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演化与构造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演化与构造梳理地球演化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演化过程、地壳构造演化、岩石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地球构造则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岩石圈的运动、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在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中,地球演化与构造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地球演化与构造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此部分知识。
一、地球演化概述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壳形成、地壳再造与维持和现代构造与演化三个阶段。
1. 原始地壳形成早期地球物质凝聚形成了地幔和上地壳。
地球演化的初期,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地壳形成的岩石为火成岩和一些少量堆积岩。
2. 地壳再造与维持地壳再造是地球长期演化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造山运动、地壳平衡调整和构造地貌的形成等。
造山运动是地壳再造的核心过程,是由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褶皱、断裂和重力滑动等。
3. 现代构造与演化现代构造演化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貌的演化。
大地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和地球物质分布的总体特征。
构造地貌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台地、峡谷等地貌类型。
二、大地构造大地构造是地球表面的整体形态以及地球材料分布的总体特征。
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凸起相对较高的地区,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山地的形成涉及到地壳的抬升和折叠,主要有隆升型山地和折叠型山地两种类型。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地壳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可分为构造性高原和侵蚀性高原。
3. 丘陵丘陵是地表起伏较小的区域地形,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既与构造运动有关,也与侵蚀作用有关。
4. 盆地盆地是地壳下沉形成的相对于周围地区海拔较低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平坦面积,常常是生产、交通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
5. 台地台地是由侵蚀和卸荷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单元,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与高原有相似之处,但海拔较低。
6. 峡谷峡谷是由溪流或河流侵蚀而成的狭长而深的地形,具有陡直的岩壁和狭窄的河床。
山东,为什么像两个省份合体?

★ 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其实也可以按照山东几大地理单元的 分类方式划分为三大流派:
★ 半岛地区的胶东菜, ★ 鲁西地区的济南菜以及 ★ 鲁西南别具一格的孔府菜。
02 山珍海味 多面鲁菜
★ 毗邻大海的半岛地区盛产海鲜,胶东菜也以擅长烹制各种海产品 而驰名,口味清淡鲜嫩,讲求保持食材原有味道和花色造型。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与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不同,鲁西地 区虽然同属于南温带,大陆性却更为显著, 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以鲁西地区代表性城市聊城为例, ★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
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 ★ 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 ★ 年平均降水量仅578.44mm, 比青岛的
★ 到了近代还发展出以烟台为代表的“本帮胶东菜”及以青岛为代 表的“改良胶东菜”。
★ 代表菜有氽鱼花、葱烧海参、虾子豆腐、三丝鱼翅、清蒸加吉鱼、 扒原壳鲍鱼等海味鲜明的菜肴。
02 山珍海味 多面鲁菜
★ 与主打海鲜的胶东菜不同,济南菜精于处理鸡鸭猪等各种 常见肉类,擅长爆、烧、炸、炒,口味偏重。
★ 像四喜丸子、九转大肠、糖 醋里脊、糖醋鲤鱼、德州扒 鸡等代表菜可谓是鲁菜的经 典门面担当,许多人第一次 吃鲁菜,就是从这些看似家 常,实则工序繁复细致的肉 菜开始的。
★ 自此半岛、鲁西北、鲁西南三个山东主要的地理单 元就都出现了。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山东行政区划图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如果只参考地形的因 素,可以将山东分为 山东半岛平原丘陵区、 鲁西北平原区和鲁中 南山地丘陵区三部分。
山东省基础地质及灾害

华北坳陷区
胶辽隆起区
鲁西隆起区
苏北隆起区
山东省地质学会
四、山东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3.三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构造单元:济阳坳陷、临清坳陷、鲁中隆起、鲁西南潜隆起、沂沭断裂带、胶北隆起、 胶莱盆地西部、胶莱盆地东部威海隆起、胶南隆起、海州隆起 界线:以大的区域性断裂为界
济阳坳陷
胶北隆起
威海隆起
鲁中隆起 鲁西南潜隆起
代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大的地壳运动划分的。
纪、世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化来划分的。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 统和层序,分为群、组、段、层等。
常见表述错误:
表述时不要出现“第四系地层、寒武系地层”的表述错误。 应该“是第四系**组岩性是***” 或“寒武纪地层”或“奥陶纪 九龙群马家沟组地层”或“奥陶系九龙群马家沟组”
胶南 隆起
海州隆起
胶莱盆地 东部
山东省地质学会
五、山东省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
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
《地质灾 害危险性 评估规范》
《山东省地 质灾害防治 规划》
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 5.10规定: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 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 突水、瓦斯突出等)及矿山生产中排土场、矸石山、矿渣堆、尾矿 库发生的各种灾害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可在地质 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并在评估报告中建议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按 专业规范好额要求进行专项评价。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

