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的艺术风格
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

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学校:信阳师院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20115084001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科目:盆景制作与欣赏老师:卢东升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曹晓东摘要:中国盆景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受各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盆景流派,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色1我国盆景的发展历史景起源盆于中国,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万年青图案的陶器残块。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盆栽,是最原始的盆景。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
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
”这就是所谓的缶景。
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
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
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
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中国六大流派盆景艺术欣赏

中国六大流派盆景艺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
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
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
《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一、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中国盆景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

中国盆景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中国盆景是一种独特的造景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盆景的植物分类、造型方式和表现主题,可以将中国盆景分为传统盆景、吴山盆景、石山盆景、山水盆景和花卉盆景五大类。
每一类盆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首先,传统盆景是中国盆景的基础和核心,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传统盆景以山石为主要造型材料,通过巧妙地安排植物、山石和配件的摆放,形成一幅富有意境和表达主题的小型景观。
传统盆景注重自然、凝练、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常常以山水、江河、云雾、雨雪等自然景致为题材,具有追求自然之美、富有意境和深沉内涵的特点。
其次,吴山盆景是以吴派造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盆景。
吴山盆景注重山水画法的表现手法,追求立体效果和逼真的造景效果。
吴山盆景在山石的选材和组合上更加注重比例和平衡,追求巧妙、奇妙和完美的造型效果。
吴山盆景常常以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为主题,如水村、小桥、流水、人物等。
吴山盆景以其唯美、逼真、自然的表现方式而著名。
第三,石山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材料,通过工艺手法雕刻而成的盆景。
石山的选择和布局是石山盆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石山盆景注重山石的质感、形态和色彩,追求山石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和统一、石山盆景常常以奇特、险峻的山峰和峭壁为主题,通过让观者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权威来达到艺术审美的目的。
另外,山水盆景是以仿生的方式再现大自然山水的景观,是盆景中的重要一类。
山水盆景注重对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模拟和再现,通过精心布置植物、山石和配饰,再现山川、峰峦、水流、云雾等景观元素。
山水盆景以其浓缩、夸张、富有韵律感和想象空间的表现方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最后,花卉盆景是以盆栽花卉为主要元素的盆景形式。
花卉盆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盆景的造型,通过精心搭配不同花卉的颜色、形态和开花时节,达到美化环境、增加生活气息的效果。
花卉盆景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动人的视觉效果,受到许多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盆景具有传统盆景、吴山盆景、石山盆景、山水盆景和花卉盆景五大类。
盆景艺术流派

盆景的艺术流派及每个流派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代表作品巧云(黄杨)腾云(黄杨)岫云明末遗韵行云二、苏派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艺术风格:苏派盆景风格的特点,第一是古雅。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
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
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代表作品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整理)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摘要:对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作出简要的分析,今后中国盆景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点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
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7000年前(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到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
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徽派、等。
盆景是特殊的艺术。
它熔造型艺术和园艺科学于一炉,是以植物,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立意、造型、布局、养护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内构成立体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色。
国外盆景产业概况盆景源起中国,日本的“唐风化”“宋风化”,使盆景传向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向西方,欧美各国的盆景也逐渐兴起[1]。
在日本盆栽的影响下,成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各国参加的世界盆栽友好联盟(N.B.A)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过级盆栽协会(B.C.I)两大国际盆栽组织,推动国际盆栽的发展。
目前,在花卉盆景产业上,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都走在了我国前列。
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盆景和温室作物的液栽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
日本盆景得力于营养液加速栽培,提高盆景生产率和质量,并使其冲破壁垒森严的欧美检疫关卡,输出大量盆景,从而占领了国际市场。
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并形成流派。
1949年,扬派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
盆景意境特点

