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中毒案例
– 厨师在上岗之前、食物制备过程中、处理动物 或废物后无洗手习惯 – 检查中发现厨师的手指有新疤痕,本人自述为 几天前被刀划破,现已结痂
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
分类 食品 加工 工具 名称 生鸡腿 生大排 砧板
数量 (份)
1 1 3
检测项目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 变形杆菌
结果
无阳性结果 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葡菌、 蜡样芽孢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 变形杆菌、蜡样芽孢、金葡菌 金葡菌 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葡菌、 蜡样芽孢 厨师:检出金葡菌 且产毒检测阳性 厨师:检出金葡菌 且产毒检测阳性
– 急诊科接诊数名类似患者 – 症状:上腹痛、呕吐、无腹泻等 – 病例均为同一单位
调查目的
• 明确中毒事件波及的地区及人群范围 • 查明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原因 • 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类似 事件
调查组于迅速到达区人民医院 进行核实诊断
• 对11名就诊的患者进行了个案调查
– 询问临床表现
– 3月14日以来,XW壁纸公司职工出现腹泻≥3次 /天,并伴有腹痛、腹胀、恶心、里急后重症状 之一者
病例搜索
• 由公司负责人组织 • 系统搜索
– 按照统一的病例定义 – 使用统一的问卷 – 各部门职工自我填写
200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
(165例临床/35例疑似)
临床特征 腹泻 腹痛 里急后重 恶心 腹胀 呕吐 发热
• 2 在3月19日开展的调查中,未能采集到可疑食物 标本,采集到肛拭子样本的病例已经过抗生素治 疗或病情已好转,未能得到有效的实验室结果。
讨论
• 3月16日午餐提供的鸡腿和汤为本次暴发的可疑食物
– 污染来源可能是在鸡腿放置的过程中污染了某种细菌,放置一夜后,细菌 毒素增殖,后又未充分加热而导致此次暴发; – 不能完全排除厨师在食物制备过程中存在错误操作的环节,导致鸡腿或鸡 腿汤汁污染了汤

曾光&罗会明_走进CFETP_涂文校整理

曾光&罗会明_走进CFETP_涂文校整理

走进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曾光罗会明一、现场流行病学自2002年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大规模暴发以来,“现场流行病学”开始重新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现场”;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疾病控制”;还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与现场工作有关的方法学”。

国际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有:Gregg[1]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形下的应用——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突发性,出乎预料;必须尽快对问题做出正确反应;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调查深度可能受限(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意料之外的需要及时、现场调查处理的卫生问题。

Last[2]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

主要解决如何进行对疾病流行和暴发的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等问题。

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作出评价。

其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必须考虑调查结果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可以简述为流行病学方法在现场中的应用。

“现场”可以分为现场调查、现场干预两类现场。

目前,大多数专家把现场流行病学局限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面,从而将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为: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它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在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从方法学角度,现场流行病学强调不同方法的串联和组合;从系统的角度,提倡多学科的团队组,发挥流行病的宏观分析的优势。

现场流行病学的产出不仅是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策建议。

2024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结业考试试题

2024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结业考试试题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结业一、单选题1.国家现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单选题]*A、3类38种B、3类39种C、3类40种D、3类41种√E、3类42种2.山北省江城市某乡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拟开展病例搜索调直,"病例定义"的最重要的要求为:()[单选题]*A、代表性B、及时性C、敏感性√D、特异性E、科学性3.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是()[单选题]*A、两地人群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甲地诊断比乙地更准确C、甲地老年人比重高于乙地D、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VE、甲地诊断不如乙地准确4.某地高速公路交警统计,发生车祸的司机65%都是酒后驾车。

