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本文设计了一节关于信息安全的教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慢慢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范措施;- 学会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教学内容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安全的概念介绍;-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范措施;- 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和技能训练。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通过讲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等内容;- 示范:演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方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保护经验;- 实践: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对信息安全的理解。

4.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给学生用于讨论和分享的参考材料;- 资源链接:提供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制作PPT演示文稿时,有时过于注重文字和内容的呈现,而忽视了布局的整洁美观。

这导致了学生在阅读和理解PPT内容时产生了困难。

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

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如密码学、网络攻击与防御等。

此外,本课还将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密码学基础、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2. 网络攻击与防御:黑客攻击类型、防范黑客攻击的方法;3.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保护:数据备份、密码设置、公共场所使用电脑的注意事项、社交平台的注意事项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授课: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安全问题,增强信息安全保护的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的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保护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授课、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

讲解授课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包括密码学、网络攻击与防御、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保护等。

在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安全问题,如实践备份数据和设置密码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保护的应用能力和理解。

在案例分析环节,将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保护的思考能力和预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安全话题比较抽象,所以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另外,由于信息安全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所以需要时常更新课程内容,及时跟进新技术和新攻击手段等。

《信息安全要牢记》 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要牢记》 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要牢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

2、难点(1)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安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常见威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安全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信息安全设置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网络信息泄露导致严重后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信息安全要牢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信息安全的概念向学生解释信息安全的定义,即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或破坏。

(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列举一些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企业倒闭等严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3)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介绍病毒、木马、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社交工程等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信息安全问题?(2)如何避免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3)当发现自己的电脑感染病毒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实践操作(15 分钟)(1)指导学生设置强密码,包括密码的长度、复杂度和定期更换等。

(2)介绍常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安装和设置。

5、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牢记信息安全,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安全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如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

3、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及其防范方法。

(2)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2)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能够准确判断并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策略。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对信息安全的看法和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信息安全操作,如设置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遇到过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2)展示一些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如个人隐私被曝光、财产损失等,引起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

2、知识讲解(1)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也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讲解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威胁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3)传授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谨慎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

3、案例分析(1)展示几个典型的信息安全案例,如某公司因网络漏洞导致大量客户数据泄露、某学生因轻信网络兼职诈骗遭受财产损失等。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信息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概念和意义;2.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3.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三、教学方法:1.例举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2.分组讨论,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个案分析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4.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5.角色扮演,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信息安全》,并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思考。

2.出示一些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问题和可能的风险。

二、讲授信息安全概念和意义(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讨论信息安全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三、讲解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2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如病毒攻击、网络钓鱼、密码破解等。

2.分组讨论并总结各种威胁的特点和可能的危害。

四、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30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信息安全威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各种信息安全威胁的防范措施。

3.板书总结: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总结,并解答学生疑问。

五、应用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

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

2.学生提问和讨论,教师进行回答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种信息安全威胁,撰写一份防范措施报告,并选取代表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创新。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养活动方案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养活动方案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养活动方案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促进学生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使用中的安全行为,制定了以下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保护信息安全,共建网络安全家园二、活动时间:1个月时间内进行,包括宣传准备、活动开展、总结评估等环节。

三、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防范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

四、活动内容:1.宣传推广:制作宣传海报、横幅、展板等宣传物料,张贴在校园内明显位置;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电子屏幕等媒介宣传活动内容和宗旨。

2.信息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信息安全专家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等内容。

3.信息安全教育课程:将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中,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4.信息安全意识竞赛:组织信息安全知识测试、网络诈骗辨识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5.安全教育活动:组织校园安全巡查、校园网络安全检测等活动,提醒学生警惕网络安全风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6.信息安全奖励机制:设立信息安全优秀学生的奖励机制,奖励在信息安全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更多学生关注和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五、活动评估:对活动进行评估,分析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六、活动效果: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习惯,有效防范网络威胁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网络安全环境。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教学设计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教学设计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识别网络安全隐患,学会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信息安全概念的引入(10分钟)通过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采用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了解和认知。

