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基苯乙烯结构简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2014-4-2
2、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法: (1).若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可以某个甲基所在 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 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做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 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 CH3 CH3 CH3 1 1 6 1 2 6 CH3 6 2 2 5 3 3 5 3 4 CH3 5 4 CH3 4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的系统
命名法
② 找 出 支 链
的名称 确定支链 的位置
③主、支链合并 原则:支链在前, 主链在后。
注意:支链的 组成为:“编 号---名称”
2014-4-2
例1.用系统命名法给烷烃命名:
CH3—CH—CH2—CH—CH3
CH2 CH2CH3
7 6
5
4
3
名称:3,5-二甲基辛烷
1
CH2CH3
8
2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
2014-4-2
含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命名(如醇类等)
CH3—CH—CH—CH3 CH3 OH
3—甲基—2—丁醇
CH3—CH—CH—CH—CH2—CH3
CH3 OH CH2 CH3
2—甲基—4—乙基—3—己醇
2014-4-2
1、根据名称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丁炔
CH3—C≡ C—CH3
C.2—甲基—3,4—二乙基戊烷
D.3—甲基—4—异丙基己烷
2014-4-2
练习
CH CH CH2 CH
3
CH3
3
2–甲基丁烷
CH CH CH CH CH CH CH 2 3 –3 –乙基庚烷 4 – 甲基 2 2 3 CH2 CH3 CH CH C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检测(有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检测(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140198]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中吸收峰的数目不正确的是A.(2组)B.(5组)C.(3组)D.(4组)2.(0分)[ID:14019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很多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测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比希元素分析仪可以测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B.质谱仪能根据最小的碎片离子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红外光谱分析能测出各种化学键和官能团D.对有机物CH3CH(OH)CH3进行核磁共振分析,能得到4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3:33.(0分)[ID:14019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CaCl2的电子式:B.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C.乙二醇的实验式:CH3O D.3-甲基丁酸的键线式:4.(0分)[ID:140191]分子式为C4H7O2Cl,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可能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数目为A.3B.4C.5D.65.(0分)[ID:140171]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A.C3H6B.C4H6C.CH2Br2D.C2H4Br26.(0分)[ID:14016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物B.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C.科学研究证明,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都带正电荷D.以电解盐酸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7.(0分)[ID:140165]某烯烃氢化后得到的烃是,该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A.1种B.2种C.3种D.4种8.(0分)[ID:140162]8.8g某有机物C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7.2g和17.6g,经检验剩余气体为O2.已知C分子的质谱与红外光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C中含有C、H、O三种元素B.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4H8O2C.有机物C难溶于水D.符合C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只有一种9.(0分)[ID:140155]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A.B.C.D.10.(0分)[ID:14015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 11.(0分)[ID:14014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烷B.丁烷C.2-甲基丙烷D.2,2-二甲基丙烷12.(0分)[ID:140117]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被提纯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酒精(水)生石灰蒸馏B乙醇(乙酸)Na2CO3溶液分液C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洗气D溴苯(溴)CCl4萃取A.A B.B C.C D.D二、填空题13.(0分)[ID:140395]按题目要求填空:(1)曲酸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结构简式为,其所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 (写出符合条件官能团的名称)。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整理]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整理]

