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危险化学品及安全操作的认识概论(140页)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认识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认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有潜在的危害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保健、科学研究等领域,然而,若不正确使用、储存或处理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对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其危险性质,可将危险化学品分为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爆炸品、氧化剂、放射性物质等不同类别。
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其次,正确的储存和处理危险化学品至关重要。
危险化学品应该储存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如化学品柜、储罐等,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合理标识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并将其放置在远离火源、避免日晒和潮湿的地方。
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以降低接触风险。
此外,必须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遵循相关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其性质、用途和安全措施。
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并采取防止泄漏和扩散的措施,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最后,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
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对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认识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准确识别化学品的危险性质,正确储存和处理化学品,遵循操作规程和法律法规,将有效降低危险化学品带来的风险。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带来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危险化学品(Hazardous Chemicals)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特殊性质,危险化学品的不正确使用、储存或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破坏。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ppt

04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CHAPTER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
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运输 、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各项 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 使用等环节进行记录,形成完整的档 案资料,便于追溯和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 录
• 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与危害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 案例分析
01 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CHAPTER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 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 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与评估
检查制度
建立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 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检查 ,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检查内容
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容器、安 全设施、运输工具、操作规程等 ,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实施情
详细描述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危 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案 例,如某大型化工厂 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分析安全管理体系的 构成和运行机制,如 安全责任制、安全培 训、风险评估等。
介绍安全管理的成功 经验和教训,以及如 何借鉴和推广先进的 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 经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处置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如疏散人员、隔离泄漏区域、清理泄漏物等,以减 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危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

危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
《危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
危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或其他危害性质的化学品,其使用和储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危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要点:
1. 了解危化学品的性质。
在使用危化学品前,必须对其性质进行了解,包括其毒性、腐蚀性、燃烧性等,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在使用危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省略任何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危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4. 妥善储存危化学品。
危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严禁与其他物质混合存放,确保其安全性。
5. 情况预案准备。
在使用危化学品时,必须做好意外事故的预案准备,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和急救措施等,以便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迅速应对。
总之,危化学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只有做到了全面的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与防护

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与防护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与防护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它在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危化品的定义、风险评估、安全操作培训和防护措施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危化品。
危化品指那些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放射性等特性的化学物质。
危化品的不当使用和操作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针对危化品的风险评估是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危化品操作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危化品的特性、环境条件、操作过程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
只有了解了危险性,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接下来是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危化品的识别、储存和运输、应急处理等方面。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危化品的特性,学会正确操作危化品,提高危化品事故的防范能力。
除了培训,防护措施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防护措施可以从个人防护、装备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
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以防止危险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装备设施方面可以采用防火设备、防爆设备等,提升现场安全水平。
管理制度则是指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在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与防护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其他内容同样值得关注,例如紧急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和监管力度的提升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对于危化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而言,危化品安全操作培训与防护工作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了解危化品的特性、进行风险评估、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安全。
这不仅是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安全常识,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特性、危害,以及在储存、运输、使用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安全要点。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预防措施;应急处理一、引言危险化学品在现代工业、农业、医药和科研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由于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如果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常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一)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二)分类危险化学品通常根据其危险特性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一)易燃性许多危险化学品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扑救。
(二)爆炸性一些危险化学品在受到撞击、摩擦、高温等外界因素作用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三)毒性危险化学品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误食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四)腐蚀性腐蚀性危险化学品能够对金属、皮肤、眼睛等造成腐蚀和损害。
(五)放射性放射性危险化学品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四、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险化学品可以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二)对环境的危害危险化学品泄漏到环境中,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

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毒害、腐蚀、放射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生产、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一、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多种多样,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每种化学品的特点和危险性质,在进行操作之前明确危险点和风险。
例如,有些化学品具有易燃的性质,操作时需要避免火源;有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需要使用专用的操作台和工具;有些化学品具有毒性,需要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等。
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人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在操作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化学品具有毒性时应佩戴防毒面具;化学品有腐蚀性时应佩戴耐酸碱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同时,要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和适用性,定期检查和更换。
三、正确操作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在进行危险化学品操作之前,必须了解操作步骤和要求,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例如,在装卸化学品时要保持容器稳定,避免摔落和碰撞;在混合化学品时要遵循正确的比例和顺序。
储存危险化学品时要注意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存造成反应和事故。
四、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在危险化学品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工作。
例如,当化学品泄漏时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和清理,避免扩散和污染。
当发生事故时,要迅速报警并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适当处理和救援。
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杜绝违章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定期开展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在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危化品操作安全知识

