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tter原理和流程课件(PPT 44页)

合集下载

PVD(Sputter)介绍ppt

PVD(Sputter)介绍ppt
PVD(Sputter)介绍
-
PVD(Sputter)介绍
1:PVD:即物理气相沉积(Physicql Vapor Deposition)的简称,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溅 射镀膜,离子束和离子助,外延膜沉积技术 等四大类. 2:PECVD:即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lasma-Enhanced Chmical vapor
-
PVD(Sputter)介绍
图2 Sputter溅镀模型
气体 固体
图3 Sputter溅镀后原子分子运动模型
-
图4 溅射原子弹性碰撞模型
PVD(Sputter)介绍
二、磁控溅镀相关知识: 1、物理依据:在磁感强度为B的磁场中,电荷
为q、运动速度为 v的带电粒子,所受的磁场力为F
称为洛仑兹力,F=qvXB 。如பைடு நூலகம்示
起辉时的发光过程解释如下: 当输入真空室的反应气体或溅镀气体被高速 旋转的电子碰撞后,气体与电子发生一系列 的解离、激发、附着等过程,由于部分电子 能量不足,便会把气体激发成亚稳态,
e + A → A* + e A* → A + hv (光子) 而亚稳态由于其外层电子的活跃性强,会回 到气体的稳定态,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 式释放出来。如图:
Deposition),其他还有LPCVD ,MOCVD, 等. APCVD
-
PVD(Sputter)介绍
一、Sputter(溅镀)定义及种类: 1、定义:所谓溅镀(Sputter)乃指物体以离子撞击时,被
溅射飞散出.具体过程:被电离之气体离子如Ar离子等受到阴 极加速快速与靶材表面撞击时,在靶材表面被电场所放出的 电子中和而呈中性,但仍保存其运动能量与植入靶材内部, 而靶材固体内部受此异离子植入而损伤其结晶,同时构成结 晶格的原子间相互重复碰撞,最终使表面的原子及分子被放 出至界外。如此原子大小的粒子从固体表面撞击分离而构成 离子,此称为溅镀(Sputter),又称电浆放电。如果将气体 加热至极高温或任其与高能量粒子相撞击,电子可由原分子 中释出,形成一带正负电粒子的集合体,称为电浆或等离子 体(Plasma);

Sputter原理和流程课件

Sputter原理和流程课件

機械 流程
路漫漫其悠远
Sputter Process Flow:
➢ 1、抽真空(粗抽) - 760torr至10-3 torr ➢ 2、抽真空(細抽) - 10-3 torr至10-8 torr ➢ 3、到達底壓約10-7 torr後通Ar氣,使壓力控
制在約數mtorr ➢ 4、加入電場(target為負極),點燃plasma,
開始鍍膜 ➢ 5、膜厚度達到之後,停止電場 ➢ 6、基板從S Chamber傳到T Chamber ➢ 7、基板送入L Chamber,破真空取出
路漫漫其悠远
Hillock (Al)
原因:
w film的膨胀系数小于底材时,从高 温降至室温,film受到挤压应力, 若此应力过大时,Al原子沿晶界 向膜上移动,形成小的突起
路漫漫其悠远
Void
後果:增加膜的阻抗 解决方案: 減小grain size 提高靶材密度 金屬連線上絕緣層通常厚度比較薄在1000到3000之間,即使
金屬層角落部分有凸出也不至於連起來形成Void 控制ITO成膜速度合適
路漫漫其悠远
Spike(Al)
原因: w Si在400℃左右對Al有一定的固態溶解度,因此沉積於Si上
w ITO靶材為高硬度陶瓷材 料,面積大時製造較難,故 採用多塊小靶材拼接而成, 接縫處常有Nodule存在
w 制程中Nodule爆裂開形 成許多ITO屑,飛到靶材上 遮住部分靶材無法Sputter, 形成新的Nodule
路漫漫其悠远
Nodule(ITO)
後果: w 引起ITO flake產生,掉落於基板為Particle,影響鍍膜品質,
導致ITO层的阻抗惡化并且减少ITO层的透光率 解決方案: w 用超高密度的ITO靶材(>95%)可獲得改善 w 將target表面處理平滑及乾淨