有机物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简式号烷烃1甲烷CH 42乙烷C 2H 6CH 3—CH 3、CH 3CH 3、3丙烷C 3H 8CH 3—CH 2—CH 3、CH 3CH 2CH 3、、4正丁烷C 4H 10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3、52—甲基丙烷(异丁烷)C 4H 10、CH (CH 3)3、6(正)戊烷C 5H 1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3CH 3、72—甲基丁烷(异戊烷)C 5H 128 2 ,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C 5H 12、C (CH 3)49正己烷C 6H 14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102—甲基戊烷(异己烷)C 6H 14113—甲基戊烷C 6H 14122 ,3—二甲基丁烷C 6H 1413 2 ,2—二甲基丁烷C 6H 1414(正)庚烷C 7H 16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5CH 3152—甲基己烷(异庚烷)C 7H 16163—甲基己烷C 7H 1617 2 ,2—二甲基戊烷C 7H 16183 ,3—二甲基戊烷C 7H 1619 2 ,3—二甲基戊烷C 7H 16202 ,4—二甲基戊烷C 7H 1621 2 , 2 ,3—三甲基丁烷C 7H 16223—乙基戊烷C 7H 16232,2,4,4—四甲基戊烷C 9H 20242,3—二甲基—3—乙基戊烷C 9H 2025 3 ,3,4—三甲基己烷C 9H 20262,2,4—三甲基戊烷C 8H 18272,3,3—三甲基戊烷C 8H 18282,2,3—三甲基戊烷C 8H 18292,3,4—三甲基戊烷C 8H 18环烷烃30环丙烷C 3H 6、31环戊烷C 5H 10、32环己烷C 6H 12、、33甲基环己烷C 7H 14、34乙基环己烷C 8H 1635顺对二甲基环己烷C 8H 1636反对二甲基环己烷C 8H 16烯烃37乙烯C 2H 4CH 2=CH 2、33丙烯C 3H 6CH 3—CH =CH 2、CH 3CH =CH 2341—丁烯C 4H 8CH 2=CH —CH 2—CH 3、352—丁烯C 4H 8CH 3—CH =CH —CH 3、CH 3CH =CHCH 336甲基丙烯C 4H 8371—戊烯C 5H 10CH 2=CH —CH 2—CH 2—CH 3、CH 2=CHCH 2CH 2CH 3、CH 2=CH (CH 2)2CH 3382—戊烯C 5H 10CH 3—CH =CH —CH 2—CH 3、CH 3CH =CHCH 2CH 3392—甲基—1—丁烯C 5H 10403—甲基—1—丁烯C 5H 10412—甲基—2—丁烯C 5H 1042 1 ,3—丁二烯C 4H 6CH 2=CH —CH =CH 2、CH 2=CHCH =CH 2432—甲基—1 ,3—丁二烯(异戊二烯)C 5H 8442,2,5,5—四甲基—3—己烯C 10H 20、(CH 3)3CCH =CHC (CH 3)3452,4,4—三甲基—1—戊烯C 8H 16462,4,4—三甲基—2—戊烯C 8H 16473—甲基—1,3—己二烯C 8H 14482—甲基—3(2,2—乙基)—1,3—丁二烯C 9H 16493,4—二甲基—2—乙基—1—戊烯C 9H 18503—乙基—1 ,3—戊二烯C 7H 12514—甲基环己烯C7H12炔烃52乙炔C2H2HC≡CH、H—C≡C—H53丙炔C3H4HC≡C—CH3、CH≡CCH3541—丁炔C4H6HC≡C—CH2—CH3、CH≡CCH2CH3、552—丁炔C4H6CH3—C≡C—CH3、CH3C≡CCH3561—戊炔C5H8HC≡C—CH2—CH2—CH3、CH≡CCH2CH2CH3、572—戊炔C5H8CH3—C≡C—CH2—CH3、CH3C≡CCH2CH3583—甲基—1—丁炔C5H8593—甲基己—3—烯炔C7H10603—乙基戊—3—烯炔C7H10芳香烃61苯C 