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运用前后事件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世间的能力;通过对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的讨论组织课堂辩论,培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
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
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学习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
【学法指导】1、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2、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学会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欣赏、学唱《长征组歌》,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调动和激发学生情绪。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知识点一:南昌起义阅读P85-87找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及意义;知识点二、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1、阅读小字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历史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

出示地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⑷回答:在图上标出在图上标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从图中看,我们根据地从井冈山一块发展到现在这情形,说明了一种怎么样的状况?
1、师: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2、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⑷师:指导学生看图:
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强调: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共产党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说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呼应本课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引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开始。
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学习,你知道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经过一系列挫折后得出的结论。)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过程与
方法
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加深对课本难点、重点的突破
反思完善
学生在阅读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教师对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及建立根据地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绘制动感地图、影片放映等多种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③难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处理方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课前导学①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②根据自由阅读卡提供的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制作红军军服。
③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制成动感示意图,突出重要名称。
④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渗透点①学生根据语文、地理知识,丰富、解答历史课中所出现的问题。
②学生通过自制军服、活动示意图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丰富了业余学习生活。
③学生可用适当的文艺形式总结、深化本课知识。
④对本课知识的感悟,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多媒体设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网http://81.china.1840—军旗飘飘http://mil.jqpp/index.htm●○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们先做个小游戏。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案doc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杨警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会议。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1.图像法。
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从中导入的方法。
2.提问讲解法。
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
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
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
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
相互印证。
●教具准备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投影仪。
2.影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及相关设备、“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一个电影片断。
(放《南昌起义》影片中的一个片断)。
然后,请学生回答或老师解说,提出电影的名字叫《南昌起义》,接着提出问题: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南昌起义发生过程中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等等,从而导入新课。
1.南昌起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南昌起义的内容,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③过程: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失败。
④余部: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湖南。
⑤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板书]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③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了解毛泽东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3、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及数据材料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4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请同学们在南昌起义示意图中先找出几个相关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宜章”,然后运用南昌起义示意图为同学们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
(要求:①语言简洁。
②讲述中要用到你刚才找出的南昌起义相关信息和你在图中找出的几个地名。
)3、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又要南下广东?(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5——56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毛泽东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呢?3、结合下面材料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分析: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材料: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及农产品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点拨,检测环节解决问题。
(五)点拨,检测。
(六)本课小结。
(七)堂堂清。
教学设计3: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生:“八一建军节”。
师: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师:回答得真不错。
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挂图(油画:《南昌起义》)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
(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生:(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
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师:同学们,×××同学讲得怎么样?生:好!(掌声鼓励)师: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生:(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教课目的经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经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指引学生剖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把队伍带向乡村,开拓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广泛真谛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
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拜之情,同时培育学生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来源理去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剖析和教课建议一、要点和难点本课的要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材从公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戮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抗争公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以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靠谱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创始了一条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争夺城市、争夺政权的独一正确道路。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何要领导起义队伍向乡村进军。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成立乡村革命依据地。
这主假如因为不一样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单薄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微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仇敌的力量强盛。
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带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乡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之路。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前期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整个历史事件,并且知道蒋介石叛变了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对共产党员实行血腥屠杀政策;那么面对国民党这一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回击,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2、学习者分析:初二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但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而且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有对下一课再进行学习的渴望。
他们都比较喜欢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在他们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的情况下,可以将学习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课标内容: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2、掌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3、了解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红军的建立。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小故事,穿插在讲课的过程当中。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
3、教师课前制作历史视频,直观地再现当年起义情景。
4、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及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南昌起义的内容并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第1 页共1 页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重点和难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本课的重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可以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用“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形象资料增强学生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出毛泽东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然后导入新课。
也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南昌起义》的电影,然后教师讲述朱德在起义前夕设鸿门宴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南昌起义
1.从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朱德的枪》《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示意图》,并提问:《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也可以用教室里的电视播放《南昌起义》电影中的精彩片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秋收起义
学习时,先布置学生阅读小字“八七”会议的内容接着悬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源分三路进攻,受挫后在文家市会合,南下途中三湾改编,最后落脚在井冈山并建立起中国农村第一个根据地。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课的难点。
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要点归纳。
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
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和“红军的军服”,并有机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三、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学习时,可以利用《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和《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插图,加深印象。
指出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课的史实十分丰富,有相关的电视片,电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许多回忆录;还可以补充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史实,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巩固、小结:建议教师在板书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六、练习:“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七、作业:议一议: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附:板书设计
一、南昌起义
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掌握
二、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
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备注:
课后记:(在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