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

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

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马克吐温,这位独特的美国作家,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美国式幽默,让读者在欢笑中领略到了美国的独特文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种幽默风格的内涵与表现。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独特的讽刺手法。

他常常通过夸大、夸张、巧妙的语言技巧来展示人性的种种缺陷,从而让读者在欢笑中认识到社会的种种问题。

例如,在《百万富翁》中,马克吐温通过一个突然变得富有的穷人的故事,揭示了金钱、权力对人的异化,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还体现在他善于捕捉和描绘细节上。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例如,在《淘金热》中,马克吐温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疯狂淘金的状态,以及因此引发的种种社会乱象。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不仅令人捧腹大笑,同时也暴露了人性的贪婪和盲目。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

他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让读者在欢笑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这种幽默风格也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中最具魅力和最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通过马克吐温的作品,我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文学和文化,以及隐藏在这种幽默背后的美国式价值观。

马克吐温,这位著名作家、演讲家和,以其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吐温的几篇作品入手,探讨他在讽刺和幽默方面的表现。

在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中,《百万英镑》和《镀金时代》以其轻松的幽默吸引了无数读者。

让我们以《百万英镑》中的一段经典段落为例:亨利·亚当斯,一位普通的美国年轻人,因为偶然的机会被卷入了一场英国贵族的无聊赌局。

他被赠予了一张价值百万英镑的支票。

支票的持有者是一对富有的兄弟,他们为了解决一个争论,想看看一个普通人如何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

课题研究论文:《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漫谈

课题研究论文:《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漫谈

艺术理论论文《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漫谈反讽作为叙事文学作品当中较常见的一种微观修辞技巧,在对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主题思想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所探讨的小说《竞选州长》中使用的反讽技巧是最为直白的反语讽刺,这符合马克?吐温的“人民的语言”风格,也更易被读者接受。

一、《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竞选州长》虽然是马克?吐温的早期作品,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他善用的幽默与讽刺。

从开头交代自己与祖母的来往信件,到最终放弃竞选,并且“堕落”成为“和伍福特和霍夫曼先生一样的人”,整体的故事贯穿具有合理性,存在一定的悲情意味,却又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颠倒黑白、栽赃嫁祸可以顺利实施,恐吓与勒索能够并行不悖。

在财力雄厚,声名显赫的独立党竞选人马克?吐温遭受到种种污蔑、诋毁以及恐吓之后,终于难以守住最后一丝防线,最终退出了竞选,如果换做是普通民众,那处境便可以想象了。

试想,如果作为大众思维导向的报纸都已经开始公开扯谎,带有倾向性及煽动性,那么还有什么是这群卑鄙的人所做不出来的呢。

我们不但能够通过这篇小说了解美国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

从小说的文本语言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单纯是想对资产阶级选举制度进行全面否定,更多的是对选举过程中的人为操纵以及卑鄙手段进行抨击。

这种有违道德甚至是恶劣的行径,不但是虚伪的“民主”与“自由”,更加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虚假的本质。

因为在美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被法律条文所牢牢限制,普通人的竞选资格被层层剥夺,作为独立党候选人的马克?吐温本人,也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

也正因为此,小说的中心更多的是围绕批判,而非否定。

在《竞选州长》当中,比较常见的幽默与讽刺手法的运用,更多的展现在具体的情节上。

小说对大众眼中稀松平常的“自由选举”现象进行了夸张的叙写,将本身平淡的选举格调为之一提,勾画了一幅幅美国竞选活动的政治漫画,有些段落读来让人觉得十分好笑,但正是这种幽默烘托出了主人公的悲情,在经历了一系列荒诞的指责后,最终不堪重负地退出选举,风趣之余也令人倍感唏嘘。

不朽的马克·吐温——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共3篇

不朽的马克·吐温——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共3篇

不朽的马克·吐温——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共3篇不朽的马克·吐温——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1不朽的马克·吐温——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演讲家以及幽默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讽刺和幽默,以及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幽默家之一”。

本文试析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以了解他不朽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一、马克·吐温的讽刺马克·吐温的讽刺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批评和揭露之中。

