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排桩支护设计
基坑排桩支护及开挖施工设计方案

基坑排桩支护及开挖施工设计方案基坑排桩支护施工方案1准备说明和概述1.1准备目的本安全施工方案是利尔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食堂及库房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的安全施工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之一,主要体现本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安全生产的总体构思,是指导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的技术性文件。
1.2编制依据① 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
② 招标答疑的相关内容。
③《利尔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食堂及库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④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实际情况。
⑤本工程拟使用的规范及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2);c.《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d.《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21);e.《建筑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f.《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1);G.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GB5044-2022);h、《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标准》(jgj55-99);i、《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j.《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k.《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21);l.《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m.《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21)。
⑥北京地方及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2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lild高新技术产业园拟建食堂及仓库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
东临鹿丘路,西临北京迪晶焊材厂,北临创业路,南临黄鹅路。
2.2项目概述利尔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食堂及库房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633o,地上6层,建筑面积约10831.6o,地下2层,建筑面积约2059o。
建筑高度为23.95m,基础埋深暂定为7.5m。
建筑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深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结合喷浆防护作为围护结构、并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压顶梁的支护形式。
理正深基坑最经典的手把手叫你设计基坑支护的教程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基坑侧壁岩土体性质基坑深度(m)复杂中等简单软土h>10 6<h≤10 h≤6非软土h>14 10<h≤14 h≤10岩体h>18 12<h≤18 h≤12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0.6m,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0.60m放坡信息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超载信息超载4种类型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下边是网上查来的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不宜小于2.0m;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10米深基坑排桩加内支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95页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说明 (4)§1.1 编制依据 (4)§1.2 编制说明 (4)第二章工程概况 (6)§2.1 项目概况 (6)§2.2 工程概况 (6)§2.3 设计概况 (6)§2.4 主要工程量 (6)§2.5周边环境情况 (7)§2.6地质水文条件 (7)§2.7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8)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10)§3.1工程管理目标 (10)§3.2项目管理机构 (10)§3.3施工准备 (13)§3.4施工总体部署 (14)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及管理 (17)§4.1施工平面布置 (17)§4.2平面管理措施 (18)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20)§5.1进度计划目标 (20)§5.2进度计划安排 (20)§5.3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0)第六章资源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22)§6.1施工机械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22)§6.2劳动力安排计划及保证措施 (23)§6.3周转材料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25)第七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27)§7.1施工测量 (27)§7.2旋挖桩施工 (27)§7.3钢构柱施工 (33)§7.4搅拌桩施工 (39)§7.5预应力锚索施工 (42)§7.6挂网喷层施工 (47)§7.7 冠梁、腰梁、混凝土支撑梁施工 (51)§7.8钢花管施工 (60)§7.9降水工程 (62)第八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7)§8.1施工质量目标 (67)§8.2质量保证体系 (67)§8.3质量保证制度 (69)§8.4一般质量保证措施 (70)第九章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措施 (73)§9.1安全生产目标 (73)§9.2安全保证体系 (73)§9.4安全管理制度 (76)§9.5安全管理措施 (77)第十章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79)§10.1文明施工目标 (79)§10.2文明施工制度 (79)§10.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80)§10.4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81)§10.5防止施工扰民措施 (82)第十一章应急预案 (83)§11.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83)§11.2 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图 (83)§11.3 信息报告 (83)§11.4 应急小组 (84)§11.5 应急预案 (84)第十二章基坑施工监测 (88)§12.1施工监测目的及意义 (88)§12.2施工监测依据 (88)§12.3仪器选择和精度要求 (88)§12.4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89)§12.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与保护 (90)§12.6监测方法及精度 (91)§12.7监测报警及异常监测措施 (92)§12.8监测信息反馈 (93)§12.9监测注意事项 (95)§12.10相关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桩支护深基坑施工方法