盆景意境特点
盆景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讲究物理空间的结构和美感,还追求深层次的意境和内涵。
以下是盆景意境的一些特点:
1.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盆景艺术追求画意与诗情的完美结合,通过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等手法,将自然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2. 意境的追求:盆景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植物、山石、水景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精髓。
3. 时间的艺术:盆景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逐渐展现出其完整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景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意境,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韵律和变化。
4. 空间的演绎:盆景艺术通过空间的变化和演绎,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
通过山石、植物的高低错落,水景的曲折变化等手法,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5. 生命的表达:盆景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植物大多具有生命力和生长力。
通过盆景的创作和养护,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力量,也可以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启示。
6. 人文情感的投射:盆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承载了人们对于自然、生命、文化等多重情感的投射。
通过盆景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文化之美等多重美感体验。
总之,盆景艺术的意境特点在于其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文化之美的深度挖掘和呈现。
通过盆景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深层次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启示。
中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中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来源/中国盆景复制·编辑/塞上齐翁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中国的盆景艺术流派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由于各地因具体条件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巨则如浩浩大江,细则似涓涓清溪,各具风格,各有个性,争奇斗艳,百卉竟开。
除前面五大流派之外,其他一些流派,在新的历史时期,也以崭新的风采,趁改革开放之东风,大有同川、扬、苏、沪、岭南一争雌雄之势,从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盆景艺术的繁荣局面!五大流派及其风格岭南派盆景及其风格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清朝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
然而,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
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
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景的艺术风格京派盆景的艺术风格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
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侧枝多以横枝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
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栎、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楂、桧柏、云杉等多达40余种。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广西盆景的艺术风格广西盆景虽然曾经是岭南派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已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山石盆景和石玩盆景,更显示出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桂派山水盆景又以表现桂林、阳朔、漓江等风景胜地的自然风光为优势,讲求清、通、险、阔、即清秀明丽,圆润通达,险峻幽深,景观壮阔。
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笋、英石、芦管石等。
树桩盆景以古桩头为主,因势取材,师法自然。
造型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矮桩型,树蔸奇古,盘根错节,枝托流畅,独立成景;二是潇洒型,树头苍雅,枝干挺拔,疏密有致,颇多野趣。
总体说来,可以称之为“八桂风貌”。
常用树种与岭南派大同小异,主要有榆树、九里香、福建茶、黄杨、六月雪、罗汉松、五针松、紫薇、榕树等。
闽派盆景的艺术风格闽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闽派盆景因此以榕树为盛,榕树为秀,享有“榕树独传”的美誉。
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两派之长,在采用蓄枝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
在对榕树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树的块根、气生根逐渐“提根”,形成“树干”一体,使干与根合二而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
山石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浙派盆景的艺术风格以浙江省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的浙派盆景。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艺术风格: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
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盛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树种除松、柏外,其他杂木类和观花、观果、观叶类共约100余种。
苏州园林-艺圃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尤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品种有红梅、二红、骨里红、绿萼、玉蝶、素白、台阁;台阁又分为银红阁与香花台阁等等。
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
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徽派树桩盆景,尤为梅桩盆景在造型上更趋自然。
其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基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阔,白帆点点,波光粼粼,好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图画。
苏州园林-怡园2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事业,首创“蓄枝截干”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要的粗度时,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枝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截,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
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枝(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部均匀。
枝托(相当于北派的枝盘、云片、枝片)是岭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山石盆景虽非岭南派所长,但也有相当的成就,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富于岭南画风。
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积石、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钟乳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苏州园林-怡园1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
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
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现在海派山石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
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石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
就总的艺术风格言,可以概括为8个字:雄浑苍劲,流畅自然。
苏州园林-掘政园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
传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次分明。
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苏派盆景的山石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練,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畅园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
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
顶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韵味。
“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
杨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山石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插花作品8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山石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谈盆景意境“诗情画意凝佳境,巧夺天工胜自然。
”诗情画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观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对盆景“美”的赞誉。
美在何处?唯一的表现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从何来?盆景的意境是来自大自然丰富秀丽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加工,更加超越自然,胜过自然,升华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审美鉴赏的中心。
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锦秀盆间吃,古朴丘壑望中存。
”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涵养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诗情画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性,常借鉴古人和近人的名画,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以及他自己的创作“归樵图”、“听松图”、“散牧图”、“枫林雅集图”、“观瀑图”等。
如唐寅的“焦石图”盆景,反以两棵抑制生长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浅盆栽植,布景简洁,意蕴丰富,给人以清凉幽境。
又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抚琴,旁边配一小件仙鹤及点石,“使人联想到诗人林和清的梅妻鹤子,又或许抚琴者正弹着一首梅花三弄。
这些盆景的制作,取材以植物为主体,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结合,颇富诗情画意,就能充分体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盆景艺术和盆景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表现。
绝非主观“营造”,而是以景结情的结果。
“以景结情”也是创造意境的最重要的过程。
仅此树桩盆景而论,取材于老干虬枝,蝇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态,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象的结合统一。
如单株式、丛林式、悬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结情”的创造意境。
如在92年一次江苏盆展中见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叠石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当的茂密小树,气势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现祖国的锦秀山河,该多伟大、美丽!油然而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
第六届江苏盆展,所见一盆老干虬枝的雀梅树桩盆景,主干老气横秋,横卧盆中,枝繁叶茂,翠盖葱葱。
景名为“静卧芳园不再武”。
“静”与“武”取其园主夫妇的名字,园主人毕生精力追求盆景,当到退休之年,专心致志于盆景艺术,不再为琐事争衡,以娱晚年,寓意言志,颇有意境。
树桩盆景枝干的处理也大有讲究,江苏盆景多以剪扎结合,云片造型为主,而云片的由来,历史悠久,又以扬派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调意境。
在技艺的要求方面,云片的造型,以扬派来说,要求平稳、严整,精扎细剪“一寸三弯”的技法,要求较严,在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师朱保强和已故盆景大师扬州的万观堂、泰州的王寿山,他们的作品都有较高的意境,绝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叹为观心。
但也有人认为云片造型,似乎太为呆板,以我个人管见,云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宗出“四王”的传统,云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韵的,如云片的分布,高低错落,有显有藏,云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这也就是根据山水树石的画理,“晴树平整”、“雨树下垂”、“风树偏斜”、“雪树空白”的原理,表现盆景的动势,能从云林深渺中领略千姿百态之风采,这就是追求意境。
这里并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国盆景的流派,丰富多采,兼容并蓄。
如岭南树桩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为借鉴,可谓是大自然的缩影。
近年来苏州的盆景艺术除传统风格外,更有所创新,以抽象的手法,制作盆景,给人以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