他通过揭示名利场上的虚伪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面。

例如,在《拍卖公主》一文中,他以扭曲的形式描绘了以财富和美貌作为交易筹码的世界,讽刺了财富与自由和人权之间的矛盾。

他深刻揭示了社会虚假与道德沦丧的丑恶现象。

马克·吐温的讽刺也体现在他对政治和官僚主义的批评上。

他认为政治是一桩闹剧,政府则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存在。

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他对奴隶制度以及政府无所作为的批评讽刺,直接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现状。

他以富有幽默感的方式,揭示当时的政治沦为了官僚主义和腐败。

二、马克·吐温的幽默马克·吐温的幽默不仅限于单纯的娱乐,更多地是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他的思想和观点。

他的幽默跟社会现实相关,通过描绘人物、场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揭示了社会的弱点和不平等。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他以温馨的幽默描绘了两个孩子的冒险,不仅让读者笑声连连,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教育价值。

马克·吐温的幽默富有批评性,他常常以逆向思考的方式,打开人们的思路,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例如,在《百万英镑的笔记》中,他通过诡计,让人们看到了金钱的虚弱性和道德的崩坏。

他的幽默往往以解构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的弱点和矛盾。

嬉笑怒骂 针砭时弊——谈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嬉笑怒骂  针砭时弊——谈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神州文学嬉笑怒骂针砭时弊——谈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何琳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410083摘要:文学巨匠马克吐温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讽刺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竞选州长》深刻反映了美国社会现实,揭露了“民主政治”的本质,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丑恶。

本文运用定义、例证、对比等方法,围绕巧妙的表达、多样的修辞、直接的引文几种写作技巧,阐释了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高超的讽刺艺术,以进一步探索他作品的深刻思想与不朽魅力。

关键词:马克吐温《竞选州长》讽刺艺术Abstra ct:“The litera ry gia nt”Mark Twa in enjoys an inter na tiona l reputa tion in writing s atirica l novels.by applying various of wr iting tec hniques,his repres entative work--R unning for Governor,s ucce ssf ully criticize d def ects of the bourgeois society and the ugly politic al rea lity.By mea ns of de finition,exe m plifica tion,and compa ris on,this paper a ttempts to explore Mark Twa in ’s sa tirical art a nd its immorta l litera ry charm.Ke y Words:Mark Twa in;R unning f or Governor;satirica l art引言马克吐温以生动有趣的讽刺艺术蜚声海外,他早期的代表作《竞选州长》,就是一幅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绝妙讽刺画。

通过讲述“我”在竞选活动中遭受的诬蔑诽谤和谣言中伤,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自由竞选”的黑幕,大快人心地撕下了统治阶级标榜的“自由民主”假面具,讽刺了了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罪行。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目的 , 于对 手 的 攻击 , 什 么卑 劣 的手 段 都 会使 出来 的 。美 国 对 是
马 克 ・ 温 卓越 的 幽 默讽 刺 艺 术 不 仅 在 当时 的美 国文 坛 独 吐
树一 帜 . 且 对 以后 的美 国文 学 也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 而 幽默 渗 透 在小 说 的人 物 刻 划 、情 节 结 构 、语 言 表 达等 要 素 之 中 ,竞 选 州 《 长》 就体 现 了他 独 特 的幽 默 风 格 , 说 靠 “ ” 引 大 量 报 刊 、 小 我 摘 信
马克 ・ 吐温 的 幽 默讽 刺 艺 术 ,还 通 过 作 品 的语 言 显 示 出来 。
党 的 竞选 人 怎 么 会 这 样 “ 实 ” 正派 ” ? 怎 么会 在 不 作 任 何 努 诚 “ 呢 力 、 何 回击 的情 况下 便 心 甘情 愿 地放 弃 竞 选 呢 ? 任 这篇 小说 的典
切 感 , 小 说 具有 很 强 的艺 术魅 力 。 使 《 选 州 长 》 的 “ 克 . 温 ” 是 一 个 塑 造 出来 的 人 物 形 竞 中 马 吐 ,
恫吓攻击 , 向对 方 施加 政 治 压 力 : 们 甚 至 教 唆 9个 刚 学 走 路 的 他
孩子 。 住我的腿 , 抱 叫我 爸 爸 , 向他 们进 行 恶 毒 的 人 身攻 击 。 些 这 描 写 . 用 了漫 画 化 的夸 张手 法 , 就 是 政 治 漫 画 的 巨 大讽 刺 力 运 这
性 就 充 分暴 露 出来 了。 同 时 , 种 “ 意 ” 极 其 短 暂 的 , 即就 这 得 是 立
有 “ 股 不愉 快 的浑 浊 潜 流 ” 浑 我那 快 乐 心 情 的 深处 。 “ 心 一 搅 使 我 里越 来 越 烦 躁 ” 因 为 “ ” 到 自己 的 名 字 同 那 两 个 政 治 流 氓 . 我 感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解读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解读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解读【摘要】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作品。

