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扶阳要药的简介

合集下载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常用扶阳方药举隅郑钦安用药讲究精纯不杂,用于扶阳之品主要是附子、干姜、生姜、炮姜、肉桂、桂枝、吴茱萸等,辅助用药主要有甘草、砂仁、半夏、丁香、茯苓等。

药味颇精,所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也”。

其中,“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自是首选药物。

干姜用为补脾阳主药。

桂枝用为补心肺阳气主药。

肉桂用以补下焦阳气,兼善气化,小便不利者多用之。

如“前后二便不利,三五日亦不觉胀,腹痛,舌青滑,不思饮食者,……此下焦之阳虚,而不能化下焦之阴也。

方用四逆汤加安桂”(《医理真传·卷二》)。

吴茱萸用为厥阴主葯。

如“病后两乳怱肿如盘,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臥,不思一切饮食者,……此阴盛而元气发于肝胃也。

乳头属肝,乳盘属胃,故决之在肝胃也。

此病当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医理真传·卷二》)。

凡见气机上逆者,多加砂仁、吴茱萸、半夏、丁香等,如:“反胃者,……有因胃阳不足, 中寒顿起,蔽其下行之机者,法宜温中降逆,如理中加吴茱萸、半夏之类是也”(《医理真传·卷四》)。

总体而言,其所用各方,无论经方及时方,都是药味少而分量较重,精纯不杂,不乱堆砌药物,不似一般所谓“包打围攻”之芜杂,每方用药多在三五味、七八味之间,颇有经方法度,达到他所称“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精纯地步,此亦郑氏用药的一大特点,值得学习。

关于用方,郑钦安提倡“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但作为一个伤寒学家,他确实偏重经方、善用经方,有道是“知其妙者,以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

……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是也。

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

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汤、白通汤之类是也。

此皆治阳虚之要诀也”(《医理真传·卷四》)。

因为经方已广为人知,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由于四逆汤为其最常用方,视为“补火种之第一方”,故将郑氏对此方的论述予以简介。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功效独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中成药中,有一类药物被称为阴阳双补中成药,其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阴阳双补中成药及其功效。

第一种:当归血建脑心丸当归血建脑心丸是一种以当归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养血调经、补气益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虚弱及血气不足的症状。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心脑血运,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第二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等六味药物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可以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第三种: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四味药物组成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调经、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等症状。

另外,四物汤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乏力、心悸等不适。

第四种: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以党参、茯苓、白术、泽泻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浮肿等症状。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改善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便秘问题。

第五种:益气养阴丸益气养阴丸是一种以黄芪、枸杞子、麦冬、五味子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倦、口干舌燥等症状。

此外,益气养阴丸还可以改善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等不适。

第六种:龟龄集龟龄集是一种以鳖甲、海马、人参、麦冬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固精止遗、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外,龟龄集还可以改善男性不育问题。

第七种:养血生发胶囊养血生发胶囊是一种以补血生发为主要功效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血养发、调养肝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脱发、头发稀疏等问题。

同时,养血生发胶囊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疲倦、失眠等症状。

药物养生补阳药补虚药分类大全

药物养生补阳药补虚药分类大全

药物养生补阳药补虚药等分类大全补阳药常用于阳虚证,症见: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食生冷则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便溏,舌质胖嫩,色淡,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由此看来,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它反映了病情的加重。

因此,在人体阳气不足时,应当及时补阳,否则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里的“失其所”就是指阳气失去了在人体应有的位置,带来的后果是:短命夭亡。

常用的补阳药有:(1)鹿茸。

为雄性的梅花鹿或马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为贵重补药。

鹿,古人认为乃是“仙兽”,其寿命在兽类中也是较长的。

《述异记》曾记载有“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脯食之,可长生也。

”事实上,鹿的一身皆是药,鹿肉、鹿皮、鹿骨、鹿茸及全部内脏均可药用。

其中鹿肉味甘性温,《食疗本草》称其“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

”目前临床上多作为益阳气、补精血、强筋骨药使用。

鹿皮味咸性温,《四川中药志》称其“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

鹿骨味甘性温,《名医别录》称其能“安胎,下气。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将其作为补益虚赢、强筋壮骨药使用。

鹿的各种内脏皆有补益作用,如《本草纲目》所说:“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内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温补肾阳,又能补益精血,温而不燥,能治多种病症。

如《神农本草经》里有:“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亦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事实证明,常服本品有健身防病、抗衰老之效,凡小儿发育不良,经常疲劳、尿频尿多、崩漏、贫血、低血压、心力不足者,可经常服用。

