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实验一:营养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的营养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了解植物对营养盐的需求。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营养液(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溶液)•盆栽土壤•水•培养皿•秤•拉尺实验步骤1.将小麦种子用水浸泡,等待发芽。

2.准备好4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A、B、C、D。

3.在A培养皿中加入仅含有基本营养盐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

4.在B、C、D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溶液。

5.将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在不同培养皿的土壤上。

6.每隔一段时间,浇水并记录每株小麦的高度、叶片数和根系长度。

7.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营养液浓度小麦高度(cm)叶片数根系长度(cm)对照组10 5 15氮肥浓度12 6 16磷肥浓度8 4 14钾肥浓度9 5 1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氮肥浓度对小麦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使得小麦的高度、叶片数和根系长度都有所增加。

磷肥浓度对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小,而钾肥浓度对小麦的根系长度影响较大,但对高度和叶片数的影响较小。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对不同营养盐的需求是不同的,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磷肥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而钾肥对植物的根系生长有较大影响。

2. 在种植作物时,合理施肥是保证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实验二:遗传实验-红花绿叶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红花绿叶的遗传实验,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型的表现型。

实验材料•红花绿叶种子•普通红花种子•培养皿•盆栽土壤•水实验步骤1.将红花绿叶种子和普通红花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的培养皿中。

2.确保每个培养皿中的土壤湿润,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3.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每株植株的花色,并观察花色变化。

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培养皿红花绿叶植株(红花上出现绿叶)普通红花植株培养皿15 0培养皿23 24 1培养皿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红花绿叶的出现与基因的表现型相关。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一、酵母发酵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酵母发酵的原理,了解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原理: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葡萄糖酵解能力,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以导致气泡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依据,观察酵母发酵的过程。

实验步骤:1、将酵母粉末、糖和温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室温25℃左右)。

3、观察混合液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产气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酵母与糖混合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泡,液体变为发泡状态,表明酵母在糖的作用下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酵母可通过糖的作用下,使得葡萄糖产生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等产物,可用于制作食物、饮料等。

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实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的过程。

此实验以变化的氧气气体量为依据,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步骤:1、取一盆绿色植物或绿色植物叶片,置于阳光下进行照射。

2、将一瓶装满水的烧杯倒置于植物盆上,确保烧杯下沿浸入水中。

3、用草料或细木杆将植物叶片压入水中,完全覆盖住叶片。

4、观察烧杯中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时间和气泡数量。

实验结果: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如光照的时间、光照的强度等,可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但基本情况为烧杯中会产生气泡,表明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气体。

实验结论:植物能够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气体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物圈生命运转的基本能源。

三、蜡烛燃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原理,了解燃烧的具体实现方式。

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即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和原始物质的反应。

本实验用蜡烛进行燃烧实验,通过观察火焰和热量等现象,了解燃烧的特性。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烧杯底部,用彩色针管将烟雾抽入玻璃管内。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 吡咯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 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 烘干玻片。

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 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 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 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 染色5min, 吸水, 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 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 马铃薯匀浆(淀粉), 花生种子(脂肪), 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 目镜越短, 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找到物像, 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散布于细胞质中, 呈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 淀粉酶作用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 了解淀粉酶的酶活力和酶动力学特性。

实验原理:淀粉酶是一种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它能够催化淀粉和糖原的聚合物水解成低聚糖或葡萄糖。

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实验步骤:1) 准备酶解液:取1g淀粉加入100mL缓冲液中, 搅拌均匀; 将这个溶液加热到60℃, 不断搅拌, 加入酶解液至10mL, 再水稀至100mL,即得酶解液。

2) 准备碘液:称取0.5克碘,加入10毫升的25%氢氧化钾溶液中,使其溶解,再加入水水至100毫升,即得碘液。

3) 准备锥形瓶,将酶解液加入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盐酸,用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6.5-7.0。

4) 在热水浴中恒温,加入特定量的酶溶液,时间设定为不同时间,如20、40、60、80、100分钟,然后加入碱性硫代糖酸钠试剂。

5) 取1mL标准酶溶液作为对照,放进水浴,由同种方法测定其酶活力。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增长,酶活力逐渐增强,反应速率逐渐变快,但最高速率在60-80分钟间。

当时间在40分钟时,反应率较为合适。

2.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实验目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和了解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优势组织类型。

实验原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能够镶嵌细胞和组织内部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并区分染色的种类和数量。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组织样品,在细胞减压器中均匀粉碎,收集细胞液。

2) 用玻片涂布剂将玻片涂上薄薄一层透明剂,将取得的细胞液滴在玻片上,使其分布均勻、类似滴状。

3) 将玻片放在乙醇梯度中淬火2-3分鐘,然后用95%乙醇浸泡2-3分钟。

4) 将玻片放进2%的苏木精中,振动5-8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去苏木精0.5-1分钟。

