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乌 祛风 除湿 、温 经止 痛 ,白附子燥 湿化痰 、祛风 止
痉 、解 毒散 结止 痛 ,姜黄 破血行 气 ,通 经止 痛 ,白
芥 子温 肺豁 痰利 气 、散 结 通络 止痛 。诸 药合 用 ,补 虚 泻实 , 标 本兼 顾 , 共 奏养 阴祛 邪 、 化瘀 解毒 之效 。 2 卫气 留滞 而致 痹 的观点 沈 丕 安 教授 认 为 ,R A的发 病 为 卫 气 留滞 、卫 气 内伐 所致 。 《 内经 》提 出风 湿痹 病 的发生 ,并 非 卫 气虚 弱 ,而是 卫气稽 留 ,卫 气实 滞 ,脉道 不通 , 从 而发 病致 痹 。 《 灵 枢 ・口问 》日 : “ 脉道 不通 , 阴 阳相 逆 ,卫气 稽 留 ,经 脉空 虚 ,血气 不次 ,乃 失 其 常 。” 《内经 》尚有 “ 卫气 内伐 ” 的观点 (《 灵
参及 温补 之药 者 ” “ 恐 有 留邪 之患 ”的 观点 。因此 ,
R A应 以祛 邪 为 主 ,包括 祛 风 化湿 、清 热解 毒 、温 寒 化饮 、化瘀 通 络 ,并 结合 养 阴益 肾 。 由此拟 定 了
治 疗该 病 的有效 方剂一 羌 活地 黄汤 。 药物 组成 :
羌 活 、生地 黄 、黄芩 、苦参 、金雀根 、制川 乌 、 白 附子 、姜黄 、 白芥子 。方 中羌 活解 表寒 ,祛 风湿 , 利 关节 , 生 地黄 补 肾滋 阴 、 清热 生津 黄芩 清热 燥湿 。
。
6 6‘
风 湿病 与关 节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9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A r t h r i t i s 2 0 1 3
・
,
Vo 1 . 2 , N o. 9
国医传 承 ・
?【沈绍功经验集】巧治外科、五官科中医五运六气

【沈绍功经验集】巧治外科、五官科中医五运六气【沈绍功经验集】巧治外科、五官科中医五运六气2019-09-03 16:03关注外科的巧治第一个不可一味的苦寒解毒,要注意苦寒伤胃,应该用即苦寒解毒的又健胃的几个药。
在外科,清热解毒主要用这七个药,即清热解毒又健胃。
公英、连翘、黄连、生栀子、板蓝根、夏枯草、白花蛇蛇草。
而且用这些苦寒药还要佐以醒脾,因为外科的病这些苦寒的药都用量大,都在15~30g,所以要加醒脾的木香、砂仁、白扁豆。
第二治疗外科的痈疽疖疔一定要扶正,扶正才能排毒。
扶正的药有两类:一类就是健脾,用生芪、仙鹤草、白扁豆、炒苍术。
第二类就调肾了,用生地、黄精、玄参、山药、枸杞子和女贞子,这是外科病的三个巧治。
第四个外科病特别要用引经药。
引经药使药到病除,能提高疗效。
引到肺经的是:野菊花、炙杷叶、桑白皮;引到心经的用炙远志、竹叶和莲子心;引到脾经的用芦根、云苓和白扁豆(因为外科病五脏里面就跟肺、心、脾三个脏关系特别大,和肝、肾关系并不大,所以这三个脏引经就行了);引上的,引到上面去的用升麻、柴胡、葛根;引到下面的用木瓜、泽泻、川牛膝。
这第四个巧治。
第五个要发挥外治的优势。
外科的外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内服外治提高疗效。
搞了一个散。
用什么呢?黄柏、生栀子、生薏苡仁、丹皮、赤芍、云苓、丹参、生芪。
这九个药等份,一个分量,磨成粉末,用醋调外敷。
这讲了外科。
巧治五官科先讲鼻科。
鼻科要巧治要润肺通窍。
润肺的药:北沙参、麦冬、百合、紫苑和炙杷叶。
通窍的药:川芎、桔梗、桑白皮、薄荷、石菖蒲。
这两个原则还不够,还要四个配合:第一个配合降火。
用白菊花、黄芩、知母、夏枯草、制军。
第二配合泻肝。
用生栀子、丹皮、黄柏、黛蛤散(包煎)和龙胆草。
龙胆草苦寒伤胃,用量在10g以内,中病即止。
第三个潜降,病在上治在下,用川断、川牛膝、旋复花(包煎,因为它里面有毛)、生薏苡仁和冬瓜皮。
第四要润肠。
因为肺开窍于鼻,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润肠就能提高疗效。
汉唐方剂讲解HT-70——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

汉唐方剂讲解HT-70——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注:汉唐方剂讲解系列,是紫极先生对倪海厦老师的汉唐100方进行系统透彻的讲解,通过他的讲解,让我们对方剂的遣方用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蓝色字体为倪师原文,黑色字体为紫极先生的讲解。
--------------------------------------HT-7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2006.12.06B 录校:吴勇)中医认为心藏神 , 肾藏志 ,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这是五脏之所藏。
