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2014修订版)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

整理者:李玉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复杂反应的类型【 A 】

A、基元反应

B、可逆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 C 】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直接合成法

D、追溯求源法

3、下列方法哪项不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 C 】

A、模拟类推法

B、分子对称法

C、平台法

D、类型反映法

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 D 】

A、逐级放大法和相似放大法

B、逐级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C、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

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是【 D 】

A、合成步骤少

B、操作简便

C、设备要求低

D、各步收率低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

A、瞬时收率

B、总收率C、选择率 D、转化率

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 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则苯的总转化率为【 D 】

A、39%

B、 62% C 、 88% D、 97.5%

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和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

B、280

C、330

D、3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9、选择重结晶溶剂的经验规则是相似相溶,那么对于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的溶剂是【 A 】

A、乙醇

B、乙醚

C、乙酮

D、乙烷

10、下面不属于质子性溶剂是的【 A 】

A、乙醚

B、乙酸

C、水

D、三氟乙酸

11、载体用途不包括【 B 】 .

A、提高催化活性

B、改变选择性

C、节约使用量

D、增加机械强度

12、为了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低沸点溶剂的热过滤不宜采用【 B 】

A、真空抽滤,出口不设置冷凝冷却器

B、加压过滤

C、真空抽滤,出口设置冷凝冷却器

D、不能确定

13、工业区应设在城镇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药厂厂址应设在工业区的【A 】位置。

A、上风

B、下风

C、下风或上风

D、侧风

14、《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 A 】污染物能在环境或生物体内积累,21、对人体健第康会类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一类和第二类

15、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票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的量,单位为mg.L-1。我国的废水检验标准规定以【 B 】作为氧化剂

A、高锰酸钾

B、重铬酸见

C、双氧水

D、浓硫酸

16、仅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经【 B 】后,BOD5通常可降至20~30 mg.L-1,水质可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过滤并调节PH值

17、氯霉素有几个手性中心【 B 】

A、一个

B、 2个.

C、 3个

D、 8个

18、氯霉素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 D】

A、伤寒杆菌

B、痢疾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以上都是

19、下列不具有抗癌作用酌抗生素是【 D 】

A、放线菌素

B、博来霉素

C、阿霉素

D、四环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10、青霉素工业大规模发酵生产采用二级种子培养,属于几级发酵【 A 】 A、三级 B、二级 C、四级 D、一级

20、四环素发酵培养工艺中,氨基态氨浓度应为【 A 】

A、100-200mg/L

B、100-200

C、100-200kg/L

D、100-200g/L

21、甾体化合物的生产工艺路线包招【 D 】

A、天然提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转化

D、以上都是

22、紫杉醇属于哪类化合物(A)

A、三环二萜

B、蒽醌

C、黄酮

D、多糖

23、紫杉醇分子结构中有多少手性中心【 B 】

A、 9

B、 8

C、 2

D、 ll

24、合成手性紫杉醇侧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哪些?【 D 】(1)双键不对称氧化法(2)醛醇反应法(3)肉桂酸成酯法(4)半合成法

A、(1)(2)

B、(2)(3)

C、(3)(4)

D、(1)(4)25、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期的基本工作程序大致可分为设计前期、设计期和设计后期三个阶段,其中设计期主要包括【 B 】A、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 B、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D、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试车

26、在工艺流程设计中,置通的二阶段设计是指【 D 】

A、可行性研究和工艺流程设计

B、中试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中试设计和扩大工程设 D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7、洁净等级分别为1万级和10 万级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l0万级的空气质量较高

B、1 万级的空气质量较高

C、质量相同

D、不能确定

28、理想反应器中的物料流型有【 C 】

A、滞流和湍流

B、对流和涡流

C、理合混合和理想置换

D、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

29、釜式反应器的操作方式有【 D 】 .

