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作文范文

2014下半年作文范文
2014下半年作文范文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作文题范文

三、作文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的,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三、写作题(本大题1道题,50分)

【参考范文

在教师工作中寻找快乐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快乐要有一定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虚度生活。除此之外,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快乐自己快乐学生。

快乐是一种选择,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社会中,人们更多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忘记快乐真正含义。苏格拉底的话语说出快乐的真正内涵。

快乐的生活要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没有目标像大海中失去方向的一艘船,虽然在不停的行驶,却没有前进的意义。一群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让他们先造一条船。他们造出了一条很特别的船,非常开心。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么?”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因为有了目标,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因为有了目标,活动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因为有了目标,让教师看见前进的希望。

快乐的生活要有良好的心态。经常有人说人生苦短,所以苦短的人生要好好把握。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掌握在自己手中最重要的钥匙就是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作为一个教师,工作中会碰见各种问题,当碰见困难挫折时,一定要有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才可以让生活更加快乐。

快乐的生活要有助人的精神。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快乐的生活来自给予。这种给予要求不断地付出。其实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也锻炼教师自身的能力。这种给予和付出可以让生活更加快乐,因为一方面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张丽莉是快乐的,谭千秋是快乐的,徐德光是快乐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快乐的含义。

生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要你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唾手可得。(共839字)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 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 【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学科网法是,首先联系词

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4篇.doc

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4篇 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一: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二:叩问心灵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

凯文老师,2015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题目(作文解析和范文)

2015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解析,及,作文范文 II. Guided Writing (25分)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学校即将举办“读书节”,目前正广泛征集“读书节”宣传册图片。假设你是该校学生潘阳,你已找到以下三幅图片,决定给读书节组委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一幅,你的信须包括以下内容: 1. 简单描述你想推荐的那幅图片; 2. 阐述你用这幅图片宣传“读书节”的理由。 作文解析: 今年的英语作文题目同样重点考察了主观理由型作文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三幅学校读书节宣传图片当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对图片进行描述并说明原因。这也是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考察书信体与主观理由型文章的结合体之后出现的第三篇主观理由型文章。 整体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似乎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但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今年英语作文的难度,不管是在文章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因为考生需要同时兼顾三个难点:1、书信体正确的的书写格式;2、对图片内容进行细节的描述;3、找出恰当的理由(2-3点)进行论证,说理充分,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相结合,以及文章语句之间的逻辑严密性。可以说,近三年来英语作文虽然都在考察主观理由这个大的方向,但是考察的难度确实是在逐年递增。 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写好这篇作文,首先需要拿捏好这篇文章的结构。一般来说,文章第一段用来引出话题,第二段可以对所选择的图片进行描写,描写时要格外注意的地方是对细节的详细描述,基本内容讲清楚就可以开始第三段的理由阐述了。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2014年1月8日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冯骥才 ①在哥本哈根,几次听丹麦人说这么一句话:“生活的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这句话细琢磨很有道理,只要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哪样没有设计?然而,为什么以前没听过这种说法?这不是一般的话,里边包含着一种新观念,就是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②由此,我注意到在丹麦大大小小的城市,包括机场都可以看到一种新颖独特的商店,叫做新设计品商店。走进商店,眼前一亮,一方面所有商品都是我们日常身边的生活用品,家具、餐具、灯具、厨具、洁具、玩具,还有居室的、园艺的、电器的等等无所不包;但另一方面,它不是一般的百货商场或家居超市,这里一切物品一概是新颖的、没见过的、创新的。无论是颜色、造型、理念、使用方法,全都充满了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更漂亮更现代更便捷,有的还有新的科技含量。比如刚刚摆到店中的一把雨伞,形状很怪,前尖后圆——这种伞的奇妙之处是在很大的风雨中都不会翻过去。柜台前有一台小电视,播放着这种雨伞“风雨不怕”的神奇效果。 ③我忽想到,这数千种全新并不断更新的产品,需要多么巨大的设计创意与能力来支持?不只是丹麦,整个北欧都看重现代生活离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字——设计。□。哥本哈根有一座新设计博物馆,展示了人类生活一些方面设计的历史,以及设计与发明、材料、科技及文化的关系;其中几座世界上最现代的音乐厅与歌剧院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的审美精神以及超前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博物馆骄傲地展示着设计创新与生活进步的关系。 ④前两年我访问瑞典和挪威归来,写过一文《从简朴到简约》。我说,北欧四国与中欧和南欧不同,在历史上北欧没有处于欧洲文化中心,没有太多的“人文包袱”;他们的本土文化一直单纯简朴,也就比较容易从固有的“简朴”走进现代文化所需要的“简约”。但是这绝不是听其自然的转化,而是一种自觉的进取。他们首先是明明白白认清自己特有的传统,进而去创造属于北欧的现代文化形态。在这中间,设计被摆到最关键位臵,设计师成了时代文化的主角之一。通过数十年乃至几代设计师的努力,不仅形成了北欧特有的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语言,还有力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⑤设计不仅改变了生活,也创造了独特的生活精神与情感。设计被作为一种创意的代名词,设计师被视作最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家,为世人所尊重。如今设计在北欧是一种真正的文化时尚;当然,不是低层次的娱乐时尚,而是高端的文化时尚。 ⑥从经济角度看,设计还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在丹麦有一家享誉全球的积木玩具公司——乐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一位名叫克里斯第森的人所创。它是一种带有“连接颗粒”、可以自由拼砌的五色(红、黄、蓝、白、黑)塑料积木,能够听凭人们的想象自由地堆砌出各种事物来。在乐高所在地比隆小镇,有一座闻名全球的主题公园,使用了4200万块塑料积木,拼砌成世界各地名胜、