在《灵枢》本神篇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里面几个的关系。
心属火 , 肾属水 , 正常人应是心火下行 , 肾水上行, 如此则水火交流 ,好,我们看人身体里面的内景。
为什么肺要在心的上面,且包裹着心脏,这是为什么?肺属于是金,它就是肺气的收敛作用,实际上它也是金的作用,它就要把心火折而下行,这就是肺为什么包裹着心在心之上。
而我们再看肾水是如何上行的,为什么肝要在肾的上面?这就是木来吸水,乙癸同源,火气而不下行,我们看如何治疗,这就要凉其肺金,使心火直而下行,肾水不升,如何治疗?那就要升达其肝木,去温肝木而上行,上行之后,则水可以下行。
这种情况,大家是不是就很明白了,为什么肝木要在肾的上面,为什么肺金要在心火的上面,而同时心肾它是怎么相交的。
在这一种情况,我们是不是明白了如何去治疗其肾气,如果来说其肾要是处在极其阴寒这种状态下,要就要直破其阴,破其阴用到什么方子?四逆汤,并且还要用到生附子,要直破其阴,这就是属于阴寒太重。
如果肾水不上升,寒气不是这么大,那要是用四逆汤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我们看《伤寒》《金匮》里面是怎幺治的。
所以说像这种情况,当肾水不是处在极度虚寒,出现这个四逆之证的时候,都是去升达其肝木来达到治疗肾寒的目的。
这是里面治疗的关键。
可不是直接去温去破这个寒气。
没有达到四逆的时候,都是不用四逆汤。
并且我们所用的四逆汤与古之四逆汤它就已经变化了。
沈绍功中医讲座摘录句句干货

沈绍功中医讲座摘录句句干货)聚合学堂2月8日沈绍功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上海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外感分清风寒和风热风寒发热轻恶寒重、怕风,得衣被而症状不减,风热的患者发热重,恶寒轻或者怕热;风寒身痛、体痛、头痛,风热的患者咽喉痛或者舌边尖红;风寒的患者舌苔薄白,风热的患者舌苔薄黄;风寒的患者脉浮紧,风热的患者脉浮数。
2、泻肝火不要光记住柴胡舒肝散、丹栀逍遥散。
我对大家讲,柴胡这个药要少用,在气机不舒的时候可用柴胡舒肝散,一旦发热柴胡就不要用了,牡丹皮生栀子就可以了,像这种口渴了,把柴胡换成玄参,舌苔腻的换成茯苓,就这么简单。
3、一般失眠有三种一种睡不着,入睡困难,中医叫心肾不交;一种睡眠易醒,这是血不养心;一种睡眠梦多,尤其是爱做恶梦。
有人讲老梦见鬼,这叫肝不藏魂,所以要重镇安神,要开一些重镇的药,珍珠母、生石决明之类调整。
4、舌诊要看舌尖、舌中、舌根、舌的两边和舌下脉络五部分。
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脏,舌的两边主肝胆,舌下脉络看是否曲张,是否有淤血。
看舌苔,舌苔厚的就是实证,舌苔薄的就是虚症,舌质红的就是热,舌质淡的就是寒。
你看舌很淡,体胖大,有齿痕,一定是脾胃的虚寒。
这个患者舌体是胖大的,舌中间有裂痕。
会有胃阴不足,比如口干,喝水多;有的病人心阴不足,心烦,根据病人的症状,选择用药。
舌苔很厚很腻的时候,你不要补。
所以在舌苔厚的时候,一定要泻实!一定要泻或者调。
二是舌淡的时候,舌苔一点都不厚,舌苔很薄,这时候我们所治的虚证,胃口好就补不好就不补。
在虚证里面,胃口不开时,先开胃口,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四君子汤调胃,胃口开了之后才能补,补之后才能吸收。
5、药对香附是治月经的圣药。
香附和鸡血藤在这里相配专门治疗调节月经病。
妇科病,香附和鸡血藤是对药,搞妇科病那光不是走下焦,像乳腺也可以去呀!乳房、卵巢、子宫都可以去。
沈丕安治疗狼疮性皮肤红斑食疗药膳的经验

・1542・沈丕安治疗狼疮性皮肤红斑食疗药膳的经验王凤英.指导:沈丕安(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关键词:狼疮性皮肤红斑;食疗;药膳;养阴清热;消斑祛瘀;沈丕安中图分类号:t125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6)12—1542—02沈丕安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文学蕴底,他不断探索,勤于继古拓新。
在中医免疫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笔者有幸跟随沈教授从事食疗工作多年,收益颇丰。
现将沈师运用中医食疗、药膳治疗狼疮性皮肤红斑的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从阴虚火旺阴虚津亏入手。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属风湿病范畴。
