿物肥料等。
⒉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适时施肥,确保养分的供应均衡。
⒊配合生物肥料的使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
六、病虫害防治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培育友好土壤微生物等。
⒉定期巡视茶园,清除杂草和感染病虫害的植株,防止病虫害蔓延。
⒊如有必要,可采用有机认证的草本植物提取物或天然杀虫剂进行防治。
七、有机茶叶采摘和加工⒈采用手工采摘,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和茶叶的损伤。
⒉采摘后及时进行茶叶筛查,将叶片分级,确保茶叶的质量。
⒊进行有机茶叶的加工和包装时,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
附件:⒈有机茶栽培记录表格⒉茶树病虫害防治手册⒊有机肥料推荐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有机认证:指由相关机构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和使用农药、化肥等指标进行认证的过程。
⒉环境污染:指茶园中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的现象。
⒊茶叶残留:指茶叶中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超过安全标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10高山有机茶的种植与管理

高山有机茶的种植与管理茶叶是崇义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更是上堡乡的特色产业,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镇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一项经济来源。
全镇现有茶叶面积2.4万亩。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现将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新茶园建设1,园地规划:我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新茶园规划要因地制宜,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1800米之间、土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肥沃,周围植被良好,气候温和,坡度适中,交通便得的地方作为新茶园。
2、园地开垦:沿等高线开挖水平台地,台面宽2米,台距1.5米左右,道路、排灌系工程、绿化带、场部(茶厂)要合理布局,园间有一定的植被。
3、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一般采用短穗扦插和茶籽起直播两种方法,短穗扦插法采用半木千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插穗,穗长5厘米,带一叶一腋芽,苗床采用黄壤卫生土,苗床保持湿润、遮阴,于6—11月份扦插,一龄茶苗出圃定植;茶籽直播法即采用完成成熟的茶籽鲜果直播。
4,茶树种植技术:挖种植沟深80厘米,宽60厘米,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或100公斤复合肥,采用单株定植方法,株距40厘米,亩植2000株左右,定植时间在6—8。
二、茶园管理1、幼龄茶园管理:常耕锄培土,防止牲畜踩踏,防治病虫害,补植缺株缺塘,保证全苗,进行定型修剪,培养理想的茶蓬。
2、投产茶园的管理:冬季深翻,一般深翻15厘米左右,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进行整型修剪,使茶树保持一定的树型高度和茁状的发芽面,巧施追肥,每结束一次采摘,及时进行叶面喷施,常用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我县采摘期发生虫害较重的是小绿叶蝉,一般先用高效无毒茶叶专用农药(如安纳A0—18等),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DDT、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等),冬季喷施波尔多液进行封园,保持茶园丰产稳产。
3、采摘技术:采摘方法有留一叶采摘法、留二叶采摘法、留鱼叶采摘法三种,鲜叶标准分为五级,即一级:多为一芽一叶及少数一芽二叶组成,芽叶整齐,鲜嫩度好;二级:主要由70%的一芽二叶和30%左右的一芽三叶组成;三级:由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各占一半;四级:由较粗的一芽三叶和细嫩单片对夹叶各占一半;五级:主要由粗老单片,对夹叶,芽叶比重极少,鲜叶贮运中要做到采下的鲜叶及时松散地放入茶萝中,防止发热变红。
农业概论3

农业概论3第十一章种植业第一节大田作物(1)禾谷类作物。
绝大部分属禾本科。
荞麦属蓼科。
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
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3)薯芋类作物。
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
(1)纤维作物。
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2)油料作物。
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
(3)糖料作物。
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
(4)嗜好作物。
烟草、茶叶、咖啡等。
(5)特用作物:有桑、橡胶、香料(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如芦苇、席草、蔺草)等作物。
第二节园艺作物●园艺的定义园艺,通常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学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1.果树园艺学它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
2.蔬菜园艺学它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3.观赏园艺学它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态习性、分类、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科学。