A、阃歇操作

B、半连续或半间歇操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C、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

D、间歇操作半连续操作和连续操作

30、釜式反应器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有【 D 】

A、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

B、间歇操作和半连续操作

C、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

D、间歇操作、半连续及连续操作

31、实际生产中,搅拌充分的釜式反应器可视为理想混合反应器,反应器内的【 A 】

A、温度、组成与位置无关

B、温度、组成与时间无关

C、温度、组成既与位置无关,又与时间无关

D、不能确定

32、釜式反应器串联操作时,串联的釜数以不超过【 C 】个为宜。

A、2

B、 3

C、 4

D、5

33、对于等温等容过程,同一反应液在相同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转化率,在间歇理想釜式反应器内所需的反应时间τ与在管式理想流动反应器中所需的空间时间τc之间的关系为:【 D 】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确定34、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气相等温等压反应,已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A(g)+2B(g)= C(g)+D(g),则反应时间t与空间时间t C之间的关系为【 A 】

A、 t〉t C

B、t=t C

C、t〈t C

D、不能确定

35、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硝化、还原、置换三个步骤,各步操作周期分别为24h、8h、12h,全部物料均为液体,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体积保持不变。若要保持各设备之间的能力平衡,则下列几种安排不合理的是【 C 】

A、1000L硝化釜3只,500L还原釜2只,1500L置换釜1只。

B、1500L硝化釜2只,500L还原釜2只,500L置换釜3只。

C、1500L硝化釜2只,500L还原釜3只,1500L置换釜2只。

D、3000L硝化釜1只,1000L还原釜1只,1500L置换釜1只。

36、对于反应级数较低,且要求的转化率不高的液相或自催化反应,应选用【 B 】

A、间歇釜式反应器

B、单台连续釜式反应器

C、多台串联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

D、管式反应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37、对于粘度大于50Paxs 的液体搅拌,为了提高轴向混合效果,则最且采用【 B 】

A、螺旋浆式搅拌器

B、螺带式搅拌器

C、锚式搅拌器

D、框式搅拌器

38、以下属于发酵焙养基的配制的一般原则是【 D 】

A、生物学原则

B、高效经济原则

C、工艺原则

D、以上都是

39、发酵过程须检测的参数是【 D 】

A、化学物药理参数

B、化学参数

C、生物参数

D、以上都是

40、我国的GMP推荐,一般情况下,洁净度高于或等于l万级时,换气次数不少于【 D 】次h-1。

A、10

B、15

C、20

D、25

41、对于热可塑性性药物,其粉碎宜采用【 C 】

A干法体粉碎 B、湿法粉碎 C、低温粉法碎 D、球磨粉碎

42、某反应体系的湿度为185℃则宜采用【 B 】作为加热介质

A、低压饱和水蒸汽

B、导热油

C、熔盐

D、烟道气43、某反应体系的温度为 260℃,则宜采用【 D 】 J

A、低压饱和水蒸汽加热

B、导热油加热

C、植物油加热

D、电加热

44、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物质的危险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最具有危险性的为【 A 】

A 甲类 B、甲类或乙类 C、戌类 D、甲类或戍类甲应.

45、“精烘包”属于洁净厂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 B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反应器题目补充

1、自催化反应宜采用____B____。

A、间歇操作搅拌釜

B、单釜连续操作搅拌釜

C、多个串联连续操作搅拌釜

D、管式反应器

2、对于热效应很大的反应,若仅从有利于传热的角度考虑,则宜采用( D )。

A、间歇釜式反应器

B、单台连续釜式反应器

C、多台串联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

D、管式反应器

3、对于反应速度较慢,且要求的转化率较高的液相反应,宜选用

____A____。

A、间歇釜式反应器

B、单台连续釜式反应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C、多台串联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

