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消费和储蓄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

储蓄曲线
宏观经济学
储蓄函数
第第二二章章消需费求、、储供蓄与与均简衡单价国格民 收入的决定
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储蓄总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2.边际储蓄倾向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即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关系。
宏观经济学
•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与可 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 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用来表示消费与
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消 费曲线。
C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C2 C1 C3 a
消费曲线的移动
宏观经济学
1.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于 1951年提出
• 具体内容包括: • 示范效应 • 棘轮效应
宏观经济学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
除了日常交易所必需的那部分货币外,还必须经常地保 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意外或紧急情况下的货币需求。 •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因为两者都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关,且最终目 的都是为了交易。所以,可以将两者归于一类, 叫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

90 000.00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经济理论
• 凯恩斯理论的具体内容
1、有效需求 :A心理消费倾向B心理上的灵活偏好C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2、就业理论: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函数的均衡点。至于雇主们决定雇佣的劳 动工人数或就业量,取决于预期的社会消费量和可以预期的社会新的投资量两者 之和。消费不足与投资不足,都说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的增加是为了刺 激消费的增加。 3、所得、储蓄与投资理论:凯恩斯认为所得的用途有三方面:消费、储蓄和投资。 传统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会转化为投资,而凯恩斯则认为有储蓄无投资,储蓄的 提高会限制投资的增加。(Y=C+I+G+NX) 4、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理论:A(投资)投资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决定于 资本边际效率和贷款利率的相互作用。即投资不仅要看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还 要看利息率的高低。同时要注意边际效益递减、投资收益预期。B(储蓄)人们 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现金的动机分为三类: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主要 决定于人们的货币收入。投资动机和利率呈反向函数关系。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 币的供给和需求。C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经济理论
凯恩斯设计的旨在刺激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经济 政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肖条时期, 减少税收, 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甚 至不惜通过赤字财政、发行公债, 以扩大总需求。在经 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措施, 以减 少总需求屯所谓宏观货币政策, 即指在肖条时期, 通过中 央银行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降低利息率, 目的在于刺激私 人投资, 扩大总需求; 而在经挤高涨时期, 减少货币供应 量, 提高利息率, 限制私人投资, 以减少总需求财政政策 被视为主要的手段, 货币政策则被视为从属和支持财政 政策的。

第四章消费和储蓄

第四章消费和储蓄
S2=-S1 ➢ 家庭不能负债死亡(即不能出现B2<0的情况)
一个重要结论:当家庭生不带来资产, 死不留下资产时,其第1时期的储蓄就恰好等于其第2时 期动用的储蓄.如果家庭在“年轻”时(第1期)储蓄, 就可以在年老时(第2期)动用储蓄,相反,如果家庭 在年轻时动用储蓄(借贷),那么年老时就要储蓄。 因此 ,在这个两时期模型中,家庭必须做出何时储蓄
• 基于猜测的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述:
C C0 cY, C0 0, 0 c 1
其中, C0是常数,代表自发消费 ,而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推论: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说明]: 若C C0 cY ,又因为储蓄 S Y C,
则储蓄率s S (1 c) C0
Y
Y
显然,Y s
S1 Q1 C1 Q1 YP
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持久收入。当现期收入大于持久
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而现期收入小于持久收入时, 家庭会动用储蓄。
•收入冲击与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最优决策
现期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的表达式:
C1
YP
(1 r 2r
)Q1
( 2
1
r
)Q2
C1
YP
(1 r 2r
)Q1
(iii)横轴的截距代表两期产量的现值。
(iv)斜率的绝对值为(1+r),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单 位消费而必须在第二期放弃的消费量。
•消费者偏好
=>跨时期效用函数U U (C1,C2)的性状 :
(i) U 0, U 0
C1
C2
2U (ii) C12
0,
2U C22
0
=> 无差异曲线
C2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消费函数理论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

由凯恩斯首先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其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的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随后的数十年,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一步发展了新消费函数理论。

近些年来,随计量技术与工具发展,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中大量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本文据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考虑现期收入、不分析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两个假说都注重现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不分析预期收入及不确定性问题。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 IH)凯恩斯(J. M. Keynes)在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支出的多少与收入的高低水平密切相关,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其基本思想是:现期消费随现期绝对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用函数式表示如下:Ct = b0 + b1 Yt + ut式中, Ct 当前消费支出; Yt当前收入; b0 为自发消费,也是为生存而必须的消费; b1 边际消费倾向(0 < b1 < 1) 。

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边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短期内消费支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为小于1的正值,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增加的收入。

(3)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先验的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时,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个体消费者行为,主要是为阐述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是价格的函数。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 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这也就是所谓的 凯恩斯定律。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0<MPC<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消费函数:式中,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例题】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答案】ABC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A.等于lB.可能小于、等于lC.可能大于、等于lD.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l【答案】D需要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MPC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

