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世界现代史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1章第三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中世纪的意大利神学思想淡薄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分析能力。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意指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它是文艺复兴兴起的经济根源,A、C是原因,但非根源。
D本身有误,故选B。
2.以讽刺趋于衰落的中世纪骑士制度和武侠精神,揭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为主题的小说是()答案:C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叙述最确切的是()①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②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③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变革④它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把握能力。
文艺复兴并非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这是它的实质,它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说法有误,④是作用,故选D。
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想主义解析:选C。
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人的那种光荣”、“人的幸福”,联系人文主义的内容即可作出判断。
5.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传新的思想。
其中薄伽丘的代表作是()A.《神曲》B.《十日谈》C.《哈姆雷特》D.《最后的晚餐》答案:B6.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名人设计的小车模型,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A.达·芬奇B.拉斐尔C.马基雅维利D.乔托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中,只有达·芬奇多才多艺,其作品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军事众多领域,故选A。
世界文明史:导论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 镇、集镇或城市; ● (2)已发明、使用文字; ●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 的中心场所。
12
1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 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 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 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 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 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 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 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 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 词。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 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 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1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11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导言和平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世界现代史2、和平精神;3、司马迁的世界历史认识;4、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二、问答:1、世界现代史如何分期?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一、名词解释:1、门户开放2、大棒政策3、金元外交4、日俄战争5、亚洲觉醒6、印度自主自产运动二、问答题:1、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优势地位何在?2、欧洲优势与世界和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三、论述题:1、就美日崛起的相关问题和对中国的启示写一篇小论文。
(题目和内容不限制,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名词解释:1、三国协约;2、三国同盟;3、巴尔干问题;4、萨拉热窝事件;5、德皇威廉二世;6、“绞肉机”;7、日德兰海战;8、史里芬(施利芬)计划;二、问答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如何?2、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论美国参战的意义和目的?2、试论述俄罗斯参战的目的和最后结果?3、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怎样去认识意大利的“背叛”?第三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一、名词解释: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科尔尼洛夫叛乱;4、十月革命;二、问答题:1、二十世纪初期沙皇俄国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3、俄、德、匈牙利三次革命的进程基本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一政策?5、共产国际是什么样的组织?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名词解释:1、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3、华盛顿会议;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国际联盟;威尔逊。
二、问答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2、一战后美日关系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三、论述题:1、从威尔逊和国际联盟的关系看美国外交的制约因素?2、一战后新崛起大国之间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结果如何?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一、名词解释:1、1926年帝国会议;2、魏玛宪法;3、卡普暴动;4、鲁尔危机;5、道威斯计划;6、杨格计划;7、墨索里尼;8、法西斯;9、柯立芝繁荣;10、军部法西斯;二、问答题:1、简述德国赔款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导言课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
例【如资:料子拓时A展的.】两个提小时高就叫了子初市、子场正。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如《扬州C慢.》“淳造熙丙成申”国,“淳民熙”经为南济宋孝结宗赵构昚年失号,衡“丙申”是干支纪年D。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修历史)选择的课程。 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 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是学业考试的内 容,记入高考成绩。
校本课程,课标建议的课程是学生根据专业发展(历史 相关专业)或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课程。每 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 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考试成绩记入综合 素质评价,供高校招生参考。
一、高中历史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Ⅰ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
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
选修Ⅱ课程
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设)
建议模块1 史学入门
建议模块2 史料研读
必修 课程
选修Ⅰ 课程
选修Ⅱ 课程