D、管式反应器

4、对于反应级数较低,且要求的转化率不高的液相或自催化反应,宜选用 ____B____。

A、间歇釜式反应器

B、单台连续釜式反应器

C、多台串联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

D、管式反应器

5、对于平行反应,若主反应级数低于副反应级数,则宜选用

____A____。

A、单台连续釜式反应器

B、管式反应器

C、多台串联连续操作搅拌釜

6、对于平行反应,若主反应级数高于副反应级数,则不宜选用

____A____。

A、单釜连续反应器

B、管式反应器

C、歇釜式反应器

D、多釜连续反应器

10、对于平行反应,若主反应级数高于副反应级数,则宜选用

____D____。

A、多釜连续反应器

B、管式反应器

C、间歇釜式反应器

D、 A、B、C 均可

11、正常操作时,物料呈阶跃变化的反应器是____C____。

A、间歇操作搅拌釜

B、单釜连续操作搅拌釜

C、多个串联连续操作搅拌釜

D、管式反应器

12、理想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反应器的空间时间τC与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τ之间的关系为:____D____。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能确定13、对于等温等容过程,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转化率,在间歇理想釜式反应器内所需要的反应时间τ与在管式理想流动反应器中所需要的空间时间τC之间的关系为:____B____。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能确定

14、已知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辅助操作时间为 1h,则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同一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达到相同转化率时,间歇釜式反应器所需的有效容积( A )管式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15、若忽略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辅助操作时间,则间歇釜式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____B____管式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6、对于等温变容过程,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转化率,在间歇理想釜式反应器内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与在管式理想流动反应器中所需要的空间τ时间t C之间的关系为____D____。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能确定

17、某气相反应在等温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若随着反应的进行,气相物质的摩尔量逐渐减小,则达到规定转化率时,反应时间τ与空间时间τC 之间的关系为 ____C____。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能确定

18、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气相等温等压反应,已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A(g)+2B(g)=C(g)+D(g),则反应时间τ与空间时间τC之间的关系为( A )。

A、τ>τC

B、τ=τC

C、τ<τC

D、不能确定

19、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气相等温等压反应,已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A(g)=C(g)+D(g),则反应时间τ与空间时间τC之间的关系为:

____C____。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A 、τ>τC

B 、τ=τ

C C、τ<τC D、不能确定

20、对于反应级数大于零的同一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时,理想管式流动反应器所需要的反应器体积与理想连续釜式反应器所需要的有效容积之比(称为容积效

率η)为____E____。

A 、η=1

B 、η≥1 C、η=0

D、η≤0

E、 0≤η<1

21、对于同一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时,理想管式流动反应器

所需要的反应器体积与理想连续釜式反应器所需要的有效容积之比(称为容积效率η)为____E____。

A 、η=1 B、η≥1 C、η=0

D、η≤0

E、 0≤η≤1

二、填空题:

1、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学科,包括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2、新药开发的历程为靶标的确定、先导物的发现、先导物的优化、临床前开发I期、临床开发lI期、临床开发Ⅲ期、临床开发IV期、上市。

3、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柝药物化学结构着手。1

4、基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归纳写成的一个或一套文件称为生产工艺规程,包括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生产过程控制。

4、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安排试验的应用技术;其常用实验方法有单因素平行试验优选法、多因素正交设计和匀设计优选法。

5、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6、中试放大研究方法包括: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数学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器放大、生物反应器放大。

7、影响中试的因素包括放大效应、原辅料的杂质、反应规模、影响放大的其他因素有原料输送、设备腐蚀、搅拌效率等工程问题。

8、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成为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9、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物和过渡态之间的能量差,此能量差成为活化能。

10、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往往遇到多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化学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分别为平顶型和尖顶型。11、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

12、药物合成和过汇程聚中的催化技术有酸碱催化、金属催化、酶催化和相转移催化。所涉及相转移催化剂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和开链聚醚。

13、按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否负载在载体上可分为:非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按催化剂活性组分是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分类:单金属催化剂和多金属催化剂。