2.个人信息保护(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并介绍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设置复杂的密码、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等。

3.网络安全意识培养(30分钟)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网络病毒、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等,并分析其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学会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培养学生识别网络安全隐患的能力。

4.网络行为规范(20分钟)介绍网络行为规范,如不恶意攻击他人、不传播违法信息等,并分析违规行为的后果。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呈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5.信息安全应急处理(20分钟)介绍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如何处理网络风险和遭遇网络攻击时的紧急措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遭遇安全问题时的应急能力。

三、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20%)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于信息安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2.小组活动报告(30%)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信息安全漏洞检测,并撰写检测报告。

通过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评估学生识别网络安全隐患的能力。

3.个人作业(30%)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的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信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信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一、主题: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共同建设信息安全环境二、时间:每月一次三、地点:教室四、参与者:全体学生五、目标:通过本次班会,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共同建设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六、内容:1. 开场:主持人首先打招呼,然后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活动一:信息安全常识小测验在班会开始前,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一份信息安全常识小测验。

内容包括密码安全、网络诈骗、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年级适当调整难度。

通过这个小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了解程度,并能引发他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

3. 活动二:信息安全案例分享邀请学校的网络安全专家或老师,结合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案例,讲述真实的案例,例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享,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网络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4. 活动三: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在本次班会中,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包括密码保护、网络隐私、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并向他们传授一些实用的保护方法。

5. 活动四:信息安全宣传片播放在班会中播放一些有关信息安全的宣传片,可以让学生通过影像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6. 活动五:学生互动环节在班会最后,设置一个学生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就刚才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可以借此机会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

七、讲解形式:1. 演讲+互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演讲,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和互动。

2. 视频播放:播放相关的信息安全宣传片,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的内容。

3.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考察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

八、时间分配:1. 开场介绍和小测验(10分钟)2. 信息安全案例分享(15分钟)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20分钟)4. 信息安全宣传片播放(10分钟)5. 学生互动环节(15分钟)9、材料准备:1. 小测验试卷及答案2. 信息安全宣传片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PPT4. 专家或老师的演讲材料5. 班会签到表10、评价标准: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的信息安全知识,做出相应的反应;学生对信息安全有没有更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李华胶南市第五中学
[课题名称]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四节内容,主要从如何对付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网络攻击两个方面来保证信息安全。

黑客和防止网络攻击两部分内容,都属于网络恶意攻击,合二为一讲解。

计算机犯罪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危害和产生原因;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知道“黑客”是什么人,了解黑客的入侵方式;掌握防止网络恶意攻击的措施。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介绍的案例理解保证信息安全的重大意义;
(2)通过较系统的信息安全知识学习,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自觉做好各项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自觉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3)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及网络恶意攻击的防范措施,让学生加深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黑客的入侵方式。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探究学习;案例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消极的、丑恶的东西。

展示3个典型案例:
案例1:小明的机器一开机就提示“系统即将重启,离关机还有30秒”。

案例2:有一天,小文的邮箱中发现了几百封陌生人发来的邮件,于是就删除,可还不等删完,机器就死了……
案例3:江西省一位高中学生马强出于好奇心理,在家中使用自己的电脑,利用电话拨号上了169网,从两台服务器上非法下载用户密码口令文件,破译了部分用户口令,使自己获得了服务器中超级用户管理权限,进行非法操作,删除了部分系统命令,造成一主机硬盘中的用户数据丢失的后果。

该生被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案例,思考病毒、信息垃圾、网络攻击、计算机犯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教师简单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二、讲授新课
总结信息安全面临的两大主要威胁,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是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的网络访问。

(一)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
学生带着及其浓厚的兴趣通过观看动画,同时结合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出病毒的定义、特征、危害及产生原因。

教师结合一些典型的、学生熟知的计算机病毒(如CIH病毒、冲击波病毒、尼姆达、熊猫烧香)进行讲解,用课件展示并总结病毒的定义、产生原因、特征及危害。

让学生充分了解病毒的危害,同时让学生知道制造和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犯罪行为。

