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一、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判断句练习题(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规律四: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练习5: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
质、情况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规律一:
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规律五: 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
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 ……也”句式。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形式有: “……者,……也。” “……者也。” “……,……也。” “……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四、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 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 《史记·鲁
仲连邹阳列传》
五、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后 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 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 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④唯利是图
唯余马首是瞻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①夜以继日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来自三而竭 ……(《曹刿论 战》)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 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 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判断句
四、……,……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翻译: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文言文中判断句
五、用“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翻译: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辞别 什么? 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 翻译: 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关注我们
前言
判断句的困惑
判断句是特殊句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所以本 课在系统的讲解判断句之余,插入了两个重要的 词类活用,以使本课充实。
本课目标
通过30钟的学习彻底掌握判断句,并掌握两类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活用。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 省略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判断句
七、“非”表否定判断。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 赋》 翻译: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翻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文言文中判断句
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2014(福建卷) 《张祖传》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2014(广东卷) 《宋史•刘敞传》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高考真题检测
2013江西卷 《村落嫁娶图记》 ⑴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文言文中判断句
六.利用副词“乃”“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翻译:应当被立为太子的人是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观啊! 4、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翻译: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本课小结
高考中以带“者或也”的句子表判断居多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本系列课结语
1、五四新文化运动 2、建国后的语文教育
1、对一直支持鼓励老师的同学表示谢意! 2、因为能力有限,我的课程可能对一部分同学没有起到 帮助,老师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翻译:陈涉是以破瓦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的穷人家的儿子。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翻译:我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
文言文中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有时有用“是”作判断动词,相当于今天 的“是”,但很少见。 1)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4)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5)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文言文中判断句
二、……,……也。 1.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文言文中判断句
三、……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 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翻译: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 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高考真题检测
2015重庆卷 《赠医者汤伯高序》 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 而用巫之晚也。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2014(重庆卷) 《记丐侠》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 生食。
高考真题检测
2012湖南卷 《自戒》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高考真题检测
2012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实用技巧: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加个“是”试试
2006重庆 《元史 张养浩传》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知识点补充
古汉语中的“是”大都用作代词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 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②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知识点补充
文言文中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 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现代汉 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 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文言文中判断句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翻译: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 秦师》 翻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 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判断句小结
1、……者,……也。 2、……,……也。 3、……者,……。 4、……,……者也。 5、为 6、“乃”“即”“则”“皆” 7、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