2014中考作文范文

2013中考英语作文 1健康问题 Here is my advic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As a middle sc hool student , first you’d better do more exercise such as playing ball games running ,swimming. Then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your diet or meals. Don’t eat too much meat and sugar bu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Third you need enough sleep or rest. Next keep yourself happy. As people often say smiling makes younger. Last you mustn’t drink wine or smoke .They are bad for your health. To stay away from the disease, you’d better st ay at hom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not go to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people. Wash your hands more often to keep them clean; Open the window to have more fresh air in the room; And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 to keep yourself fit and strong. Take care and you’ll be OK. 2关于环境保护问题 As we all know,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Water is polluted,. Many trees are cutting down, some animals are getting less and less. In some places we can’t see fish swimming in the river or trees on the hills. Some people even have no clean water to drink. So I think we must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what can we do? 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we can go to school on foot or by bike. We shouldn’t throw away rubbish everywhere. We want to recycle(回收), reduce(减少), reuse(再利用) things . Don’t waste things, This saves money and reduces pollution. Use thing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we can use shopping bags not plastic bags when we go shopping and we can use both sides of the paper when we write . We must plant more trees and stop the people cutting them. In a word, if everyon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our environment,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and our lives will be better.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I hope everyone will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ell. Thanks! 3网上购物 Doing Shopping Online We talked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net shopping these days. Some students think it's very convenient for us to g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shopping is not a difficult job. Just click our mouse to choose the article you like, and the shopping is finished. We

2017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7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导读:本文2017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刚刚*发布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篇一:预测,不一定成真】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 现代*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

有些预测并非是空*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的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 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接受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保尽力而为;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因为它不一定会实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篇二:以智者的态度直面现实】如今生活变化之快,往往让我们手足无措。是随波逐流,还是固守己见?何去何从,实际上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 【篇一: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2014年上海作文考题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解析 此题关键理解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什么叫必须?必须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理解为责任。在一方面,有责任意味着不自由,因为责任代表着被需要,即要以他人为中心,而自由则是要以自己为中心,因此他们是对立的。 但另一方面,责任与自由又是相互统一的。因为在当在来讲完成责任往往就是为了自由,也就是说责任是自由的前提;而且自由又往往象征着不被需要,然而作为人的心理的最高追求来讲人们往往需要自己被需要,所以说自由有需要有责任来加以调剂,以达到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如果要写成作文的话,你所要突出的是责任,那么应该把对立这个方面略写,详写一下他们统一的地方。可以用汉武帝的人生举例。汉武帝性爱兵戈,为了寻求自己的“自由”,不顾民生,穷兵黩武,导致当时朝廷钱粮空虚,但在晚年醒悟了作为皇帝的“责 任”,不在寻求那种“超越责任的自由”,改过自新,正是因此才避免了重蹈秦始皇的覆辙,保住大汉基业。故此文准确审题谈自由和责任。 文章结构:一、界定何为自由,何为责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 没有责任的自由是放纵,完成责任往往就是为了自由 二、先论述没有责任的自由是放纵 再论述完成责任往往就是为了自由 因为责任可以放弃个人自由 为家庭重责牺牲家庭自由 为国家重责牺牲个人自由 为人类重责牺牲个人自由 如革命先烈事迹,越王勾践,曼德拉,孝子,父母在不远游

2014年上海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海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悠然把酒对西山 陈从周 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 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 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 京的西郊,西山统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 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 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 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全被焚毁,今仅存断垣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来谈借景。 ③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 风景洵美。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④园面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人东宫门,见仁寿殿, 峻宇翠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⑤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 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 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人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 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⑥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