但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于、目赤、或牙龈肿痛、大便于燥之阴虚火旺患者,以及咳嗽、痰黄粘、口渴、胸闷之肺热患者忌用。

本品不宜煎,宜研未吞服,或入丸、散中配用。

冲服时,每服1~3克。

(2)鹿角。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十四)于凯成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20g,常用以下配伍:——配桂枝、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治心衰水肿。

——配麻黄、桂枝、细辛、淫羊藿,治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人参,治休克。

于氏认为,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且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十五)马连珍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10~2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即参附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配桂枝,治阳虚血瘀型胸痹。

——配白术,治心脾阳虚证。

——配黄芪,治心衰,有补气固表之力。

——配桑白皮、葶苈子,治心衰喘咳。

——配大黄,治心衰,可降气通大肠。

——配水蛭,治心脏病,可逐瘀止痛。

马氏认为,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其性辛热燥烈。

一般用10g,先煎,根据病情可用至18~20g。

(十六)王乐善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10g,常用以下配伍:——配干姜、炙甘草,治四肢厥逆。

——配人参、白术、炮姜,治中寒呕痢腹痛。

——配甘草、白术、桂枝,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十七)石景亮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大枣、沉香、炙甘草、太子参、麦冬、枸杞子,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茯苓、刘寄奴、白术、白芍、淫羊藿、生姜、仙茅、陈皮、生黄芪、地龙、益母草、玉米须,治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

——配红参、干姜、大枣,治阳虚大汗、休克虚脱。

石氏认为,附子用量30g以上者,需先煎2小时,以减轻其毒性。

(十八)朱良春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6~3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麦冬,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配党参、炮姜、白术,治脾阳虚之久泻。

——配桂枝、细辛,治风寒湿痹。

——配桃仁、红花、败酱草,治慢性肾炎。

——配黄芪、金刚骨,治慢性肾炎。

朱氏认为,大剂量使用附子,煎时宜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以防中毒,也可将附子先煎半小时。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上篇附子的功效与应用一、绪言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入药用其子根,其块根(母根)呈圆锥形为乌头。

拉丁文名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英文名字 Common Monkshood Root。

呈横切片,其名称有多种,如有生附子、黑附子、白附子、姜附子、扒耳片、刨附片、卦片、白扒片、黑扒片、尾片、侧子、虎掌、漏篮子、熟白附子、明附片、刁附、川附子等。

其母根名曰乌头。

处方名有附子、附片、生附子、盐附子、白附片、黑附子、黑顺片、黑片、顺片、熟附子、熟片、熟附片、熟附块、制附子、制附片、川附子、淡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炙附子、炙附片、黄附片等多种称呼。

(一)历史渊源附子系常用药物之一。

它作为药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就已经用来治病,并指出附子是一种毒性植物药。

到了公元前220年《神农本草经》记载了附子的性能效用,并列为下品;继该书之后,历朝历代的医药学家,对附子的名称、产地、栽培、采集、炮制、成分、药理、适应症、临床应用以及毒性等诸多方面,均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们后来者学习与应用,提供了正反两方面借鉴。

关于附子来历,曾有过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没被人们发现它的价值。

那时候乾元山一带的人体质很差,生病的多,冬天又特别寒冷,到了冬天有不少人被冻死了。

在金光洞修炼的太乙真人很同情民间的疾苦,就提炼丹药给穷人治病。

可是生病的人多,炼的丹药往往不够用。

太乙真人发现山里长了一种野苗苗,根底长了一个圆果子,可以加工成一种乌黑发亮的片子。

太乙真人就把这种药片叫做乌药。

人吃了这种药能增强体力,冬天吃了又能起防寒的作用。

太乙真人就把这种药的加工方法教给了乾元山一带的人。

后来他又收了哪吨做徒弟,师徒俩又在原来加工乌药的基础上再创造新方法进行加工,加工出了一种药效比乌药更高的新药来。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扶阳药方及对症彭重善临证心法之附子法系列1、四逆汤法【组成】:附子、炙甘草、生姜。

【方解】: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应用要点】:用于一种情况是肾脉沉弱甚,阳虚较显著的;另一种情况是肾脉浮空,不归根,阳要脱,或者阳有外越的现象,应速用。

临床上,常在四逆汤法的基础上,加吴茱萸、人参、安桂、砂仁(最常用)。

2、白通汤法【组成】:附子、炙甘草、生姜、葱白。

【方解】: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得葱白,下入肾中之阳,上达肺阴,内行冲脉,使百脉通达,气血交流,而营卫得协和,阴阳得以燮理,上安下泰,外清内和,全身自如矣。

