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疗法1

合集下载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的定义:
应用频率为100KHz--300 000MHz,波长为3000m--1mm的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高频电作用人体时具有下列特征:
(一)不产生电解
(二)作用神经肌肉时不产生兴奋作用
(三)高频电通过人体时能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四)高频电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高频电疗的分类:
按波长分类:医疗上所用的波长划分为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微波。

按波形分类:1、减幅正弦电流,2、等幅正弦电流,3、脉冲正弦电流。

按功率分类:1、小功率输出, 2、中等功率输出, 3、大功率输出。

高频电对人体的作用基础
在高频电作用下人体各种组织可以形成导体、电介质、电容体和导磁体的性质、这对了解高频电疗作用人体时产生的效应有重要意义。

高频电场作用人体时的生物物理学效应
由于人体组织有以上多种电磁学特性,所以,当高频电流作用人体时,就产生许多生物物理学效应。

大体可归纳为二类:
1.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引起人体组织内微粒的运动,在组织内就可产生热效应
2.非热效应:当变化的强度小到不足以产生体温升高的情况,高频电流仍可使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发生振动和转动,亦有可能改变组织内的生长、生物物理学特性,即电磁场振荡效应
高频电疗的适应症:包括炎症、疼痛、急性损伤等。

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

高频电疗的禁忌症:恶性肿瘤患者、孕妇的腰腹部、心脏起搏器携带者、体内局部金属异物、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

高 频 电 疗 法

高 频 电 疗 法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 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 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 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
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
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
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高频电疗 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 法
微波疗法
致谢
高频电疗法
目录
一、基本知识 (一)定义与分类
频率 lOOkHz~300000MHz ,波长为3000m~1mm的 交流电称为高频电。
应用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 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 therapy)。
(五)治疗剂量及疗程
• I级剂量:为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 适用于急性疾病。 • II级剂量:为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 于亚急性、慢性疾病。 • III级剂量:为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 用于慢性。 • IV级剂量:为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 于肿瘤。
(六)、临床应用
(六)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接触 2.电容场法: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超短波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磁感应, 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
(七)安全与防护
1、安全技术• 设ຫໍສະໝຸດ 的安全措施 • 操作的安全要求P370
2、辐射防护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多属可逆性 2.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 • 辐射源的情况:频率、波形、距离、操作方法 • 环境的情况:金属物、温度 • 受辐射者的情况 3.有关辐射的卫生标准

高 频 电 疗 法讲解

高 频 电 疗 法讲解
较近的产热多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 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 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 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 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 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 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2.操作程序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
(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
• 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 • 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 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 • 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大于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
以固定夹固定或垫以衬垫物(如:毡垫、棉垫等), 以免电缆过近时形成圈间电容,电流通过圈间电容 而减弱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
脊髓炎。
禁忌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结核,妊娠,
心肺功能不全,植入心脏起搏器
目录
第三节 超短波疗法
目录
概念与物理特性
1.定义:用λ =10-1m,f=30-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治疗 疾病称超短波疗法。
2.物理特性:λ =7.37m f=40.08MHZ λ =6m, f=50MHZ
输出功率:200-300W(大型超短波治疗机) 40W(五官科用超短波治疗机)
挛。
(四)主要作用机制 导体——传导电流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
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
无极分子
电介质 极 化
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偶极子
(五)生理与治疗作用
(一)温热效应
1.机制:任何形式的电能都能转变为热能 (1)欧姆耗损产热 (2)介质耗损产热 (3)共振吸收产热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 波长(频率):超短波电流的波长范围为 10~lm,频率30~300MHz
❖ 输出功率:大型超短波电疗机输出功率200 ~300W,小型超短波电疗机(五官超短波 )输出功率40W
❖ 输出波形:等幅连续正弦波(连续超短波 ),等幅脉冲正弦波(脉冲超短波)
精选ppt
42
生物物理学特性
❖ 热效应 一是人体内的自由电子、离子在外加电磁 场作用下振荡形成传导电流,与体内其它原 子、分子发生碰撞时,克服介质损耗而产生 二是由于体内极性分子在外加电磁场作用 下产生旋转,形成位移电流与周围分子发生 摩擦而构成介质损耗热
精选ppt
43
生物物理学特性
非热效应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使组织内的离子、偶极子、 细胞之间的摩擦接触增加,促使组织内各种成 分的交换,使组织的理化特性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而产生非热效应
精选ppt
44
生理作用
❖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对膝、踝对置治疗时宜置衬垫于膝、踝间,以免 电力线集中于突起处,以保证电力线的均匀
电极面积应大于病灶,且与体表平行
精选ppt
39
注意事项
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电 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 以免烫伤
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其它物品,并经常询 问患者的感觉,尤其是感觉障碍者,以免烫伤
❖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采用温热量,30~60min ,每日1~2次,5~8次为一疗程
精选ppt
34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胃炎、溃疡病、结 肠炎、胃肠痉挛、胆囊炎、肝炎、肺炎、支气 管哮喘、支气管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 肾功能衰竭等。 肌炎、纤维织炎、肌痛、扭挫伤、血肿、肩周 炎、关节炎、前列腺炎、术后粘连等。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将频率高于100kHz(100.000Hz)的电流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应用双相交流电。