4.种苗园艺学种苗园艺学又称苗圃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子繁殖及苗木无性繁殖的科学。
5.造园学造园学又称园林规划设计学,是研究园林绿地的设计、规划、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科学。
园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习园艺学知识,可以掌握各类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先进的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对外界环境条件加以调节、改造和利用,以满足园艺作物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果树的分类1.落叶果树(1)仁果类(2)核果类(3)坚果类(4)浆果类(5)柿枣类2.常绿果树(1)柑果类(2)浆果类(3)荔枝类(4)核果类(5)坚果类(6)荚果类(7)聚复果类(8)草木类(9)藤木类蔬菜的分类1.根菜类2.白菜类3.茄果类4.瓜类5.豆类6.葱蒜类7.薯芋类8.绿叶蔬菜类9.水生蔬菜类10.多年生蔬菜类11.食用菌类观赏植物的分类1.露地花卉(1)一年生花卉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半支莲、千日红等。
有机茶栽培技术细解

有机茶栽培技术第一部分:有机茶园基地建设一、基地选择与规划(一)基地选择开发有机茶的目的是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为社会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茶叶。
有机茶生产基地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问题: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
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的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
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二)基地规划二、基地生态建设建立基地,开发有机茶,就是要采用有机农业的生产方法逐步改变上述茶叶生产中存在的种种生态问题,通过人为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等有机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茶叶生产的生态环境。
1.植树造林,改善茶园小气候。
在发展新茶园和改造低产茶园时,应因地制宜地有目的地保留部分林木植被,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
在低海拔、低纬度的茶园中,可适度种植遮荫树(每亩种6--10株豆科类树木)。
在主要道路、沟渠边和房屋周边等地段均应多种植适宜的树木,实行林、灌、草结合。
尽量保护好基地中的生物栖息地,既改善茶树生长环又能更多更好地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自然资源,增加基地的生物多样性,美化茶场(厂)的环境,可获得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2.采用农业技术措施,促进茶树生长。
在丘陵山区茶园水土流失现象多较严重。
对这种坡地茶园应修筑水平梯田,降低坡度,实行等高种植和合理密植,同时推广茶园铺草,地表覆盖有机物,利用山草、残茬或刈割绿肥等铺在茶园行间,试行减耕与免耕,减弱地面土壤侵蚀,增加水分渗透,稳定土壤温度与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促进茶树生育旺盛。
3.在茶叶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物质,杜绝与清除污染源,保护基地的生态环境。
4.在有条件的生产基地茶场,应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
茶叶有机栽培技术

茶叶有机栽培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被广大消费者喜爱和重视。
然而,过去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茶叶质量,有机栽培技术逐渐兴起。
本文将为您介绍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有机农业的概念和原则有机农业是一种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通过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机农业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保护与改良、植物营养调控、病虫害防治、有机肥的利用等方面。
二、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的原则及要点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的原则是以自然为师,尊重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养分密度、品质和安全性。
以下是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的主要要点:1.土壤保护与改良有机栽培要注重土壤的保护与改良。
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合理翻耕、轮作休耕、混交栽培等,可以保持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有机肥的利用有机肥是茶叶有机栽培的核心。
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和活性,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3.病虫害防治茶树常见的病虫害有茶蚜、茶小绿叶蝉、红火蚁等。
有机栽培中,可以采用“养护型防治”策略,通过增加茶树抗病虫害的免疫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4.茶树营养调控茶叶有机栽培要注重茶树的营养调控。
合理调控氮、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的供应,可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此外,还应合理利用茶叶秧苗繁殖技术,培育抗病虫的品种。
