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篇一:机械运动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

(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

(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

(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

(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

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关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考虑征询题:

(1)图片:

(2)征询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速的从他面前驶过,车内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如此感受呢?

(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内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呢?

小结:要描绘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绘物体如何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板书)

4、请同学们看课件,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

(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

(2)两个小孩跑步

(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绘、参照物》

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明晰以下四个征询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仍然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

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推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绘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绘的物体为参照物。

(5)观察者描绘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本人为参照物。

(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推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推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研究对象是运动的

(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那么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间隔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四)歌曲欣赏并答复以下征询题:

1、观看录像欣赏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体歌

2、答复以下征询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竹排的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

(2)“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走是以谁为参照物

三、知识应用,考考你:

(一)练习题:

1、坐在运动着的汽车内的乘客,假设以汽车为参照物,那么路旁的树是______,乘客是_____。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一树叶落于河水中,并顺水流而下,假设说该树叶是静止的,那么是以为______参照物。

4、夜晚,月亮在云间穿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5、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6、地面上的树木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是__。

7、甲、乙两同学并肩行走,假设用路旁的树做参照物,两人都是______的;假设用乙同学做参照物,甲同学是______的。

8、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乘客是______的,路旁的小孩说他是______的。因此一个物体的运动、静止是______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9、滑雪运发动看见两旁的大树飞速地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观众看见滑雪者飞速前行,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0、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______的。

1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以太阳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的。

12、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假设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那么他是_____的。

13、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展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相关于运输机应是相对______的。

14、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15、煤厂在制造蜂窝煤时,制好的蜂窝煤是用传送带将其从机房内送到机房外面的,传送带在传送蜂窝煤的过程中,假设以传送带为参照物,蜂窝煤是______的。

16、以同样快慢,沿同一方向运动的结合收割机和卡车,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结合收割机是______的。

(二)歌曲欣赏: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话描绘的是谁在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同学们假设答对了,老师就把这首歌送给大家。

2、爽朗课堂气氛,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如何样推断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

五、作业:以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观察本人四周的物体的运动。

大城子中学初二物理廖秀平

篇二: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篇三:机械运动-

第三章运动和力

上海市向东中学王奕磊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根底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根底。更是高中学习运动

学和动力学的根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明白如何选取参照物。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遭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样描绘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如何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往常未考虑过的征询题,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讨论,明白什么是机械运动;明白参照物对描绘物体运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白参照物选获得不同,物体运动的描绘就不同,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

(2)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

(4)会用四周的物体进展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征询题,感受物理与生活亲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绘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参照物的概念

2、难点:学会选择适宜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实验用小木块、长纸条

2、PPt

五、教学思想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神州十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并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然后展示搭载神舟十号火箭发射时的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图片展示的信息,在此根底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知有关的机械运动,并进一步用语言描绘看到的运动画面,从而强调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状态的描绘。引导学生明确木块的运动是相对纸条仍然相对桌面而言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机械运动,使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

本节课要打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适宜的参照物,方法是让学生一些活动来模拟机械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当中与机械运动有关的现象,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六、教案例如

(一)情景引入

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同时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它的成功发射与对接不但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经济技术与国防实力。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确实实是搭载神舟十号的火箭离开地面驶向太空的一个壮观景象。

【播放视频1】那么今天我们所研究确实实是有关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征询题1我们来看几幅图片,从这副图片中能否看出火箭是运动的?那么从这三副图片中能否推断这个火箭是运动的呢?

讨论1那么推断的依照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讨论下答复老师。

结论:从这三副图片中,黄色箭头表示的是发射架的位置,蓝色箭头表示的是火箭的位置。从这三幅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火箭相关于发射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可以说火箭做了机械运动。

讨论2那么到底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结论: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1在观看的过程中细心观察你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挑一个画面描绘一下。并写在笔记本上。

【播放视频2】从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

接下来我们拿出活动卡,阅读活动卡42页上的活动。完成如此两个征询题:

(1)如何在纸条和桌面上做好标记?

(2)第1、第2两步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点?

答复以下征询题后,完成实验

活动2将小木块放在长纸条上,在桌面上作好标记,记下小木块在桌面上的位置,同时用笔描出它在长纸条上的位置。

步骤1缓慢地拉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推断依照是什么?

步骤2较快地抽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推断依照是什么?

实验结论:

讨论3我们来分析下实验结论,为什么在同一个实验中木块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呢?结论:相关于的物体不同,它的运动情况也不同。那么我们就把在木块运动时的纸条和桌面叫做参照物

讨论4那么到底什么叫参照物

结论:参照物定义:要推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征询题2刚刚的实验当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木块来进展实验呢?

征询题3那么实验当中我们还做了标记,为什么要做标记,不做不行吗?

练习1在课本57页上考虑与练习,在这些情景当中找出相应的运动物体和参照物,并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活动3学生模拟表格当中的情景

3、运动与静止的归纳与

【播放视频3】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讨论视频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静止仍然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征询题4你觉得运动和静止有什么特点吗?