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消费理论是20世纪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关于消费行为的理论,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主要包括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首先,消费函数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Y代表可支配收入,a 代表固定消费支出,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这个函数表明了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其次,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单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即人们不会把所有的额外收入都用于消费支出,而是会有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凯恩斯还强调了储蓄倾向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他认为,人们的储蓄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利率水平等。

当储蓄倾向增加时,消费支出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此外,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凯恩斯认为,除了可支配收入外,人们的消费支出还受到利率、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整体的消费支出水平。

总的来说,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不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c=消费,y=收入:c =c(y)满足dc / dy >0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b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Δc/Δy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 = 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MPC > 0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Δc/Δy=94-80/120-100 =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消费MPC APC1 9000 9110 1.012 10000 10000 0.89 1.003 11000 10850 0.85 0.994 12000 11600 0.75 0.975 13000 12240 0.64 0.946 14000 12830 0.59 0.927 15000 13360 0.53 0.8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40
010
20
01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

消费和储蓄理论
主要内容
凯消费数
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3.3 凯恩斯以后的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假说
命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
3.4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31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Y d ; 消费增加要小于收入增加(0<b<1)
d
Y
b a C +=
•消费与消费函数
•定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
消费(主要是可支配收入)的各种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支出总额的变
动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受商
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公式:C=f(Y d)
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或超支——100-100
100180-80
30034040
-40
5005000
70066040
90082080
1100980120 130******** 150********
消费函数
•消费与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的线性表示:
•C =a +bYd (a 和b 都是常数)•消费函数关系图
C=a+bY d
C
a
消费曲线
O
450
Y d
消费函数
•消费与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任收入水平
•:是任一收入水平
上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

其公式是:APC=C/Yd
例其公式是: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
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d
MPC=
APC与MPC(b)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边际消费倾向为b,1>b>0,是一个常边际消费倾向为b,1 > b >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
d =a/Y
d
+b
结论: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理论的局限
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
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两时期模型
考虑现在和将来两期
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奠定基础
32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模型假定
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
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
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最优化目标:
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
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

C )
(r 1Q Q r 1C 2121++=++)(
3.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家庭跨时效用函数
图中预算线上的每点都表示和的不同组合其中点表示每期的消费图中预算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C1和C2的不同组合,其中E点表示每一期的消费正好等于其收入的情况。

借钱消费 储备以备将来消费
时期2
时期2
Q2
C2
C2
A B
E
Q2
E
时期1
Q1C1Q1
C1时期1切点A在E点之右,表明第一期
消费超过了收入第一期借贷消费
切点B在E点之左,表明第一期消费小于收入第一期进行储蓄
消费超过了收入,第期借贷消费消费小于收入,第期进行储蓄
结论
•家庭的消费不仅仅受其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其他时期收入的影响。

一个当期收入很高的家庭,在当期会成为一个储蓄者,一个将来时期收入很高的家庭在当期会成为一个借款者。

无论是储蓄还是借款,这些行为都提高了家庭的效用,即家庭消费仅依赖当期收入的情况要比家庭消费根据全部时期的收入作出计划的情况要差。

Q Y 2p ⎤⎡+=Q r 12)()(r 1Q r 1Y 1p ++=++)(⎥⎦
⎢⎣+++)(r 1Q r 2Y 1p )(
持久收入变化的类型
•当前收入的暂时变化(当前收入发生(1)
变动):家庭变化当期储蓄,消费变动不大;
•(2)持久收入变化(当前收入和将来收入都发生变化):家庭将调整消费数量,储
蓄量变动不大;
•(3)预期将来收入变化(当前收入不变):家庭可能调整当期储蓄,以对付将来的收入
的变动。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提出持久收入的意义
✷收入变量相对稳定:持久收入假定消费理论提出能较好地解释经验事实。

美国7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周期波动:1973-1975年,1981-1982年,经济从年代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周期波动19731975年19811982年
1990-1991年,每一次周期波动都带来实际GDP的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与此相反,居民实际消费的变动却相当平滑,不像实际GDP变动那么剧烈。

✷持久的或长期的收入变化会促使消费者调整其消费行为
持久收入假说的不足
✷以适应性预期判断收入变化是否属于持久性现象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Modigliani & Brumberg,1954,《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
核心思想
✷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尽管收
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

33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收入和消费
储蓄负
储蓄
负储蓄2040606580年龄
33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揭示了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私人储蓄18.526.8
Why?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本储蓄率较高的原
日本储蓄率较高的原因:
遗赠动机
预期寿命较长
收入增长较快,预期未来消费增加
房地产价格过高
343.4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利率提高对家庭消费-储蓄决策的影响: 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导致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决策的变化。

利率提高导致家庭实际收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决策的变化对债权人而言,收入将提高;而债务人的收入将下降。

替代效应替代效
✷利率提高后,放弃现在的消费,将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由此产生在两个时期间进行消费替代的选择。

30
40
10
20
301
9091929394959697989900第3 章结束
论消费和储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