三、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的优势和挑战茶叶有机栽培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有机栽培的茶叶质量更好,口感更佳,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2.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农业采用生态循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更小。
3.保护生态环境。
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种植圃地选取、扦插前圃地土壤管理和扦插,种植绿肥植物和除虫植物、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除草、整形修剪和虫害防治。
本技术不使用无机肥,采取人工手动除虫、生物除虫和无害杀虫剂配合使用来防治虫害。
本技术在有机肥料中加入铬铁矿,能够明显提高产出茶叶中的铬含量。
本技术的方法种出的茶叶纯天然,滋味醇厚,味道芬芳,汤色明亮,满足市场上各种高档的有机茶的需要,有利于茶文化的推广和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技术要求1.一种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选用当地耐贫瘠、耐旱抗涝的铁观音品种,用前一年的枝条进行扦插;(2)种植圃地选取:选择无环境污染,远离工业生活区,阳光充足、近水源、地势平坦、背山坡,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圃地作为种植区;(3)扦插前圃地土壤管理:在扦插前,首先对土壤进行管理,测定种植土壤的酸碱度,控制其pH在4—6.5之间,然后进行土壤施有机基肥,施肥后进行圃地整理,作畦;(4)扦插:将茶树苗种根部洒水处理,并将上述的营养土和少量草木灰混在一起,撒在苗种根部;扦插前在畦面喷洒水,水下渗后,土壤成湿而不粘的状态即可扦插;(5)种植绿肥植物和除虫植物;(6)茶园管理:茶树幼苗缺株要补苗间苗,及时洒水灌溉,必要时对苗种进行遮挡遮荫处理,当茶苗出现花蕾及结果时,要及时摘除;(7)合理施肥:每年施4-5次有机肥,于每轮新芽萌发时施用,离根茎15厘米处挖沟或挖穴施下,并覆土;(8)除草:铁观音苗种根系分布较浅,为避免弄伤根系,采用人工拔草;(9)整形修剪:采用打顶代剪定型;(10)茶树病虫害防治:在茶园综合生态化管理的基础上,附加物理除虫、生物除虫或无害杀虫剂进行进一步防治虫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腐殖质酸盐进行干燥粉粹至80目以下使用,畜禽粪便经过推肥和无害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作畦具体为:畦长随圃地长度而定,畦宽1.2m,畦高20-25cm,畦面平整,再在畦面上撒一层厚度为6-8cm营养土层,并进行适当压打,使其达到上实下松的状态,再在其上铺一层2cm左右营养土层。
思南县有机茶标准化种植技术手册(培训资料)

思南县有机茶标准化种植技术手册思南县科技情报所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二〇一四年目录一相关定义 (1)二有机茶产地环境要求 (2)2.1 有机茶产地环境要求 (2)2.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3)2.3有机茶园灌溉水的要求 (3)2.4 有机茶园周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 (4)三园区规划与土地整治 (5)3.1 园区规划 (5)3.2 土地整治 (5)四茶树栽培与套种选择 (6)4.1茶树栽培 (6)4.2 套种品种选择 (7)五有机茶园配套养殖 (11)5.1园内养殖 (11)5.2园外养殖 (14)六有机茶田间管理 (16)6.1 苗期管理 (16)6.2 投产茶园管理 (17)6.3 鲜叶采摘与分级 (25)一相关定义有机农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不是掠夺式的,而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开发和反哺相结合的利用;有机农业生产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系统内土壤、植被、动物和人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采用土地可以承受的方法耕作。
有机茶: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茶叶。
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种养一体化:又叫“农牧一体化”或“种养结合”。
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型的组合方式,以产业链延伸为特征,以科技支撑为依托,将(单个或多个)农业种植活动和(单个或多个)畜牧养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农场土地上小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达到清洁化、规模化生产和明显降低生产风险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
一主两副两配套:指一种基于有机茶种植为主体,茶园空间利用配套种植、养殖为辅助,病虫草害生物防控和有机肥为衔接的有效节本增效的有机茶园种养一体化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机茶概述 二、有机茶基地建设 三、有机茶园土壤管理 四 有机茶园施肥 五、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防治
一、有机茶概述
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 2、有机茶产生 3、有机茶的概念及要求 4、发展有机茶的意义 5、有机茶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 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
4、发展有机茶的意义
(一)有机农业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化农业带来的一系 列问题
(二)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三)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
(四)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满足人们的 需要
(五)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为劳动者提供了安全的场所.