14、化学方法制备手性药物包括化学拆分、化学不对称合成法15、手性药物合成过程中,对于外消旋体的拆分有直接结晶法和生成非对映异构体,其中直接结晶法中常用途径有自发结晶拆分和优先结晶拆分、逆向结晶拆分、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和结晶拆分。

16、化学需氧量为在一定条件用强氧化剂 (KmnO4)使污染物被氧化所需要的氧量分别用 C0D Mn表示。

17、生化需氧量值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18、生化需氧量值值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里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19、头孢氨苄的生产国内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即苯甘氨酰氯与 7-ADCA 缩合法、和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微生物酶酰化法。

20、半合成头孢菌素类与半合成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路线相似,主要有微生物酰化法和化学酰化法以工业生产的廉价青霉素为原料的青霉素扩环法三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21、基因工程菌发酵制药工艺过程可分为上游过程和下游过程。上游过程主要包括基工程菌的构建与发酵培养,核心是高效表达。下游过程包括分离纯化、药物制剂与质量控制等。

22、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化学灭菌、辐射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培养基过滤灭菌。

23、维生素 C的工业生产路线有莱氏合成法和两步发酵法。

24、塞来克西流为Ⅱ型环氧化酶抑制剂,该化含物可以甲苯为原料进行合成,请完成以下反应流程路线:

CH3

3H3C O CF3

O

H3C O

CF3

O

3 ?

25、按压力等级对压力器进行分类,压力在0.1-1.6MPa范围内容器属于低压容器;在1.6-l0 MPa范围内容器属于中压容器;压力在10-98MPa范围内容器属于高压容器;超压容器的压力范围为>98 Mpa。三、简答题

1、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

(1)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2) 间歇排放;(3)pH值不稳定;(4) 化学需氧量高。

2、列举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的 5个特征 (每个1分,列举 5项即可)。

1) 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

2) 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

3) 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

4) 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主毒

5) 设备要求不苛刻;6) 三废少,易于治理;

7) 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

8) 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3、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有哪些?

(l)物理方法,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在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2) 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处理废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3)物理化学方法,综台利用物力和化学的作用除去废水中污染物。

(4)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4、中试放大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原辅材料的过渡试验; (2) 设备材质和腐蚀试验;(3)反应条件限度试验;(4) 原辅材料、中间体及新产品质量的分析方法研究; (5) 反应后处理方法的研究。

5、列举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七个重大课题中的任五项,每答对一项4得分。

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七个重大课题:(1)配料比;(2)溶剂;(3)催化;

(4)能量供给;(5)反应时间及其监控;(6)后处理; (7)产。

品的纯化和检验

6、物料衡算的基准是什么?什么是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料衡算可以以每批操作为基准,也可以为单位时间、每千克产品为基准;选择性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转化率对于某一组分A来说,生成产物所消耗掉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为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用符号X A表示;收率是主要产物实际产量与投入原料理论产量之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用符号Y表示;三者间的关系为 Y=Xφ。

7、试述如何确定配料比及意义

答:有机反应很少是按照理论值定量完成,配料比主要根据反应过程的类型来考虑:

1)不可逆没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浓度 (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去除生成物之一,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2)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最适合的配料比应是收率最高,同时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

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反物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能参与主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4) 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当量,以增加主反应当竞争力。

5)为防止连续反应 (副反应)的发生,有此反应的配料比应该小于理论量,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停下来,即提限制反应时间。

确定配料比与反应应物浓度意义,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减少后处理负担。

8、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在工业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到的产品量来表示。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1) 温度:温度对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小,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绝大多数催化剂都都有活性温度范围。

(2) 助催化剂:在制备助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 (<1%。),这种物质活性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3)载体 (担体):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定物性质上,这种物质成为载体。

常用的载体活性碳、硅藻土、氧化铝、硅酸等。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从而使有效面积增大,既可以提高其活性,又可以节约其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其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现象,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4) 毒化剂: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催化毒物。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催化毒物即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甚至消失。