排桩支护深基坑施工方法一、降水施工基坑开挖前,需将坑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并排除,使坑内土体在基坑开挖时,通过排水固结达到一定强度,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减少基坑的变形量;增强基坑底部稳定性,减少坑底土体的隆起。
本出入口结构范围地层地下水主要为:(1)上层滞水,位于地面下3~4m,含水层为人工填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弱;(2)潜水,位于地面下8~9m,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一般;(3)承压水,位于地面下12m以下,含水层为粘土层、粉砂、中粗砂和砂砾层,透水性强。
基坑降水采用管井+渗井方式,降水早于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
降水过程中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进行观察监测,同时在坑外地面设回灌井,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二、基坑围护施工(1)基坑四周设800mm混凝土灌注排桩围护结构,桩间距1.0~1.2m,转角部位局部加强。
围护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导管法水下浇注混凝土成桩。
钻孔施工时,为减少对邻桩的干扰,保证成桩质量,采用隔三打一的办法施工(即每隔三根桩施工一根桩)。
(2)冠梁将围护桩连接成整体排架,使全体围护桩形成共同受力体系,抵抗外部土体或围岩侧向荷载。
围护桩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冠梁开挖和桩顶混凝土凿除清理,围护桩主筋锚入冠梁,冠梁采用与围护桩同标号混凝土现场浇注,浇注时同时安装预埋钢板,满足下部钢支撑安装需要。
(3)土方开挖后围护桩间采用喷锚支护,防止桩间土体掉块。
三、基坑土方开挖施工(1)基坑土方开挖遵循“分段、分层、分块挖土,先中间后两边,随挖随撑,限时完成”的原则,利用土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基坑开挖作动态管理,采用监控量测手段实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变形量在设计允许之内。
(2)水平开挖采用从一端先向另一端分段顺序开挖,竖向开挖采用由上到下顺序分层开挖。
开挖时支撑和挖土紧密配合,随挖随撑。
基坑沿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每层每段开挖长度不宜超过支撑的间距,第一层一般为7~8m,在第二层及以下土层一般为4m左右,每层开挖面标高以该层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为准,开挖完成及时安装钢支撑施加预应力。
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四:排桩支护—混凝土灌注桩

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四:排桩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一、排桩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的概念排桩支护(图1)是指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其中包括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和钢制桩支护两大类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图2),指在施工现场利用成孔机械(或人工)成孔后,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是否下钢筋笼,然后灌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排桩式支护结构。
根据成孔方式的不同,混凝土灌注桩支护主要分为机械钻孔灌注桩支护和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两大类。
图1 排桩支护图2混凝土灌注桩支护二、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的特点1、优点(1)施工设备简单;(2)所需作业场地不大,噪声低,振动小;(3)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4)成本较低;(5)桩身强度高,刚度大,变形小,支护稳定性好.2、缺点(1)桩间间距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高水位松软土质地区,需根据工程条件配合注浆、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施工措施以解决挡水问题;(2)在砂砾层和卵石中施工困难;(3)桩与桩之间主要通过桩顶冠梁和围檩连成整体,因而相对整体性较差,当在重要地区,特殊工程及开挖深度很大的基坑中应用时需要专项设计。
三、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的适用范围混凝土灌注桩支护适用于大部分的地质条件,但在砂砾层和卵石中施工较为困难.多用于坑深7~15m 的基坑工程,在我国北方土质较好地区已有8~9m 的悬臂桩围护墙,在软土地区悬臂式灌注桩结构不能超过5m。
四、资源需求计划1、水电需要量计划2、劳动力需要量计划3、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4、材料需求量计划五、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除;施工现场的平整;测量放线;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3)劳动组织准备:建立各施工部的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4)材料、机械准备:根据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施工预算,编制详细的材料、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签定材料供应合同;确定材料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和保管.(5)施工场外协调:由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与土方施工部共同对外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以及扰民、民扰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六、基坑支护工程一、基础施工措施(一)施工放线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及总包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首先由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放线工作,放线结束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及设计人员共同验线,确认无误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复 杂 的条件 和分 析支 护结构 的整 体性 状 。
2 . 2 弹 性 地 基 梁 法
弹性地 基梁 法 中传统 的“ m” 法 是 典 型 的设计 方 法, 在 m法中, 作 用在 支护 桩上 的坑 外土压 力荷 载 g
( ) 按 经典 土压力 确 定 , 坑 内土 压力 荷 载 P ( z, 2 ) 则 由 P( z, ) 一 z 确定 , 关 键 在于 如何 获取 较 为 准
工实 际工程 实践 中得 到 了广泛 的应 用 。杨光 华 从 地基 强度 理论 出发 , 探 讨 了一 种 新 的 计算 主动 土 压 力 和被动 土压 力 的方法 , 但 只能 以强度 来控 制设 计 ,
坑越 挖越 深 , 周边 环境 越来 越复 杂 , 这 也使 得基 坑工
程 的危 险性越 来 越 大 。在 珠 三 角 、 长 三 角 等沿 海 地 区常选 用排 桩作 为 支护 结 构 , 而 由于 排 桩 支 护设 计
文献 E 6 ] 应 用 弹性 地 基 梁 法分 析 了某 工 程 围 护
结构 , 指 出围护 结构 的位 移 随 加 固深 度 增 大 而 减 小
且存 在着 临界 加 固深 度 。
文献 [ 7 I N 用 两结 点 He r mi t e 单 元 形 函数 推 导
出刚 度矩 阵解 析解 , 已用 于弹 性地 基粱 、 桩水 平力 计 算、 支护结 构 三维有 限元 结构 计算 。