他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对政治人物的盲目崇拜和选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在小说中,吐温巧妙地嘲讽了那些虚伪、贪婪的政客,以及他们为了权力和金钱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吐温呈现出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反讽揭露了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与共鸣。

马克?吐温的反讽艺术不仅带有搞笑和嘲弄的成分,更是对人类本性和社会制度的深刻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吐温, 竞选州长, 反讽艺术, 正文, 引言, 幽默, 讽刺, 政治人物, 嘲讽, 社会现象, 批判, 选举制度, 揭露, 结论, 深刻意义.1. 引言1.1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解读《竞选州长》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反讽文学作品,通过对政治、社会现象和选举制度的揭露,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反讽艺术。

在这部作品中,吐温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类的虚伪和愚蠢。

通过对政治人物的嘲讽,他描绘了一个荒谬的政治世界,让人们反思权力的本质和现实。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他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诞。

选举制度的揭露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丑陋和不堪。

吐温的反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是对人类本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在《竞选州长》中,他通过讽刺和幽默,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对社会、政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反讽艺术的深刻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现实的觉醒,引发思想的交流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让人们看到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引发了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思考与反思。

2. 正文2.1 马克?吐温的反讽意味在马克?吐温的作品《竞选州长》中,反讽意味深刻而丰富。

他通过对虚伪、愚蠢和虚荣的揭露,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荒谬。

吐温运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荒谬之处放大,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愚昧和可笑。

讨论《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讨论《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ywjszxk@马克·吐温的作品极具讽刺意味,深刻地揭露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弊端。

马克·吐温善于把传奇的事物与现实结合起来,把要表达的真善美寓于虚构之中,这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特色。

他的作品滑稽、幽默、风趣,却能够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之余领会到作品的深刻主题。

《竞选州长》就是马克·吐温讽刺幽默小说的代表之一。

一、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竞选州长》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我”代表着独立党,与共和党的斯坦华脱·勒·伍福特先生、民主党的约翰·特·霍夫曼先生一起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比两位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但是“我”心里却隐约感觉有一股浊流在涌动。

几天后,“我”在看报纸的时候发现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在文章里“我”竟然被指控犯了伪证罪,“我”当时惊愕不已。

后来,越来越多的新闻报纸开始指控“我”犯了各种各样的罪,在受到这么多指控后,“我”放弃了州长的竞选。

之所以说《竞选州长》独具特色,是因为其在叙事方面独具一格。

传统小说有完整的情节,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但是《竞选州长》却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刻画主人公的性格,也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

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很多新闻报道和简短评语。

从这个角度来讲,《竞选州长》更像是一篇讽刺性的杂文,是介于讽刺小品与短篇小说之间的特殊体裁。

在《竞选州长》中,“我”的情绪变化和觉醒过程贯穿全文。

这一过程没有通过“我”的具体行为,而是通过不断的新闻报道表现出来的,这种放弃主人公的具体行为活动,转而通过主人公在外界刺激下的大量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风格,形成了《竞选州长》独特的叙事。

二、小说的幽默和讽刺幽默和讽刺主要有两种效果:一种是以美好、正义的形式表现出丑恶的事物,这时表现出的效果就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滑稽可笑;另一种是把本质上美好、正义的事物用与其完全不相协调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时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喜剧性的。

《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

《竞选州长》的讽刺艺术《竞选州长》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马克?吐温的早期创作。