• 泰山美景
济南简介
• 济南市,简称“济”,因境内泉水众多, 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 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 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 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 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 程地质现象”,地震烈度6度
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
层所覆盖。以聊考断裂为界,
西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东部属鲁西地层分区
• 该区的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新生代第四 纪松散沉积层分布广泛、厚度大;其成因 为冲积、湖积、海积及沼泽沉积,但以冲 积为主;主要沉积物为粉砂、粉砂质粘土、 粉土、淤泥质软土和盐渍土等。菏泽地壳 较不稳定,地震烈度为7~8度。
• 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各地域分 布不均匀,东部、南部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山区多于平原。鲁中南、鲁东沿海多年平 均降水量650~900mm,而鲁西北 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 m。年内降水量集中于7—9月份,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70%。
六、 水文地质条件
•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水系比较 发育,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 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河湖 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00多条。
四、地质构造: 山东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 鲁东没有沉
积岩覆盖,只有老的结晶岩基底,属单 层结构型;鲁西则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之 上,还有较新的沉积岩层履盖,属双层 结构。山东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 与断裂构造。在构造分区上分为鲁东、
沂沭断裂带和鲁西三个构造区。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一节太古界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
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山东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一122°42'18〃、北纬34°22'54〃一3802700〃之间。
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一即墨和青岛一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一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一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 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鲁东地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鲁 东地 区 是 我 国古元 古 界 发 育 的典 型 地 区之
一
庐 断 裂东 侧 的 灰埠 一 带 , 其 时代 归 属 目前 尚有 不 同 看法 , 部 分研 究者认 为可能 属新 太古代 ( 据 王惠初 研 究 成果 , 资料 待发表 ) 。 荆 山群 和粉 子 山群形成 的大地构 造环 境是 多年 来 争议 的焦 点 问题之 一 , 本 文试 图从 岩石建 造 、 岩石 构 造组 合及 大地 构造 相 的角度 去探讨 鲁东 地 区古元 古 界形成 的大地构 造环境 。
摘 要 : 鲁东地 区是 我国古元古界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 分布有 荆山群和粉 子 山群 , 以产滑 石矿 、 菱镁 矿 、 石墨矿 而举 世 瞩目 荆 山群和粉 子 山群形 成的大地 构造 环境 多年 来倍 受争议 , 有裂谷盆地 、 活动大 陆边 缘和俯冲 增生杂岩 等认
识 。 本 文在 分 析 研 究这 些争 议 原 因 的基 础 上 , 试 图从 荆 山群 和 粉 子 山群 层 序特 征 、 岩 石建 造 构 造 组合 、 变质 、 变 形 和
而 产生 了诸 多不 同 的认 识 。
荆 山群 主要分 布 在 平度 一 莱 阳一 牟 平一 线 ( 图 1 ) , 是一套 高铝片岩 、 变粒岩 、 大 理岩 、 含石 墨岩 系 、 片 麻岩 、 透辉 岩 等为 主 的变 质岩 , 变质 程度 达到 角 闪岩 相 麻粒岩相 , 并 在 其 中发 现 了高 压 泥 质 麻粒 岩 。
第3 6 卷 第2 期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鲁东地 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李洪奎 , 李逸凡 , 耿 科 , 禚传源 。 。 , 张玉波 , 梁太涛 , 王 峰
( 1 . 1 1 1 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济南 2 5 0 0 1 3 ; 2 . 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济南 2 5 0 0 1 3 ; 3 . 潍坊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 , 山东 潍坊 2 6 1 0 6 1 )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其中地形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涉及到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以及地貌类型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复习要点进行梳理和讲述。
1. 山东省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渤海,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地广人众,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海洋等地貌类型。
山东省地势相对平坦,山地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
