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华附高三年级综合测试·语文(答案)

2017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答案及说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2.B3.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5.①侧面衬托。
王久仑所刻之碑被盗得一处不剩,从侧面说明王久仑书法和碑刻作品的极富艺术性。
②反映时代风貌。
世道混乱,盗贼横行,人们财产得不到保障。
③为抒发感慨做铺垫。
处于乱世,那些具有艺术性的碑刻命如草芥,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这种现象令作者感到悲痛。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6.①书法和碑刻才能出众。
王久仑是大书法家右军(王羲之)后人,他的书法和碑刻才能都在当地冠于一时,他刻的碑自然是让人欢喜。
②能诗能文,文笔出众。
王久仑才华冠于当地,他刻碑无需他人代笔,而是自写自刻,人所折服。
③投身刻碑行业,善体人情。
王久仑参加秋闱(乡试)名落孙山,从此绝意仕途,俯身丧葬之业,他能体悟生者冷暖、逝者遗愿。
④性情豪爽,为人谦逊。
王久仑为人豪爽而不失温和,极富才华却谦虚谨慎,时人多以结识他为荣。
(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D8.BD9.第一个问题由畅想谈起,轻松自然;第二问抓住“未来,人类将会进化为神,这毫不夸张”这句话,进行深入追问,从《未来简史》中寻找共同话题,围绕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发问,采访过程,表现记者善于聆听的特点,适时调整采访的问题;第三问,进行深入发问,问得其所,被采访者谈到比人工智能统治世界更可怕的事情,观点深刻。
最后一问看似无关紧要的轻松闲聊,却体现了被采访者深邃思想的来源,得益于他的生活方式与思考习惯。
(答对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点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 B11. A12.D13.【参考答案】(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解析,推荐文档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卷)答案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初一新生语文测试卷

________市_________区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装………………………………订………………………………………………线…………………………………………………………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2017年初一新生语文综合测试卷试卷说明: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1、 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 A 、“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B 、自信/自卑;安静/吵闹是两组反义词;储藏/保藏;恐吓/恫吓是两组近义词.. C 、“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着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着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D 、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2、 选出各组加点词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2分 A 、蜿.蜒/婉.转 臀.部/殿.堂 拮据./根据. B 、心扉./绯.红 媲.美/蓖.麻 尘埃./挨.着 C 、高亢./炕.上 巡弋./兵戈. 铺.满/胸脯. D 、磕绊./河畔. 怦.然/砰.然 胆怯./劫.难 3、选出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2分 A 、娴熟 再接再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B 、屹立 娇健 不可思议 金榜题名 C 、一拍既合 商酌 感激涕零 宽恕 D 、炫耀 仪态 莫名其妙 无暇顾及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D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 .④ ① B . ② ③ C .② ① D . ④ ③ 7、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买本新书吧”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9、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_______”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______”..A 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B 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C 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D 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10、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2分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桃花红杏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桃花梨花红杏菜花D.菜花桃花梨花红杏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2分1、填写名句2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人者;人恒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歇后语后部分2分1徐庶进曹营—— 2火车开到马路上——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lièqiè yùnchóuwéiwòzāoyāng4、根据下列解释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2分1品德高尚;很有威望.. 2 文雅而有礼貌5、仿照西游记孙悟空的情节;根据水浒传武松的有关情节;将下面的对句补充完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果山猴王出世6、根据语境默写诗句4分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一场及时的春雨悄然而至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夏夜漫步乡间;听蛙鸣;嗅稻香;突然有稀疏的雨点落下来;就像辛弃疾诗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一致..3分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释下面文言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孔指以示儿曰 2思援.弓缴而射之3曰:非然.也 4孰为汝多知.乎三、现代文阅读读冯骥才的珍珠鸟语段;回答问题23分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________;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______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______那些绿叶钻进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____ jiǎn盖住________ móu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________下一时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写上汉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亲近靠近拨开流泻B、挨近亲近挤开流泻C、靠近挨近挤开流淌D、挨近靠拢分开流淌3、请在文章结尾处补上“我”的感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选文看;小珍珠鸟有那些亲近“我”的行为请分点..回答..4分5、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6、当“我”“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时;“我”心里会怎样想;试描写出我的心里;20字左右..3分7、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写出来..4分________市_________区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装………………………………订………………………………………………线…………………………………………………………一、基础知识题二、1、1海上明月共潮生..2敬人者;人恒敬之..2、一言不发;出轨出鬼..3、趔趄、运筹帷幄、遭殃..每个词中错一个字扣1分;不扣其他词的分..4、德高望重、彬彬有礼..5、景阳冈武松打虎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7、风是帆船的敌人;能让你沉入深渊海底..意对即可;字数要大致相等..8、示:给……看..2援:引;拉..3然:这样..4知;通“智”;聪明;智慧..“聪明”和“智慧”任写一个即可..三一1、睑眸2、B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1它一点点挨近我;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2它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3它用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啄两下我的手指..4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5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5点中答出4点即可..5、这是动作描写;用了拟人手法1分..通过“蹦”“俯”“喝”“偏过脸”“瞧瞧我”等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珍珠鸟顽皮、可爱的情态1分;写出“我”的信任营造了美丽感人的画面1分意近即可..6、“这小家伙真可爱;不知它还会玩出什么花样..我要让它尽情享受这时光..”每句1分7、无论是对待人还是动物;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我们都应以信任的姿态对待;不要无端地去怀疑别人;远远躲避;甚至干扰它的生活..更不能以凶狠的态度去对待;甚至虐杀..只有信任别人;与别人和睦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意对即可四、作文内容20分;语言10分;结构、文面5分..根据文章酌情评分;可分项评;也可只评一个总分作文组讨论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
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