当时,社会上还弥漫着对美国的民主、自主的浓厚的幻想,而小说通过一个假想的独立党州长竞选人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这种自由竞争的肮脏内幕和民主政治的虚伪。

小说语言委婉含蓄,极具讽刺力量,我们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一、含而不露。

“然后想一想你是否情愿把自己降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公开竞选呢。

”祖母的回信印证了我的感觉,伍德福和霍夫曼是些什么人?怎么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二、诙谐含蓄。

“从报纸上很容易看出,即令他们曾经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也已经过去了。

”“即令”这个步步关联词,说明他们现在不知,过去也未曾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都是对“各式各样的可耻的罪过都习以为常了”的人。

“即令”增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三、绵里藏针。

“他也许会赏个面子……吐温先生应该把这桩事情交待清楚,才对得起他自己,对得起他所要求投票支持他的那些广大人民。

”只有承认犯了伪证罪,才算赏个面子,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广大选民,否则,那就是不赏面子,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广大选民,怎能让你对不起的民众投你的票呢?四、取喻夸张。

“至于香蕉国,我简直就不知道它和一只袋鼠有什么区别。

”将毫不相干的两种事物作比,可见自己是多么憨直冤枉,造谣者又是多么的卑劣、无耻、可恶,所谓的罪名,纯属捏造,无中生有。

五、说此指彼。

“新任州长竞选人可否将下述事实经过向本市若干迫切等待着给他投票的市民赐予说明,以释群疑?……”貌似彬彬有礼,意在设阱坑人;俨然为民请命,实属强奸民意。

诬蔑者居心何其险恶。

六、劝喻为唆。

“我们想到这种卑鄙的谣言给死者清白的家属和亲友们必然带来的悲恸时,几乎激动得要把受了污蔑和侮辱的公众鼓动起来,采取断然行动,对诽谤者施行非法的报复。

但是我们不这么办。

”明劝实唆,目的不言而喻,诬蔑者自诩为“正人君子”,实系政治流氓。

七、以守为攻。

“昨晚上分明有人看见一个人醉得不成样子,一歪一倒地走进吐温先生住的宾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2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3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4 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5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7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8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9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0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11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12 A Comparative Study o 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13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14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人物象征主义的运用16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7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18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19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20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21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22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23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24 《厄舍屋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分析25 《推销员之死》中的反英雄主义2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27 从奥斯丁和伍尔夫看英国女权主义思潮的演变28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29 从《绝望主妇》析字幕翻译的目的和归化策略30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31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3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33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34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35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36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37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38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9 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40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41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4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43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44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45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46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47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48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49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50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5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52 《简爱》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温和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53 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5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55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56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57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58 动物•荒原•牧场——生态视野下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疆三部曲》59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60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61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62 从婚姻和家庭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对比差异63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64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65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66 论美国黑人地位的改变67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68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69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70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71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72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73 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74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nu Translation in View of Dietary Cultural Diversity75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76 普罗米修斯的铁链与屈原的幽兰—论中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7778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79 论《夜色温柔》中的感伤主义80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81 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82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8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84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85 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86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87 解读电影《刮痧》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父亲88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89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90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91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92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93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94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习语学习的影响95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96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97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98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99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00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101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ssociation in Literature Creation—Artistic Styles Presented in Mrs. Dalloway102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0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104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105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106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07108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109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10 浅析《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悲剧111 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112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113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114 Differences of Time Ori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Background115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16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17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118 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119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0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121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122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23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24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125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126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127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128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29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30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131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132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13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134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35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136 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137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138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139 汉语中叠词的英译策略140 从“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141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4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143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44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5 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146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147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148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149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150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51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152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153 灾难下的母爱——小说《宠儿》中极端母爱分析154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55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156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57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158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59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60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61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62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163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64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165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66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167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168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16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170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71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172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173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74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175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176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177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178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179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80 “适者生存”——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看《热爱生命》181 六种颜色词语的英汉互译探索182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83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184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85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86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187 对《野性的呼唤》中的狗——巴克的分析研究188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89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190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191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92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 s193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4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195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196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97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198 欧洲余烬里飞起的凤凰--Geoffrey Hill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199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200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