高频电疗法的发展有近100年的历史。

现代物理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用于许多急性、慢性疾病的治疗,还应用于残疾的康复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前还应用于亚健康的调节。

高频电的治疗作用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人体对高频电的电阻低于直流电、低频电和中频电。

高频电比较容易通过人体。

各种离子高速往返移动时发生离子间的摩控以及与周围媒质间的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和产热,这种能量的损耗产生于摩擦、克服阻力,故称为欧姆损耗。

电介质特性及其效应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电介质偶极子随着电流正、负半周的高速变化也不断反复取向而发生180゜的旋转。

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移动发生位移电流,偶极子在高频交变电场中高速旋转时发生相互间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总的来说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主要产生传导电流与欧姆损耗,位移电流与介质损耗以及谐振三类效应。

当两种电流的强度小到不足以产生明显的熱效效应时,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仍发生振动和转动,这种变化,亦有可能改变组织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产生非热效应。

医学上把频率超过100000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

应用高频电流防治疾病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流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5个波段,近40年来长波、中波疗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高频电疗法有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

(一)作用特点1.无电解作用高频电属于正弦交流电,用于治疗时基本波形都是正弦波,因此无电解作用。

2.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用脉冲方波作用于正常神经肌肉运动点脉冲持续时间>0.01ms才能引起膜电位下降,以激活钠载体从而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否则无论刺激强度多大都不行。

3.产生热效应及非热效应。

4.治疗时电极(辐射器)可以离开皮肤因为高频电疗机输出的电压足够高,电流很容易通过电极与皮肤间由于空气产生的电阻。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COMPANY LOGO
厘米波疗法

应用波长10-1cm,频率3000-30000 MHZ的微波治疗的方法
• 厘米波电疗特点 脂肪与浅层肌肉组织的产热接近;作用 深度较分米波浅,组织为3-5cm,肌肉 1-1.2cm;非热效应较分米波明显
COMPANY LOGO
治疗作用
• 基本同分米波,但作用较浅、较弱
1、无电解作用 2、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3、电极不必接触皮肤
COMPANY LOGO
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组 织的电磁学特性
• 导体特性 • 电介质特性 • 电容特性 • 磁性 • 线圈特性
COMPANY LOGO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效应
• 热效应
(热效应的特点是产生的是“内源”热,作用 较深,且较均匀)
COMPANY LOGO
禁忌症
• 对急性化脓性疾病、恶性肿瘤、进行性 结核病、出血倾向、戴有心脏起搏器者、 妊娠及月经期不宜在腹部进行治疗、中 枢或末梢神经病变导致体温调节和知觉 障碍者不宜选用
COMPANY LOGO
短波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 电容电场法
电极种类:胶板式电极、玻璃电容电极 电极放置方法:并置法、对置法、单极 法 电极与体表的距离:衬垫法、空气间隙 法
COMPANY LOGO
高频振荡电流类型
• 等幅振荡电流:如短波、超短 波、微波 • 减负振荡电流: 现已不被采用 • 脉冲等幅振荡电流:如脉冲短 波、脉冲超短波、脉冲微波。 • 脉冲减幅振荡电流: 如共鸣火 花
COMPANY LOGO
高频振荡电流的波形
COMPANY LOGO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COMPANY LOGO
电极大小
电极应比病灶面积大