6H6、、62甲苯C7H8、、C6H5—CH363乙苯C8H10、、C6H5—C2H5 64邻二甲苯C8H1065间二甲苯C8H1066对二甲苯C8H1067间甲乙苯C9H1268戊苯C11H16C6H5C5H11、692—苯基戊烷C11H16702—甲基—1—苯基丁烷C11H16713—甲基—1—苯基丁烷C11H16722—甲基—3—苯基丁烷C11H16732,2—二甲基—1—苯基丙烷C11H16、C6H5CH2C(CH3)3743—苯基戊烷C11H16、C6H5CH(CH2CH3)275苯乙烯C8H8、、C6H5CH=CH276苯乙炔C8H6、C6H5C≡CH77联二苯C12H10、CH5—C6H5、(C6H5)2678二苯甲烷C12H12、CH2(C6H5)279萘C10H880α—甲萘C11H1081β—甲萘C11H10821,6—二甲萘C12H12831,5—二甲萘C12H1284α—乙萘C12H1285β—乙萘C12H1286蒽C14H1087菲C14H1088并四苯C18H1289并五苯C22H1490C16H1091C22H12卤代烃92一氯甲烷CH3Cl CH3Cl93二氯甲烷CH2Cl2CH2Cl294三氯甲烷(氯仿)CHCl3CHCl395四氯化碳CCl4CCl496三碘甲烷(碘仿)CHI3CHI397四氟化碳CF4CF498四溴化碳CBr4CBr499四碘化碳CI4CI4100氯乙烷C2H5Cl C2H5Cl、CH3CH2Cl101溴乙烷C2H5Br C2H5Br、CH3CH2Br102氯苯C6H5Cl、C6H5Cl103溴苯C 6H5Br、、C6H5Br 104四氟乙烯C2F4CF2=CF21051,1,2,2—四溴乙烷C2H2Br4CHBr2—CHBr21061,2—二溴乙烯C2H2Br2BrCH=CHBr107氯乙烯C2H3Cl CH2=CHCl 1083,4—二溴—1—丁烯C4H6Br2CH2=CH—CHBr—CH2Br1091,4—二溴—2—丁烯C4H6Br2CH2Br—CH=CH—CH2Br110邻氯甲苯C7H7Cl111间氯甲苯C7H7Cl112对氯甲苯C7H7Cl1132,4,6—三溴甲苯C7H5Br3114苄氯(苯甲氯)C7H7Cl1154—溴辛烷C8H17Br、CH3(CH2)3CHBr(CH2)2CH3醇116甲醇CH4O CH3—OH、CH3OH117乙醇C2H6O C2H5—OH、C2H5OH、CH3CH2OH1181—丙醇C3H8O C3H7—OH、C3H7OH、CH3CH2CH2OH1192—丙醇(异丙醇)C3H8O1201—丁醇(正丁醇)C4H10O C4H9—OH、C4H9OH、CH3(CH2)3OH1212—丁醇C4H10O(异丁醇)1222—甲基—1—丙醇C 4H 10O1232—甲基—2—丙醇C 4H 10O、1242,2—二甲基—1—丙醇C 5H 12O1252—甲基—2—丁醇C 5H 12O、、126乙二醇C 2H 6O 2、HOH 2CCH 2OH 、(CH 2OH )2127丙三醇C 3H 8O 3、C 3H 5(OH )31282—丁炔—1,4二醇C 4H 6O 2129氨基乙醇C 2H 7NO1302,2—二甲基—1—丁醇C 6H 14O1313—甲基—1—丁醇C 5H 12O 1322—戊醇C 5H 12O 、1333—戊醇C 5H 12O1341,2—丁二醇C 4H 114O 21352—氯乙醇C 2H 5OCl136苯甲醇(苄醇)C 7H 8O137环丙醇C 3H 6O138对甲基环己醇C 7H 14O139邻甲基环己醇C 7H 14O醚140甲醚C 2H 6O CH 3—O —CH 3、CH 3OCH 3141甲乙醚C 3H 8O CH 3—O —C 2H 5、CH 3OC 2H 5、CH 3OCH 2CH 3142乙醚C 4H 10O C 2H 5—O —C 2H 5、C 2H 5OC 2H 5、CH 3CH 2OCH 2CH 3、(C 2H 5)2O143甲正丙醚C 4H 10OCH 3—O —C 3H 7、CH 3OC 3H 7、CH 3OCH 2CH 2CH 