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学说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3-阴阳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3-阴阳学说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27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 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自然界 可表现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表现为生命过程的 协调有序。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在 自然界表现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示疾病的 发生。
“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以及“阳虚阴 盛”、“阴虚阳亢”,皆属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常而 出现的超过正常限度的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阴阳之征 兆”之说。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体阴阳 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 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内守、凝聚、 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 阴。
学习交流PPT
10
5、阴阳与矛盾
• 共同点:均为哲学概念;均表述对立统一涵义。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学习交流PPT
12
1.阴阳交感
•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 感合和,产生云雨、雾露、雷电,滋生宇宙万物,并推 动
17
阴阳互藏,是指相 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 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 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宇宙中的任何事 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 属性不同的成分,属 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 分,属阴的事物也寓 有属阳的成分。
学习交流PPT
18
•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
学习交流PPT
19
• 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 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PPT课件

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 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 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 或相互牵掣。 例: 水与火的相互制约, 寒与热的相互制约;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 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 电与负电一样。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的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 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 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基 本形式。 具体表现为二类八种。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 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消彼长, 此长彼消。
阴消阳长 阳长阴消 阳消阴长 阴长阳消
关联性 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 者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 两部分,才能分属阴阳。 前提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阴阳的无限可分 阴阳互藏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
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 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 抑制的都属于阴;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 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 兴奋的都属于阳。
正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异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 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 “制约太过”。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 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 “制约不及”。
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 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 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 中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 条件。 阴阳交感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 件。

《中医学阴阳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学阴阳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 相比较而确定其属性。
返回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 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亦消减的变化,
(三)阴阳消长: 1、涵义:
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 不断的增长和消减变化之中。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 2、表现: (1)阴阳互为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的过程中, 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 消减
阴消阳长:寒 热
阴长阳消:热 寒
(2)阴阳皆消皆长:
表、实、热——阳 八纲
里、虚、寒——阴 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 辨阴阳为首务。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2.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
阳 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 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12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变化一方亦消减的变化15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阴阳在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变化

阴阳学说.ppt课件

阴阳学说.ppt课件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 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阴阳互藏示意图: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7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8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说明人体的物质性 如:气 阳气:温养内脏、肌表 阴气:濡养内脏、滋润人体 2、划分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6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
事物现象的阴阳属性分类

类别 阳 阴
空间 天 地
时间 昼 夜
季节 春夏 秋冬
性别 温度 亮度 重量 男 女 热 寒 光亮 晦暗 轻 重 上升 下降
事物运动状态 向外 向内 明显运动 相对静止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的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 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 秘。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3
阴盛
实寒证 (阴盛则寒) 寒者热之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1、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 急性肺炎
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阴偏盛 阳偏盛
25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实寒证 痛经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基础内容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基础内容ppt课件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
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13
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8种)


⑴ 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 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

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

的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8

总结: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 →互根的维系基础

→转化的内在依据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自和与平衡→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完整版ppt课件
19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

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 指导疾病的治疗,包括确定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
完整版ppt课件
5


3.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兆”。

4.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

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
属于阳。
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完整版ppt课件
6
阴阳的特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的消长变化。前者称为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

后者称为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则属阴阳互根 互用关系失常而出现的异常的阴阳皆消。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12
阴阳在临床运用
“阳胜则阴病”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耗人体的阴液。而表现 为口渴、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这是基于阳能制约阴的原 理。 “阴胜则寒”指阴邪致病,或阴邪留滞体内导致机能障碍, 呈现为阴的实性偏盛。由于阴的特性是寒,故而表现出一 派寒象,如恶寒、面白、局部冷痛、舌 淡 、脉迟或紧等。由于是病邪有余的寒 证,故属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指阴胜的病变 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表 现为踡卧、脉迟无力,这是 基于阴能制约阳的原理。
阳偏盛 阴阳偏盛 阴偏盛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实热证 实寒证
阴阳失调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偏虚 阳偏虚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阳两虚
虚热证 虚寒证
阴阳转化 阴证转阳
阳证转阴
17
临床诊治—先别阴阳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原 因在于阴阳失调。在诊察疾病时,只要善 于运用阴阳归纳法,就有助于对病变情况 的总体阴阳属性作出判断。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
的内部相关联的内容,都可以用阴阳的属性加以归类与分 析。此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之意。
2、相对性:事物的阴阳是相对
的,而不是绝对的。

6
阴阳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对立制约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的属性是相互对立、相反的。如上与 下、天与地、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动与静、出与入 、升与降、昼与夜等等。实际上,只要有阴阳,它们的属 性就是对立的,因此阴阳的对立具有普遍性。 制约是指属性对立的阴阳双方出现相互约束、相互抑制、 互为胜负。
20
常见食物的阴阳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 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便干、苔黄、脉数。 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 阴精亏损,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正不敌邪,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
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
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
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
阳虚则寒
• 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以与 由于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阳亡失
•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亡阳 和亡阴两类。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
或邪热久留,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
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如:
┌ 部位: 上

体表
人体脏腑组织┤
外侧
阴阳属性 │ 脏腑:六腑
└ 五脏: 心肺

下 体内 内侧 五脏 肝肾
疾病的治疗
一.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的不平衡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衡
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如: 不足“阴虚生内热”──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壮阳除寒
有余“阳胜则阴病”──损其有余之阳 热盛而损与阴液“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损其有余之阴 寒盛而损及阳气“寒者热之”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 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 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等阳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
主讲人 营销部:全锦钢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 药物的发现--有神农尝百草
• 经络的起源----从穴的发现开始, 点点成线
• 针灸的发明----与火的被利用、石器工具有关 • “人痘接种法”—-是人工免疫的先驱
• 针麻、穴位刺激和结扎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中药治疗胆石症、 宫外孕、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等取得较大成就。
阴胜的形成
• 多由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遏抑机体的阳气,或由素体阳虚,阳不制阴, 而致阴寒内盛。前者属实,后者则为虚实夹杂。此外,阴寒之邪壅盛,日久必伤阳气,故 阴盛实寒病证,常可导致虚衰,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此即“阴胜则阳病”。
阴虚则热
• 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与阴虚阳亢 等病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 脉细数;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 见眩晕耳鸣,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唯物论)体系之一。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物质报构成。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关系,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整体平衡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特性: 1、木--伸展、易动 2、火--阳热、上炎 3、土--长养、变化 4、金--清肃、收敛 5、水--寒润、下行
自然界 五行
人体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酸青生风东春
木肝



怒呼
苦赤长暑南夏
火心
小肠 舌

喜笑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思歌
辛白收燥西秋
金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咸黑藏寒北冬
水肾
膀胱 耳

恐呻
精气学说
•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属性归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生长化收藏 风暑湿燥寒 青赤黄白黑 酸苦甜辛咸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 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归类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 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 气化生。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阴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无穷无尽。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 兴奋的、机能亢进的 │ ___属阳 │ │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 │ 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 │ 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 ___属阴
方式 角度
中医学
直接观察 理性思辨 实践验证
西医学
形态结构 实验观察 分析研究
侧重的是机能活动模式
侧重于生命实体原型、物量变化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
•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 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