【应用要点】:用于当脉沉取洪大或劲或结,但肾脉弱甚,其人或沉睡,或无神不语。

可以用来缓解这些症变,这样的病人病症的变化一般都会很大,或者是神经衰弱的也可用,并可愈。

凡是年稍长、脑力不够用的,可以常服四逆白通汤。

为提高白通汤治疗效果,方中加童便也常用。

3、扶正祛邪法【组成】:附子、桂枝、术、生楂肉、淫羊藿、炙甘草、生姜。

【方解】:本法乃附子加上桂枝基本法一,成为附子桂枝基本法一。

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桂枝为先锋使,领阳循行,由内而中而外,使阳布满全身,能防患于未然。

得白术佐之,为先后并茂,使水土合德,土覆其水,使水制而泛滥不生,而天下太平矣。

得楂肉,化阳分之湿,脾旺而水积可行。

得淫羊藿,引坤土之性与水相合,入肾窍,环精室,启男女氤氲之性,上通天,中达地,水火互助,乾坤反本,脾胃交固,先后永定矣。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25.顽固性咳嗽案姚某某,女,65岁,退休教师。

2007年5月1日就诊。

患者有顽固性咳嗽病史10年余,每次外感引发之后,长期咳嗽不愈可持续半年几个月的时间,曾到北京、省级、市级等医院就治,中西药物用尽也很难起效,有时只能暂缓一时,无法根治及预防复发,深为苦恼。

现症见:近阶段由于外感引起,再次出现咳嗽,一般是先出现喉痒,继之出现痉挛性咳嗽,气憋胸闷,鼻涕及眼泪具出,弯腰收背,痛苦异常,阵发性加剧或发作,一日数次不等,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夜间咽干,思饮而不多饮水,舌干则不能说话发音,白天畏寒肢冷,小便频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浮硬重按无力,尺部尤大甚。

证属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50g(先煎2小时),炮姜50g,炙甘草10g,红参10g,山萸肉30g,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石菖蒲20g,桔梗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5月3日):服药之后,阵发痉挛性咳嗽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症状减轻,但仍然间歇发作,夜晚口渴消失,舌不出现干燥,小便正常。

病重药轻,宜加大剂量:附子60g(先煎2小时),山萸肉60g,红参30g,干姜50g,炮姜50g,良姜50g,灵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砂仁3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5月9日):服药之后,病好七八成之多,偶而发作1次,也很轻微,大喜过望,效不更方,再服上方6剂。

四诊(5月15日):服上药之后,咳嗽病愈,只有偶尔1声轻微,自动可缓解。

今天微微恶寒,流清水鼻涕,诊脉浮而无力。

又有外感风寒,内有阳虚,治宜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g,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干姜30g,炮姜30g,良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半夏20g,桔梗10g。

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上方之后,外感解除,仍然恢复服用5月3日处方,并且要求附子加量至75g,每天1剂,越吃感觉精神越好,体力增强,咳嗽未再发作过,此张处方一至吃了约近2个月才停用。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文章目录•一、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二、火神派常用扶阳中药(25味)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丹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扶阳要药的简介
同宥药业有限公司赵军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和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然而,近几年中药饮片销售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

假货、劣货严重充斥市场,或者是很多产品没有按照传统工艺炮制,疗效较低、毒性较大。

这些现象既影响了市场秩序,又给临床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下面就本公司生产的几种扶阳要药进行简要的介绍。

附子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救逆、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扶正的方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

据统计,《伤寒论》全部 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

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附子的道地产地位于四川江油。

《易经》中坤应西
南,四川地属西南,属坤土最厚之地。

土能藏火,能
将天道所散发的阳气,聚集给生长于此的附子之中。

江油附子的生长特性已暗合这一事实,冬至一阳生时
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
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江油附子
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但其他地方所生产的附子,其生长规律已有所不同,大多生长期延长,汉中附子在立秋(八月上旬)后才能采挖,西昌和云南的附子采挖时间更延后,要到白露(九月上
旬)才能采挖。

江油虽为附子的道地之地,这个曾经的附子最大种植地(据有关资料,上世纪90年代前,江油附子的常年种植面积在6000亩以上,最高年产量3000多吨)已经沦落为全国附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多。

经我们统计,2009年江油附子的产量为800吨左右。

导致江油附子产量连年萎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道地附子的价格竞争不过非道地产地的附子。

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中药材又缺乏严格的质量等级标准下,价格代替道地成了竞争的唯一标准,道地药材的式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世纪60年代从江油引种附子的凉山州西昌市布托县,靠价格竞争优势,迅速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9000亩(据好医生集团四川佳能达攀西药材种植基地网站资料/),成为全国最大的附子种植基地,年产附子2000吨以上,并且布托县政府已提出:“一定要将布拖县打造成全国附子第一大县”。

