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项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页PPT

合集下载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一、项目背景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

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

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

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

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

CFETP的培训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

所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员逐步成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疾控中心培训类课件

疾控中心培训类课件
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用于检测细菌 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病毒学检测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等,用于检测 病毒的种类和数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和操作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配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
活动实施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 时,注重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 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进 行评估,了解活动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 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高 疾控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社会参与意识提升
随着社会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未来疾控中心将更加注 重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
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PART 0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REPORTING
健康教育理念及目标人群分析
健康教育理念
强调预防为主,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和群体 的健康水平。
目标人群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分析其健康需求和问题, 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
健康促进活动设计与实施
活动设计
结合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和问题,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促进活动,如 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
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病 痛折磨,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
风险评估
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提供依据。
目标设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 明确的预防和控制目标, 如降低发病率、提高接种 率等。
策略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 ,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 策略,如健康教育、疫苗 接种、环境改善等。
数据整理与分类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预处理
对异常值、缺失值等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 布情况和特征。
数据分析可视化
利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地展示数据分 析结果,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01
引言
培训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 现场流行病高参训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理 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应对公共 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
内容
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数据分析与解读、疾病监测与 防控等方面。
时间安排
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等环节。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参与模拟疫情处置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减少疾病发病率
通过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在 人群中的发病率,提高整 体健康水平。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广东疾控中心黄平-PPT精品文档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广东疾控中心黄平-PPT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
一般而言,寒冷冬春季多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原
因可能是呼吸道粘膜受到季节温度影响,削弱了
粘膜的防御能力。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发挥决定性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如居住条件、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具有持久免疫;
流行特征:①我国一般冬春季多,夏季少;
②儿童聚集区域易爆发流行。
虽然WHO宣布天花已被消灭,但要警惕未来生物恐怖事 件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从前驱期至结痂期。 传播途径:①呼吸道飞沫传播;②污染的尘埃;
③密切接触传播;④胎儿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终身免疫; 其它特征:为已消灭的甲类传染病; 2019年美国出现猴痘病例报告;猴痘与天花(人痘)具有 某种相似性。
有些传染病的传染性在病原携带者中成为重要传染 源,例如白喉、猩红热、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等。 病原携带者分为暂时携带者(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 康病原携带者)和慢性病原携带者,后者超过3个 月携带病菌。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卫生设施、防疫工作、劳动条件等。
例如,流感爆发的暴露易发生在人口聚集的场所; 结核病感染者多生活营养贫乏、居住条件拥挤和工 作条件不良。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病
病毒病
麻疹 风疹
细菌病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白喉
天花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猩红热 肺结核
SARS
流感
肺鼠疫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

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2-
GDFETP 简报长,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主 要从事免疫规划管理和疫苗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等工作。
朱碧柳,30 岁,医师,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7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 学位,同年8月进入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工作,负责艾滋 病防治工作。
李书剑,26 岁,医师,韶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8月就职于韶关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今已3年,主要负责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唐文钊,25 岁,医师,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6月毕业于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同年 10月进入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主要从事免疫规 划管理工作。
第十七期
省卫生厅领导视察GDFETP-5 期项目进展工作
6B6 B6 B6 B6 B6
2 月 5 日上午,省卫生厅领导到省疾控中心视察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 培训项目第五期(以下简称 GDFETP-5)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学习、生活 等问题与 5 期学员座谈。出席此次座谈会的有省卫生厅黄飞副厅长、疾控 处李建中处长、应急办伍岳琦主任、省疾控中心张永慧主任、林锦炎副主 任、项目办部分指导老师及 GDFETP 第五期全体学员。座谈会由省 CDC 林 锦炎副主任主持。
会后,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全力以赴,做到最 好!
(钟杏华 供稿)
-1-
GDFETP 简报
GDFETP-5 期学员介绍
0B0 B0 B0 B0 B0 B0 B
第十七期
赖辉兵,26岁,医师,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参加工作一 年,主要从事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管理,流行病的预防与控制,疾 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现场流行病学ppt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ppt课件

Unspecified hepatitis
乙H肝BV
未分型
1
3
5
7
9
11
1
3
5
7
月份
县医院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明显升高
罹患率(1/10万
所有医院
不包括县医院
1
3
5
7
9
11
1
3
5
7
月份
核实诊断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验证假设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反馈
话,声称当地发生川崎病暴发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综合症)
• 1961年发现,具体病因不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 查方法
•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 5岁以下为主(80%) •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在3/10万(美国)到134/10万
之间(日本)
• 我国既往有关“川崎病”聚集性发病的报 道较少
• 为掌握该事件的真实情况,查明原因,开 展调查
监测:一切公共卫生活动的基础
行动 Action 交流 Communication 调查 Investigation 监测 Surveillance
常规监测
• 由流行病工作者来分析疫情
– 不是由电脑程序员来分析 – 应该常常(最好是每日)分析 – 不要等到周报、月报
• 与临床医生建立密切联系
– 各级CDC业务领导应该经常参加医院活动 – 与医生建立个人关系
氏菌检测
• 6月15日,CFETP在四川基地实习的2名学员前往 现场调查
证实暴发的存在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验证假设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反馈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病分布和传播。
临床流行病学通常关注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而现场流行病学
则更注重预防和控制策略。
与环境卫生学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关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而现场流行病学则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 布和传播。
环境卫生学通常关注环境污染物和自然灾害对健康的影响,而现场流行病学则更注 重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疾病传播的作用。
VS
伦理问题
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中,涉及伦理问题的 情况较为常见,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 利益冲突等。研究者应遵循伦理原则,保 护受试者的权益,避免对受试者造成不必 要的伤害。
高科技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现场流行病学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 具,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挖掘潜在关联和预测疾病趋势。这 些技术有助于提高疾病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控策略 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选择
选取慢性病聚集性病例,如肺癌 、糖尿病等。
介绍如何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 查表,以及如何进行现场调查和 样本采集。
分析方法
阐述如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数据,确定危险因素和病因。
总结词
慢性病聚集性病例研究案例主要 展示如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对慢性病聚集性病例进行调查和 分析。
案例结论
总结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 措施。
详细描述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在人群 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与实验室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相比,现场流行 病学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在现场进行实证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现场流行病学在控制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 和控制,提高疾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一、项目背景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

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

目前,FETP 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

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

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

CFETP的培训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