高频电疗

高频电疗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心前区:治疗量---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2.心率:大功率+长时间---减慢。 3小动脉:中剂量---明显扩张。 4.小血管:大功率---组织过热---血栓、出 血等损伤性变化。
(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腹部:促进胃肠分泌、吸收功能 缓解胃肠道痉挛 2.肝胆区:刺激胆汁和胰腺的分泌
(二)注意事项 (1)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得进入高频电疗 室,更不能进行高频电疗,以免高频电磁波干 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2)高频电疗时,工作人员和患者都不得触摸 接地金属物品(机器壳、水管等)。 (3)患者的皮肤和衣服应保持干燥,治疗部位 湿衣服、湿敷料应撤换,不允许穿金属织物进 行高频电疗。 (4)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手表、首饰等)应 去除,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者进行高频电疗应 慎重(宜用小剂量),以免发生烫伤。 (5)治疗时两条输出电缆应尽可能保持平行, 不得交叉也不得与患者肢体接触。 (6)输出电缆不能大圈,否则会产生电感而
第五节
短波电疗法
一、定义 应用波长100-10m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一治 疗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 1物理学特性 (1)常用波长:22m,11m。 (2)波形:等幅连续正弦波,等幅脉冲正弦 波。 (3)输出功率:常规短波电疗机最大输出功 率250-400W。
2生物物理学特性 (1)治疗时电极可以不必紧贴皮肤 (2)热分布比较均匀 三、治疗作用 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提高组织细胞通透性,增强组织营养代谢,降 低中枢和周围感觉神经兴奋等作用;有消炎 (亚急性和慢性炎症),促进组织炎性病理产 物吸收,止痛、解痉。 1.胸部:小剂量,促进肺慢性炎性病灶的消散, 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2.胃区:改善胃黏膜营养,加强胃的吸收功能。 3.肝胆区:增强肝内物质代谢和解毒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1.热效应 ⑴ 止痛 ⑵ 消炎 ⑶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非热效应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五)高频电流与低、中频电流对人体作用 的比较
1.电流频率 2.作用特点 3.作用深度 4.温热效应 5.人体电阻 6.电解作用 7.治疗方式
低频 电流频率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作用深度 <1kHz 每个周期可引起一次兴奋 表浅 ,达到皮下
中频 1~100kHz 综合多个周期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较深,可达到皮下及浅层肌肉
高频 >100kHz 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共鸣火花、毫米波只达表皮,短波、 分米波、厘米波可达肌肉,超短波可 达深部肌肉与骨
温热效应


