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引言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全球粮食供应。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以减轻其负面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导致气温上升,影响植物生长周期和产量。

例如,高温使得作物花期提前,导致受粉率下降,从而降低收获量。

温度升高还增加了干旱和水分蒸发的风险,使得作物更加容易受到干旱和缺水的影响。

2. 干旱和缺水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干旱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这对农业产量和农民生计造成威胁。

干旱和缺水导致土地退化,降低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病害和虫害的风险,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不稳定的降水模式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变得不稳定,出现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和干旱。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洪水和暴雨会造成农田内的水泡,导致作物根系受到氧气不足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干旱则会导致植物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4. 气候变化引发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从而改变了农作物的生态环境。

某些农作物所依赖的传粉昆虫的数量和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额外的困难,因为作物传粉的成功与否与其受精和产量密切相关。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1. 选育抗旱、抗病虫害的品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选育抗旱、抗病虫害的品种是解决农业面临的挑战的一种重要举措。

科学家和农业机构应加强品种改良研究,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是全球最大的水资源消耗者之一。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非常重要。

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可显著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加强雨水收集和储存的设施建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模式不稳定性。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范文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温度升高、降水分布不均等问题,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涝、干旱、台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收成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农作物绝收。

2. 温度升高全球温度的升高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变短,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对于一些需要特定温度条件的农作物,其种植和生长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3. 降水分布不均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降水分布不均。

在某些地区,降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过量的降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而降雨量不足则会导致土地干旱,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应对措施1. 农业技术创新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农业技术创新是应对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研发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系统、温室种植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2.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在降水充足的地区,可以种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而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并采取节水灌溉等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业保险与市场调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当遭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时,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补偿,降低其损失。

同时,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之计。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降水模式改变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改变,包括降水量、降水时段和降水分布等方面。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影响。

一方面,降水量的减少或增加都会导致土壤湿度不稳定,给作物生长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降水时段和分布的改变也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2. 温度升高全球气温上升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高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温会导致作物光合作用减弱、蒸腾作用增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作物易受病虫害侵袭,增加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风暴等)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干旱会导致土壤干燥,作物生长受限;洪涝会导致农田积水,影响作物根系通气和养分吸收;风暴则会摧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

4.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成本。

同时,缺乏足够的传粉昆虫也会影响作物的结实率和产量。

应对措施1.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的影响,农民可以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更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以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改善水资源管理由于降水模式改变,农民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破坏。

3.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科学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温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一方面,高温会导致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土壤干旱程度加剧,从而减少了作物的生长期。

另一方面,高温还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温度升高对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冲击气候变化还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干旱天气导致土壤水分极度匮乏,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

洪涝则会淹没农田,摧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不仅对农作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还会危及农民及其家庭的生命安全。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民的风险和损失。

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规律和水资源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的困境。

降水不规律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难以得到保证。

一方面,长时间的干旱导致农田收成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暴雨和洪涝事件导致水资源过剩,造成农田排水不畅,进而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

因此,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面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轻农业的负面影响。

首先,可以通过改进灌溉系统,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耐旱、抗洪、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以增加作物的抗逆能力。

此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农民并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冲击。

另外,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适应气候变化,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田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率。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同时还会增加农业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增加了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暴雨、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率和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直接损失和破坏,而且对气候影响周期也有很长的时间。

农作物生长情况受天气影响的情况也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2. 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影响气候,而且对土壤水分和矿物质的分布也有影响。

因此,农作物生长情况和品质都可能受到影响。

气候变化还会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使得农业生产难以预测,从而增加了风险。

3. 影响农业生产成本气候变化还会对农业生产成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增加种植、施肥、排水等费用。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需要进行更高强度的投入或设备升级等工作,这也会进一步增加成本。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 提供气象预警政府和农业机构,应该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

这样可让农民更及时地预测气候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2. 推广农业防灾和抗灾技术积极推广灾害防范和应对技术,例如改进农业排水系统,提高农田抗风、抗旱、抗霜冻的能力等。

同时,引导农民采用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种植、育苗技术,如多年生作物,栽培技术等,从而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好的应对,减少农业损失。

3. 推广科技支持农业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园建设和科技服务,以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持,包括建立温室采暖空调装备系统,人工养殖技术和饲料等,降低农业成本和增加农业产量。

4. 稳定农村经济通过稳定农村经济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相关工作机会。

这样的措施,包括提高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能力,减少针对大型生产单位的颠簸。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农业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1. 温度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高温天气会导致干旱、缺水等问题,使农作物受到胁迫,产量减少。