80%以上的狼疮患者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有各种红斑,水肿性红斑、环型红斑、盘状红斑,尤其以面部蝴蝶状斑和指甲周红斑具有特性,还有皮肤丘疹、斑丘疹、色素沉着等。
中医古代没有红斑狼疮这个病名,但中医文献中对红斑狼疮复杂的病情有过相类似的记载。
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有阴阳毒病篇。
阴毒病和阳毒病合称阴阳毒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有赤斑或彩色的花斑,以及全身痛。
《诸病源候论》中有赤丹、丹疹的记载,如言:“赤丹者,初发轸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理。
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
”这与SLE的红斑皮疹以及盘状红斑有相似之处。
《诸病源候论》上记载了瘟病发斑一证,云:“温毒始发,出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纹也。
”现代医家据此作为红斑狼疮急性发作期高热、皮肤红斑证名的依据。
狼疮性皮肤红斑属中医丹毒、赤丹、阴阳毒范畴。
临床主要分阴虚内热证和肾阴不足证两型。
沈师认为狼疮性皮肤红斑基本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真阴不足,阴虚火旺、热伤阴津,阴血亏耗,精液不足,则周身失于敷布润泽,造成脏腑失运、失荣。
瘀热内盛,痹阻脉络,外侵肌肤,亦可累及全身,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大部分红斑狼疮病人为虚证,约有2/3以上的病人为阴虚内热证型。
2治疗当以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消斑化瘀为主根据狼疮性皮肤红斑阴虚内热证和肾阴不足的特点,沈师认为狼疮性皮肤红斑,治疗当以养阴生津、清热化瘀为主。
沈丕安教授治疗SLE经验

名专家精粹沈丕安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苏 晓3 指导:沈丕安3 沈丕安主任医师,男,1937年生于江苏吴江市,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
历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风湿病研究室主任、食疗研究室主任。
并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成就卓著,1993年被上海东方电视台授予“东方名医”的荣誉称号。
荣获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代表性著作有《痹病论治学》(任编委)、《临床中医内科学》(任编委)、《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任副主编)、《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个人著作)等。
并开发宁红保健茶、上海健茶等,先后获国家科委成果一等奖、国家外经贸部成果一等奖。
Ξ沈丕安主任医师,对风湿病的中医病理与治法研究积有独特的经验,兹将沈老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求因,明辨虚实系统性红斑狼疮系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可罹及皮肤、粘膜、浆膜、血管、关节、淋巴系统及各主要器官,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增强,免疫复合物增多引起的血管炎。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究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鬼脸疮”、“痹病”、“水肿”、“心悸”、“悬饮”等等。
沈老师认为本病系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加之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六淫侵袭,阳光暴晒,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皮肤受损,渐及关节、筋骨、脏腑。
该病基本病机是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瘀内盛,痹阻脉络,内侵脏腑。