3144甲异丙醚C4H10OCH3OCH(CH3)2、145甲苯醚C7H18O146异丙醚C6H14O、(CH3)2CHOCH(CH3)2环氧烷147环氧乙烷C2H4O148二氧杂环己烷C4H8O149甲基环氧乙烷C3H6O酚150苯酚C6H6O、1511,2,3—苯三酚C6H6O3(邻苯三酚)C6H6O31521,3,5—苯三酚(间苯三酚)C6H3Obr31532,4,6—三溴苯酚、154邻甲苯酚C7H8O155间甲酚C7H8O156对甲酚C7H8O1572,4,6—三硝基C6H3N3O7苯酚醛和酮158甲醛CH2OHCHO、159乙醛C2H4OCH3CHO、160丙醛C3H6O CH3CH2CHO、C2H5CHO161丁醛C4H8O CH3CH2CH2CHO、C3H7CHO1622—甲基丙醛C4H8O、(CH3)2CHCHO 1633—丁羟醛C4H8O2164乙二醛C2H2O2、、(CHO)2165丙酮C3H6O、、(CH3)2CO、CH3COCH3166丁酮C4H8O、CH3COCH2CH3 167丙二烯酮C3O2O=C=C=C=O、168邻乙酰基苯乙醛羧酸169甲酸CH2O2HCOOH、、170乙酸C2H4O2CH3COOH、171丙酸C3H6O2CH3CH2COOH、C2H5COOH、172丁酸C4H8O2CH3CH2CH2COOH、C3H7COOH173甲基丙酸C4H8O2、(CH3)2CHCOOH174硬脂酸C18H36O2C17H35COOH、175软脂酸C16H32O2C15H31COOH、176油酸C18H34O2C17H33COOH177苯甲酸C7H6O2、、C6H5COOH、178苯正丙酸C9H10O2、C6H5CH2CH2COOH179乙二酸C2H2O4、、(COOH)2、HOOC—COOH180丙二酸C3H4O4、HOOC—CH2—COOH、CH2(COOH)2181丁二酸C4H6O4、HOOC(CH2)2COOH、(CH2COOH)2 182顺丁烯二酸C4H4O4183反丁烯二酸C4H4O4184邻苯二甲酸C 8H 6O 4185间苯二甲酸C 8H 6O 4186对苯二甲酸C 8H 6O 4187甲(酸)酐C 2H 2O 3(HCO )2O188乙酐C 4H 6O 3、(CH 3CO )2O 189乳酸(α—羟基丙酸)C 3H 6O 3、190β—羟基丙酸C 3H 6O 31912,2—二甲基丙酸C 4H 10O 2、(CH 3)3CCOOH1923—甲基戊—4—烯酸C 6H 12O 2193邻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4对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5间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6对羟基苯—2—丙烯酸C 9H 8O 3197间羟基羧基苯甲醇C 8H 8O 4酯198甲酸甲酯C 2H 4O 2HCOOCH 3、199甲酸乙酯C 3H 6O 2HCOOC 2H 5、HCOOCH 2CH 3200乙酸甲酯C 3H 6O 2、CH 3COOCH 3201乙酸乙酯C 4H 8O 2、CH 3COOC 2H 5、CH 3COOCH 2CH 3202甲酸正丙酯C 4H 8O 2HCOOC 3H 7、HCOOCH 2CH 2CH 3203甲酸异丙酯C 4H 8O 2、、HCOOCH (CH 3)2204甲酸新戊酯、甲酸(2,2—二甲基)丙酯C 6H 12O 2、HCOOCH 2C (CH 3)3205甲酸—2—甲基丁酯C 6H 12O 2206甲酸异戊酯C 6H 12O 2、HCOO (CH 2)2CH (CH 3)2207对乙酸甲苯酯C9H10O2208丙酸甲酯C4H8O2CH3CH2COOCH3、C2H5COOCH320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C8H8O32102,2—二甲基丙酸甲酯、新戊酸甲酯C6H12O2、(CH3)3COOCH3211硬脂酸甘油酯C57H110O6、(C17H35COO)C3H5212软脂酸甘油酯C51H170O6、(C15H31COO)C3H5213油脂酸甘油酯C57H104O6、(C17H33COO)C3H5 214苯甲酸甲酯C8H8O2、C6H5COOCH3 