因此,认为酒后驾车是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该结论()[单选题]*A、正确;B、不正确,因为比较不是在率的基础上;√C、不正确,因为没有比较组;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患病率代替了发病率。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前需要准备的工作不包括()[单选题]*A、指派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现场调查组B、现场调查表的准备C、采样设备和器材D、个人防护用品E、核实诊断√6.根据《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黄色”表示: ()[单选题]*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7.猴痘被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的时间为()[单选题]*A、2023年9月20日√B、2023年9月21日C、2023年9月22日D、2023年9月23日E、2023年9月24日8.下列哪个是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单选题]*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迁入C、免疫人口死亡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E、传染病流行V9.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最首要的原则是[单选题]*A、采集方法得当B、运送及时C、冷藏运输D、生物安全√E、专人负责10.某镇多年未发现伤寒,某年秋季发现一例伤寒后,在同一街道相继发生了3例二代伤寒病例,这可能是伤寒的一起()[单选题]*A、散发B、暴发√C、带入D、大流行E、复发11.某防疫站通过该区全年"传染病报告卡”的整理分析,可计算出传染病的()A、患病率[单选题]*A、患病率B、实际发病率C、报告发病率√D、罹患率E、续发率12.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o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与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 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 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是流行病学向群众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流行因素分析。
·控制技术措施。
·结论与启示。
2003年8月10日下午2:35宁海县疾控中心接到西店卫生院报告,樟 树村玻璃原弹子厂及周围有十余人发热、腹泻等疫情后,立即组 织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到8月24日疫情得到控制。 共发病人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 下:
·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对公众和传媒:疾病爆发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本身就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
·遵循“合法性”:既依法调查,又要遵守法律。
·注重“证据性”:要充分依靠实验室支持:疾病爆发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体、暴露因子、传播机制等判定、特异 性实验室检测必不可少。
·面临“跨地域性”:国内外合作趋于紧密。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三、案 例 分 析
背景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三、继续进行发热、腹泻病人的监测工作
问题 5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吗?为什么? 可以开展哪些调查? 开展进一步调查: ·病例定义: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个案调查:所有病人和疑似病人。 采样:病人、粪例。 外环境:水:水井水、龙头水。

公共卫生培训计划

公共卫生培训计划

公共卫生培训计划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份全面、系统、有效的公共卫生培训计划至关重要。

一、培训目标本次公共卫生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参与者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使参与者熟悉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了解国内外公共卫生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

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方法,能够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3、学会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4、提高参与者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面的能力,能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

5、培养参与者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计划的对象包括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相关岗位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公共卫生基础知识公共卫生的概念、范畴和发展历程。

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

2、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

统计分析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3、传染病防控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

4、慢性病防治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5、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病的防治。

6、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食品中毒的预防和处理。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合理膳食指南。

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pptx

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pptx

中山市 江门市
珠海市
深圳市
第一期学员10人
GDFETP项目管理框架
支持单位 • 各级CDC •中大 • 暨大 • 南方医大 • 药学院 •China CDC •香港CHP
省卫生厅
项目执委会 主任
执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 (GDCDC)
主任 副主任
培训形式
❖理论学习
▪ 2个月强化理论


•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公共卫生、案例等 干

500
0
• 卫生部电视电话会议表扬
▪ 过度诊断的发现
• 就医及临床诊疗过程快速调查 • 报告病例的电话调查
• 访谈20家医院儿科门诊医生
▪ 为及时规范HFMD诊断提供依据
病例数 4-24 4-27 4-30 5-3 5-6 5-9 5-12 5-15 5-18 5-21 5-24 5-27
发病日期统计病例数
GDFETP发展
第一届: 10 名学员 2004 年7月~ 2005年8月
第二期: 13名学员 2006 年3月~ 2007年2月
GDFETP学员分布示意图
韶关市
清远市
河源市
梅州市
肇庆市 云浮市
广州市 惠州市 佛山市 东莞市
潮州市
揭阳市
汕尾市
汕头市
茂名市 阳江市
• 实验室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
❖ 成绩与收获 ▪ 科学的风险分析与决策
重大事件现场工作
❖ 冰冻灾害 ▪ 冰冻灾害现场督导与评估
• 韶关、广州 • 合理化建议
▪ 及时编制技术文件
• 查阅国内外文献
❖ 成绩与收获
重大事件现场工作
❖ 手足口病
2500
2000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介绍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介绍

1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介绍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起源于XX1951年建立的“干中学"流行病学应对服务项目(),经XX倡导与推X,已成为全球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的通用方法。