一、常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
• 6、汽油
• • • • • • • 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液体;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无色透明液体, 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氯仿和苯等。闪点:-50℃;熔点<-60℃;密度:相对密度( 水=1)0.70~0.79; 属低毒类。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汽油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汽油应急处理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 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 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一、常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
• 2、危险化学品分类:
依据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86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 将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8大类。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
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医药卫生、农业生产等领域都会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因此,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危害特性,例如有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伤害;有些化学品具有毒性,会对人体内脏器官造成损害;有些化学品具有爆炸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品,避免事故的发生。
其次,正确的存储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危险化学品应该存放在专门的化学品储存室内,储存室内应该配备有防火、防爆、通风等设施,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存储。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避免化学品直接接触到皮肤或呼吸道。
另外,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应该在专门的实验室或工作区进行,禁止在普通办公区域或食品区域使用危险化学品,以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此外,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处置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的运输车辆,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运输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化学品泄漏或事故的发生。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禁止随意倾倒或混合处理危险化学品,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也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或中毒事件,应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同时,对于事故的处理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以便事后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总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了解和掌握,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4
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
•1 易燃性 易燃固体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
强烈、连续的燃烧。 •2 可分散性与氧化性
固体具有可分散性。一般来讲,物质的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 分散性就越强。当固体粒度小于0.01mm时,可悬浮于空气中,这样能 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固体的可分散性是受许多因素影 响的,但主要还是受物质比表面积的影响,比表面积越大,和空气的接 触机会就越多,氧化作用也就越容易,燃烧也就越快,则具有爆炸危险 性。如粉尘爆炸。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同时随之增加, 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在密闭容器中贮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挥 发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2
•4 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贮罐、槽车、油船的
输送、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 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 烧和爆炸的危险。 •5 毒害性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 压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 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按其性质 分为以下三项:
此类气体极易燃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遇 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燃烧 爆炸,例如氢气、一氧化 碳、甲烷。
17
不燃气体系指无毒、不燃 烧的气体,包括助燃气体。 但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助 燃气体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遇油脂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如压缩空气、氮气。
高闪点液体: 230C ≤闪点﹤610C 如:丁醇(闪点为350C) 氯苯(闪点为280C)等。
19
20
21
特性:
•1 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随着
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 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 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粘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 •3 受热膨胀性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即全 组 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 动
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即全组 染毒
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即全组染 毒
液体经口:50mg/kg﹤LD50 ≤2000mg/kg
经皮(24h):200mg/kg﹤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1h: 2mg/l﹤LD50 ≤100mg/l
经口:LD50 ≤5mg/kg 经皮:LD50 ≤40mg/kg
粉尘、烟雾或蒸气吸 入1h:LC50 ≤0.5mg/L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对危险化学品及安全操作的认识
2
3
4
5
据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共发生危化品事故60起
和死亡135人,同比减少23起和14人,分别下降27.7%
和9.4%。 161人
157人
149人
135人
99人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2年
“十一五”期间危化事故死亡人数
2.工艺过程复杂
3.高温与高压(低温和真空)
氨合成的压力有的达到32Mpa 高压聚乙烯生产压力为300Mpa 乙烯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 乙烯深冷分离温度需降到零下167摄氏度
高压带来的危险性
高温带来的危险性
4.危险源集中
5.连续作业
操作人员夜间易瞌睡。 冬天北方易冻凝;夏天储存物料高温。 长期连续生产,容易引起设备的疲劳、腐蚀等变化累积。
13
14
特 性:
爆炸性强
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快速发生 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温度 速升并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
敏感度是确定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 志。一般来讲,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易爆炸。例如, 炸药受热、撞击、摩擦、遇明火或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都易发生爆炸。
6
内容介绍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二、危险化学品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四、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五、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 六、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7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凡具有爆炸、易燃、腐蚀性等性质, 在运输、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 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 化学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国 家标准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 名编号》的规定)
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 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
组成分为以下二项:
氧化剂 指处于高氧状态,具有强氧
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 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 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 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 高锰酸钾等;
有机过氧化物 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 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 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
•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接触低度浓度毒 物而造成机体某一脏器损害或全身中毒。
49
毒性物质的形态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它产生于固体物
料的粉碎过程中。
颗粒越小,悬浮时间越长,被吸入可能性越大。
50
毒性物质的形态
烟
烟通常指当金属被熔化、气化后迅速冷却所产生的悬 浮于空中的非常小的的固体颗粒, 粒度在1微米以下。
确定是否 为危险品
进行健康危害和 物理危害的试验
危险品
爆炸品 压缩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非危险品
10
16个主标志
11
12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 用下(如受热、受压、撞 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 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 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 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 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8
种类繁多:
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 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 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
应用广泛: 广泛用于化工、化学制药、选矿、轻工、食品、
造纸、自来水处理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具有危险性: 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检索有关理化、燃 爆和毒性数据
15
有的具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TNT、硝化甘油、雷汞等都具有
一定的毒性。
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品如酸、碱、盐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 的化学品。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 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苦味酸受铜、铁 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
16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27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一定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 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例如: 三氧化二砷(剧毒) 、敌敌畏(有毒)
28
毒害品分三级
固体经口:50mg/kg﹤LD50 ≤500mg/kg
该类气体有毒。对人畜有强 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 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 燃、氧化、腐蚀等性质,如 一氧化氮、氯气、氨。
18
易燃液体
低闪点液体:闪点﹤- 180C 如:乙醚(闪点为- 450C)
乙醛(闪点为- 380C)等; 中闪点液体:- 180C≤闪点﹤ 230C
如:苯(闪点为- 110C) 乙醇(闪点为120C)等;
另外,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 燃烧爆炸。
25
自燃物品的主要特性
•1 极易氧化 自燃的发生是由于物质的自行发热和散热速度处于不平衡状态
而使热量积蓄的结果。自然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 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 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起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 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
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4. 有 害 是指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或者在环境中散布 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性质。
腐蚀性 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混合酸(王水)。 碱类:氢氧化钠等。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险性
1.物料危险性大
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 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都也是具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
或液体。 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 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 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
醇钠等; ● 其它化学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 氯化铜、氯化锌等。
腐蚀品
30
腐蚀品的特性:
•1 强烈的腐蚀性
它对人体、设备、建筑物、构筑物、车辆、船舶的金属结构都易发生 化学反应,而使之腐蚀并遭受破坏。
36
(3)闪点:又称闪燃点。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 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闭杯法)。
闪点越低,着火的危险性越大。一般认为: 闭杯闪点﹤61℃的液体为易燃液体。
2.易爆
(1)爆炸(燃烧)的三要素:
发生爆炸或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点火源
(2)爆炸极限:
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尘等)与空 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 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能立即发生 爆炸,这个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