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象征主义等

合集下载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目前很流行的几种流派,也很适用于竞技文学啊什么的,熟悉了会很讨巧~1、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于1957年发表了第一部真正的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主要有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等,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有法国的瓦莱里(1871~1945)、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等。

象征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几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最主要的是以意大利诗人蒙塔莱(1896~1981)为代表的隐逸派和以庞德(1885~1972)为代表、兴盛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简称T.S.艾略特,1888~1965)是整个象征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长诗《荒原》堪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作,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艾略特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诗派"的领袖。

《荒原》包括"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五部分,涉及到5种语言和56部著作。

它以小型史诗式的规模和高度的浓缩,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混乱、腐朽、颓败、衰亡的景象展示给读者,那"没有太阳、水与生命的荒原",不仅是当时欧洲社会的象征,也是当时西方人精神崩溃的象征。

2、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文学之后产生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

它最初源起于绘画艺术,后扩展至文学、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

20年代、30年代风靡西方,以戏剧、小说成就最大。

其中卡夫卡的小说与奥尼尔的戏剧,代表了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瑞典的斯特林堡(1849~1912)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他的《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梦的戏剧》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其代表作《鬼魂奏鸣曲》则成为久演不衰的表现主义经典剧作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艾略特提出寻找主观感情的“客观对应 物”,把各种情景、事件、典故等搭配成 一幅幅图案来表达某种情绪,引起共鸣。
《荒原》——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1922年,德国现代哲 学家斯宾格勒发表了 《西方的没落》第二 卷,同年10月,艾略 特的《荒原》在《标 准》杂志创刊号上亮 相。
斯宾格勒:西方文学 必将走向精神的荒原。
2、采用了荒诞梦幻的反理性反逻辑的结构形 式。
夸张变形(哈哈镜)
梦魇中的故事
3、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表现法来代替再现法。
艺术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是表现和 创造。
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跳跃性的自由 联想。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 影响最大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有:
法国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 克《杜伊诺哀歌》、《给奥尔夫斯的十四 行诗》,爱尔兰诗人叶芝诗集《塔楼》、 诗集《驶向拜占庭》;英国诗人艾略特,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

第二章《对弈》——性堕落
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 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 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 遭到了野蛮国王的强暴: 夜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歌声顿时充塞了 整个沙漠,她还在啼叫, 世界如今还在追逐着, ‘唧唧’唱给肮脏的耳朵听。
“请快些,时间到了,明儿见毕尔。……明天见, 可爱的太太们,明天见,明天见。”
卡夫卡对异化了的人“不可名状的焦虑”。
3、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意识, 即认为世界与人生都是荒诞的。
荒诞即意义丧失,人拼命寻找幸福的 生活,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毁灭幸福,永 远在劫难逃。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强调表现内心真 实。
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寻找失 去的时间,时间虽不可逆转,但可以被追 回。

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在绘画、音乐、文学和戏剧等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该运动的主要特征在于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通常通过使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和符号来创作作品。

后期象征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诗人让·莫里亚斯提出。

他认为象征主义是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后期象征主义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形式产生了反叛的态度,他们试图通过超越表面现象,透过物质世界到达人类内心的精神层面。

在绘画方面,后期象征主义艺术家们常常采用梦幻和超自然的图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使用明亮的色彩和流动的线条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这些意象常常具有神秘和离奇的特点。

例如,奥地利画家格斯特的作品《呼啸的一片风暴》就展示了一个被狂风和闪电笼罩的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方面,后期象征主义体现为一种熟悉和陌生感的结合。

音乐家们通过运用不寻常的和弦,使用不同的调式和音色来创造出剧烈而神秘的音乐效果。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的作品《前奏曲》就是一个典型的后期象征主义作品,它表达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层次思考,音乐中充满了浑厚的声音和令人难以捉摸的旋律。

在文学方面,后期象征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词语和意象的超越。

这些作家通常使用多义词、隐喻和象征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小说《千日红》就是一个经典的后期象征主义作品,通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戏剧方面,后期象征主义的表现是一种超现实和非逻辑的戏剧形式。

剧作家们常常使用离奇和荒诞的情节来探索社会和人类的困境。

法国剧作家欧仁·柯塞特的剧作《尤利瑟斯》就是一部典型的后期象征主义戏剧,它通过诡异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演风格来探讨人类的孤独和绝望。

总的来说,后期象征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超越表面的现实来表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现代派小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进入我国。

我国的许多作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批年轻诗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

当我置身于中文专业时,对现代主义文学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最初接触的现代派小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大学期间简单的读过几本现代派小说,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现代派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如下整理。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派别,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表现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人们在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后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同时,在新的社会结构体中,人的生活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战争破坏了人的生存稳定感,生发了人对于生命的漂泊和艰难意识。

现实矛盾重重交织,人自身的困顿和焦灼不禁显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和审美需求,配合这样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主义,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

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由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流派组成。

掌握现代主义文学,可以从对其主要流派的具体分析人手。

(一)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

它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不羁的文字中追求刺激性和冲击力,大力扫荡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反叛激情。

为了打碎传统,开创未来,未来主义仇视过去,为此不惜鼓吹暴力、恐怖和战争。

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

他1909年在巴黎《费加罗报》用法文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诞生。

其后,未来主义“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纷至沓来,前后十年间,掀起了一股颇有气势的热潮。

到法西斯主义崛起,未来主义分化,20年代初趋于沉寂。

未来主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

他们提出,“时间和空间已于昨天死亡”,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

文学必须依赖直觉想象,挣脱语言规范,捕捉奔突狂放的意象,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于是,在瞬息万变的运动中,行走的人闪现出十二条腿,奔跑的马翻飞着二十只蹄,港口怀抱着千百艘汽轮,飞机的螺旋桨像一面旗帜呼啦啦迎风呼啸……新世界呈现出一派光怪陆离的色彩、震撼人心的声部和复杂多样的形态,成为速度的展示与力量的集合,制造出动感强烈的奇特效果。