201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2017年上海优秀作文点评 考题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卷总评】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继续保持近年来的一贯风格:材料简约,重点鲜明突出;关注生活,思辨灵活开放。 平和而又简约的作文材料叙述方式,是上海卷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其目的在于:要言不烦,重点突出。这种冷静而客观的表述,以寥寥数语,托出核心关键词“预测”。 命题材料的生活情境设置,也是自2012年以来上海卷一直想要呈现的。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代入感强,有话可说,审题上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能够保障学生写作运思没有任何障碍,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思辨的空间。 2011年始上海卷比较热衷这种两面或多面的表述,命题者试图营造一个思维开放的氛围。材料中,只是客观地呈现人们的两种态度,你可接受此,亦可接受彼。没有潜在的预设,也没有既成的导向,不干扰学生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但是必然引起思辨。 【考题详析】 材料首先对关键词“预测”做了简单的解释——“是指预先推测”,然后冠以“生活”,作为这一情境的限制,再以“充满变数”引出与“预测”相对的另一词——“变数”,最后罗列两类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整段材料表达明了,关系明晰,要求明确,只需对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思考,赞同也好、反对也罢,只要自圆其说。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预测”这个话题可谈较多,既可以从人生来谈,也可以从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来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知先人们生活中很看重预测。远古如巫蛊“占卜”,近世如“章鱼‘保罗’”,正因生活中无尽的“变数”,才有“预测”的无尽魅力。现代社会更如此,人们只有借重“预测”,早作打算,才能从容以对现代生活。只活在当下,不去预测未来的生活,很可能被困在当下或者困在过去,不知道“未来已来”,面对未来将会无所适从。 材料中,面对这一“生活”情境人们的不同态度则是重点,是考生辨析思考的出发点。无论你的立论基于那种情形,关键在于如何辩证思考它们。 第一种情形“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也不是简单的赞同与肯定,比如:“有预测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路径”,“机会常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只是低头走路,应当抬头思考远方”……显然这都是对生活或前路的“已知”有了深入的思考与合理的推测。相反,倘在接受前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则只能是盲目乐观,先入为主,乐于“印证”自己美好的愿望,甚至偏听偏信,作自我陶醉状…… 同样,对于第二种情形“有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压根不赞成生活的“预测”,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变数是生活常态,无可预测”,“只求把眼前的事做好”……如此种种,或是由于懒惰懈怠,或是源于愚昧无知,或是迫于内心的恐惧或恐吓,悲观地适从。反之,对于大自然的警钟不置若罔闻,对于“美好蓝图”当保持警惕和批判……则应值得肯定,大大褒扬其保持对常识或人类理性的尊重。 对于生活“预测”,变与不变,接受与推却,关键在于适当恰切地思辨。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发展,人类越来越理性,只要带着忧患上路,以希望指引前路,人类终归走向坦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审定试卷官方权威版(含答案)B卷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 山岛竦峙。(《观沧海》) 4.,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6.稍近,益狎,。(《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8.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上文选自《》,本书由西汉的(人名)编订而成。(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是一个敢于在朝廷直谏的大臣。 B.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开明君王。 C.邹忌善于思考、用自身经历来说理。 D.本文生动地揭示了听取民意的意义。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某山隅有一老圃①,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②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③,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四壁,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注】①老圃:这里指老农。②适:嫁。③暴卒:突然去世。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姐引.之去()(2)仍牢守故.宅()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但那猴子不离开不逃逸。 B.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也不让那猴子逃离开去。 C.没有链子拴也没有绳子拉,但是那猴子从来不离开。 D.没有链子拴也不用手拉,也不让它离开不让它逃逸。 14.从文中看出老圃死后那猴子“哀伤殊甚”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大家要做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B.称赞义猴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动物。 C.针砭社会上那些无情无义之人。 D.批评老圃的女儿没有尽到孝心。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2014年徐州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及解析点评

一、【真题再现】 题目:阅读,曾让我感动(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内容真实,不得抄袭;②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思路解析】 徐州市2014年中考作文考查延续了2013年中考命题作文的考查方式。作文题目在审题上没有太大障碍,出题意图比较明确,每个考生都能有话可说。这道作文题既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也检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收获。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课内和课外阅读生活的积累、思考和感悟。 审题时,应当把握题目中“阅读”、“曾”、“我”、“感动”这个几个词。 阅读是主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过程。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指从文字和图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作为文艺性语词的“阅读”,则可虚化为“观察”“欣赏”“品味”“神思”等。因此“阅读”的对象可以是令人掩卷沉思的名著经典,积淀人类智慧的哲学史学等;也还可以是含辛茹苦的父母,谆谆教导的老师,亲密无间的朋友;可以是让人陶醉的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是人生的喜怒哀乐、社会的善恶美丑…… “曾”,是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而不是现在和将来。因此,写作内容应是发生在从前的让“我”感动,带给“我”深远影响的“阅读”经历。 “我”,写作主体,而不是我们,不是你,不是他、她们。一定要写出自我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验。 “感动”,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引起内心激动。自己在读书经历中或生活经验中的感动是什么呢?可以是生活中或书中某个人物的命运,可是以是某部作品的思想,可以是某部作品的精彩情节,等等。要着重写出自己内心激动的过程和程度,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作为题目的核心词语,叙写单一层面的“感动”,还是多层面有梯度的“感动”,决定着考生作文立意的高低。 这篇作文主要要关注三方面,“阅读”的内容、“我”“感动”。从文体上看,写成记叙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的比较复杂记叙文,或写成记叙、议论、抒情结合的散文,都可以的。 三、【考场佳作】 阅读,曾让我感动 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亮一盏小灯,拥一本好书,任泪水涌出了眼眶。

