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药物发现史
药物发展历史简述

药物发展历史简述药物发展历史简述1. 药物的起源人类利用植物和动物来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期的人类可能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采食习惯,发现了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
这些经验逐渐积累,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形成了一些传统的草药疗法。
2. 古代文明的药物发展各个古代文明也在药物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埃及文明借助植物和动物来治疗疾病,并开展了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草药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出了一些基于哲学和逻辑推理的医学理论。
3. 中世纪的药物发展中世纪时期,药物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影响。
在欧洲,人们普遍相信疾病是由于邪恶的力量造成的,因此使用草药和符咒来驱散这些邪恶的力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者和医生开始研究解剖学和药理学,为现代药物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现代药物的诞生现代药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迅速发展,药物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个成功的药物开发案例是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在1796年成功研制出天花疫苗。
此后,人们开始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开发药物,并逐渐建立了现代药学的概念。
5. 药物发现和开发的进一步推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微生物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方向。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这是第一个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对人类的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6. 药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今,药物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开发出更精确的药物治疗方法。
个体化医疗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人们开始根据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结与回顾:药物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早的草药疗法到现代的精确治疗方法,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化学药物的发现和发明的典型案例

化学药物的发现和发明是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化学药物发现和发明的案例:
1. 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镇痛、退烧和抗炎的药物,最初源自水杨酸的化学改进。
1897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意识到其镇痛作用。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医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2. 青霉素(Penicillin)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由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
他注意到在培养皿上有一种蓝绿色霉菌,周围的细菌都被抑制了。
后来,诺曼·希特在1940年成功将青霉素分离出来,从而引发了抗生素时代的开端。
3. 地高辛(Digoxin)
-地高辛是一种从毛地黄植物中提取的心脏强效苷类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它最初是由英国化学家威廉斯·威瑟尔在18世纪末纯化出来的。
4. 西咪替丁(Cimetidine)
-西咪替丁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商业化的H2受体拮抗剂,用于治
疗消化性溃疡和食管反流性疾病。
它是由英国的詹姆斯·布莱克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
5. 伊马替尼(Imatinib)
-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药物,也称为格列卫。
它是由美国诺瓦提斯公司开发并于200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的。
这些典型案例表明了化学药物发现和发明在医药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为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突破。
化学药物研究发展历程

化学药物研究发展历程1.古代化学药物研究(古代-17世纪)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和实践,使用天然草药来治疗疾病。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病是平衡破坏导致的”理论,并将草药用于治疗。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也有类似的实践。
17世纪的瑞士麦希格尔(Paracelsus)提出了“毒药与药物之差仅在剂量”的概念,这为后来对活性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提取活性成分(18世纪)18世纪,科学家开始通过提取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来研究草药的疗效。
1773年,瑞典的舍勒(Scheele)首次从苦杏仁提取出氢氰酸。
此后,他还从马麻叶中提取出吗啡。