未来主义以摧枯拉朽之势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及时地提出了文学艺术应当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历史要求,并以新奇的构思启发了创新思路,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

然而,把革新与传统绝对对立起来,视传统为敝屣,一切唯新是举,则混淆了艺术标准,使现代艺术走向喧嚣狂躁。

象征主义文学特征讲解

象征主义文学特征讲解

征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象征主义: 1、分期:波德莱尔时期/魏尔伦、兰波、马拉美时期。

2、主张: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3、风格特色:蒙胧美和神秘色彩。

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

后期象征主义: 1、主要代表作家: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英国的艾略特,比利时的梅特林克。

2、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共同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

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不同点: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辩。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蒙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冶为一炉,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人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

回答:2006-06-18 17:56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共2条回答评论┆举报回答logo 统治超低空 [学长]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后现代名词解释

后现代名词解释

1.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

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

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

英国的艾略特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比利时的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等。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

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

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

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德国的戏剧家布莱希特等。

3.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

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

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法>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4.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

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

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

埃兹拉•庞德
如庞德的《地铁车站》全诗只有两行:“人群中这些面 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就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诗。
后期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
主要体现在艾略特发表的《传统与个人才能》
(1917)、《哈姆莱特和他的问题》(1919)、《诗歌 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1933)等一系列有关诗学的 论文中。 1.强调“通感”。 2.反对直抒胸臆,主张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另一 世界”。 3.主张以“客观对应物”把作者的“思想知觉化”。 4.强调诗歌的音乐性,主张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
第一章 后期象征主义
第一章 后期象征主义
一、后期象征主义的诞生与生成 所谓后期象征主义是相对于前期象征主义而言,是指
20世纪初文坛出现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派。 象征主义(Symbolism)来源于“象征”(symbol) 一词。所谓“象征”在希腊文中,它原指“一块木板 (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 见面时拼成一块”的信物,后来词义逐渐演变,人们 把凡属能够代表某种概念或事物的符号或事物都称之 为象征。象征主义即一种把象征作为主要手段表现诗 人思想情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在创作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象征性——从感情象征走向理智象征。 2.强烈的音乐性与视觉美感。 3.朦胧隐秘色彩。 4.象征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广泛多用象征、暗示、隐 喻、联想手法,来沟通自然与自我、诗作与读者,以 达到物与人、人与诗的默契相通。
四、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
《驶向拜占庭》以一位老人远渡重洋前往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
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资木主义物质文明的厌恶以及希冀凭借古代艺 术使人的心灵得以陶冶净化、理性复归的愿望。诗作寓意丰富、富于 哲理。1923年他由于“以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 获诺贝尔文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

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

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

英国的艾略特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比利时的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等。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

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

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

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德国的戏剧家布莱希特等。

3.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

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

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法>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4.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

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

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20-30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40-50年代拓展为世界现象,1969年结束。

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它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各种束缚,重直觉,认为潜意识、梦幻才是最真实的;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

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

作品怪诞,夸张、晦涩、神秘。

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影响。

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

5.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借用自心理学,后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总称。

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揭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强调人的意识的矛盾性及复杂性。

在作品中,情节淡化,作者不介入,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不按情节而是按人物意识流程结构作品,组织情节,不受时间限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相互重叠,网状式的主体结构。

代表作与作品有爱尔兰的乔伊斯的《尤里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英国的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

6.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原为一个哲学概念,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文学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

它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世界的荒唐丑恶;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和毁灭的命运与孤独、绝望、恐惧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

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思想上开掘哲理深度。

代表作家与作品有萨特的《恶心》,加缪(1913-1960)的《局外人》、波伏娃等。

7. 荒诞派戏剧:50年代兴起于法国。

思想上师承存在主义“荒诞”观念,艺术上吸收超现实主义手法。

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人生的无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的隔膜、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等。

作品一反传统戏剧手法,没有情节的跌宕、人物的冲突和激化的矛盾,整个剧作也没有转折和高潮,而是运用大量夸张、寓意和象征的非理性手法,抽象化、普遍化的人物,非逻辑的片段场面,语言空洞,毫无意义。

制造出强烈的荒诞效果。

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俄国的阿达莫夫的《弹子球机器》,英国的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法国的让·热奈的《阳台》等。

8.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

由于宣扬拒绝一切过去的小说传统,因而又被叫做“拒绝派”或“反传统小说派”。

他们极力拒绝巴尔扎克等小说大师的传统小说成果,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规范和结构形式上都离经叛道。

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表现“潜在真实”。

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的三个基本论点。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的《无名氏肖像》、阿兰·罗伯-格里叶的《橡皮》,米歇尔·布托尔的《米兰巷》,克洛德·西蒙的《佛兰德公路》等。

9.黑色幽默:60年代兴起于美国。

这是一种用幽默、讽刺手法来宣泄痛苦不快的一种变形手法,其中既蕴藏着愤懑和不平,也透露着虚无主义和悲观色彩。

不仅嘲弄他人,更是自我嘲弄,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

专门塑造“反英雄”人物,没有高大形象,没有英雄气概,有的只是小人物的卑微和无耻。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的《第五号屠场》,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

10.魔幻现实主义: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发端于40年代,到60-70•年代形成高潮。

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现化主义的表现手法。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在现实生活的叙述与描写中,引入大量超自然的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情节中,时序关系被打乱,场面常带有象征色彩,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墨西哥的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总统先生》,古巴的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