Sputter溅镀原理

Sputter溅镀原理

Sputter磁控溅镀原理Sputter在辞典中意思为:(植物)溅散。

此之所谓溅镀乃指物体以离子撞击时,被溅射飞散出。

因被溅射飞散的物体附著于目标基板上而制成薄膜。

在日光灯的插座附近常见的变黑现象,即为身边最赏见之例,此乃因日光灯的电极被溅射出而附著于周围所形成。

溅镀现象,自19世纪被发现以来,就不受欢迎,特别在放电管领域中尤当防止。

近年来被引用于薄膜制作技术效效佳,将成为可用之物。

薄膜制作的应用研究,当初主要为Bell Lab.及Western Electric公司,于1963年制成全长10m左右的连续溅镀装置。

1966年由IBM公司发表高周波溅镀技术,使得绝缘物之薄膜亦可制作。

后经种种研究至今已达“不管基板的材料为何,皆可被覆盖任何材质之薄膜”目的境地。

而若要制作一薄膜,至少需要有装置薄膜的基板及保持真空状况的道具(内部机构)。

这种道具即为制作一空间,并使用真空泵将其内气体抽出的必要。

一、真空简介:所谓真空,依JIS(日本工业标准)定义如下:较大气压力低的压力气体充满的特定的空真空单位相关知识如下:二、Sputter(磁控溅镀)原理:1、Sputter溅镀定义:在一相对稳定真空状态下,阴阳极间产生辉光放电,极间气体分子被离子化而产生带电电荷,其中正离子受阴极之负电位加速运动而撞击阴极上之靶材,将其原子等粒子溅出,此溅出之原子则沉积于阳极之基板上而形成薄膜,此物理现象即称溅镀。

而透过激发、解离、离子化……等反应面产生的分子、原子、受激态物质、电子、正负离子、自由基、UV 光(紫外光)、可见光……等物质,而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就称之为电浆(Plasma )。

下图为Sputter 溅镀模型(类似打台球模型):图一中的母球代表被电离后的气体分子,而红色各球则代表将被溅镀之靶材(Si 、ITO&Ti 等),图二则代表溅镀后被溅射出的原子、分子等的运动情形;即当被加速的离子与表面撞击后,通过能量与动量转移过程(如图三),低能离子碰撞靶时,不能从固体表面直接溅射出原子,而是把动量转移给被碰撞的原子,引起晶格点阵上原子的链锁式碰撞。

Sputter工艺介绍PPT

Sputter工艺介绍PPT
基片导致基片升温的问题
缺点: 1 不适用于溅射绝缘材料 2 靶面上磁场的相应位置因为快速溅射,形成沟道。使靶材利用率
低,使用后期的沉积均匀性变差。
9
第二部分
Sputter装置构造
10
2.1 设备概况
11
2.2 Load/Unload室
作用 1.基片进出设备 2.在大气与高真空腔室间压强过渡
* 高代线设备在Load/Unload室
靶材粒子沉积于基板成膜(101eV)。
18
Sputter室影响膜质结构的主要参数
1 靶面与基片距离影响沉积分布 随靶材的消耗,靶面与基片距离增加。通过磁体位置调节作补偿。
2 气体流量与成膜压强 3 DC电源的输出 4 基片温度
19
第三部分
Sputter制程品质控制
20
Rs & Thickness
向 方向漂移,从而在该路径加快溅射,在靶面形成
EB
8
1.5 直流磁控溅射的特点
除提高沉积速度外,直流磁控溅射有以下优点: 1 因能在靶面形成高密度等离子,工作压强低于普通直流溅射 2 溅射粒子迁移途中碰撞减少,到达基片时具有较大动能 3 可以将阳极设在基片位置以外(SM应强度B与靶面平行的分量方向为z轴,
在近靶面正交电磁场内二次电子的运动:
vx
v
c os (qB m
t)
EB B2
v⊥为电子初始速度垂直v于y B的v 分sin量(qm大B t小) 。
即电子在与B垂直的平面做半径为
的圆周运动的同时,以
m
r v
qB
速率 “跑道v ”EB
3 薄膜与基片的结合性强 ——粒子沉积后有足够能量进行迁移,结合牢固