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1学年,是对学业质 量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必修课程学习,经考 核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可获得4学分,可以毕业。
离。材)2料9纯.议话2题0;世二是纪避免2面0面年俱到代,即,“广泛中议论国”。度论的量点多衡,但的没有一状点说况清理是透,,原因“:缺同少对一象意秤识,也解决,办法有:“公专论秤一点、”
我们来看私2018秤年天、津卷米:请秤结合、全文油分析秤,文之中的分“我”为别何要”寻找“徽墨同。(一《虹天关何平处落也徽墨,》)有库平、漕平、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一、导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时间范围、主要事件和特点。
二、早期近代化探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变革。
2. 教学内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四、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明和创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学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和影响。
六、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教学内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苏联早期的历史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俄国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冷战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2. 教学内容: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国际局势的动荡;纳粹德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世界近代史

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大出版社,1993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2003
夏 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
指定教材
1、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马克垚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后各版本。
3、 郑家馨、何芳川著:《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后各版本。
4、 潘润涵、林承节著:《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美洲(除美国外)的动荡
3. 亚洲的动荡
4. 非洲的动荡和澳洲的进步
——重点掌握:
1、现代文明世界扩散的阶段性和矛盾性
2、德、意、俄、日早期现代化的异同
3、中、日回应现代文明的不同方式及其原因
第九讲:1500—1870年世界文化述要(指定参考书自学)
"世界近代史"课程讲授一学期,每周3学时。学习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助教辅导、电影观摩和写作业等。期中布置1次小论文作业,作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期末安排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讨论、答问和作业等综合表现评定)和期末成绩之比为40:60。
教学大纲
导论:作为现代文明史的整体世界史(第1周)
1、16~18世纪各殖民帝国的兴衰原因
2、西欧商业革命(资本主义、重商主义)
3、三大现代观念(人文主义、新教伦理、主权国家)的基本内涵
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 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习近平
(三)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21世纪,重点讲述两次世 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冷战特点以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世界日益联成密不 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相互 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 局面。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 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二、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历史的分期
(一)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末,讲述古代文明 (包括早期文明和中古文明)呈现出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 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非大帝国的形成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 相互交往;揭示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 过程。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 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三、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
1.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历史。 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外界隔绝,而且人类文明
越发达,国际交往越密切。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 开中国。 2.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就。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所用。 3.更好的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意识、 科学精神、放眼寰宇、胸怀天下的新时代公民,适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 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导言课
一、什么是世界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以世界 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 民族的历史,它研究的是人类历史自孤立、分 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从中揭示历史发 展的规律和趋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导言

发帖者称:“看到的一幕幕让我义愤填膺。摄影师为
了5元钱在给他们做造型,”发帖者说,“我的心一阵痛
楚,怎能对得起我们的先烈们?”
prayer4587:我不想骂人,但,有一点,伤疤被揭开
是很疼的,尤其被自己的子孙笑着揭开。
拿菜刀的人:这几块钱真的需要这么挣吗?这几件衣服 穿上身,你们到底想要获得一种怎样变态的满足感?别人 的伤口,民族的伤痛,国家的耻辱,可以随意拿来玩弄戏 耍?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治史之传统
司马迁
“究天人之 际,通古 今之变, 成一家之 言”
刘之几
“史之为 用,其 利实博, 乃生人之 急务,为 国家之要 道。”
曾巩
史者,所以 明夫天下 之道也。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注重历史的作用
毛泽东
“读历史是 智慧的事” “今天的 中国是历 史的中国 的一个发 展” “历史的 经验值得 注意”
御前带刀:当地的职能部门是做什么的?作为一个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怎么能够允许这样低级趣味的东西存在?
网友“xinghua123:“如果打仗了,这些人就是十足的汉 奸、卖国贼。”。
黄山游客扮鬼子抢“花姑娘”旅游项 目
2011年08月
农家婚礼湊热闹,现场竟再现“皇军”抢亲场面。 2012.1
郑州市玉凤路与商城路交叉口的广告材料市场, 为“东洋广告店庆3周年”请来皇军。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 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
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做到 “两个了解”领会“三个历史选择的必然”
了解国史 了解国情
中国共产党
“三个选择”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什么是历史 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的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分类
20th history?