地 下室 、 地 铁 地下 车站 、 人 防工程 等大 中 型工程 的基
面位置 及最 大弯 距 值 , 进 而 进行 配 筋 设 计 或 承 载 力 计算 , 支护 结构 顶端 位移计 算 等[ 1 ] 。 随着工 程 实践经 验 的积 累 , 文献 [ 2 , 3 ] 给出 了具 有 支 撑支护 结构 的土 压 力 分 布 图 , 从 一定 意 义 上 对 经典 理论进 行 了修 正 , 由 于模 型 简 单 、 便 于 计算 , 在
排桩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汪中雅

排桩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汪中雅发表时间:2019-07-22T10:32:48.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作者:汪中雅[导读] 排桩应用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本文主要针对排桩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 243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地下结构施工工程逐渐增多,工程施工质量与深基坑支护施工有着密切关系。
因为排桩技术有着较强的刚度、投入的成本较小、施工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在深基坑设计中经常采用。
排桩应用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本文主要针对排桩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排桩;深基坑支护设计;应用引言排桩支护是沿基坑侧壁前、后两排支护桩和连梁、冠梁组成的支挡结构,靠基坑外侧的为后排桩,靠近基坑内侧的为前排桩。
排桩顶部用冠梁将前后排桩连接起来,增大了结构的整体抗弯性和刚度,其支护深度比一般悬臂结构要大,因此在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受限制的基坑支护工程中支护效果更佳,与单排悬臂结构、内支撑结构相比,排桩支护结构具有支护结构受力条件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1排桩支护概述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建设中,都采用排桩方式进行深基坑支护,排桩支护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从排桩的布置方式来看,一般有三角形布置、丁字形布置、矩形布置、梅花形布置等,排桩和冠梁一起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从受力上来看,排桩支护拥有以下特点:一是排桩支护整体受力较为协调,尤其是连梁的作用,让整个排桩和土体变形能够实现有效的约束,二是排桩支护结构和连梁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静定结构,让整个支护能够保证强大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三是排桩支护会形成明显的土拱效应,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侧向土压力,让基坑支护有强大的支护效果。
四是悬臂排桩方便施工和机械挖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整个排桩支护的造价较低。
2排桩支护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排桩支护拥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以节约工期,整个支护结构的强度较高,便于和其它支护形式进行复合支护,整个排桩支护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便于灵活布置等,当然,排桩支护也有其缺点,比如施工复杂,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排桩支护的造价相比锚杆支护造价要高,而且排桩支护的最大弊端是对地下水的隔断能力较弱,需要和其它隔水设施一同使用,因此,在工程上使用排桩支护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地质特点和适用情况,对排桩支护的适用性要结合实际工程,避免出现支护结构失稳,地下水渗漏等情况。
11种深基坑支护方式

11种深基坑支护方式一、基坑的分级一级基坑:重要工程,支护结构与基础结构合一工程,开挖深度>10m,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在开挖深度以内;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历史或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需严加保护;三级基坑:开挖深度<7m,且无特别要求的基坑;二级基坑:不属于一级或三级的其它基坑。
二、一般基坑的支护方式深度不大的三级基坑,当放坡开挖有困难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斜柱支撑、锚拉支撑等支护方法。
1、基槽支护基(沟) 槽开挖一般采用横撑式土壁支撑。
可分为水平挡土板及垂直挡土板两大类。
前者挡土板的布置又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
湿度小的粘性土挖土深度<3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对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
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
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垂直挡土板式支撑2、简易支护放坡开挖的基坑,当部分地段放坡宽度不够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等简易支护方法进行基础施工。
短柱横隔板支撑仅适用于部分地段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临时挡土墙支撑仅适用于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3、斜柱支撑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使用。
斜柱支撑4、锚拉支撑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柱桩上端用拉杆拉紧,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不能安设横(斜)撑的大型基坑使用。
锚拉支撑三、深基坑的支护方式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a、确保支护结构能起挡土作用,基坑边坡保持稳定;b、确保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c、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受到危害;d、通过排降水,确保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1、排桩支护开挖前在基坑周围设置砼灌注桩,桩的排列有间隔式、双排式和连续式,桩顶设置砼连系梁或锚桩、拉杆。
施工方便、安全度好、费用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支护设计 1设计单位:X X X 设计院设计人:X X X设计时间:2017-06-17 19:23:01---------------------------------------------------------------------- [ 支护方案 ]---------------------------------------------------------------------- 排桩支护---------------------------------------------------------------------- [ 基本信息 ]---------------------------------------------------------------------- [ 放坡信息 ]---------------------------------------------------------------------- [ 附加水平力信息 ]---------------------------------------------------------------------- [ 土层信息 ]---------------------------------------------------------------------- [ 土层参数 ]---------------------------------------------------------------------- [ 