这一时期,通过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科学家发现了多个新的化学药物,如洋地黄提取物(可用于心脏病)、金黄色葛麻碱(用于帕金森病)等。
3.合成化学药物(19世纪)19世纪初,德国药学家塞尔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这是阿司匹林的前身。
此后,德国制药公司巴耳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阿司匹林,其成为第一个合成的化学药物。
19世纪,科学家对药物的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种认识的发展表明,通过对化学结构的改变,可以调整药物的活性。
4.高通量筛选技术(20世纪)20世纪初,化学合成方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化学药物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公司对新药的需求推动了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够以更高的效率筛选和测试大量的化合物。
20世纪60年代,高通量筛选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是发展了药理学活性筛选。
这项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快速测试新化合物在体内的活性和安全性。
5.靶向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更精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其中,靶向药物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靶向药物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标,如蛋白质或受体,来治疗疾病。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新药物的研发开辟了道路。
基因工程药物是通过改变或合成基因来产生治疗效果的药物。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药物化学领域仍然在不断创新。
药物发展简史

结语
由于基因药理学学科的茁壮成长,得以揭示了 药物代谢酶系的多态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药物作用个 体差异,使得临床用药可以更加“个性化”。基因 药理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在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 方面的微小基因学差异,确立药物应用的最佳人群 或人种。将来,如果化学能更大程度地整合到生物 学研究中,将会使生物学研究迈上更为便捷的坦途。 下一步,临床上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极有可能集中于采用细胞特别是干细胞来修复或重 建受损伤组织器官的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 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
五种类型: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烷化剂、嘌呤 合成抑制剂、嘧啶合成抑制剂、激酶或磷酸化酶 抑制剂
• 环孢霉素A • 环磷酰胺、氮芥、烷化剂 • 免疫抑制药物将来在临床上最具前途的应
用是它们在增加移植耐受性方面的应用
23
17. 癌症的化学疗法药物
• 许多抗癌药均是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的
陆续分离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番木鳖碱1819年胡椒碱1819年咖啡因1819年秋水仙碱1820年毒芹碱1826年可待因1832年阿托品1833年罂粟碱1848年1839年分离得到了水杨醛制备得到了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第一个畅销药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均很少临床上常见的有交感神经切除术极低钠饮食硫氰酸盐和热原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对高血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引入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最伟大的治疗学革命之一1942年抗癫痫药在现代精神药理学中应用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早期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及其衍生物应用于临床milton溶液1次氯酸钠和165氯化钠的溶液石炭酸11
的溶液) • 碘酊 • 碘仿 • 石炭酸
17
11. 磺胺类抗菌药
• 染料工业——抗感染性疾病药物研究的突 破性进展来源
西药发展历程

西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西药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和阶段:
古代药物: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使用天然物质如植物、动物和矿物来治疗疾病。
这些药物的使用基于经验和传统知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草药学和药物制备技术逐渐进步,药物的炮制、配方和药典的编制开始出现。
科学革命:17世纪至18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人们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药物和疾病,如化学分析、药物提取和药效评估。
化学合成药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西药的发展。
第一个合成药物是德国医生Paul Ehrlich于1909年发现的抗梅毒药物“萘敏红”。
抗生素时代:20世纪中叶至后期,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重组DNA技术使得人类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蛋白质药物,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个体化医疗: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成为西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个体遗传特征和基因组信息的药物定制和精准治疗正在逐渐实现。