9、简答三废防治的措施。

生产工艺绿色化;循环使用与无害化工艺;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加强设备管理;

10、写出 BHC公司因发明以异丁基苯经合三成步布洛芬的新方法而获得1997年度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变更合成路线奖的布洛芬合成路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2

(三步反应)

9、简述反应器的概念及其作用。

是用来进行化学或生物反应的装置,是一个能为反应提供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实现将原料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设备;其作用是为化学或生物反应提供可人为控制的、优化的环境条件。

10、简述反应器设计的主要任务。

1) 选择反应器的形式和操作方法;

2) 根据反应及物料的特点,计算所需的加料速度、操作条件以及反应器体积,并以此确定反应器主要构件尺寸;3) 同时还应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11、简述氯霉素的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合成路线的优缺点?优点:起始原料易得,各步反应收率高,技术条件要求不高,在化学合成上巧妙了利用了前手性元素和还原剂的特点,进行手性合成。

缺点:合成步骤较多,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和副产物,如无妥善的综合利用途径,必将增加生产负担和巨大的环境污染。 .

12、简述氯霉素包括哪几条合成路线?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以乙苯为原料的含成路线;以苯乙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5.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设备材质与形式的选择;搅拌器形式与搅拌速度考察;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13、如何解决氯霉素立体构型问题?

采用刚性结构的原料或中间体,具有指定空间构型圜刚体结构进行反应时,不易产生差向异构体;利用空间位阻效应;使用具有立体选择性的试剂。

14、简述乙苯硝化用混酸中硫酸的作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4

1)使硝酸产生硝基正离子NO 2+,后者与乙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2) 使硝酸的用量减少至近于理论量:

3) 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后,对铁的腐蚀性很少,故硝化反应可以在铁制反应器中进行。

15、以下为宜苯乙烯出发经α-羟基对硝基苯乙胺制备氯霉素的合成路线,请根据反应以流下程为填写中间体及反应试剂,每空 1分。

C CH 2

Cl 2/CH 3OH

Cl

OCH 3

HNO 3/H 2SO 4

Cl

OCH 3

O 2N NH 3

H

C O 2N

CH 2O

NH 3

NH 2

OH

O 2N

Ac 2O/AcOH

H N OH

O 2N

O Na 2CrO 7

H N O

O 2N

O

四、分析题

1、液体联苯混合物自然循环加热装置的工艺流程如附图所示。请简要指出图中设备3、4、5、7设备名称及作用。 答: 设备3: ; 设备4: ;

设备5: ; 设备7: ;

设备3-贮存联苯混合物,当温度较低而使联苯混合物凝固时,可利用其中

的加热装置,使联苯混合物熔化。

设备4-用于回收联苯混合物蒸汽,减少挥发损失 设备5-联苯混台物在被加热的过程中体积 将发生膨胀,因此,系统不能采用封闭操作。 此投备用于贮存因体积膨胀而增加的联苯 混合物。此外该设备还可观察液体联苯的液位。 设备7-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设备1的