2.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引起了降水模式的改变,如降水量和分布的不规律性增加。

降水过少或过多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不利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威胁,增加了农业产量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措施1. 调整作物品种:选择适应新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害和逆境能力,以确保农作物产量的稳定。

2. 改善水资源管理: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水需求。

3. 推行精准农业技术:利用遥感、定位技术等手段,精确掌握土壤水分、养分等信息,科学施肥和用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土壤保护和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农业产量的负面影响。

5. 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加强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培训,宣传气候变化知识,提供相关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结语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造成了显著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应对措施来减缓这种影响。

调整作物品种、改善水资源管理、推行精准农业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这些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只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稳定。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现状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深远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干旱频发、洪涝灾害增多,气温和降水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也是最大的。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种植受阻气候变化导致的气候变暖、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温度升高、降雨少、干旱严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产量降低;而降雨增多、洪涝等自然灾害也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土地质量下降土地作为农业基础资源,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也很大。

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高温等影响,导致种植作物的土地水源下降,土地质量下降,农民的种植成本增加。

3. 农业灾害频发气候变化使农业灾害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这些灾害包括洪涝、旱灾等。

这些灾害会对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平衡,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活困难。

二、解决方法1. 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农业结构针对当前气候变化的问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能力。

要采用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种植作物的适应能力。

2.加强粮食储备,保障民生像中国这样的大农业国家,需要加强粮食储备,保障民生。

千万不能让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减产等问题扩大到居民生活中,尤其不能影响到贫困地区。

在稳定粮食供应的同时,要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预警农业环境问题。

3.创新农业技术,提高积极性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能力。

针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新型农业设施,加强新型农产品的研发,开发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4.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在农业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农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受到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敏感。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分析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1.1 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产力受到明显影响。

温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期缩短,而高温则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气温升高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加,从而对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1.2 异常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降雨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产生影响。

由于降雨不均衡,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供应可能会不足或者过剩。

干旱和水涝都会对农田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作物受灾、减产甚至歉收。

1.3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风雨、冰雹、强风等)的频率和强度。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于幼苗和成熟的农作物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害,使得农民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二、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2.1 饲料和草原资源的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降雨不均衡,草原的生长受到明显影响,饲草质量下降,导致畜牧业产能下降。

气候变化也会对饲料作物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2.2 疫病传播和动物健康问题气候变化可能改变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和速度,增加了动物疫病的爆发风险。

同时,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也会给动物的健康带来挑战,增加了疾病感染的风险,进而影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解决方案3.1 优化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方式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科学家和农业专家建议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选育耐旱、耐高温和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同时,采用合理的农业栽培方式如精准灌溉,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3.2 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着重于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通过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推广有机农业,可有效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 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
122° 50°
200 500
134° 50°
500
122°
500
134°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
200 500
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
200 500
134° 50°
500
122°
500

500 200
﹣2~﹣1℃ ﹣4~﹣2℃
200
500
200
﹣25~0% 0~50% 50~100% 100~200% 200 等高线(米)
200
42°
1000
42° 200 等 高 线 ( 米 )
<﹣4℃
1000
实战演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C组: 1.降水量与农作物的关系,举例说明 2.水热组合好或不好与农作物的关系, 举例说明