结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说。

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以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的。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一样可能不同。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推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推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篇一:机械运动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 (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 (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 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三、实验器材::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四、具体安排: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 二、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为:

|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测量工具: 我们中学中一般用刻度尺,其它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3)刻度尺的使用: a.“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放”即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某一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c.“看”即视线与尺面垂直; d.“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例题:1.如右图,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 尺的分度值是,则:LA=____cm, LB=_____cm。 2.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右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 (1) (2) (3) 学生练习:《学导练》P1 作业布置:《学导练》P3 后记: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需要加强训练并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是关键。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米。(答:米)

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 第一节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 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 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掌握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相关概念的复习和巩固 2.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3.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2.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投影仪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作业纸 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15分钟)

1.在黑板上复习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 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等。 2.复习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定义和公式,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澄清疑问。 Step 2: 掌握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25分钟) 1.通过多个例题演示机械运动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2.以一个小车匀速直线运动为例,让学生计算小车在其中一时间内的 位移和速度,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 位移,提供相应的公式。 4.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Step 3: 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0分钟) 1.选择一个综合性的机械运动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出解题步骤。 3.让学生自主进行解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整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Step 4: 总结和小结 (10分钟) 1.复习整个课堂的内容,对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进行总结和梳理。 2.强调学生在解决机械运动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系统、运动参数等; 2. 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与原理,能够应用这些定律与原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 学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与方法,对机械运动进行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参数: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包括运动定律(如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原理、动量守恒原理等; 3. 机械运动的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观测,探究机械 运动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 机械运动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 决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 手段,包括: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概念和思维框架; 2. 实验法:设计并组织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范文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2. 时间的测量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 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综上所述,应选D. 3、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14.71c,14.82c,14.73c,14.73c.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4、张林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张林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2)d (3) s 3、(1)7×104;7×10-8

(2)90 ;5.4×103 4、2.00c;1.85c;2in12.2s 5、解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即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故本题答案为:1;14.82c;14.72c。 6、(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一)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机械运动来完成各种机械的制作。 (二)课前准备 1、了解机械术语和关键术语; 2、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机械运动及应用; 4、调研机械运动发展史; 二、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以课本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授细节和技巧; 2、实际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机械运动,实践学习;

3、讨论研究:小组讨论机械运动以及如何从学习机械运动中得到认识和理解; 4、问题探究:让学生不断探究,随着讨论自主开发,完成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机制,以及它在机械制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 2、了解机械运动的发展史; 3、实践操作,熟练应用机械运动; 4、充分利用机械运动来创造性研究新事物、分析新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理论讲授:以课本为主,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运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 3、实验操作:以实验室为基础,让学生实践操作; 4、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 5、总结反思:剖析学习经历,对自身的学习技能进行反思。 六、教学评价 1、综合素质技能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创新活动以及课堂上各项检测,对学生在机械运动方面的综合素质技能进行评价; 2、实践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操作情况,对学生应用机械运动进行个体评价; 3、课堂考试评价:普通测验、演示评价等,以考查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及考虑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精选5篇) 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透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透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

《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第一讲机械运动★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是:千米m、分米()、厘米cm、毫米()、微米um、纳米(). 2.单位换算:1 m=103 mm=um=109 nm [帮你归纳]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2手掌的宽度约为1 dm 3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 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2 mm 5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6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纸张的厚度约为01 mm 7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8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组成,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符号是. 2.单位换算:1 h=min= 3.测量工具 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2实验室和操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3停表的读数 四、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静止是相对的.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的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的. ★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 1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公式.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 1m/= 4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并不意味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运动物体自身的性质. [帮你归纳]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 2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3自行车的速度为5 m/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 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那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运动和静止 一、学情分析 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 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投影课本图2-17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物体的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图 示法表达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还能用公 式求解相关问题。 3.能够分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实例及相关问题,形成对直线加速度定义的初步认 识。 二、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图 象的分析方法。 2.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3.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直线加速度及其定义的初步理解。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 1. 以问题引入 教师可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 怎样运动的,有哪些规律?

2. 以示范引导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位移、时间、速度的相图(速度时间图)。从上往下,图像是均匀变速运动图和匀速运动图。 第二步:知识讲解 1.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 直线运动是以物体运动的连续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简称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的物理量指描述直线运动性质的量,分为矢量量和标量量,其中的矢量量主要有位置矢量r、速度矢量v和加速度矢量a。 2.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匀速沿一条直线运动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恒定不变,且加速度为零。公式为:v=Δr/Δt。 3.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加速度为恒定量a。公式为:a = Δv/Δt。 第三步:概念演绎 1.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教师在黑板上画匀速直线运动图。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 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教师在黑板上画变速直线运动图。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 cm cm 5 71025.110125125n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例1.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算式 (1)15.2m=5.2m ⨯100cm=520cm (2)6.5⨯106um=6.5⨯106⨯106-=6.5m (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2)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例2.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方确的是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