加热时,可将联苯混合物泄入该设备中,以防设备l 发生 事故。

2、用混酸硝化氯苯制备混合硝基氯苯。已知混酸的组成为:HNO 347%、 HO 24%;氯苯与混酸中摩尔比为 1:1.1;反应开始温度为40-55℃,并逐渐升温80℃;硝化时间为2h ;硝化废酸中含硝酸小于工1.6 %,含混合硝基氯苯为获得混合硝基氯苯的1%。现设计 A 、B 、C 三种工艺流程,试以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 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 ()倍。 ~10 ~30 C.30~50 ~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 为()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 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填空(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 0 分)1, 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 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___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 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 C.生产后处理 D.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_B __ 。 A. C-N B. C-C C . C-S D. C-O 3 ,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__D _____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 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_C—。 A.不盲 B. 单盲 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J倍的中试放大。 A. 10?50 B. 30?50 C . 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_C _______ 。 A.蛋白酶 B. 果胶酶 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纯化 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_A_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 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 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 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 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 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 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 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6、进行药物的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的要点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化学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化学工艺基础 2-1 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它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 答:石油化工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及氮肥工业等产品大约有 90%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90%左右的有机化工产品上游原料可归结为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和甲醇。其中的三烯主要有石油制取,三苯、萘、甲醇可有石油、天然气、煤制取。 2-2生物质和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 答:生物质和再生能源的市场在短期内不可能取代,传统能源的市场,但是在国家和国际政策的指引下,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中,可以发现新能源在开始慢慢进入试用阶段,在石油等传统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开发新能源也是势不可挡的,那么在我国生物质作现阶段主要仍是燃烧利用,但是越来越的的研究开始往更深层次的利用上转变,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生物质能源会开始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 2-3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是如何组织的? 答: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转变成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教材上有2个例子。 2-4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循环流程的特点: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 循环流程的优点:能显著地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流程的缺点:循环体系中惰性物质和其他杂质会逐渐积累,对反应速率和产品产率有影响,必须定期排出这些物质以避免积累。同时,大量循环物料的输送会消耗较多动力。 2-5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百分率。 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有副反应的体系,希望在选择性高的前提下转化率尽可能高。但是,通常使转化率提高的反应条件往往会使选择性降低,所以不能单纯追求高转化率或高选择性,而要兼顾两者,使目的产物的收率最高。 2-6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三个基本特征: ①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本身未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 ②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 ③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⑵改进操作条件。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制药工艺学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 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二、GLP、GCP、GMP、GSP;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 ◆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 ◆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 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 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 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必需和已有的方法对比,并注意对比类似化学结构、化学活性的差异。 五、全合成、半合成;(名词解释) ◆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 得。

化学工艺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任务是什么? 指生产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工业部门。进行的主要反应有裂解、氧化还原、加氢-脱氢、水解-水合和羰基化等。产品有低级烯烃、醇、酸、脂和芳烃等 2、天然气中的甲烷化工利用主要有哪三条途径? ●经转化先制成合成气,或含氢很高的合成氨原料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氨、高级醇和羰基化学 品; ●经部分氧化制乙炔; ●直接制造化工产品,如制造炭黑、氢氰酸、各种氯甲烷、硝基甲烷、甲醇和甲醛。 3、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 ●烷烃的的裂解,产物以C3、C4和中等大小的分子居多 ●异构化、芳构化、环烷化,使裂解产物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增多; ●氢转移反应(即烯烃还原成饱和烃),使催化汽油中容易聚合的二烯烃类大为减少 ●聚合、缩合反应 4、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那几类? 六环环烷烃的脱氢;五元环烷烃异构化再脱氢;烷烃环化再脱氢;烷烃异构化;加氢裂化 5、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加氢裂化是催化裂化技术的改进,在临氢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可抑制催化裂化时的发生的脱氢缩合反应,避免焦炭的生成。主要反应有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加氢精制,以除去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和二烯烃,以改善加氢裂化所得的油料的质量;加氢裂化,在裂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上进行裂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最大限度的生产汽油和中间馏分油 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哪些? 焦化-气化-液化;热解-气化-发电;气化-合成-燃料;液化-燃料-气化;液化-加氢气化 7、什么叫烃类热裂解法? 烃类热裂解:轻质烃类在高温(850°C)下受热分解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烃类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过程。 8、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些? 脱氢反应:R-CH2-CH3 R-CH=CH2+H2 断链反应:R-CH2-CH2-R’R-CH2=CH2+R’H 9简述在烷烃热裂解中,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固断链比脱氢容易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加而降低 ●脱氢难易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 ●带支链的C-H键或C-C键,较直链的键能小 ●低分子烷烃的C-C键在分子两端断裂比在分子链中央断裂容易,较大分子量的烷烃反之。 10、环烷烃热裂解的规律是什么? 环烷烃热裂解易得芳烃,含环烷烃较多的原料,裂解产物中丁二烯、芳烃的收率较高,乙烯较低,单环烷烃生成乙烯、丁二烯、单环芳烃 多环烷烃生成C4以上烯烃、单环芳烃 11、芳烃热裂解的反应类型? 芳烃不易裂解为烯烃,主要发生侧链断链脱H及脱H缩合反应。芳烃的一次反应中,芳烃经脱氢缩合转化为稠环芳烃,再转化为焦炭。固有:脱H缩合、断侧链反应,脱氢反应、开环脱氢。 12、简述各类烃类热裂解的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且烯烃的分子量越小,总产率越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产率低于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烯烃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环烷烃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芳烃:无烷基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烷基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生断和脱氢反应,芳环不开裂,可脱氢缩合为多环