Sputter原理和流程课件(PPT44张)

Sputter原理和流程课件(PPT44张)
提高Target的纯度,使其低氧化低雜質(Inclusion) 提高Target密度( Void ) 提高Target表面平整度(Surface Finish) 减小target晶粒的大小,提高均一性(Gain Size)
Nodule(ITO)
原因: w ITO靶材是由氧化銦及氧化錫熱燒結而成,若混合不均及壓結密度不足 就易在濺鍍時產生節瘤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PVD Flow
機械流程
動作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Sputter Process Flow:
1、抽真空(粗抽)
- 760torr至10-3 torr 2、抽真空(細抽) - 10-3 torr至10-8 torr 3、到達底壓約10-7 torr後通Ar氣,使壓力控 制在約數mtorr 4、加入電場(target為負極),點燃plasma, 開始鍍膜 5、膜厚度達到之後,停止電場 6、基板從S Chamber傳到T Chamber 7、基板送入L Chamber,破真空取出
Substrate Temperature Chamber Pressure Gas Flow Rate DC Power Magnet Scan Speed/Field

即溫度、壓力、氣體氣流之速率、DC功 率密度、磁鐵掃描及範圍。
Sputtering
principle
•定義: •原理: 濺鍍,即利用電漿所 利用DC Power將通入 產生的離子,藉著離 的Process Gas解離成 子對被濺鍍物體電極 電漿,藉著離子對靶 的轟擊,使電漿的氣 的轟擊將靶材物質濺 相内具有被鍍物的粒 射飛散出來,而附著 子來產生沉積薄膜的 於目標基板形成膜。 一種技術。

Sputter工艺介绍

Sputter工艺介绍

18
b
Sputter室影响膜质结构的主要参数
1 靶面与基片距离影响沉积分布 随靶材的消耗,靶面与基片距离增加。通过磁体位置调节作补偿。
2 气体流量与成膜压强 3 DC电源的输出 4 基片温度
19
b
第三部分
Sputter制程品质控制
Rs & Thickness
主要影响因素
溅射时间、 DC功率; 基片温度、放电压强、杂质气体成分
Sputter Introduction
2009/12/17
1
b
content
Sputter原理 Sputter装置构造 Sputter制程品质控制
第一部分
Sputter原理
1.1 原理概述
在真空环境电极两端加上高压产生直流辉光放电,使导入的工 艺气体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轰击靶材,逸出的靶材原 子和分子向被镀膜基片表面沉积。
Sptuuer室间搬送
Transfer室底部四个光学sensor判断基
13
片是否存在,并检查基片位置。
b
2.4 Heater室
作用 在溅射前对基片预加热
14
b
通过加热板将基片预加热到溅射 所要求温度
对每个目标加热温度需要实验测 定温度设定值与最短加热时 间
15
多层加热板
b
2.5 Sputter室
2 粒子入射角度
倾斜入射利于提高溅射率;
3 入射粒子的种类
重粒子的溅射率高于轻粒子。
4 靶材温度
温度升高,靶材原子间结合力减小,入射粒子较小的能量即可使 溅射发生
5 5 工作压强……
b
1.3 溅射镀膜的特点
1 膜厚的可控性与重复性好 ——基于参数控制与溅射粒子的方向随机

CH2-3 sputtering

CH2-3 sputtering

2.3.1 溅射镀膜概述
3. 溅射镀膜的特点
(3)薄膜密度高,针孔少,纯度高——因为没有坩锅污染; (4)膜厚可控性和重复性好——通过控制靶电流和放电电流。 (5)可以在较大面积上获得厚度均匀的薄膜。 可以“在任何材料的基板上沉积任何材料的薄膜”,所以在新材料发 现、新功能应用、新器件制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荷能粒子可以是电子、离子或者中性粒子,因为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容易 加速并且获得需要的动能,所以大多采用离子作为轰击粒子。
2.3.1 溅射镀膜概述
1. 溅射镀膜的概念
2.3.1 溅射镀膜概述
离子轰击固体表面的效应
荷能粒子:离子Βιβλιοθήκη (易于在电磁场中加速或偏转)伴随着离子轰击固体表面的各种现 象(右图): 1)大部分中性粒子(成膜) 2)二次电子(辉光放电) 3)少部分二次离子 4)气体解吸、加热等其他现象