总体而言,西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草药到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蛋白质药物和个体化医疗的演变过程。
药物发现小故事

药物发现小故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药物发现的故事丰富多彩,其中一些令人惊叹的发现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今天,我将向你讲述一个关于药物发现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索药物发现的奇妙世界。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感染。
当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叫做奎宁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抗疟作用,但遗憾的是,奎宁的来源有限,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在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多年之后,一个年轻的科学家阿诺德·波特曼(Arnold Paul)偶然发现了一种名为“九灵丹”的植物提取物,它具有与奎宁相似的抗疟作用。
波特曼的研究启发了许多人,包括他的朋友威廉·罗伯逊(William Robertson),后者在1934年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名为“罗伯逊丹”的药物,其效果与九灵丹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伯逊丹逐渐取代了奎宁成为当时最有效的抗疟药物。
然而,罗伯逊丹并不是完美的药物,它有一些副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这使得科学家们继续寻找更好的抗疟药物。
直到1943年,一个名为霍拉尔·格林(Haller Gerber)的瑞士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甲氟奎宁”的药物,这种药物比奎宁和罗伯逊丹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甲氟奎宁后来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药物发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无数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从奎宁到罗伯逊丹再到甲氟奎宁,这个过程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科学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最终使我们有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抗疟药物。
同时,这个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一个看似简单的疾病——疟疾,却需要科学家们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正是这些研究推动了人类医学的不断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科学家的精神面貌——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介绍一种药物的发展史

介绍一种药物的发展史
药物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们会使用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药物的发展才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9世纪末,人们开始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药物,这是现代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个时期,许多基础的化学物质被用来合成药物,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
这些药物包括阿斯匹林、麻醉剂、局部麻醉剂等。
20世纪初,人们对于病原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发现了抗生素。
在这之后,一系列强效的抗菌药物被发现和使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对许多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始发展其他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
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基因的功能,人们可以设计和合成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药物。
这些药物被称为靶向药物,可以更好地作用于疾病相关的分子和细胞,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药物的研发。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加快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药物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期待出现更多创新的药物,以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简述药物的发展史

简述药物的发展史
一、古代药物的发展
古代人类使用草药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草药
记载见于中国《神农本草经》,而埃及和巴比伦等文明也有类似的记录。
在欧洲,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食疗、运动、按摩、音
乐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医学发展缓慢。
但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同时发现了
许多新的植物和化合物。
这些新发现促进了药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近代药物的起步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化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植物化合物成分的