制药工艺学试题

1.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 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 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19.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 类工艺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1.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 )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医_______ 生物制品。 一、~生物药物、生物制品、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 4 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 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基因重组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 药理学特性: 1活性强: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葡聚糖 凝聚浓缩__________ 、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 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 _______________ 、冷冻干燥、 __________ 、减压干燥等 3、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化学______________ 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吸附法__________ 、包埋法 、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四大类 1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C )A、SDS凝胶电泳B、盐析法C、凝胶过滤D、吸附层析 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A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化学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化学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化学工艺学试卷(两套) 一、选择题(2分/题) 1.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有( ) A石油 B汽油 C乙烯 D酒精 2.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酸二碱”是指( ) A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B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C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D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钾、碳酸钾 3.所谓“三烯、三苯、一炔、一萘”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的三烯是指( ) A乙烯、丙烯、丁烯 B乙烯、丙烯、丁二烯 C乙烯、丙烯、戊烯 D丙烯、丁二烯、戊烯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A乙烷 B乙烯 C丁烷 D甲烷 5.化学工业的产品有( ) A钢铁 B煤炭 C酒精 D天然气 6.反应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物质是( ) A石油 B乙烯 C苯乙烯 D丁二烯 7.在选择化工过程是否采用连续操作时,下述几个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操作稳定安全 B一般年产量大于4500t的产品 C反应速率极慢的化学反应过程 D工艺成熟 8.进料与出料连续不断地流过生产装置,进、出物料量相等。此生产方式为( ) A间歇式 B连续式 C半间歇式 D不确定 9.评价化工生产效果的常用指标有() A停留时间 B生产成本 C催化剂的活性 D生产能力 10.转化率指的是( ) A生产过程中转化掉的原料量占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数 B生产过程中得到的产品量占理论上所应该得到的产品量的百分数 C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品量占所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比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收率 11.电解工艺条件中应控制盐水中Ca2+、Mg2+等杂质总量小于( ) A 10μg/L B 20mg/L C 40μg/L D 20μg/L 12.带有循环物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单程转化率的统计数据()总转化率的统计数据。 A大于 B小于 C相同 D无法确定 13.()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A转化率 B选择性 C收率 D生产能力 14.三合一石墨炉是将合成、吸收和()集为一体的炉子。 A 干燥 B 蒸发 C 冷却 D 过滤 15.转化率X、选择性S、收率Y的关系是() A Y=XS B X=YS C S=YX D以上关系都不是 16.化工生产一般包括以下( )组成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制药工艺学题库