2011-2017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参考范文

你是××中学的××,你校学生会即将组织一次徒步活动,已在校园网发布方案,征求师生的修改意见。你需要写一封邮件,包含以下两点: 1.提出你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 Dear Sir/Madam, I’m really excited to heat that a hiking activity is going to be held near the Bund on the Labor Day holiday. However, there may b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cheme you’ve posted on the campus website, as I’d like to point out. are willing to have a clearer picture of security precautions and necessary medical support for the the scheme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thoughtful enough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activity. Only by clarifying these details, are you likely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tudents. I suggest the hike be more suited to the theme “Discover Shanghai” through additional activities. Upon arrival at the Bund, I propos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Huangpu River. By appreciating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of the buildings, we can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authentic Shanghai culture mixed with exotic , the experience may well be unforgettable one, because it of organizing the activity. , if the hike is organized in more detail and in a more supportive way, it is sure to succeed. I hope that my voice above can be heard and considered and wish the activity a great success. Yours sincerely Wang Lei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 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 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 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从性格的角度: 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 水滴石穿;软: 上善若水。 l从处世的角度: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XX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2)试卷的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六年级下】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六年级下】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年级下】

4.,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年级上】 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一定要背诵且默写。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 (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寄给他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题的意思,这种题型在之前的中考中没出现过,可能在平时复习时也重点关注过。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情感都有较好的把握。在做题时,如果实在毫无把握,我们可以结合对本词内容的了解,把这道题当作翻译来做。

最新2014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3篇

最新2014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3篇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都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

截然不同,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踏破这冷酷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抱寂寞。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自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实中不完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2017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7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未知的世界,有我最美的期待 《礼》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让人趋利避害。天将下雨,携带雨具免于狼狈;风欲转紧,添加衣裳敌抗寒冷。再或者,能力稍强的,可以预测大盘走向,市场变化,赚个盆满钵溢。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厘定国事。曹操在注释《孙子兵法》时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说的就是预测,预判在军事行动中的意义。 孙正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二十三岁时,他用了整整一年来思考将来。他做了未来十年的预想损益表,选择了四十个项目,分析思考示来十年能否做成日本第一。目光投向几十年后,最后他选择了计算机软年批发业务。可以说,正是当年的大胆预测成就了今日软银帝国的传奇。 这样说来,对于未来的预测,是必然也必须的。然而,如果事事都要预测之后才去行动,人生就会少了一份好奇,惊喜和激动。 寻幽探壑,林木葱茏清流击石处,山径依稀难认,正迷惘时,突然看到花明柳暗中,几椽茅屋,那份惊喜难以言表。试问,如果每转一个弯,就知道会看见一座桥,每过一道桥,就知道会看到什么花,那旅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爱一个人,喜欢他带给你的温暖和安全,有人说,根据血型、星座等可以预测到,这个人十年后会背叛你,你会选择放弃这一份感情吗?寻寻觅觅,万千人中的蓦然回首,

才有了红尘中的相守相知,何必为遥远的将来放弃眼前的幸福,再说,说不定,静水流水的日子里他会更爱你呢。 喜欢看比赛,势均力敌的两个队你来我往,你想盖我个帽,我让你摸不到球。你进一个球,我不甘示弱立刻还回一个,不到最后一秒,胜负难判。没有人会喜欢实力悬殊的比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对抗,没有火花,平淡无味。3:0战胜柯洁后,阿尔法狗宣布退役,在战胜所有能对弈的最高级别的人类棋手后,若再与其他人类对手比赛,结果不言而喻。阿尔法狗独孤求败只能封剑。 人生如棋,方圆之间,动静之下,妙在其局千变万化,妙在结果不可预测。既然如此,走一步进一步,那怕步步惊心,我只当祸兮福所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憩于理性,行于热情。预是理性的绸缪,不预,是天真的热情。我偏好后者,你呢? 预测,不一定成真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 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