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
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
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
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
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
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
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
“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
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
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
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阐发。
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引领、驾驭功利。
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
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矩和外规矩。
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
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法。
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
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本文选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
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B.儒释道中均有“人文信仰”,但儒家比较典型。
它是“以出世的心态行人世的功德”,它要完成在世俗社会中人之为人的使命。
C.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道德文化属性都是人类所具有的属性。
但其中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和最高本质。
D.一般人认为儒家重义轻利。
实际上,儒家也看重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治政者必须关注“利民”“富民”“裕民”,这体现了儒家的生命大智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文信仰”这一说法是受现代学者“人文宗教”的启发而得来的。
儒家的“人文信仰”就是要完成健全个体生命和建功立业的使命。
B.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关于“利民”“富民”“裕民”的言论,是为了证明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
C.儒学即仁学。
仁学不仅仅讲爱他人,也讲爱自己。
但不论是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还是孔子的“为己之学”,都应该是儒学仁学的重要内涵。
D.儒家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要“义利并重,以义驭利”。
荀子则把“仁义”转化成内外规矩,此即儒家所讲的“礼”。
而“礼”是用来协调义利关系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体现,而这对当代治政者来说,也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B.孟子的“亲亲”“仁民”“爱物”,从家庭、社会到宇宙万物,层层深入地阐发了“仁”的内涵,树立了儒家仁者形象。
C.“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蕴含了欲为“大丈夫”必先为“士”的道理。
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D.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儒学由此向政治儒学转化。
后世很多儒学家的治政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所用就是明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巴施蒂希追踪记【捷克】兹丹涅克·斯维拉克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
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
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
我刚脱下外套,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身穿雨衣闯了进来。
没等我答应,便穿着雨衣径自进了淋浴房。
不一会儿,浴室门“砰”地打开,那个男人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
他疾步走出门,身后留下一路水渍。
他就是巴施蒂希。
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
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
突然,他身子一闪,消失在“苏佩塔尔酒吧”里。
我以几秒的时差紧跟上他,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
巴施蒂希并没有跟她搭话,而是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
当女招待去给其他客人送酒时,巴施蒂希起身离开了酒吧。
我提醒女招待,说那人还没付账,女招待表情漠然地说:“我知道,您犯不着操心。
”我赶紧夺门而出,继续跟踪巴施蒂希到“地窖酒吧”,我刚在吧台前坐下来,巴施蒂希湿漉漉地来了,直接坐到我旁边的座椅上。
侍者不发一语,为他倒上一杯雅卡玛如斯酒。
他瞥见了坐在一旁的我,随即把头扭过去。
“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
”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
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
他欣然同意。
“很遗憾,先生,您是记者。
”他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
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行不通。
”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或许还能找到那一张地窖酒吧的酒水单。
那天,我在酒水单背面立了一份声明: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留给自己,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
“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家居装潢社的一名职员,我竭尽所能让膝下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
每天,我要送长女奥尔伽去学舞蹈,送小儿子雅罗谢克去幼儿园。
下班回到家里,我要打扫屋子、洗衣服、煮饭,还要监督孩子们做功课。
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
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
”“我选择的这一个晚上是不固定的,前提必须是那天不下雨。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前提呢?”我急切地发问。
“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他继续往下讲,“把钱花在买一杯酒上。
一想到灌进喉咙里的那些液体,可以给克薇塔买连袜裤,或者给雅罗谢克添置一双溜冰鞋,那么,即便最美味的酒,也是苦涩的。
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小坐,走进来一位浑身湿透的客人。
酒吧里的酒徒们看到他的模样,发出一片惊呼:外面的雨那么大!那些准备结账离去的客人,便又坐下去,招呼侍者再来一杯。
这件事启发了我。
我计算了一下,对酒吧老板来说,免费给我提供一杯烈酒是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
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
您不害怕吗?”我的这番质问让他激愤得满脸通红。
的确,我的话触及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我没有欺骗任何人,先生。
”他说,“不止一次,有人看着我湿透了的外套发问:‘外面在下雨吗?'对这个问题,先生,我始终这样回答:‘不,我刚才淋浴了。
’我说的可是事实,我也承认,人们一般不会相信我来酒吧之前刚刚淋浴过,但这不关我的事。
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这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
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
(2016年05期《小说界》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以“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开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来记叙主人公的故事,同时文章中多处巧妙地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B.从“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可以看出巴施蒂希在生活中是个并不受大家欢迎的孤独、落拓的人。
C.巴施蒂希身穿雨衣闯进淋浴房,不久又甩门而去,表现了他行为诡异、举止粗野、缺乏修养。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酒吧女招待和侍者的形象,从“女招待表情漠然”“侍者不发一语”可以看出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E.小说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文章正是通过“我”的追踪和发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巴施蒂希的品质一步步得以体现。
5.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分)6.文章结尾说“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你是否同意作者“神奇”和“诗意”这一说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