215硝酸乙酯C2H5NO3C2H5ONO2、CH3CH2ONO22163—羟基丙酸正丙酯C6H12O3、HO(CH2)2COO(CH2)2CH32172—羟基丙酸正丙酯C6H12O3218丙二酸二乙酯C7H12O4、C2H5OOC—CH2—COOC2H52192—丁酮酸异丁酯C8H14O3220乙酸对甲酚酯C9H10O2221甲酸氯甲(醇)酯C2H3O2Cl222异戊酸异戊酯C10H20O2、(CH3)2CHCOO(CH2)CH(CH3)2223乙二酸乙二(醇)酯C4H4O4224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C3H5N3O9硝基化合物225硝基苯C 6H5NO2、、C6H5—NO2226硝基甲烷CH3NO2CH3—NO2、CH3NO2227硝基乙烷C2H5NO2C2H5—NO2、C2H5NO2、CH3CH2NO22282,4,6—三硝基甲苯(TNT)C7H5N3O6229α—硝基萘C 10H 7NO 2230β—硝基萘C 10H 7NO 22311,8—二硝基萘C 10H 6N 2O 42321,5—二硝基萘C 10H 6N 2O 4糖类233葡萄糖C 6H 12O 6、CH 2OH (CHOH )4CHO234果糖C 6H 12O 6CH 2OH (CHOH )3COCH 2OH235蔗糖C 12H 22O 11C 12H 22O 11236麦芽糖C 12H 22O 11C 12H 22O 11237淀粉(C 6H 11O 5)n (C 12H 22O 11)n238纤维素(C 6H 11O 5)n、[C 6H 7O 2(OH )3]n氨基酸239甘氨酸(氨基乙酸)C 2H 5NO 2240丙氨酸α—氨基丙酸C 3H 7NO 2241苯丙氨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C 8H 11NO 2242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C 5H 9NO 4高 分 子 化 合 物243聚乙烯(C 2H 4)n244聚丙烯(C 3H 6)n245聚氯乙烯(C 2H 3Cl )n246聚苯乙烯(C 8H 8)n、247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 5H 8O 2)n、248聚丙烯腈(人造羊毛)(C 2H 3CN )n249聚四氟乙烯(C 2F 4)n(塑料王)250酚醛塑料(电木)(C 7H 6O )n251脲醛塑料(电玉)(CH 4N 2O )n252环氧树脂(C 19H 20O 3)n25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的确良)(C 10H 10O 3)n254聚己内酰胺(绵纶)(C 6H 11NO )n255聚乙烯醇缩甲醛(维尼纶)(C 5H 8O 2)n256丁苯橡胶(C 12H 14)n257顺丁橡胶(C 4H 6)n258氯丁橡胶(C 4H 5Cl )n259丁腈橡胶(C 7H 9CN )n260聚硫橡胶(C 2H 4S 4)n261硅橡胶(C 2H 6SiO )n262丁基橡胶263异戊橡胶(合成天然橡胶)(C 5H 8)n264聚乳酸(C 3H 3O 2)n265聚丙酸甲酯(C 4H 6O 2)n266聚丙酸正丁酯(C 7H 12O 2)n267聚乙丙丁酯(C 9H 18)n268人造象牙(CH 2O )n289聚环氧乙烷(C 2H 4O )n290聚乙炔(C 2H 2)n291(C 9H 16)n292戊苯橡胶(C 13H 16)n293(C 10H 10)n294(C 10H 10)n295Nomex 纤维(C 14H 10N 2O 2)n296(C 15H 16O 6)n其它297二恶英(C 12H 4O 2Cl 4)n298维生素C(C 6H 8O 6)n299立方烷(C 8H 8)n3002,3,4—三羟基苯甲酸—2,3—二羟基—5—羧基苯(酚)酯(C 14H 10O 9)n301苯磺酸C 6H 6SO 3302对氨基苯磺酸C 10H 9NSO 3303吗啡C 17H 17NO 3304葡萄糖二酸C 6H 10O 8305三硝酸纤维素酯(C 6H 7N 3O 9)n306丙二酰氯C 3H 2O 2Cl 2307丙二酰胺C 3H 6N 2O 2308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C 10H 16O309三聚甲醛C 3H 6O 3310氨基树脂C 6H 6N 6。

