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C )
A.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
3.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
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 C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看图识历史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田间用餐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合作探究二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农业集体化运动
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斯大林模式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3张PPT)

3.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实质:农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5.危害: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我们苏联已经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1.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1)工业: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2)农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富农。
材料三:“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 1.开始时间: 1926年
2.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 计划
4.结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5.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6.影响:①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
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120
②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有益探1索00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列宁找到了苏俄80 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
苏 联
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
模 式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
苏联的工业成就
莫斯科地铁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8张PPT)
3、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口号“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一些地方或用武力威胁,或用不供给灌溉 用水和工业品相威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 农庄。
19
到嘴的鱼“飞了”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列宁逝世后,整个国家沉浸 在悲痛之间。远在中国的杨 洋写了一封信想安慰她的 朋友娜塔莎 ,她在寄信时信 封上应该署的国名是什么?
苏联
请注意区别: 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 沙俄(1547年—1917年) • 苏俄(1917年—1922年) • 苏联(1922年—1991年) • 俄罗斯(1991年——至今)
新经济政策
• 4.新经济政策内容 •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业); •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
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商业);
• (3)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 劳取酬 的工资制(工业)。
• 5、特点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计划+市场) • 6、计划+市场的发展措施 •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三、苏联的工业化
工业落后的穷国 此时的苏联……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 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
——《大国崛起》
三、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的“梦”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 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 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人教部编版 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 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5张PPT)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 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 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 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实施时间:
请注意区别:
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 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 斯大林等全体俄 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 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 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 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工业方面
所实有行制工形业式国:单有一化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的厂
矿 所企有业制仍形为式国:家所公有有,制由为国
公有制
家 许 主私经体人营,和,多外一种国些所资中本小有家企制经业并营,存允
商业方面
经实营行方式商:业计国划有手化段
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经允营许方农式民:和计手划工与艺市者场 相把到结自市合己场的上劳自动由产买品卖拿,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 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 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 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四、苏联模式 1.形成时间和标志: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1928-1932-1933-1937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7张PPT)

重点发展重工业
B.弊端: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
思考: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
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 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 献精神。
下不顾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 大林万岁!”。
C.影响: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 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3: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1)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
③在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
4.意义:
①使苏俄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 到巩固。
②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 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 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 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 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
2、农业集体化
A.开始: 20世纪30
年代初起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B.主要措施:消灭富
农;政府支持并监督 集体农庄的建设和生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产计划。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年 1920年 19中反映了什么共同的 现象?政策原因是什么?该政策还 有什么作用?
一、列宁的探索: 3、政治上,1922年苏联建立
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国名变迁: 1917年以前 1917—1922年 1922—1991年 1991年至今
措施: 消灭富农,建立集体农庄 结果: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材料: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 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 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 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 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 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 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 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 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 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 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材料二:“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我们没有丝毫的
选择余地……
——列宁
材料三: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 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 经常四处张望。 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
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
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5张PPT)

斯 大2.农业集体化林来自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
式形成
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导学案习题答案
•1-5BABBB 6-9BDAB
• 10.(1)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 (2)发展重工业 • (3)完成一五、二五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强盛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 (4)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 • 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 律。
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问题。 3、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922年年底, 各族人民在自 愿和平等基础 上,成立了苏 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 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 简称苏联。 千米,成为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影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 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想一想: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 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情景描绘: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
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各种农产品, 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你判断 的依据是什么?
不是真的 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 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
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 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 献精神。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 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 弊端。
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 大的国际声誉。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1939年版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 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 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 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探讨斯 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模式
1936年宪法宣告确立
了社会主义制度;这
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
“斯大林模式”,也
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在苏联的确
立。
合作探究三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 的强国。——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 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 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 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 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 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情景导入
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
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 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
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 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
贸易上
工业上
分配上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 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 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 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 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 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 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 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 、 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 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 以征收_______ 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________; 按劳取酬 的 资本家 经营中小企业;实行 __________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 ________ 工资制。 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 3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 _____ 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 积极性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_______ ________ 稳步发展。 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4、_____ 社会主义工业化 5 、 1926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 _____________ 建设。 1928 — 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国 。 变成了强大的_________
合作探究二
苏联的工业化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 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 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 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 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 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指令性计划 6、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 __________ 下完成。一 方面,它使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实现工业化 ________;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___________ 的发展 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7、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 体化运动。开展__________ 消灭富农 运动,支持__________ 集体农庄 建设, 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 新宪法,宣告确立了 __________ 8、 1936年,苏联公布了 ______ , 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苏联模式”。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化 ,为日后 9、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 ________ 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使苏联付 出了沉重的_______ 代价 。
合作探究一 1、背景: 2、开始时间:
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春
3、内容:
4、作用: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政策
农业上
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 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自由买 卖,实行自由贸易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 经营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