2、既然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问学生对付计算机病毒有什么高招?自然而然引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在这一环节环节中,学生基本能够总结出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一些措施。

防毒要做到:A、不用来历不明的软件;B、不访问身份不明的网站;;C、重要数据经常备份;D、使用专业杀毒软件。

杀毒要做到:A、及时断开网络;B、使用专业杀毒软件进行杀毒;C、可移动存储设备经常查杀。

3、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知名杀毒软件(瑞星、江民、金山毒霸、卡巴斯基、诺顿等)。

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支持我们的民族产业,尽量使用国产软件。

4、找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瑞星杀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其余同学通过网络广播系统观看。

有学生充当小教师而且亲身体验,学生都印象深刻。

(二)防止网络上的恶意攻击
1、展示几个网络攻击的案例,据统计,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每天要受到60~80次侵袭,每年美国因受网络攻击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引入“黑客”这个名词,问:黑客是指什么人?
学生阅读教材或进行讨论,就自己了解的黑客知识发表意见。

总结黑客的定义——未经允许就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

2、教师充当“黑客”,现场演示利用系统漏洞远程控制局域网内学生机器,在他们机器上任意安装或删除文件程序等。

跟学生解释此乃黑客攻击入侵方式之一——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攻击。

再利用事先在学生机中安装好的黑客程序控制学生的鼠标,删除文件,告知学生此乃黑客攻击入侵方式之二——利用木马程序进行被动攻击。

学生在惊讶与对老师的崇拜中充分体会了自己被攻击的过程,从而也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关闭自己机器的默认共享分区的方法,避免再次受到类似教师第一种的攻击,学生情绪高涨,很快就会找到相关方法,可以提示采取竞赛的方式,看谁找的方法最多。

3、教师总结“被黑”的常见现象:系统有时死机,有时又重新启动;莫名其妙出现
频繁的硬盘读写操作;某些程序自动运行或关闭;鼠标指针自己移动。

4、讲解防止恶意攻击的方法
(1)及时更新补丁,修复漏洞;
给学生介绍安全卫士360,演示安装与使用方法,可以方便进行漏洞的修复。

(2)安装并使用“防火墙”(fire wall);
(3)设置安全的密码;
本部分重点讲解,学生的网络账号越来越多,经常出现被盗的情况,此部分内容很实用,学生特别关心。

告知学生简单密码的破解很容易,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搞定。

可以设置
大小写英文字母,再掺杂一些数字和特殊符号,长度六位以上的密码。

(4)设置浏览器的安全级别;
(5)不在网上留下蛛丝马迹(清除上网记录,清除internet 临时文件);
这两小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课本上有详细的步骤,让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完成。

(三)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意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醒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网络公民,渗透德育教育。

总结,做黑客既违反道德也违法法律,纠正了学生片面以为“黑客就是计算机高手”的误区,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不能以身试法。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明增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找学生起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计算机病毒
定义、特征、危害、防治
网络恶意攻击
黑客、入侵方式、被侵现象、防止措施
通过学生的回答,得知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能够简要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四、布置作业作业
1、浏览59页——警惕计算机犯罪,掌握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2、回家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打上漏洞补丁;
3、删除自己机器上网产生的cookies;
4、访问中国计算机安全知识网,了解一些关于信息安全的信息。

本节最后一部分内容“警惕计算机犯罪”,内容比较简单,以作业一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完成。

第二、三小题的设置进一步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小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五、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安全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氛围下学习了原本枯燥的一些理论知识。

本节课由于容量较大,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但教学效果和氛围都不错,得益于动画演示和教师现身演示“黑客”攻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迫切需要知道的内容为切入点来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防止网络上的恶意攻击部分中的设置安全密码部分,讲的比较仓促,当时考虑时间的原因,如果采用让学生设置密码,我用一些破解软件现场演示一下破解的难度与时间,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还需要再精心设计其他环节的时间安排,以期有更好的
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