深入研究,人们开始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单一成分,并将其用于医学领域。
这些化合物包括阿司匹林、吗啡等。
四、现代药物的发展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例如硫胺素和磺胺类药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发现新的化合物,并在药理学、分子生物
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计算
机模拟、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来加速新药开发过程。
五、未来药物的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药物研究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模拟和分析。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将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纳米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新兴技术也将为新药开发带来全新思路。
六、总结
从古代到现代,药物研究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并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创新性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药物发现史20世纪药物化学发展1900年Abel和Takamine利用改进的方法分离得到4g肾上腺素纯品。
1901年,肾上腺素作为药品上市。
1903年,Stolz等人合成得到肾上腺素。
但很快发现合成品的活性是天然品活性的一半,并认识到天然品为左旋化合物,而合成品为消旋体。
1908年,Fl?cher用酒石酸和合成的外消旋体作用后,得到纯的光学异构体,Hoechst公司将此光学异构体开发上市。
1902年,茶碱被用作利尿药。
1896年Einhorn从可卡因结构出发合成奥索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
1902年Ritsert在奥索卡因的启发下制得苯佐卡因。
1910年Einhorn将对氨基苯甲酸酯结构和氨基醇结构相结合,发现了普鲁卡因。
从而完成由可卡因结构简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的工作。
1904年芳香砷化合物用于临床治疗梅毒,直至50年代Fischer和Dilthey合成得到苯巴比妥为第一个5,5-不对称双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1911年巴比妥获专利并上市。
从此有其它关于5,5-不对称双取代巴比妥类药物的报道。
1905年在已有的抗锥虫药物羟汞甲基苯甲酸钠(Afridolviolet)、锥虫蓝、锥虫红的基础上,研制合成了“无色染料”苏拉明。
1907年酒石酸锑钾用于治疗锥虫感染。
1915年McDonagh发现酒石酸锑钾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1919年起在埃及及全球大规模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直到发现吡喹酮以后才不再使用。
1908年安替比林上市,一直用到60年代合成得到磺胺。
1910年发现α―甘油基苯基醚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其后将其用作肌肉松弛药。
1911年合成得到性质稳定的乙酰胆碱衍生物乙酰甲胆碱、卡巴胆碱、乌拉胆碱,并用作类副交感神经功能药物。
1912年Zuelzer分离纯化得到胰岛素。
从吐根中分离得到吐根碱,1949年确定其结构。
1952~1960年全合成得到吐根碱。
1914年Kendall从动物甲状腺水解得到甲状腺素结晶,并于1917年确定其结构和开始临床研究。
Ewins等从麦角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乙酰胆碱。
合成尿道消炎药物苯偶氮吡胺类化合物。
发现N-丙烯基去甲吗啡,可拮抗吗啡诱导的呼吸道抑制作用。
1912年Iscovesco从动物卵巢中分离得到雌酮;1929年Doisy从怀孕的母马尿中首次分离得到雌酮结晶。
1920年发现汞类利尿药物,1922年制备各种有机汞的利尿药。
1864年从加拉巴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毒扁豆碱,1919年和1923年分别确定其结构,1935年全合成得到毒扁豆碱。
1929年发现有抗胆碱酯酶作用,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1920年Sp?th全合成麻黄碱成功。
1926年麻黄碱在美国批准用于临床,我国于192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由陈先生和Schnide研究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
1923年Gulland和Robinson确证了吗啡结构。
1950年Gates和Tschudi全合成吗啡成功。
1925年Windaus分离得到洋地黄毒甙的纯品。
在对6-甲氧基-8-氨基喹啉衍生物进行研究时,得到扑疟喹。
1928年确证其结构。
1926年Hess等人证实在日光照射下可将植物甾醇转化为维生素D,于1927年确认前维生素D是一已知物质——麦角甾醇。
1932年Windaus用光照由麦角甾醇制备维生素D成功,并分离得到纯品,命名为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
1936年Windaus确定其化学结构。
由于对维生素D的研究成果,Windaus获诺贝尔化学奖。
Jansen和Donath分离得到纯品维生素B1的结晶。
1933年Williams也提取到维生素B1并确定其结构。
1937年Williams和Chine全合成维生素B1成功。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确认其有抗菌活性。
Szent-Gyorgyi分离得到维生素C结晶,并于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3年Hirst确定其化学结构,同年Reichstein和Haworth分别成功合成得到维生素C。
1929年发现透明质酸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1930年Butenandt从雌性动物尿中分离得到睾酮,并于1934年确认其结构。
同年Ruzicka由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得到睾酮。
1931年Karrer用吸附层析方法分离得到维生素A粗品的油状物,并确认其结构。
1937年Holmes和Corbet分离得到维生素A结晶。