病位在经络血脉,以三焦为主,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而该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心、脾、肾阴虚、血虚为本,瘀热、火旺、瘀滞、积饮为标。
该病初在表,四肢脉络痹阻,先表后里,由四肢脉络入内而损及脏腑脉络;在内先驻上焦,由上而下,渐及中焦,再及下焦,由轻渐重,由浅渐深;在表在上较为轻浅,在里在下较为深重;若表里上下多脏同病,当为重证,如再由下而上弥漫三焦,五脏六腑俱损,上入巅脑最为危重。
难得!80岁老中医医案笔记,内附独家处方:瘫软五年面条女,中医神奇展新容

难得!80岁老中医医案笔记,内附独家处方:瘫软五年面条女,中医神奇展新容民间中医你的光芒胜过夜晚繁星我愿为您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长按2秒,关注大公鸡80岁老中医医案笔记,内附独家处方:瘫软五年面条女,中医神奇展新容——脑伤克星陶长年疑难病症医案编者按:本文来自于一位安徽池州的80岁民间老中医陶长年老师的医案笔记,详细记载了一个遇车祸导致脑瘫患者的治疗过程。
陶长年老师本在大公鸡的采访计划中,2022年3月27日,本打算驱车前往安徽池州采访,未料上海疫情严重,无法外出,乃拖延至今未能成行。
此前,和陶老师约采访时间的时候,就听他说,得去青岛救治一个因为车祸导致的脑瘫患者,救人要紧,采访的事情只能延后了。
陶老师之救死扶伤精神,令大公鸡深为敬佩!照例,本文原创版权和所有权属于陶长年老师,但为了保护陶长年老师的知识产权,暂由本号声明原创,并声明本文原创版权和所有权属于陶长年老师!为了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仅对错别字以及患者资料做了修改或化名处理。
同时为尊重患者隐私,相关图片和视频就不放出来了,少量图片也做了打码处理,不周之处,敬请读者们谅解。
——以下正文——人生千姿百态,一生平安如否无法预料。
下面叙述一位正在上高中的十五、六岁花季少女之瞬间悲状真实故事。
图为本文患者从左至右:发生事故前照片,发生事故后治疗照片,颅骨凹陷10 公分。
说起该美女遭遇,在2017年4 月的一天,遇车祸造成脑干及颅脑多处损伤,后脑颅骨凹陷长约 10 公分,昏迷不醒急送青岛大医院救治,植物人状态三个多月,后转青岛军医院做高压氧 80 天,停近一个月逐渐苏醒。
经几家医院治疗后造成全身截瘫软化似面条,失语,右眼几乎失明,左肢不停颤抖等多种疑难病症后遗症,在医院治疗度过两年半漫长岁月,医疗费近百万元,始终不愈,医院放弃治疗回家,在家又是一晃两年半,共瘫软五年难治之症。
1、基本情况2022 年春节期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杨东同志,为了弘扬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文化,自费采访民间中医百余名,并组建了中医群,方便大家交流。
如何看待辨证论治和中药药理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如何看待辨证论治和中药药理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沈丕安上海市中医医院1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与对症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是中医的优势。
遵照了辨证论治规律用药,疗效就能提高,不遵照辨证论治规律来用药,疗效就会下降、无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药不对证,首先胃拒药而引起恶心呕吐,继而原有病情就会加重。
例如关节痛,有寒痛者,该用温法,乌头、桂枝之类;有热痛者,该用清法,生地、忍冬藤之类。
这些药都能治疗关节炎。
用对了则有效;用错了不但无效,而且会加重病情。
又如激素减量,用中药来加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阴虚者该用生地、龟板;有阳虚者该用附子、肉桂。
这四药都能增强皮质功能,用对了则有效;用错了不但减不了激素,还会加重病情。
但辨证论治理论是不完善的,在当前中西两门医学并存的情况下,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有些病人如狼疮性肾炎蛋白尿,不浮肿,不腰酸,无证可辨;有些病人有化验指标不正常,如IgG升高,临床没有症状,也不好辨。
辨证论治理论还需深入、细化和完善。
目前临床上对辨证论治有一种简单化和公式化的趋向:气虚用黄芪,阴虚用生地,血虚用当归,阳虚用附子等。
这虽然是在部分中青年中医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辨证论治理论的两面性,宏观方面是正确的,但缺少针对性。
辨病论治也是中医的传统,不要强调了辨证论治,而丢弃了辨病论治。