云南禄劝县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年产附子1000吨。

(云南附子种植基地网站资料/cn/Introduction.php)
由于在整个江油附子的采收和炮制阶段,我公司技术总监都会常驻江油,同行之间情况也非常了解,并且江油附子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销定产,所以我们对今年江油附子产业的整个产销情况大致总结如下:在江油附子800吨产量中,其中70%(500多吨)全部被“三九药业”收购来生产“参附注射液”等针剂;100吨制成了生附片,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50吨生产出刨附片,主要销往香港、台湾和广东一带;65吨用来生产胆黑片(含胆的黑附片),主要销往广东;30吨做成了盐附子,主要出口到韩国。

而剩下的50吨附子全部被我公司统购,全部做成符合我公司质量标准的清水白附片,我们已经是江油清水制附片的最大生产企业,也是唯一的企业。

我公司制附片的炮制标准是:
1.全部选用江油道地生附子为原料。

2.生附子全部为一级标准以上(17头/公
斤以内)。

3.整个炮制为人工古法炮制,不含任何化
学添加剂、腐蚀剂、增白剂、干燥剂等。

4.白附片去皮为“人工竹刀”去皮,绝不使
用双氧水等。

5.黑顺片、白附片等成品决不能含过量胆
巴,口尝应无胆巴咸涩味,但一定要有
附子本味,不能炮制过度。

6.制附片不使用硫磺熏蒸,避免产生附属
物质。

7.成品验收以扶阳大家的认可标准为准。

由于有很高的炮制标准,所以势必成
本升高很多。

举例来说:仅人工竹刀去皮
这一道工序,一个人工一天仅能剥皮几十斤,而用化学品去皮的话,一个人工一天可处理一顿多,就这一项,我们的成本即高出别人20倍。

但为了药材的安全、有效,我们仍坚持这种传统工序。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江油唯一一家用人工竹刀去皮古法炮制的企业”。

炮天雄
炮天雄是制附子类的一种,也具有“先后
天并补”之功效,但相比白附片、黑顺片等制附
片来说,炮天雄偏性更小,服用更加方便,因此
炮天雄常作为滋补食疗上品,风靡港台东南亚。

由于价格比较高,国内知之者甚少。

据论文“中药天雄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及其
急性毒性(LD_(50))变化的初步研究”(作者: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曹晖,《现代中药研
究与实践》1993年02期)得出的结论:
“本文对香港地区中医常用中药天雄生品炮制品生
物碱含量和急性毒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炮天
雄剧毒双脂类生物碱含量未超过中毒限量,LD_(50)
数据亦表明炮天雄几乎没有毒性。


炮天雄的炮制工艺考究,作用独特,服食安全。

但炮制方法在国内濒于失传。

我公司炮制的炮天雄选用江油特级天雄(所谓天
雄,即一株独生的附子,每公斤在12头以内),经
过传统古法工艺炮制而成,既可作为处方用药,也
可作为食膳滋补佳品。

炙甘草
炙甘草历来成为“药中国老”,是应用
最广泛的中药饮片。

除了能“益气、补中、
泻火诸剂,皆倚甘草”外,还有一重要作
用:“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
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

在扶阳学派诸方中,使用炙甘草也是最
多的。

但有一秘诀,外人一般不知。

那就是炙甘草必须用饴糖炙,才能达到不减药效之功。

而市售的炙甘草,基本上全部都是由蜂蜜炙的,蜂蜜与扶阳类的药一起熬制的话,会大大降低扶阳的作用,这是因为蜂蜜性凉的缘故。

我公司炮制的炙甘草,全部选用上等生甘草,严格按照炮制要求,用饴糖炙成。

桂枝尖
桂枝尖也是扶阳诸方中最重要的辛温药物。

“桂枝汤”历来就被称为“伤寒第一方”。

桂枝“从太阴底面以开太阳”,温经通脉、
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取象比类来看,越细的桂
枝尖部,轻薄而能发散,无疑温通的效果越好,
效力越能到达最末端。

而从现代理化分析来看,
也证实了桂枝最主要的药效成分在于它的皮,如
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钠等有效成分均含于其
皮中。

而桂枝尖无疑比桂枝拥有更多的皮。

这也就是扶阳学派诸方中常开桂枝尖而不是桂枝的原因。

桂枝尖最佳的产地在越南,故最好的桂叫做“安桂”,因越南旧时叫“安南”之故。

我公司所经销的桂枝尖,全部从越南进口,无发水处理,仅截断包装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