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中等 剂量时产生温热效应,小剂量及脉冲 波治疗产生非热效应
三、治疗技术
⑶ 治疗疗程 • ① 一般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20次为一 疗程。 • ② 急性炎症每日1~2次,5~10次为一疗程。 • ③ 急性肾功能不全每日1~2次,5~10次为一疗 程。
三、治疗技术
5.操作程序 ⑴ 治疗前除去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取舒适体位 ⑵ 选择电极并按医嘱放置,调节电极与治疗部分体 表的距离 ⑶ 检查旋钮处于零位。 ⑷ 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调节调谐旋钮使机器 处于谐振状态。 ⑸ 选择剂量大小,治疗中经常询问病人反应,如有 不适及时处理。 ⑹ 治疗结束,切断电源,取下电极。
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二)治疗作用
• • • • • • 1.消炎作用 2.止痛作用 3.解痉作用 4.治癌作用 5.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7.非热效应可以影响神经兴奋性、提高免疫系统 功能
三、治疗技术
(一)设备:连续超短波治疗机
脉冲超短波治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热效应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目前的测温方法测不到被作用组 织温度明显升高的条件下,但组织的理化特性发生一系列
的变化,称非热效应。又称电磁震荡效应。
电流特性
4、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由于高频电流频率高,电疗机输出电压在100~500V,
而容抗只有数十至数百欧姆,其电流很容易通过电极与皮肤 的间隙。 另外,高频电疗还有以电磁感应方式和电磁波辐射 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其电极(辐射器)也可以不接触皮肤进
2、非热作用 无热量高频电疗可使植物加速生长发育,使
动物神经纤维再生加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控制早期急 性炎症的发展。一般来说,频率越高,非热作用越显著,但 热作用会掩盖非热作用,即热作用明显时非热作用受到抑制。 这一点在临床治疗时很重要,当选择非热作用时,应采用无 热量或微热量。
高频电疗的设备与技术要求
(一)超短波疗法
应用波长 1-10m 的超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超短波疗法。
超短波的治疗作用及康复应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用适当剂量的超短波作用于腰骶
神经节及病灶区,对治疗下肢神经血管疾病,有降低交感 神经的紧张度,减少血管的痉挛,建立侧支循环。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中等剂量作用于实验动物时,先 出现短时间血管收缩,随之扩张,血流加速。剂量过大可
(9)治疗前告诉患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过程中不可随
便移动体位; (10)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病人,如过热,应随时调整剂量; (11)疗前检查病人皮肤有无潮湿,疗后检查皮肤有无灼 伤; (12)感觉和血循环障碍、活动性结核、高热、妊娠早期, 不能进行高频治疗,月经期应避免进行下腹部的治疗; (13)婴幼儿进行治疗时尿布一定要干燥,以防烫伤。
线集中于两极之间,贯穿治疗部位,作用较深。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①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②电极与治疗部位表面要平行; ③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要加大电极与皮肤间隙; ④两个电极与皮肤的间隙要相符;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⑤两电极应等大 ⑥防止电力线密集穿过小的接触面;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⑦两肢体同时进行治疗时,两内侧电场最强,骨突出接触处 电力线集中,可在两突出间垫一衬垫物(如毛巾),使 作用均匀。
并置法
两个电极并臵于同侧治疗部位表面,电力线较分散,只 通过表浅组织,故作用较浅。 ①电极与皮肤的间隙不宜过大; ②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电极的直径,并且不应小于3cm。
单极法
使用一个电极于治疗部位,作用只限于电极下中央部位 的浅层组织,故作用范围小而表浅。大功率治疗机除治疗面 瘫外,一般不采用单极法。
蛋白质分解过程增加,而大剂量则起抑制作用。
(6)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超短波对内分泌腺尤其是性腺非 常敏感。 (7) 对肝、脾、胃肠的作用:有加强免疫功能。
(8)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超短波作用于肾区,可使尿量增
加。作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时可使排尿次数及尿量
增多,有利尿作用。 (9) 对炎症组织的作用:超短波的消炎作用有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扩张血管、改善血液 循环、消除水肿、促进肉芽和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高频电疗法
医学上把频率大于100K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应
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
法。
电流特性
1、无电解作用
高频电流在治疗中是以全波形式出现的正弦交流电,所 以没有电解作用。 2、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高频电流即使连续多个周期的刺激也不会引起神经肌肉
的兴奋收缩反应。
因目前没有精确的直接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国内外都按
治疗时患者的温热感觉程度进行治疗剂量分级的方法。 一般根据:(1)患者的感觉;(2)氖光管的亮度;(3) 毫安表的读数
患者的感觉 — 是指患者治疗局部的主观温热感:在治疗
局部皮肤感觉正常的条件下,它反映了人体接受超短波电
场作用后,吸收电场能量转变为热的情况,但这是主观的,
单极法注意事项
①两电极相背; ②无作用极距离作用极60 - 80cm; ③小功率超短波单极治疗时,无作用极距离患者40-50cm;
间隙的大小