支锚信息 ]---------------------------------------------------------------------- [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 工况信息 ]-------------------------------------------------------------------------------------------------------------------------------------------- [ 设计参数 ]-------------------------------------------------------------------------------------------------------------------------------------------- [ 设计结果 ]-------------------------------------------------------------------------------------------------------------------------------------------- [ 结构计算 ]---------------------------------------------------------------------- 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 [ 截面计算 ]----------------------------------------------------------------------[ 截面验算 ]基坑内侧抗弯验算(不考虑轴力)σnei = Mn / Wx= 363.099/(2200.000*10-6)= 165.045(MPa) < f = 215.000(MPa) 满足基坑外侧抗弯验算(不考虑轴力)σwai = Mw / Wx= 382.168/(2200.000*10-6)= 173.713(MPa) < f = 215.000(MPa) 满足式中:σwai———基坑外侧最大弯矩处的正应力(Mpa);σnei———基坑内侧最大弯矩处的正应力(Mpa);Mw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设计值(kN.m);Mn ———基坑内侧最大弯矩设计值(kN.m);Wx ———钢材对x轴的净截面模量(m3);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Mpa);---------------------------------------------------------------------- [ 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滑裂面数据圆弧半径(m) R = 26.538圆心坐标X(m) X = 1.041圆心坐标Y(m) Y = 17.830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 s = 100.000 > 1.30, 满足规范要求。
---------------------------------------------------------------------- [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抗倾覆(对支护底取矩)稳定性验算:p ,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 a ——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
工况1: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1 内撑 0.0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2: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1 内撑 10000000.0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3:序号 支锚类型 材料抗力(kN/m) 锚固力(kN/m) 1 内撑 10000000.000 ---Kov = 11765.882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 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号:工况1。
最小安全Kov = 1.466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抗倾覆(踢脚破坏)稳定性验算:绕最下道支撑或锚拉点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多支点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V单支点参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4.2.2节∑M Ep ——被动区抗倾覆作用力矩总和(kN.m/m); ∑M Ea ——主动区倾覆作用力矩总和(kN.m/m);Kt ——带支撑桩、墙式支护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取Kt ≥1.200。
工况1:此工况不进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工况2:Kt = 1.924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3:满足规范要求。
---------------------------------------------- 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号:工况3。
最小安全Kt = 1.231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 [ 抗隆起验算 ]----------------------------------------------------------------------1)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Ks=(26.176×8.700×5.798+19.000×13.934)/(27.967×(6.300+8.700)+20.566)=3.602 Ks = 3.602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m2m1(tan)etan(N tan深度16.890处,验算抗隆起:Ks=(26.336×9.590×3.264+13.000×9.807)/(27.963×(6.300+9.590)+20.566)=2.048 Ks = 2.048 ≥ 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 流土稳定性验算]----------------------------------------------------------------------其中:K ———流土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h wK f———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基坑支护,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取值1.60、1.50、1.40;l d———截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长度(m);D1———潜水水面或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垂直距离(m);γ'———土的浮重度(kN/m3);Δh———基坑内外的水头差(m);γw———地下水重度(kN/m3);K = (2.00*8.70 + 0.80*7.30)*17.90/8.80*10.00K = 4.727 >= 1.50, 满足规范要求。
---------------------------------------------------------------------- [ 嵌固深度构造验算 ]---------------------------------------------------------------------- 根据公式: 嵌固构造深度=嵌固构造深度系数×基坑深度=0.300×7.300=2.190m嵌固深度采用值8.700m >= 2.190m,满足构造要求。
---------------------------------------------------------------------- [ 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 ]----------------------------------------------------------------------工况1:Ps = 2072.104 ≤ Ep = 3597.501,土反力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