XX国相继成立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已使全球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并逐渐XX了全球流行病学培训和公共卫生干预网络()。

2021年10月,为适应中国疾控机构XX转型的迫切需要,改变卫生应急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提高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处理、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的能力。

按照国际标准和通用模式,在XX和XX儿童基金会支持下,中国(现XXXX委)组建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成立了疾控司司长为主任的执行XX,由中国预防医学(现中国疾控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每年一期,每期学制两年。

2021年起,XX两国**将纳入两国“新发传染病()"合作项目,XX疾控中心向派驻了长期顾问。

2021年起,纳入了中国疾控中心的正式XX,并于2021年起由XX财XX经费常规支持项目.2021年,为落实****2021年9月XX期间有关“拓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XX首脑共识成果,XX西部地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尽快提升西部地区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暴发调查处置和流行病学能力,经XX卫计委(现XX委)批准立项,中国疾控中心依托,设立了西部地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专项(简称西部地区),每年一期,每期学制9个月,迄今,已累计招收和培训了三期120名XX。

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启动一线人员试点,首批遴选**、XX、XX、XX和****区疾控中心为试点单位,推荐、派遣师资支持**等试点单位,以推X和带动全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 XX金字塔型"培训模式和培训网络.至2021年,共招收356名XX,开展了大量应急调查、疾病监测和专题研究等培训XX活动,提出了很多疾病防控和完善公共卫生XX策措施的建议,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280名毕业生分布在XX和省及地方门,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领军和骨干人才,对缓解我国卫生应急高级现场人才缺乏的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派师生参加全球、区域性、等国际举办的学术会议,保持与XX、XX儿童基金会和XX疾控中心的积极合作,对XX、XX国、塞拉利昂等中XX建立提供技术和现场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第一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

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

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

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

根据不同题材调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1.标题2.前言(事件经过)3.基本情况4.核实诊断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8.问题与建议9.调查小结10.落款一、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的主要成果。

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

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

“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2、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能力,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3、规范管理,完善培训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1、国家级培训对象为省级、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师资)。

2、省级培训对象为省本级和各地(市)级、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

学员须由所在单位推荐,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

其中:
省级人员培训90-120学时(20人以上,12-15天),地级人员培训60-80学时(5人以上,7-10天),县级人员培训40-60学时(3人以上,5-8天)。

原则上理论教学占50%,案例和实践教学占50%。

课程按教学单位设置,每个教学单位四节,每节按50分钟计,每天两个教学单位。

3、通过培训要求达到:系统掌握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独立开展流行病学现场组织、实施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掌握:
1)现场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技术;
3)快速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
4)实验室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处理技术;
5)传染病流行病学基础及传染病现场消毒要点;
6)开展针对不明原因疾病现场调查的基本要领;
7)疾病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8)疾病控制工作中的现场调查处理能力;
9)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的宣讲能力和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10)指导现场实践活动,并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11)提高撰写技术方案和调查报告的能力;
1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项目组织实施
1、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师资培训,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培训工作的实施过程。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省的培训工作,制定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培训规划,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规范培训管理,指导培训工作,并提供本省项目执行报告。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落实,组织开展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

4、在正式培训前,应制订本省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内容、师资、进度、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5、授课教师以参加全国培训(流行病、检验、消杀、信息)的省级师资为主,参照国家级培训下发的光盘(已发至各地),结合本地工作的实际实施。

开展培训用的统一教材《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已经发放至各地(其中:省级50本、地级10本,县级4本)。

四、项目执行时间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12月):国家完成制定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培训师资。

2、实施阶段(2005年1月-10月):各地完成省、地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师资培训及岗位轮训,提交本省(级)总结报告。

3、总结阶段(2005年11月-12月):国家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提供总结报告。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统一要求,统一标准,重点监督指导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各地务必按照培训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落实和完成本地区的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

监督与评估的主要指标为:
1、学员经过培训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与处理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实践情况;
2、理论考核、技能测试情况;
3、现场演练,实验操作情况;
4、动态评估,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师质量;
5、实际检查和书面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