2. 地貌形成原因山东省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地貌运动以及外力作用等因素。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础,山东省地处华北地块,受到了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地貌运动主要指的是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外力作用包括河流冲刷、风蚀、海洋侵蚀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
3. 地貌类型山东省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
- 山地:山东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有一定的山地分布,山脉主要包括大别山、中条山、莱山等。
山地地貌高度起伏,地势陡峭,山间河谷纵横交错。
- 丘陵:山东省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代表性的丘陵有曲阜丘陵、泰山前丘陵等。
丘陵地貌起伏较小,地势相对平缓。
- 平原:山东省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胶东平原等。
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4. 地貌演变过程山东省的地貌演变过程主要经历地质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三个阶段。
地质构造运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侵蚀作用主要指的是水、风和海洋等力量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带来的沉积物对地表的覆盖和改造作用。
5. 地貌与资源山东省的地貌与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山地地貌主要富集有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等;丘陵地貌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平原地貌则适合农业发展,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包括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类型、地貌演变过程以及地貌与资源的关系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
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O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图一:山东省地貌简图二、地层概况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和秦祁昆地层区,前者可分为华北平原、鲁西和鲁东三个地层分区,后者为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鲁东南地层分区)。
山东省各断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中太古代至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图2)。
山东最古老的地层形成于中太古代,为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沂水岩群和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的唐家庄岩群,是遭受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岩系。
呈面积较小的岛状、透镜状、不规则条带状包体产于早前寒武纪花岗岩中。
新太古代地层有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山岩群和鲁东地层分区的胶东岩群,为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岩系。
地层出露大都不连续,在太古宙TTG 质花岗岩中呈包体出现。
古元古代地层地表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和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为荆山群、粉子山群、胶南表壳岩组合和芝果群。
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胶南表壳岩组合岩性组合特征相似,均以高铝片岩、含石墨岩系和碳酸盐岩为特点,具孔兹岩系特点,三者所处构造位置、变质程度和变形特征有明显差别。
中元古代地层有鲁西地层分区隐伏地层一一济宁岩群,属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一钙泥质岩建造。
另外在山东东南沿海的小岛屿上分布有海州群,原岩为酸性火山岩,经受了蓝片岩相一高压绿片岩相变质。
新元古代地层包括土门群、蓬莱群及朋河石岩组。
土门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靠近沂沐断裂带一侧,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
蓬莱群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蓬莱一带,原岩为碎屑岩一泥岩一碳酸岩建造。
朋河石岩组零星分布于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苏鲁造山带中,为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碎屑岩一泥质岩建造。
寒武一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属陆表海沉积,下部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碳酸盐岩建造。
分为寒武纪长清群、寒武一奥陶纪九龙群及奥陶纪马家沟组。
长清群以深红色泥岩。
页岩为主夹白云岩和灰岩,地层厚度东南厚。
西北薄,向西北方向超覆,与下伏新元古代土门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九龙群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夹页岩,与长清群为连续沉积。
马家沟组以灰岩、白云岩为主,与下伏九龙群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一三叠纪地层分布于鲁西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海陆交互相.一陆相沉积,含煤碎屑建造及碎屑建造,分为月门沟群、石盒子组、石千峰群及二马营组。
月门沟群为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含煤岩系,底部为铁铝岩系,与下伏奥陶纪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盒子组为黄绿、灰绿色砂岩及深灰紫色泥岩夹铝土岩、页岩及煤线。
石千峰群为河湖沉积的鲜红色泥岩、砂岩,分布局限。
二马营组仅在聊城钻孔中见及,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夹泥岩。
侏罗一白垩纪地层在山东省各个地层分区都比较发育,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
碎屑建造及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建造。
分为侏罗纪淄博群、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及王氏群。
