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合集下载

小学生对联故事

小学生对联故事

小学生对联故事对联创作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编在这里精心整理了小学生对联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对联故事一1.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2.守一台电脑,两个知己,三味人生,四海朋友,五子对弈,溜来溜去,七赢八输,久久不睡醒来已十时3.看十人通宵,九个传奇,八个私服,七星北斗,六个冲极,吾看吾身,四斗三胜,而而鼾声俯桌睡一人4.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白天没吊事下联夜里吊没事横批无比痛苦5.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

苏东坡写到: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色者来。

小学生对联故事二6.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7.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

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小故事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我国文人雅士常以对对联切磋作乐,因此产生许多关于对对联的小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一)明代文学家杨慎幼年时才思敏捷,出言不凡。

有一年元宵节,杨慎的父亲大宴宾客,当夜恰逢乌云满天,不见星月光辉,有位来客便出一联道: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众人拍掌称妙,可一时间竟无人续出下联。

正在为难之际,杨慎想到当天恰好是惊蛰,又听到隔壁传来阵阵鼓声,于是上前对出下联。

众人听了,称为佳对。

到底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请你猜一猜。

(答案: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二)明代文学家杨慎,自幼勤奋好学。

一次,他遵旨随父进京面见皇上。

时值寒冬,火盆中炭火正红,皇上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笑望群臣,等候回答。

顿时,殿前一面沉寂。

杨慎沉思片刻,想起家中的白米饭,便说:“我来对!”只见他上前施礼,从容对出下联。

皇上听了拍手叫好,众臣也齐声夸赞。

请你猜一猜,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谷黄米白饭如霜。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三)清代文学家李调查元年轻时即能应声作对,随口吟诗。

一年春天,李调元随父亲李化楠出外散步。

父亲有意考考儿子,便对儿子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对看。

”随即念道:蜘蛛有网难罗雀。

李调元以为父亲问他的抱负,便以蚯蚓为题对出下联。

李化楠听了,不禁点头微笑。

你猜猜,李调元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蚯蚓无鳞欲成龙。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四)申时行是明代江苏长洲人,曾受聘为塾师。

主人见他贫寒不想用他,还出句讥讽说:何方野鸟,敢从梅树借栖身。

申时行不甘受辱,便以“蛟龙”自比,怒而作答。

主人一听,觉得他不仅有才学,而且抱负不凡,于是谢罪请他留下来。

请你想一想,申时行的对句是怎样的?(答案: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大家能立马说出哪些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的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的故事大全(一)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十分,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先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

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先谢觉哉很厌恶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

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向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

之后,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联的故事大全(二)1、官官受管何必多管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此刻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

”说罢,便念出了上联: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2、慧童嵌字联戏知府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

对联经典故事

对联经典故事

对联经典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对联经典故事”:1. 那郑板桥和他的对联故事可真是精彩绝伦啊!话说有一次,郑板桥去茶馆喝茶,店老板见他气度不凡,就恳请他赐副对联。

郑板桥欣然应允,提笔就写下“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把那老板以貌取人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啊!你说妙不妙?2. 还有林则徐小时候的对联故事呢。

有一回,他去参加童子试,父亲怕他走路累着,就背他进考场。

主考官见了,随口说了句上联“以父作马”,这可多刁难人啊!但林则徐马上回对“望子成龙”,哇,这反应够快吧!这对联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3. 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的对联互动那也是相当有趣哟!有次他们在花园散步,乾隆看到一株梅花,就出上联“老梅逊雪三分白”,纪晓岚马上接“雪却输梅一段香”。

他们这样的才思敏捷,不正像高手过招吗,难道不让人佩服?4. 听说过苏小妹和秦少游的对联趣事吗?有次秦少游想考考苏小妹,就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可把苏小妹难住了。

但她灵机一动,扔了个石子到水缸里,灵感就来了,对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是多么巧妙呀,你难道不想了解更多?5. 关于祝枝山的对联故事也很值得一听呢。

有个富绅请他写副对联,要求是夸他家大富大贵。

祝枝山就写了“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那富绅一看差点气晕,可祝枝山一读,断句变了样,“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哈哈,是不是很绝?6. 以前有个秀才,过年时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别人都看不懂,懂的人却知道这是在暗指“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呢。