5) 将玻片放进0.5%的伊红中,振动2-4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洗去伊红8-10秒.6) 玻片晾干,染色完毕。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最新版)目录1.实验一: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2.实验二:检测蛋白质3.实验三: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4.实验四:观察细胞有丝分裂5.实验五:观察减数分裂6.实验六:观察受精作用7.实验七:观察细胞分化8.实验八:观察生长素的作用9.实验九: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10.实验十:观察呼吸作用11.实验十一:观察酶的催化作用12.实验十二:观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3.实验十三:观察基因的表达14.实验十四:观察遗传病的遗传规律15.实验十五:观察基因突变16.实验十六:观察基因重组17.实验十七:观察染色体变异18.实验十八:观察基因表达调控19.实验十九:观察蛋白质工程20.实验二十:观察生物技术的应用21.实验二十一:观察动物的生理功能22.实验二十二:观察生物的进化23.实验二十三:观察生态系统的平衡24.实验二十四:观察生物的适应性正文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的 24 个实验进行归纳。

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

实验二则是检测蛋白质,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实验三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作用。

实验四和实验五分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实验六是观察受精作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受精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七是观察细胞分化,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分化的原理和过程。

实验八到实验十分别是观察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三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实验十一是观察酶的催化作用,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酶的功能和性质。

高中生物常考实验内容汇总

高中生物常考实验内容汇总

【高中生物必考实验内容汇总】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III橘黄色脂肪 +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糖尿病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3)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4)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5)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分类教材实验考纲要求显微观察类(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验证鉴定类(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调查模拟类(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4)模拟尿糖的检测(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探究设计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的方案设计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初次捕获个体数=总数N重捕标志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调查种群密度或调查人类遗传病等| 样方法一般选取单子叶植物;调查遗传病一般选取单基因遗传病⎪⎪⎪要注意随机性,不能掺杂主观因素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操作流程⎪⎪⎪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四 探究设计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分析(填表)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酒精产生(用重铬酸钾检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等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的大小物质运输的效率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演替时间群落的变化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1.性质探究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取样分组要遵循等量原则和随机性原则,编号要避免重复和混淆⎪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以单一变量自变量处理,同时控制无关变量⎪⎪⎪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处理一段时间⎪⎪⎪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一般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2.功能探究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第2讲通晓解题技法——4大技法让你“快速找到突破口”批注分析法[方法说明]此法主要适用于文字信息类实验题。

因为高考题具有文字精炼而所给信息全面的特点,所以对高考题题干和设问中所含信息逐条批注并进行分析,分析时联系教材中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回忆,就会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与题干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答案。

曲线分合法[方法说明]此法主要适用于曲线数据类实验题。

“读轴—看线—综合”是坐标曲线类试题思维分析过程的“三步曲”。

表格三看法[方法说明]此法主要适用于表格数据类实验题。

表格变量法[方法说明](1)表格介绍:表格通常包括标题(表格名称)、表头(①②③)、行标⑤、列标⑥、数据格④,如下表所示。

①②③⑤⑥④平均值其中,①是⑤区域的内容,通常表示实验组别或实验自变量的具体体现;②是④区域的内容,表示因变量测量指标的名称;③是⑥区域的内容,通常表示对每个实验组内测量的次数,或为同一实验组内不同个体,或为测量时间等;④为②的具体化,为实验测量的具体数据;⑤为①的具体化,如A组、B组,10 mg/L、100 mg/L、1 000 mg/L等;⑥为③的具体化,如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10 min后、20 min后、30 min后等。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需要测出具体数据的实验表格,行标最后一格的内容应为“平均值”。

(2)表格变量法:此法主要适用于设计表格类实验题。

表格中的①⑤相当于坐标系中的x轴,即自变量;②④相当于坐标系中的y轴,即因变量;③⑥相当于无关变量。

第一步,确定表格标题。

标题表示方式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记录表”。

变量确定的方法:实验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要“探究什么”,“什么”就是自变量,“什么”后面所描述的就是因变量。

第二步,确定表格行标和列标。

列标通常考虑是自身对照还是空白对照。

若为自身对照,通常分为两组,即变量控制前和变量控制后;若为空白对照,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行标根据“测量次数”“测量时间”“同一实验组内不同个体”等确定,然后在行标的最后一格写上“平均值”(要求测出具体数据的实验需要填写)。

第三步,确定表格表头。

一般根据实验步骤的最后一步确定因变量的具体测量指标,再根据前两步填上表头的相关内容,有些表格的表头内容也可以不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