对大量疾病西医都有了世界公认或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
中医应当学习应用,来提高诊断水平。
防止和减少误诊。
这与中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理论是不矛盾的。
对症治疗也是中医的传统,中医有许多止痛药、止血药、止泻药、止咳药、退热药等,这些都是对症治疗。
在包括免疫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对症治疗是普遍存在的。
如川贝治咳嗽,白及治出血,阿胶补血,泽泻利尿,夜交藤治失眠等。
有许多中药是中性平性的,不需要辨证论治,可直接用来对病治疗或对症治疗,如枸杞子保肝,女贞子升白细胞、山药降血糖,泽泻利尿,大腹皮治腹胀,佛手治胃痛,制首乌补血,半夏治恶心,黄连治肠炎,茵陈治黄疸,金钱草排结石,白头翁治痢疾,补骨脂治白癜风,地肤子抗过敏,治疗荨麻疹,土茯苓治疗口腔溃疡,白芥子治疗积液,丹皮抗血管炎,生石膏退热降温,野菊花抗流感病毒,荆芥、防风发汗治普通感冒,碧桃干、浮小麦治疗盗汗虚汗等,这些都不需要辨证论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沈丕安,1937年12月生,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
1962年起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
曾担任肿瘤科主任、内科主任、风湿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研究工作室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免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红斑狼疮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免疫病中医会诊中心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风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药膳协会会长。
给他录的第一个系列是药膳与食补,他当时还是上海市药膳协会会长;后来,又录了“灵验小药方”,反响特别好,节目一播出,电话响个不停;现在录制的是他讲的“说本草”系列,一味药一味药的讲,它们的性味功效,关键是它在现代的应用。
沈丕安教授的观点是,中医也有特效药,像地骨皮能消除脂肪肝,蒲公英能治疗乳痈,射干治疗咽喉肿痛等等,每次录完节目,我还要进行后期制作,对于他的讲课内容,真是非常熟悉,以致于同事们都把我当做了沈教授的发言人,特别是他的一些药方子,非常的好用。
沈丕安教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墨守陈规,他非常重视中药的实验研究,曾经出版了《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对于每味中药的成份非常了解,对于中药的毒性,也是非常的重视,科学而严谨。
沈丕安教授经常说,他们这一代中医都老了,现在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去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原著,因为古人底子不行。
他看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也是错误连篇,如此以往,中医的传承是个问题。
我在一边默然。
且不说现在真正爱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关于中医不科学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而我们能做什么呢?至此,我决定把他的讲课笔记分享出来,第一部分,就是“沈丕安说本草”系列。
他的讲稿很长,我挑选一部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不管有没有人关注,至少,我心安。
小儿退热的好药——金银花金银花开的花有黄有白,先白后黄,黄白相映,如金似银。
金银花用的是五月份的花蕾入药。
其叶凌冬不凋,故其藤叶药名忍冬藤,也入药。
金银花甘寒,有清热解毒功效,《本草纲目》主治寒热,热毒,疮疡等,并能“久服,长年益寿”,为清初温病学派治疗感染性发热银翘散之主药。
金银花能退热吗?在尚没有抗菌素的年代里,中医已发现了许多退热药,金银花就是重要的一味。
现代药理已证实金银花主要含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
金银花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其机制为直接的抑制下丘脑的热神经元,降低产热水平。