(1)治疗浅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3-4cm,小功率超 短波0.5-1cm。治疗深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5-6cm, 小功率为2-3cm。 (2)间隙的作用:间隙小,加大了电场强度,表面过热, 而又限制了电场的深部作用;间隙大,增减了电场强度, 表面与深部同时增减,使其作用深而均匀。
行治疗。
治疗作用
1、热作用 温热能引起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强,在热
的作用下,组织的代谢增强,加强了局部代谢物的排除, 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降低肌肉和结蹄组织的张力,可以 缓解痉挛和减轻疼痛。在温热的作用下,还可以使体内的 抗体和补体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增强了机体 的免疫防御功能。
治疗作用
电流特性
3、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1)热效应:在低、中频电流中,由于通过的电流小, 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但在高频电疗时(共鸣火花除外), 由于频率高,容抗降低,通过人体的电流显著增大,高频电 流通过组织,在组织中发生耗损,电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热。
这种热称内源热(内生热),有别于外源热。
产热的方式有三种
治疗方法、剂量同超短波疗法 , 短波疗法的温热效 应比较明显,而非热效应不及超短波明显,只有脉冲短 波的脉冲峰功率较高,脉冲间歇时间长,热量就不易积
累,其温热效应就不明显,此时产生非热效应,所以短
波机的脉冲治疗也用于无热量,而大剂量则要用连续输 出。
而超短波疗法主要以电容电场法进行治疗,超短波的 频率高于短波,非热效应比短波明显,所以超短波的连续 输出也用于无热量治疗。
治疗技术
(1)电感场法
①电缆法:所用电缆是一根粗而柔软的导线,长度约 3m ,
治疗时电缆双绕肢体 3-4 周(圈间距离 20-30cm ),或平绕 成各种形状放臵于治疗部位,或绕成螺旋状放在圆胶木盒 内成为盘状电极,固定于活动支臂上。 ②涡流电极法:电极内有线圈和电容,以单极治疗,电缆 或电场与皮肤的间隙为1-2cm,间隙小作用表浅,间隙大作 用较深。 (2)电容场法(板状电极)
机械设备
(1)功率:大功率250 - 300 w 输出功率;小功率50 - 80 w 输出功率; (2)输出方式:连续与脉冲式大功率超短波;
(3)两种形式:台式与落地式。
附属用品
(1)电容电极(板状电极);
(2)玻璃罩电极; (3)间隙:毡垫、棉垫、毛巾或空气。
电极放置方法
( 1 )对臵法:两个电极相对放臵于治疗部位两侧,电力
(4)戴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入高频治疗室; (5)治疗部位或其附近有手表或金属物品时,高频电磁场 将比较集中地作用于金属物品上,金属吸收电磁场后发热
,容易引起灼伤; (6)短波电缆治疗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间距要相等; (7)两条输出电缆要等长、平行; (8)头部治疗时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 治疗;
出现血管麻痹、出血。
(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后, 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强,48h后这种增加更为明显。 (4)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小、中剂量的超短波对造血器官有
刺激作用。血沉开始时加快,1-3h后恢复正常。1h后凝血作
用即有显著上升。
(5)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小剂量能使肌体组织的氧化过程使
5~10次为一疗程;
亚急性、慢性疾病每次治疗10~15min,每日一次,
10~15次为一疗程; 恶性肿瘤高热疗法每次治疗40~60min,每周1~2次,
5~15次为一疗程,应与化疗、放疗基本同步。
(二)短波疗法
应用波长 10-100m 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短波疗法。 短波疗法主要以电感场法(又称线圈场法)进行治疗。
(三)微波治疗
微波是一种定向性电磁波辐射疗法,经特制的辐射器作
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特高频电磁波,因近似,但分米波
的作用深度深于厘米波,可达深层肌肉,而厘米波作用表 浅,只达皮肤、皮下组织及浅层肌肉。二者均有较明显的 温热效应,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大剂量 产生的高热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还有影响神经兴奋性、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非热效应。
毫米波只产生非热效应,无明显的温热效应,作用表 浅,有镇痛、消炎、促进组织生长修复的作用。
微波电疗的生物学效应与治疗作用
对皮肤、皮下组织的作用 对内脏器管的作用 对眼球的作用 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①欧姆耗损产热:高频电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耗损→ 热;
②介质耗损产热:高频电振荡→电解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
质耗损→热; ③共振吸收产热:当高频电频率很高时(厘米波),组织中某些成
分(水分子)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作用的高频电频率相近时产生共振,对
电磁波能量产生最大限度的吸收,被电能加强的微粒动能在运动过程中 因克服周围阻力而转变为热。
1、仪器设备安全
(1)治疗室地面应为木地板; (2)治疗床、椅、机台应为木质制成; (3)要有正规的地线装臵,有条件的应加屏蔽; (4)病人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不应接触暖气管、水管、治 疗机壳;
(5)有故障的治疗机或附件不能用于病人治疗,要经过
机修人员检修后方可使用; (6)两条输出电缆要等长,治疗过程中两条导线不能交 叉、打圈; (7)高频机与中频机不能同疗室使用,高频电将影响中
治疗剂量的划分
超短波治疗剂量决定于机器的功率、作用时间、电极
与人体之间的间隙、不同形状大小的电极等等综合因素。
治疗剂量的划分
1、电极面积:电极的面积大则治疗剂量大,面积小则剂量小。 2、电极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电极紧贴皮肤则作用表浅(涡电 流除外),电极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则作用可达较深组织。 3、作用时间:治疗时间长则治疗剂量大 ,时间短则剂量小。 4、输出强度:输出强度大时治疗剂量大 ,输出小时剂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