这对联故事是不是充满了巧思,让人不禁感叹呢!结论:这些对联经典故事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趣味,让人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越发着迷和喜爱呀!。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楹联故事 1苏轼愧添门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代词宗,他的词奠定了豪放派的地位,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书法,皆造诣很深,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北宋“三苏”中的佼佼者。

苏东坡自幼博览群书,才智过人。

8岁时,曾因纠正老师的错误,令老塾师刘微之自惭形秽。

11岁时,写了著名的《黠鼠赋》。

从此,名闻遐迩,常常受到称赞。

少年的东坡,有点名气之后,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让他写一副对联。

他乘兴写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并把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他手持小书一本,说道:“特来向苏公子求教。

”苏东坡看到有人上门求教,心里很欢喜。

不料,接过老翁的小书,打开一看,不禁呆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老翁笑道:“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只得认错:“请老爷爷原谅,小生一时狂言。

”经过这次教训,苏东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学问似海,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拜谢老翁之后便提笔到门口,在上下联前,各添两个字,把原对联改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立志发愤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楹联故事 2同名巧对李梦阳李梦阳,明代文学家。

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

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

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

”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

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

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等等的对偶语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背后的故事(一)月明星稀宁子夜;云淡风轻静午天。

“石洲待月”乃公安古八景之一,明朝时,洲上有学塾,塾师据“石洲待月”景意,撰上联命群生属对,联曰:“月明星稀宁子夜”;众生竟莫能续,塾师甚觉惘然。

因书之悬塾馆门前,以待来者。

数年后,袁中道求学来此,援笔书对下联云:“云淡风轻静午天”。

对句取宋程颢《春日偶成》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易“近”字为“静”尤妙。

对联背后的故事(二)饥鸡争豆斗;暑鼠上梁凉。

袁中道游郊外,见农舍前群鸡因争食豆粒而斗,一老农笑谓之:久闻汝聪明善对,吾有上联求属,对成后当以肥鸡一只为赠。

于是出上联:“饥鸡争豆斗”;中道构思间,瞥见农舍梁上潜伏一鼠,触景生情,旋对曰:“暑鼠上梁凉。

”老农听后大赞,果以肥鸡赠之。

对联背后的故事(三)杨涟对考官童子无知波作镜;书生有志砚为田。

杨涟幼慧,8岁能诗联,12岁考秀才。

入场前,考官出上联相试,杨涟应声对下联。

考官奇之。

再与互对云:泥鳅跳龙门,心有余焉力不足;大鹏飞霄汉,志自伟矣品尤高。

考官惊服不已,场试后,杨涟竟列榜首。

[简注]杨涟(1572--1625),应山(今广水市)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天启四年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次年被魏诬谄,惨死狱中。

对联背后的故事(四)官民改联针锋相对明万历年间,魏忠贤专权恣肆,卖官鬻爵,党羽遍天下。

均州知州也属魏党,为搜刮民脂献媚魏奸,竟不择手段。

均州百姓恨之入骨。

某年除夕,一穷书生题联讥之曰:酷法严刑,爱财如命;高官厚禄,竭泽而渔。

次日,州吏乡绅均携礼物给知州拜年,见此联十分惊骇,知州也气得大发雷霆。

正欲撕下,一乡绅建议将其稍加修改,使其成为:峻法缓刑,爱民如子;高官薄禄,膏泽及鱼。

众官吏看毕,皆拍手称好。

于是命人将此联贴盖于原作之上。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一、老秀才巧写(改)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喜联,寿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故事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眼中人是面前人(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3.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5.鞭打黄牛背棍戳黑狗牙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

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

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10.英雄气概这是李自成作的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12.爱铜钱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

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13.医生对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

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

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14.无钱赎当头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

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

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15.双月与半风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

妹妹出对子说:“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16.刻意求对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

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

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清·小石道人《嘻谈录》17.不改父业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

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

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

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

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

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

上句说:“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21.于谦对僧人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

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

”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22.戴大宾妙对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

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

”大宾即对道:“风扁。

”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

”大宾应声答道:“牛舞。

”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

’牛不在其中吗?”——明·冯梦龙《古今谭概》23.云生足下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

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

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

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

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

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

”接着说出上联:“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

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孰谓犬能欺得虎?”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

丘琼山立即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

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

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

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

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

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

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

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

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半窗红花为防风雨?”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

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

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

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

但他是个独眼人。

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