英国
现代世界是从1919年5月29日 开始的……这一天,人们分别在西 非沿海的普林西比岛和巴西的索布 拉尔拍下了日食照片,证实了关于 宇宙的一种新理论,亦即从牛顿的 宇宙论向相对论的发展。
美国
“20世纪是历史挣脱19世纪和19世 纪之前时代特有的历史规律,走上 另一条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
• 资本主义总危机(1947-1957):资本主 义走向死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 莫斯科宣言(1957):两个体系相互竞争 的历史 • 莫斯科声明(1960):社会主义发展的历 史 • 帝国主义时代四大基本矛盾与三个世界 (1970s):世界人民打倒主要敌人的历史
(3)缺乏20世纪特色 以“十月 Nhomakorabea命”为起点 关注阶级斗争
• 世界体系也是一种文明体系 资本主义文明日益成为一种普世性的 文明 边缘地区面临两难境地
• 评论 重视横向研究 具有很明显的终极目标 现有体系比较简单,以偏概全
第一节课回顾
一、本课程的学科史 为什么“20世纪”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如何研究“20世纪”? 1. 西方学术界的发展 2. 国内学术界的发展 “从分散到整体”的理论 现代化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3. 理论新发展
(1)从分散到整体的理论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
吴于廑(1913-1993)
界》(1983)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1984) 《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 育》(1987)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 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 (1993)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卷》“世 界历史”条目(1993)
(4)整体化与多样性理论
A. 20世纪的整体性趋势日益明显 B. 多样性的局面不断被巩固 C. 整体化与多样性是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整体 D. 重构20世纪世界史(上): • 世界如何在整体化的客观进程中日益迎接挑战, 主动构建跨国组织,却由于时代局限不断遭受压 力而失败 • 不同意识形态与指导思想如何在世界整体化进程 中摸索前进
评论 突破了五个社会形态说的束缚,从社会发 展的更为广阔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发展 推广了比较研究的历史方法 重视纵向研究或国别研究,无法体现世界 历史在横向上的交流趋势
(3)世界体系理论
A. 对于现代化理论的批判 • 国家不应该是世界历史的分析单位 • 沃勒斯坦——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
• • • • • • • • • • •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1999) 李庆余的《美国现代化道路》(1994) 李工真的《德国现代化的道路》(1996) 钱乘旦的《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1999) 张建华的《俄国现代化道路研究》(2002) 马生祥的《法国现代化》(2004) 吴建华的《东瀛史论:日本现代化研究》(2006) 艾周昌的《南非现代化研究》(2000) 林乘节的《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2001) 毕健康的《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2005) 苏振兴的《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2006)
(3)结论 • 20世纪具有研究的特殊性 • 20世纪世界史需要用整体的眼光审视世界 的发展
2. 国内史学界的传统研究
(1)严重的滞后性 • 列宁:20世纪是一个“帝国主义时代, 帝国主义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的动 荡的时代”;
(2)浓厚的政治色彩 “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 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 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1938年)
• 对于整体化的考察 • 纵向+横向 纵向: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及其引起的不 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横向:各地区从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从 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紧密,最终发展为整 体的过程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1990) 《20世纪世界历史整体概观》(1997)
李植枬(1929- )
建议阅读书目
• 吴于廑:“世界历史”条目,载《中国大 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卷》,北京: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 郑寅达:《整体性运动与多样化发展的有 机结合——关于世界现代史教材与教学的 一点思考》,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4; • 李植枬:《20世纪世界史》,上,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镌,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0年; • 迈克· 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 • 保罗· 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上,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 “世界现代史”的称呼被“20世纪世界史” 所取代。 • 20世纪世界史的起点不再是1917年十月革 命,而是19、20世纪之交。 • 强调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 发展的主轴 • 对于某些内容的处理不再局限于斗争视野, 而是关注它们在整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意 义。
评价 • 优点:与传统体系具有联系性 • 缺陷: 没有跳出意识形态语境
《论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1989) 《从“西化”到现代化》(1990)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1993) 《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1997)
罗荣渠(1927-1996)
世界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 发展都不是整齐划一的;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社会主义生产方 式的国家,并不都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发展水平单线排列的; 在同一种生产力的水平上,也可以出现或 者存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 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多维的互动作 用体系,一个新社会的兴起,也是众多因 素长期交互作用的自发的历史过程。
世界通史(3)
二十世纪世界史(上)
问 题
• 本课程的指导理论与研究框架经过了 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重点) • 我们如何来学习本课程?
一、关于20世纪世界史(上)的 学科史回顾
1.欧美史学界的发展
(1)传统划分 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1945年 neue Geschichte neuere Geschichte neueste Geschichte
Immanuel Wallerstein (1930- )
B. 沃勒斯坦的主要观点
• 世界体系以单一的世界经济作为其存在 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围绕两个二分法运行: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中心-半边缘-边缘 发展周期
• 世界体系是一个多重国家体系 中心区的中心化过程 边缘区的边缘化过程
(2)现代化理论
A.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特点 研究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立足于西欧北美工业化经验的概括与抽象 强调进化内因论 现代化过程与结果被高度的科学化
B.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不是一个历史的研究 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色彩 割裂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
C. 罗荣渠:一元多线说
二、课程要求
1. 两次讨论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3月 30日交提纲,4月6日讨论,4月22日交作 业) (2)绥靖政策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6月3 日交提纲,6月10日讨论,6月24日交作业)
2. 两次考试 (1)期中考试(4月22日) (2)期末考试(7月初)
3. 联络方式 mengzhongjie1978@ 答疑时间:每周一下午12:3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