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纲要求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考点一有机物的官能团、分类和命名1.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3(1)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2)错误!2.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烯烃(碳碳双键)乙烯H2C==CH2炔烃—C≡C—(碳碳三键)乙炔HC≡CH芳香烃苯卤代烃—某(卤素原子)溴乙烷C2H5Br醇—OH(羟基)乙醇C2H5OH烃酚苯酚醚(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醛(醛基)乙醛CH3CHO酮(羰基)羧酸(羧基)酯(酯基)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丙酮CH3COCH3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

苯环上二元取代物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1)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某)(2)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某)(3)、—COOH的名称分别为苯、酸基(某)(4)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某)(5)和都属于酚类(某)(6)CH2==CH2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某)(7)命名为2-乙基丙烷(某)(8)(CH3)2CH(CH2)2CH(C2H5)(CH2)2CH3的名称是2-甲基-5-乙基辛烷(√)(9)某烯烃的名称是2-甲基-4-乙基-2-戊烯(某)(10)的名称为2-甲基-3-丁炔(某)1.正确书写下列几种官能团的名称:(1)________。

4甲基苯乙烯结构简式

4甲基苯乙烯结构简式

4甲基苯乙烯结构简式引言4甲基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C6H5CH2CH(CH3)2。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结构4甲基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中,C6H5表示苯环,CH2表示乙烯基,CH(CH3)2表示两个甲基基团。

通过这种结构简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4甲基苯乙烯分子中各个原子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布局。

物理性质1.熔点:4甲基苯乙烯的熔点为XXX摄氏度。

2.沸点:4甲基苯乙烯的沸点为XXX摄氏度。

3.密度:4甲基苯乙烯的密度为XXXg/cm³。

4.溶解性:4甲基苯乙烯可溶于XXX,稍溶于XXX,几乎不溶于XXX。

化学性质1.反应1:4甲基苯乙烯可以进行加成反应,与含有活泼亲核试剂的反应会在乙烯基上形成新的官能团。

2.反应2:4甲基苯乙烯可以发生芳香性烃与臭氧的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酮和醛。

3.反应3:4甲基苯乙烯可以进行自由基反应,通过引发剂的加入,发生链式反应,生成较复杂的产物。

合成方法1.合成方法1:4甲基苯乙烯可以通过苯乙烯与甲基溴反应制得,反应条件为XXX。

2.合成方法2:4甲基苯乙烯还可以通过甲基苯和丙烯基镁溶液反应制得,反应条件为XXX。

应用领域1.应用领域1:4甲基苯乙烯可以作为聚合物的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得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2.应用领域2:4甲基苯乙烯可以用于合成医药中间体,通过进一步的反应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3.应用领域3:4甲基苯乙烯还可以用作涂料和油墨的添加剂,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安全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操作:在进行4甲基苯乙烯的合成和反应时,需要进行安全操作,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保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2.防止接触皮肤:4甲基苯乙烯具有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3.避免吸入:在操作4甲基苯乙烯时,应注意避免其气体进入呼吸系统,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本和苯的同系物

本和苯的同系物
②也可以某个取代基所在C原子为1号,选取最 小位次给另一 个取代基编号。
(3)当苯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根据大的取代 基称为“某苯”并将该取代基所在C原子为1号, 编号原则:使简单取代基位号最小。 2、以某官能团为母体,称为“苯某某”(取代基 一般为 官能团时)
苯的同系物命名方法: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时:以苯为母体,根 据侧链称为“某苯”。
【知识回顾1】
一、苯
1.苯分子结构: 苯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

,结构特点:6个碳原子构成
形,碳、碳间的
共价键完全等同,是介于
的独特的健,12个原
子处于
,属于_________ (“非极性”或“极性”)
分子
2.苯的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1)苯的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分子中原子共面、共线问题
【跟踪练习6】(2011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化合物的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CD ) A.乙烷 B.甲苯 C.氟苯 D.四氯乙烯
方法小结:要预测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首先 掌握以下几种有机的空间构型 (1)乙烯CH2=CH2是平面结构,6个原子共面 (2)乙炔分子直线结构,4个原子共线 (3)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共 面 (4)甲烷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任意3个原
2.苯的同系物(以甲苯为例)化学性质 (1)甲苯取代反应 ①甲苯与液溴在铁屑(或FeBr3)催化作用下反应____________ ②甲苯在光照下与溴蒸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苯与浓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苯氧化反应 ①甲苯____使KmnO4(H+)褪色,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 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其侧链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COOH) 如: ②甲苯可以燃烧