淄博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及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淄博一带较发育,为浅湖及河流相沉积,下部为含煤碎屑建造,上部为红色碎屑建造,与下伏三叠纪石千峰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莱阳群分布广泛,四个地层分区皆有发育,各地发育程度不等,以鲁东胶莱盆地最为发育,主要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沉积,局部为火山沉积。
青山群全省多有分布,以鲁东地层分区发育较完整,为中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建造,夹有少量沉积岩。
大盛群主要分布于鲁西与鲁东地层分区交界处的沂沐断裂带内,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夹少量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属早。
中白垩世,与青山群为准同时沉积。
王氏群主要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其它分区零星分布,为红色碎屑岩系,胶莱盆地南东侧夹有基性火山岩,为干旱一半干旱环境下的河流相间有浅湖相沉积,主体时代为中一晚白垩世,顶部的胶州组中上部,时代属古新世。
新生代地层遍布全省,尤其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呈大面积分布。
古近纪地层分为官庄群、五图群及济阳群。
官庄群只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零星小型盆地中,为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一河湖相碎屑岩;五图群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东北缘及鲁东地层分区西北缘的临胸、昌乐、龙口等小型盆地中,为含煤。
油页岩的河湖相沉积;济阳群只发育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分布广泛,地层厚度大,为一套色调。
成份复杂的河湖相碎屑岩系,含丰富石油、天然气、新近纪地层分为临胸群。
黄弊群和巴漏河组、白彦组、临胸群主要发育在鲁西地层分区的临胸、昌乐一带,上部及下部的尧山组及牛山组为基性火山岩,中部山旺组为一套以硅藻土为主的沉积地层,以含山旺动物群而闻名;黄弊群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一套杂色调河湖相碎屑岩系;巴漏河组只见于鲁东地层分区的章丘附近,为一套河湖相灰岩,砾岩组合;白彦组仅见于鲁西,为古生代灰岩裂隙或溶洞内的洞穴堆积,内常含金刚石。
第四纪地层广布全省,但各地地层厚度。
成因类型多变,其时空分布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地层单位由松散碎屑沉积物组成,个别由火山岩(玄武岩)和生物沉积(贝壳堆积)组成。
图二:山东省综合地层划分表三、山东省构造演化阶段划分山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与中国大陆相似的阶段性演化特点。
按照上述构造阶段划分的原则,将山东省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四个演化阶段:1.早前寒武纪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和陆块碰撞拼合阶段;陆核、微陆块逐渐形成,伴随着华北各微陆块之间发生的碰撞拼合,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由不成熟的过渡型地壳(可能相当于玄武质一安山质基底)演化为成熟的花岗质地壳,花岗岩由TTG组合演化为GMS组合,基底固结并逐渐克拉通化,至古元古代末形成现在华北克拉通的基本格局。
2.中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聚合阶段;中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代表大陆裂解环境的基性岩墙群,新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同碰撞花岗岩和山东早期盖层沉积,为非全域的沉积盖层,新元古代中期,中国各陆块可能接近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原始中国大陆或古中国地台。
3古生代海陆变迁阶段;是中国现代意义板块构造形成和剧烈演化期,山东构造演化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影响,经历了海陆变迁演化,早古生代,突出特征是全域同步缓慢沉降,有小幅度差异升降,为全域海相沉积,晚古生代,板块逐渐抬升,海水退出,转化为陆相沉积。
4.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阶段;山东大陆地壳中生代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生代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
白垩纪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减薄期,构造岩浆活动非常活跃,在山东省则发育了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大规模岩浆作用、大范围盆地断陷、高强度金矿成矿爆发、高速度地壳隆升、多期次慢源岩浆活动和多式样脆性断裂切割等地质构造事件。
四、山东省陆壳构造演化山东陆壳早期构造演化模式为:①、2.8Ga以前形成具岛弧性质的沂水和唐家庄古陆核。
②、2.8—2.7Ga鲁西地区拉张出现初始洋壳,形成具大洋高原环境特点科马提岩、枕状玄武岩组合。
③、2.7—2.56Ga洋盆消减,俯冲作用造成早期TTG质花岗岩侵位,鲁西陆块和鲁东陆块转化为岛弧,形成具岛弧特点的岩石组合,为初始的不成熟陆壳组成。
④、2.56一2.4Ga弧一陆碰撞、盆地闭合,大量碰撞型花岗岩侵位,新太古代(2.6一2.5Ga)TTG质花岗岩系(峰山花岗岩、沂水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系(傲徕山花岗岩)同时出现,地壳由不成熟陆壳向半成熟陆壳转化;至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完全由代表成熟陆壳的重熔型二长花岗岩构成。
⑤、2.4一2.1Ga碰撞造山后,岩石圈拉张减薄,鲁西地区隆起,地慢物质上涌底侵,壳一慢相互作用产生A型花岗岩;同时,鲁东地区强烈裂陷,形成裂陷盆地。
⑥、2.1—1.9Ga鲁东裂陷盆地闭合,古元古代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形成褶皱造山带。
五、山东省古生代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早古生代山东进入全域同步沉降期。
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体,滨海相出现于早寒武世,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地理总趋势是东深西浅。
鲁西寒武系及中、下奥陶统总体以台地相及潮坪、泻湖相碳酸盐岩为主,早期有较多潮坪泥砂质沉积及少量滨海砂砾岩沉积,中、下奥陶统为典型地台型沉积。
(l)寒武纪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沿沂沐断裂带分布,沧浪铺期首先沉积了李官组滨海陆屑滩砂砾岩相;沧浪铺晚期一龙王庙初期,海侵范围稍有扩大,海水相对变深,早期沉积以薄层灰岩为主且富含三叶虫化石。
该阶段海岸大致在寿光、蒙阴、费县、薛城一线,以西为古陆,以东为海域,海侵方向由南东向北西超覆。
早寒武世陆源碎屑物质来源于鲁西古陆,由于陆源物质供给丰富,在沉降盆地中形成厚达百米的石英砂岩沉积,即为补偿性盆地沉积,特别是在枣庄西北一带含有较多的砾岩,该砾岩应为古河道滞留沉积,说明该地区为陆源物供给的主要通道。
龙王庙早、中期: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其沉积环境包括潮间一潮上带萨布哈,潮间带一浅潮下带及浅潮下带三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