1947年Isler发明维生素A 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1932年Schwenk和Hildebrandt对雌酮进行氢化还原得到雌二醇,活性是雌酮的8~10倍。
1935年Doisy从母猪的卵巢中提取得到雌二醇,也可以从怀孕母马的尿中分离得到雌二醇。
1933年Kuhn分离得到维生素B2结晶,命名为核黄素。
1935年Kuhn和Karrer 几乎同时报道全合成成功,并用于工业化生产。
1933年Williams分离得到生物素。
1942年DuVigneaud和Melville确证其结构,1943年Folkers全合成生物素成功。
1934年设计合成氯喹。
Butenandt和Slotta等人几乎同时宣布从Corpusluteum中分离得到黄体酮。
1935年HaroldKing分离得到筒箭毒碱。
Domagk在比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和日常用阴离子肥皂的作用时,发现苯扎氯铵及非长碳链脂肪酸侧链的季铵盐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1935年David等人从公牛的睾丸中分离得到睾丸素,其活性是睾酮的10倍。
同年Ruzicka和Wettstein确证其结构。
并通过全合成成功。
Domagk在研究一系列偶氮类染料的抗菌活性后,报道百浪多息的抗菌活性,于1939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同年Trefouels等报道偶氮基团在体内会代谢生成氨基苯基。
Fournenu随即合成其代谢产物4-氨基苯磺酰胺,即磺胺,并通过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百浪多息的活性。
1937年Fuller和H?rlern分别报道从病人尿中分离得到磺胺。
1936年Phatak和Leake发现某些呋喃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
Meso、Reichstein、Wintersteiner和Pfiffner分别从动物肾上腺体中分离得到可的松。
Sarett用37步反应成功地合成得到可的松。
1948年报道了对可的松合成路线的改进。
1936年Evans分离得到维生素E的纯品,命名为α―生育酚。
1937年Fernholz确证其化学结构,1938年Karrer全合成维生素E成功。
Reichstein和Kendall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分离得到氢化可的松。
1949年Wndler和Tishler报道全合成氢化可的松。
1937年Reichstein及其同事从动物肾上腺体中提取得到皮甾酮纯品。
同年Kendall分离得到去氢皮甾酮,并全合成成功。
30年代瑞士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一系列阿托品合成产物时制得度冷丁,发现其具有解痉作用。
1937年Hoechst公司的Schaurnann研究这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时,发现度冷丁具有阿片样作用,且成瘾性和呼吸道刺激作用较小。
1938年Dodds等报道合成反应式己烯雌酚,其活性是雌酮的2~3倍。
Inhoffen 等人合成得到妊娠素。
1938年Gy?rgy分离得到维生素B6结晶。
1939年Folkers和Kuhn确定其结构,并全合成成功。
1939年Darn和Karrer分离得到维生素K纯品,确定其结构。
并通过全合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1940年Florey研究了青霉素可通过注射给药的方法来治疗感染小鼠,确定了青霉素的治疗作用,并于1941年首次将青霉素用于治疗感染的病人,从而开始了青霉素的临床应用,1945年Hodgkin通过X线衍射方法确证了青霉素的结构。
1942年Leake发现当在吗啡的氮原子上用烯丙基取代时,得到烯丙吗啡(Nalorphine)使其成为吗啡拮抗剂,可用于治疗阿片的过量使用。
合成成功抗肿瘤药物盐酸氮芥。
1943年Stokstad分离得到叶酸晶体,并于1949年经全合成得到。
1944年Dodd和Still发现呋喃类化合物的5位引入硝基后可以扩大其抗菌谱。
1947年得到呋喃西林,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可用于烧伤、创伤和溃疡治疗。
1944年合成得到氯喹,1946年被用作抗疟药物,后用于抗阿米巴原虫。
其它氨基喹啉的抗疟药物还有羟氯喹、氨酚喹、伯氨喹啉等。
1946年在合成氯喹时,得到一副产物,7-氯-1,4二氢-1-乙基-4-氧代喹啉-3-羧酸。
1962年在此基础上经研究和筛选后,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萘啶酸。
1947年Ehrlich和Bartz分离得到氯霉素,1949年确证其化学结构并全合成成功。
1947年分离得到广谱抗生素金霉素,1952年确证其结构。
1950年分离得到土霉素,1952年确证其结构。
同年将金霉素经催化氢化脱氯后得到四环素,1959年经全合成得到四环素。
1947年和1948年Lester和Flinn分别报道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汀的代谢产物,经研究证实乙酰氨基酚比阿司匹林更安全,并于1953年上市。
1948年Ahlquist提出了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概念。
同年Brotzu报道从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acremonium)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比青霉素抗菌谱广的化合物。
1955年Newton和Abraham分离得到其钠盐结构,命名为头孢菌素C。
1961年Abraham和Newton确定其结构。
1948年Smith和Folkers分离得到维生素B12。
1955年Todd等确定其结构。
1948年Rapport,Green和Page分离到5-羟色胺,1949年确定其结构,1951年由Hamlin等通过全合成进一步确证其结构。
1948年Cade研究用碳酸锂来治疗狂躁症患者。
常山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40年代我国的Jang 先生研究常山的粗提物,发现其有抗疟和解热作用。
1949年Lederle药厂的研究人员从其中分离得到常山碱,1950年确定其结构。
1952年由Baker等人全合成得到。
1949年Brockman分离得到放线菌素。
1953年Waksman分离得到其中单一成分放线菌素D。
1957年确定其结构,1964年Brockman通过全合成得到。
1950年Gates和Tschndi全合成吗啡成功。
1950年发现抗真菌抗生素制霉菌素,1953年分离得到两性霉素。
毒性比制霉菌素小。
1951年Schrecker和Hartwell确定鬼臼毒素结构。
Gensler和Gatsonis分别于1962年和1966年全合成得到鬼臼毒素。
1951年Bergman等人从海面中分离得到胞嘧啶衍生物——阿糖胞苷,1959年Walwick等合成得到该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