第五章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及变式训练

第五章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及变式训练

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及变式训练【教材课后习题】1.写出下表中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及链节。

①②③④3.写出由下列单体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①4-甲基苯乙烯②丙烯酰胺③1,1-二氯乙烯 ④乳酸(2-羟基丙酸) ⑤间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 ⑥丁二酸和1,6-己二醇 4.以下4种物质:①、②、③、④3CH CHCH CN --,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__________(填序号)。

5.聚四氟乙烯具有耐热、耐酸碱腐蚀等优异的性能,有“塑料王”之称,用途广泛。

其合成路线如下:(1)A 和B 的结构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烃的哪一类衍生物?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 C→D________。

【定点变式训练】6.下列关于高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分子的单体中一定含有B.聚合反应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C.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D.从实验中测得的某种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只能是平均值7.以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为单体,发生加聚反应,不可能得到的是( ) A.B.C.D.8.聚丙烯是生产医用口罩的材料之一,下列有关聚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纯净物B.单体为32CH CH CH -=,32CH CH CH -=可以通过石油裂解获取C.结构简式为D.所有原子一定共面 9.某高分子的部分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聚合物的链节是②聚合物的分子式是333C H Cl③该聚合物的单体是ClHC CHCl =④若n 表示聚合度,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n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某高聚物可表示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高聚物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B.合成该高聚物的单体有三种C.1mol 该物质能与1mol 2H 加成,生成不含的物质D.该高聚物能被酸性4KMnO 溶液氧化11.塑料制品废弃物常称为“白色污染”。

常见物性

常见物性

【甲烷】分子式CH4,分子量16.04。

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煤气等的主要成分,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组成适当比例时,遇火花会发生爆炸。

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但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卤代、热解等反应。

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乙炔、或经转化制取氢气、合成氨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也用来制备炭黑、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甲烷可直接用作燃料。

工业上主要由天然气获得。

实验室中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得。

【乙烷】分子式C2H6,结构简式CH3CH3,分子量30.068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是1.357。

微溶于水。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为:3.2~12.5%(体积)。

在石化工业中,乙烷主要作为生产乙烯的原料,也可作为燃料。

【丙烷】分子式C3H3,结构简式CH3CH2CH3,分子量:44.094,无色气体。

微溶于水。

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4~9.5%(体积)。

丙烷经裂解可制取乙烯和丙烯等有机合成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丁烷】分子式C4H10分子量:58.12。

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异构体。

【正丁烷】结构简式CH3CH2CH2CH3。

存在于石油气、天然气和催化裂化气中、无色气体。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1.6~8.5%(体积)。

主要用途是经脱氢制取丁二烯。

然气及裂化气中。

正丁烷经异构化也可生成异丁烷。

无色气体。

微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为1.9~8.4%(体积)。

主要用于与异丁烯经烃化制取异辛烷,作为汽油辛烷值的改进剂。

也可做冷冻剂。

【戊烷】分子式C5H12分子量:72.146。

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异构体。

【正戊烷】结构简式CH3CH2CH2CH2CH3。

无色易燃液体,熔点-129.7℃,沸点36.1℃。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烃类和乙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甲基苯乙烯结构简式
4甲基苯乙烯,化学式为C9H10,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对甲基苯乙烯或对二甲基苯乙烯。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丙烯基,其中的4位上连接着一个甲基基团。

因此,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
CH3
|
CH=CH
|
Ph
其中Ph代表苯环结构。

4甲基苯乙烯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于生产合成树脂、橡胶、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此外,它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也有一定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和处理4甲基苯乙烯时需注意安全问题,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其挥发物。

同时,在废弃物处理时也需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妥善处置。

总之,4甲基苯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