简答题及论述题 微生物发酵制药章节 1微生物发酵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 答:微生物发酵分三个时期,分别是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菌体生长期的特点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菌体的数量快速增加维持到一定的数量保持不变。产物合成期的特点是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最大高峰合成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自溶期的特点是菌体开始衰老,细胞开始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2生产菌种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应用? 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二,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三,诱变育种改良菌种四,杂交育种创新菌种五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六合成生物学定制菌种。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处理,缺点是操作繁琐不易获得新菌种。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退化生产水平和提高产量,但效率及增产幅度低。诱变育种改良菌种的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但缺乏定向性,要配合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杂交育种创新群种是具有定向性,但其技术难度高。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高工艺控制方便,合成生物学定制育种特点是菌种生产能力高,药物的研发和高效生产量高。 3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菌种的保存原理是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其主要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斜面低温保存二,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三,砂土管保存,四冷冻干燥保存,五液氮保存。其优缺点分别是斜面低温保存。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存时间短,不能经常移植。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砂土管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缺点是本方法只适宜于形成孢子和芽孢的菌种,不适用只有菌丝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 题目及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制药工艺学》习题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李谷才 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 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化和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药物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4.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5.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6.模拟类推法: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7. 平行反应: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8.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9. “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浙江大学化学工艺学题库完整

下列过氧化物中活性最高的是 A:过氧化物二正丁烷 B:过氧化物二异丁烷 C:过氧化物二正癸烷 D:过氧化物二异癸烷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Arrhenius方程能适用的反应是() A:基元反应 B:简单反应 C:复杂反应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同一过氧化物,在下列溶剂中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A:石油醚 B:苯 C:甲醇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无机矿的热法加工中,不需要添加其他物料的有() A:焙烧 B:煅烧 C:烧结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硫酸生产方法中得到硫酸浓度最高的生产方法是 A:塔式法 B:铅式法 C:接触法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物质中分子量最低的是: B ,分子量分布最窄的是 A:橡胶 B:纤维 C:塑料 参考答案:B

第7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最适宜温度随转化率增加而()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相对密度小于() 的原油可判定是轻质油 A:1.05 B:1.0 C:0.9 D:0.75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物质中是天然高分子的有 A:蚕丝 B:丁苯橡胶 C:聚乙烯 D:尼龙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越高,反应速度() A:越快 B:越慢 C:不变 参考答案:B 第11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温度增加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规律是 A:先降低后增加 B:先增加后降低 C:一直增加 D:一直降低 参考答案:B 第12题[多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LDPE制备过程中,可以提高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有 A:提高压力 B:提高引发剂浓度 C:提高温度 D:延长停留时间

制药工艺学试题全解.doc

1. 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 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 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 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 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2014修订版)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 整理者:李玉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复杂反应的类型【 A 】 A、基元反应 B、可逆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 C 】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直接合成法 D、追溯求源法 3、下列方法哪项不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 C 】 A、模拟类推法 B、分子对称法 C、平台法 D、类型反映法 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 D 】 A、逐级放大法和相似放大法 B、逐级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C、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 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是【 D 】 A、合成步骤少 B、操作简便 C、设备要求低 D、各步收率低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 A、瞬时收率 B、总收率C、选择率 D、转化率 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 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则苯的总转化率为【 D 】 A、39% B、 62% C 、 88% D、 97.5% 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和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 B、280 C、330 D、3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 名解: 先导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它具有确定的药理活性,因存在某些缺陷,无法直接药用,但却作为线索物质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前提。 制药工业: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制造业,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药物的工艺路线:一个化学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制备途径,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制备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类型反应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即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用两个相同分子经化学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位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倒推法:就是从最终产品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该法又称追溯求源法。 一锅合成: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只有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通常物料量以摩尔为单位,则称为物料的摩尔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的包围着。由于溶质离子对溶剂分子施加特别强的力,溶剂层的形成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 相转移催化剂: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之间发生反应的物质,即使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的物质。 正交实验: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叫做正交实验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的过程。 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的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生产工艺规程:一个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但其中必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下最为合理、最为经济又最能保证产品重量的。人们把这种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形式。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将上述这些物质加以结构改造或人工合成创造出的自然界没有的新的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氨基酸:羧酸分子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L型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立体异构现象,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称为L型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元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分别是: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初生氨基酸: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硝酸还原及自外界吸收氨使酮酸氨基化成相应的氨基酸和微生物通过转氨酶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上,生成的新的氨基酸称为初生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