这与西药退热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细菌感染的效果虽然远不及抗菌素,但抗病毒作用是抗菌素所没有的。
金银花还具有解毒作用和抗炎作用,就是能够解除细菌和病毒所产生的毒素,和消除炎症。
这种毒素能使病人中毒而发生畏冷发热,乏力,厌食,白细胞升高或降低,细胞核左移等。
使用金银花以后就能改善这些临床表现。
儿童发热家长很急,抗菌素越用越好,越用越贵,可是对于病毒感染抗菌素是无能为力的,没有效果的,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菌株紊乱,而继发真菌感染。
因此,在发热的最初1~3天里,在白细胞没有升高的情况下,先用金银花来退热。
婴幼儿金银花10克,儿童15~30克,水煎服,可以与生石膏15克,生甘草3克同用。
金银花还有许多功效,现已证实金银花具有保肝利胆作用,降脂减肥作用,长期使用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减轻脂肪肝,降低转氨酶,降低体重的效果。
对于慢性胆囊炎有利胆抗炎的效果。
金银花有清热凉血止血功效,对于口鼻容易出血的妇女儿童,经常服用金银花有清除内热和止血的效果,止血用金银花炒炭的效果更为显著。
古人认为金银花“久服,长年益寿”,这是正确的吗?现代已证实,金银花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这是抗衰老重要的机制。
金银花的药典剂量:6~15g;成人的常用剂量为12~30克,水煎服,也可开水泡,当茶水喝。
金银花无毒,长期服用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动物毒理试验,金银花没有毒性,对正常人也没有过敏反应。
金银花是花蕾,含有少量花粉,对花粉有过敏的人,不宜服用。
金银花所含之绿原酸,对于动物有致敏反应,但绿原酸在人体的肠道内,会被破坏,转化为别的化合物,从而失去了致敏活性。
今天再贴一味中药,是非常常见的生石膏,大家去买中药退烧药,看看成份,八成就有生石膏。
效果好而安全的退热药——生石膏生石膏我国人民在2000年前已经发现有很强的退热效果。
在张仲景《伤寒论》上生石膏作为白虎汤的主药,用于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称为四大症状。
2000年前尚没有体温表测体温,没有钟表数心率,也没有挂盐水和退热药片。
中医通过什么方法来诊病的呢?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就能了解病人是患了高热,诊断的疾病称为伤寒。
白虎汤四味中药,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就能把高热退下。
这是真的吗?生石膏的效果真的有那么显著吗?这让事实来说话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1957年亚洲流感大流行,1959年我国乙脑大流行。
病人高热不退。
西医已用了抗菌素和退热药,但效果都不明显。
当时有一大批老中医在医院里与西医一起参加了治疗,使用的中药主要就是白虎汤,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当时有药物学专家进行了研究,白虎汤没有抗菌作用,也不是抗病毒作用,也没有发汗作用。
白虎汤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将高热退下来的?药物专家发现生石膏具有强有力的抑制体温中枢的作用而将热度退下。
知母与之同用,能增强生石膏的退热效果和延长退热时间,甘草具有增强人体的内分泌作用,并能解毒,解除病毒的毒性作用。
粳米就是大米,现用薏米仁替代了。
薏米仁有清热化湿功效,与生石膏同用也能增强降温的作用,并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婴幼儿和儿童病毒感染高热,生石膏30克,与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一般2、3天就能将热度退下,而且这些中药不苦,稍有一些甜味,也可以放糖。
笔者长期从事免疫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蒂尔病、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经常会发生高热低热内热,排除了细菌感染后,生石膏高热用90克,低热用60克,内热用30克,并与生地、黄芩、青蒿、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以增效。
就能将许多患者的热度退下,内热清除。
生石膏药典剂量:15~60g,水煎服,先煎15~30分钟。
生石膏除了清热退热以外,还有三大功效,生津、补钙、降糖。