.M
+ e- => M1 + M2 + e-
2.3.2 等离子体介绍
4.等离子体分类
极光、日光灯 电弧、碘钨灯
冷等离子体 Te≠Ti, Ta
热等离子体 Te=Ti, Ta
聚变、太阳核心
低 温 等离子体
100000C 1eV
高 温 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2.3.2 等离子体介绍
5. 低温冷等离子体形成方法 真空条件下直流辉光放电 真空条件下的射频辉光放电 真空条件下的微波等离子体 电晕放电 大气等离子体炬 大气条件下的介质层放电
2.3.2 等离子体介绍
.M
+ e- => M+ + 2e-

an electric field is introduced that accelerates the free electrons

Sputter基本原理与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Sputter基本原理与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反应性溅射:
在溅射镀膜时, 有意识地将某种反应性气体引入溅射室并达到 一定的分压, 即可改变或控制沉积特性, 从而获得不同于靶材的新 物质薄膜,这就叫反应性溅射;
通入不同的反应气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沉积膜层: 通入氧气可以形成氧化膜; 通入氮气可以形成氮化膜; 通入甲烷(CH4)可以形成碳化物膜; 通入硫化氢(H2S)可以形成硫化物膜;
5-1 溅射镀膜设备
34
第五章 溅射镀膜设备
123 45 67 8
C1 C2 C3
C5 C6 C7
AZO
Ag预留 Al Al
NiV
5-2 溅射镀膜设备示意图
各个腔室底压要求:
1. 上下料腔室底压:C1/C7≤ 1 x 10-3 mbar 2. 缓冲腔室底压 :C2/C6≤ 3 x 10-6 mbar 3. 传输腔室底压 :C3/C5≤ 1.5 x 10-6 mbar 4. 工艺腔室底压 :C4/1C4/8≤ 1.5 x 10-6 mbar
1. 在放电开始前,放电间隙间电场是均匀的; 2. 放电过程主要是靠阴极发射电子来维持的; 3. 放电气压一般维持在10~10-3mbar; 4. 放电电流密度一般要维持在10-1~102mA/cm2; 5. 电压一般为300~5000V;
18
第二章 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
阴极辉光区 阴极暗区 法拉第暗区
2-1 辉光放电
15
第二章 等离子体
自然中的等离子体:
2-3 雷电
2-4 极光
16
第二章 等离子体
等离子的应用:
2-4 真空镀膜
辉光 放电
2-5 日光灯
17
第二章 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 溅射所需要的轰击离子通常采用辉光放电获得。辉光放 电是气体放电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稳定的自持放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cleation Grain Growth Coalescence Filling of Channels Film Growth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Void
後果:增加膜的阻抗 解决方案: 減小grain size 提高靶材密度 金屬連線上絕緣層通常厚度比較薄在1000到3000之間,即使
金屬層角落部分有凸出也不至於連起來形成Void 控制ITO成膜速度合適
Spike(Al)
原因: w Si在400℃左右對Al有一定的固態溶解度,因此沉積於Si上
的Al在經歷約400 ℃以上的步驟時,Si將借擴散效應進入 Al,Al亦回填Si因擴散而遺留下的空隙,在Al與Si進行接觸部 分形成Spike
Al 場氧化膜
N+
Si
Spike(Al)
後果:如果尖峰長度太長,穿透了膜層,會導致短路 解決方案: w 一般在金屬鋁的沉積制程中主動加入相當於Si對Al之溶解度
•原理:
濺鍍,即利用電漿所 利用DC Power將通入 產生的離子,藉著離 的Process Gas解離成 子對被濺鍍物體電極 電漿,藉著離子對靶 的轟擊,使電漿的氣 的轟擊將靶材物質濺 相内具有被鍍物的粒 射飛散出來,而附著 子來產生沉積薄膜的 於目標基板形成膜。 一種技術。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w ITO靶材為高硬度陶瓷材 料,面積大時製造較難,故 採用多塊小靶材拼接而成, 接縫處常有Nodule存在