1,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例如水稻对水的需 求量大,要种植在降水丰富的地区,降水较 少的地区种植耐旱的小麦和棉花。
2,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我国西北 地区降水少,可以发展畜牧业,我国东部 地区降水较多,可以发展种植业。 3,影响耕地类型。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降 水多,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降水少, 耕地以旱地为主。
气候有哪些要素影响农业生产?
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等
说一说困扰你的因素???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A组: 1.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哪些? 2.光照是如何影 响农业生产的?
1.光照的强弱
2.日照时间的长短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B组: 1.影响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2.热量是如何影 响农业生产的? 1.气温高低 2.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较差
结合该题,归纳气候有哪些要素影响农业生产?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和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 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 试从气候角度评价其生产条件。(8分)
有利条件:纬度较低,冬季温和,有利于果蔬越冬(2分);
高考演练
夏季多晴天,日照充足 ;(2分) 夏季昼夜温差大。(2分) 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夏季少雨(易出现旱灾)。(2分)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C组: 1.降水量与农作物的关系,举例说明 2.水热组合好或不好与农作物的关系, 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A组: 1.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哪些?
天气,海拔,纬度等
2.光照是如何影 响农业生产的?
1.光照的强弱
2.日照时间的长短
光照对农作物有何影响呢?
1.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 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A、气温高低: 与纬度、地势等因素有关。影响农作物 的类型、产量、生长期和复种指数。温度低, 作物生长时间长,质量高;温度高,生物量 大,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重点突破
关于生长期和生育期的区别 1、从生物学的角度说,是作物从播种到 成熟所需要的时间,为作物生育期(也可 称为生长周期); 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是某地区适合农作物 生长的时期,是生长期(也称为气候生长期)
知识总结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降水 要素
描述 丰富 语言 或 不足
影响 农作 物的 类型、 生长 期和 熟制 等
水热 组合
光照 昼夜 温差
大 或 小
气象 灾害
易 受 干 旱、洪涝、 冻害等影响
影响农作 物的播种、生 长和收获,导 致农业减产。
多 或 少
农业 类型 或耕 作方 式等
好或差 充足 雨热同期或 或 雨热不同期 不足
200 等高线(米)
利于作物生长。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 条件。(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 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 种植的原因。(8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 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 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高温期植物生 农作 有机 长需水量多 物的 质的 光合 积累 作用
实战演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下图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
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
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22° 50°
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就一定好,对吗?
例如,青藏高原光照条件好,但热量条件不好
热量丰富,光照一定丰富,对吗?
例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好,但光照不足。
我国各地的光照条件按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青藏高原,西北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其他地区大致由南向北递减。
我国各地的热量条件按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寒温带(青藏高原)
苹果长在树梢上,反光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提高光合效率,可以得到四面光照,可使苹果着色均匀, 外形漂亮,品质提高。
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原因。
该兰州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图所示,用砂石覆盖 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 ①蓄水保墒 ②提高昼夜温差 ③增加降水 ④避免病虫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知识总结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降水 要素
描述 语言
影响 农作 物的 类型、 生长 期和 熟制 等 农业 类型 或耕 作方 式等 高温期植物生 农作 有机 长需水量多 物的 质的 光合 积累 作用 影响农作 物的播种、生 长和收获,导 致农业减产。
水热 组合
光照 昼夜 温差
气象 灾害
2、生育期与积温成负相关;生长期与 积温成正相关
B、气温日较差:
与天气、海陆、地势等有关。影响农作物 的质量,日较差大,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 生产的有机质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 消耗的有机质少,积累的有机质多。
C、气温年较差:
与天气、海陆、地势、纬度等有关。鲜 花、牧草喜欢四季如春,冬季气温高有利于作物 过冬,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产品质量高。 夏季气温高有利于喜热作物生长。
思考:世界水稻生产为什么主要分布在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季风区,而不包 括地中海气候区? 水 热 配 合 水热配合好的地区,利于农业发展, 如季风气候区。
水热配合不好的地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如地中海气候区。
自主探究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陕西高原南部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 该地区苹果产量、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当地果农不断 探索提高苹果品质的方法,目前,多数果农选择在苹果即将成熟 的夏末在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经过这一步骤的苹果成熟后在 市场上更受消费者青睐。
2016年全国文综卷1(新课标乙卷)高考地理试题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 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 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 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 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 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2.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 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3.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的不足。 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 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分组讨论,活动探究
B组: 1.影响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2.热量是通过以下方面影响农业生产的, 它是如何影响的? 1.气温高低 2.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较差
考纲 高频考 高考示例 考查频度 命题趋向 内容 点 2016· 课标全国 Ⅰ,36(1)(2)(4),18 分 影响农业 2016· 课标全国 区位的主导因 1.农 Ⅱ,1~2,8 分 素和限制因素 37. 业 2015· 课标全国Ⅰ,36,22 是最近几年的 农业 分 区 ★★★★★ 高频考点,同时 区位 2015· 位 课标全国Ⅱ,2,4 5 年 6 考 涉及世界主要 因素 分 因 农业地域类型 素 2013· 课标全国Ⅰ,1、 3,8 的形成条件、特 分 点和对区域发 2013· 课标全国Ⅰ,37,24 展的影响。 分
图 例
图 例
﹣2~﹣1℃ 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 0~50%
500 500 200 200 1000
200
﹣25~0%
﹣4~﹣2℃
200 1000
50~100%
<﹣4℃ 100~200% 主( 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 2分);不 42° 42° 200 等高线(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