5、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的区别
“无公害”标准比绿色食品标准低,允许使用不超标的化肥、 农药,它强调的是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产品符 合大众化消费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产 地环境条件》对有机茶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指出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远离 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有机茶与常规农业生产区 之间应具有明显边界和隔离 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到 污染。
(1)有机茶园空气质量要求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3.有机茶概念及要求
概念: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是按照有机农业生 产方式培育,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学肥料、农药、 除草剂及基因改良品种的茶园中采购鲜叶,在加工、 运输、贮藏、销售中都不涉及到任何污染并经过有机 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
有机茶生产的要求:
第三,有机茶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不能与非有机 食品混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有机茶的清洁性。
第四,建立全程跟踪质量体系。有机茶颁证时明确 茶园面积与鲜叶产量,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都建 立一整套的档案,随便一包有机茶都有自己的家谱。 有机茶的生产资格把关也十分严格,生产许可证期 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评审颁证。
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 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土地持续生 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恶性循环,使食品、水源、空气受到污染, 直接危害到人们健康,人类生存受到挑战。
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 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 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 量,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天 然有机食品;同时,为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生产, 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二、有机茶基地建设
1 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 2 有机茶园如何规划 3 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怎样进行 4 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为有机茶园 5 荒芜和失管茶园如何转换为有机茶园 6 有机茶园如何建好隔离带 7 复合生态有机茶园 8 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中为什么要建立田间档案
1 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
(三)有机茶园灌溉水的要求
有机茶灌溉对水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水质 要清洁卫生,没有污染,无论是采用自来水、溪 水、塘水、库水或是泉水,其有害重金属含量要 达到表3要求,其他指标要达到NY/T—396— 2000农田灌溉用水要求
有机茶园上空和周边的空气要清晰、新鲜、含氧量 高,没有异味,总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及氟化物气体含量应低于表1要求。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潜在肥力要高,土层深厚,质地砂壤,通 气良好,有机质丰富,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度平衡,不积水等。 如乌砂土、高山香灰土、油泥沙土、黄泥沙土等最适有机茶。 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应低于表2 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 有机食品的标识
表(一)有机茶的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mg/kg)
项目
铅(Pb)
≤2 ,紧压茶≤5
铜(Cu)
≤30
六六六(BHC)
< LOD**
滴滴涕(DDT)
< LOD**
三氯杀螨醇(dicofol)
< LOD**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 LOD**
联苯菊酯(biphenthrin) < LOD**
2.有机茶产生
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保所加入IFOAM(国际 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同年开始有机绿茶试点开发;
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出口有机茶到 西欧荷兰;
1996年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 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FRDC),并先后 制定了我国《有机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 机茶颁证标准》等有机茶生产、颁证管理条例和规 则。
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
溴氰菊酯 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 乐果 敌敌畏 杀螟硫磷 奎硫磷 其他化学农药
注:LOD表示仪器最小检出量; **指定方法检出限
指标
< LOD** < LOD** < LOD** < LOD** < LOD** < LOD** < LOD**视需要检测
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
是二十一世纪最健康、 安全、保健的纯天然的、 引导饮料发展潮流的 “新世纪饮品”。
首先,茶园必须远离城市,海拔较高,周边环境
绿化条件良好,不受外来污染源的污染,空气和
水源必须经过颁证机构的严格检测;
第二,茶园里杜绝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 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不允许用塑料覆 盖物;在茶园附近要限制焚烧稻草、秸杆等有机 物,保持茶园空气清新;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不允许使用化肥、
农药,基本等同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制
使用化肥、农药。它强调安全的同时,还强调优质、营养。
“有机食品”要经过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的认定,标准更
严,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系纯天
然、无污染食品。
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的区别
有机茶共有4个标准,分别是 NY5196-2002<有机茶> 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这四个标准组成有机茶的完整标准体系,规定
了有机茶从产地到产品乃至到包装盒销售全过 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