w 制程中Nodule爆裂開形 成許多ITO屑,飛到靶材上 遮住部分靶材無法Sputter, 形成新的Nodule
Nodule(ITO)
後果: w 引起ITO flake產生,掉落於基板為Particle,影響鍍膜品質,
Target
Oxide or Void
Heated area
Ar
Substrate Wing type
Melted partical
Dome type
Splash
後果:大块金属残留导致闸极线与信号线短路 解决方案:
用Shield plate装置保護Target邊緣不被Arcing 改变Target的形状可以減少Arcing 預防Arcing對策->
Substrate Temperature Chamber Pressure Gas Flow Rate DC Power Magnet Scan Speed/Field
即溫度、壓力、氣體氣流之速率、DC功 率密度、磁鐵掃描及範圍。
Sputtering principle
•定義:
導致ITO层的阻抗惡化并且减少ITO层的透光率 解決方案: w 用超高密度的ITO靶材(>95%)可獲得改善 w 將target表面處理平滑及乾淨
Void
原因: w film的膨胀系数大于底材时,从高温降至室温时,film受到拉伸应力,如此
应力过大时,Al原子沿晶界向膜下移动,形成許多空隙(Void)或裂痕 (Cracks) w Al在高温制程时,成膜的晶粒方向不一样,(111)晶粒在两(110)晶粒 间形成Void,因为(110)晶粒和(111)晶粒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w 金屬連線高低起伏的外觀使上面鍍絕緣層不易完全將縫隙填滿(填塞不 良),留下Void w ITO成膜速度太快使得薄膜呈柱狀結構造成有很多孔洞(Void)產生而 影響膜質
Splash
原因: 当target局部(如void、
oxide處)散热不均,过 热地方在高温下融化, 在Ar离子轰击下滴落在 基板上,形成Dome type的splash 在target edge有强烈的 arcing现象,使边缘的金 属融化溅落在基板上, 形成wing type的splash
制在約數mtorr 4、加入電場(target為負極),點燃plasma,
開始鍍膜 5、膜厚度達到之後,停止電場 6、基板從S Chamber傳到T Chamber 7、基板送入L Chamber,破真空取出
Hillock (Al)
原因:
w film的膨胀系数小于底材时,从高 温降至室温,film受到挤压应力, 若此应力过大时,Al原子沿晶界 向膜上移动,形成小的突起
w Al成膜的晶粒方向不一致,在後續 高温制程时,(110)晶粒在两 (111)晶粒间形成hillock,形 成的原因为(110)晶粒和(111) 晶粒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Hillock
Hillock (Al)
後果:易造成闸极线与信号线相會處短路 解决方案: w 用AlNd target代替Al target w 在Al上面再镀一层覆盖金属来抑制Al hillock的产生 w 減小grain size可降低hillock凸出的大小
提高Target的纯度,使其低氧化低雜質(Inclusion) 提高Target密度( Void ) 提高Target表面平整度(Surface Finish) 减小target晶粒的大小,提高均一性(Gain Size)
Nodule(ITO)
原因:
w ITO靶材是由氧化銦及氧化錫熱燒結而成,若混合不均及壓結密度不足 就易在濺鍍時產生節瘤
Sputter原理和流程
PVD製程知識
Gas in
Sputter原理
+-
N
S
N
pumping
電子螺旋運動
電子平均自由徑比較
Magnetron DC Sputtering
低,陰極加磁鐵

濺擊能量
濺擊產額
電子平均自 由徑及能量
增大
增長,變大
濺擊總 能量
Ar+數量 及能量
增多,變大
Parameter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PVD Flow
機械流程 動作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機械 流程
Sputter Process Flow:
1、抽真空(粗抽) - 760torr至10-3 torr 2、抽真空(細抽) - 10-3 torr至10-8 torr 3、到達底壓約10-7 torr後通Ar氣,使壓力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