生石膏有生津功效,药理具有促进唾液分泌,证实了白虎汤可治疗口大渴的效果。
笔者常用来治疗免疫病干燥综合征,与生地、芦根等同用,能增效。
生石膏有补钙作用,生石膏是硫酸钙的结晶,在煎煮的过程中,钙离子逐渐的溶解,并与复方中的中草药所含的有机酸结合,成为有机钙,能很好的吸收和分布。
因此,生石膏是非常好的补钙药,但必须是中药复方,并必须煎煮半小时以上,越长越好。
生石膏是煮不熟煮不烂的,它的分子溶解于水是看不见的。
生石膏的产地在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生石膏的药材以块大、色白、结晶,无杂石为佳,如为粉状的,可能会含有杂质,主要是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
如果硫酸镁成分一多,就可能会引起滑肠便稀。
生石膏无毒,药物专家作了实验研究,证实了生石膏毒性非常小,250克一次性水煎服,对人体没有毒性,对内脏器官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对少数大便稀薄的人会引起腹痛腹泻。
常有病人问:生石膏安全吗?各大中医医院里所购进的生石膏都是从药材公司正规市场中批发的,并且有中药专家把关的,因此是安全的。
如果有个别民间诊所贪便宜,从不规范的市场中进货,生石膏中含砒、砷等有毒杂质,那有可能会发生中毒的。
【石膏解】: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卷石膏之质,中含硫氧,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鸠毒也。
迨至误用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
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
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
特是:药房轧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开生石膏,亦恒以煅者充之,因煅者为其所素备,且又自觉慎重也。
故凡用生石膏者,宜买其整块明亮者,自监视轧细(凡石质之药不轧细,则煎不透)方得。
若购自药房中难辩其煅与不煆,待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药汤即断不可服.能消除脂肪肝的地骨皮《本草纲目》记载,续仙传云,朱某人见溪侧有二花犬状的树藤枝条,深入到枸杞丛中,挖掘后见到枸杞之树根,如二犬状,采摘返家,煮而食之,多日后感到身轻。
身轻的意思有二,一是步伐变轻,一是体重减轻。
《本草纲目》还载一故事,有一异人赤脚张,将一秘方传给猗氏县一老人,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合并阴干,用酒浸泡一夜,日晒夜露49天,得日月之精华之气,干燥后,研末,蜜丸,如弹子大小,每天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汤下。
老人长期服用后,不胖不瘦,行走身轻,白发返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寿过百岁。
这虽然是一则故事,老人健康长寿,寿过百岁是有可能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李时珍说,此药平和,常服能除邪热,清肝肾虚热,明目轻身。
笔者的临床经验,地骨皮长期服用后确实能够减肥和消除脂肪肝,并能清除湿热。
地骨皮是枸杞根皮,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功效,能清血热、内热、虚热、低热等。
地骨皮主要含甜菜碱、枸杞素等成分。
药理证实具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降糖降脂作用,抗脂肪肝作用,降压作用。
地骨皮药典剂量为9~15g。
大剂量:15~30g,水煎服,浸酒服。
《本草纲目》: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舒反应。
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毒理试验,地骨皮的毒性非常小,在体内无明显的蓄积性。
据说很神的板兰根,到底抗什么病毒呢?抗病毒的板兰根、大青叶板兰根冲剂、板兰根注射液曾风行一时。
中西医和病人都知道板兰根是抗病毒的好药。
但板兰根不是什么病毒都有效果的。
板兰根的药材原料有些复杂,《本草纲目》记载蓝有五种,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分布于各地,其叶用作兰色染料,其根也都作板兰根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