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文本
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 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用地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建设,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即起步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循本规划的有关条文。
其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 ;7、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8、《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3月11日);9、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12、《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稿);13、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 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 号)等文件精神;14、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城市(集中区)专项规划;15、其他参考文件:《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等;16、省政府关于江南产业集中区四至范围的批复和省政府专题会谈纪要《江南产业集中区现场办公会谈纪要》;17、《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
第四条规划原则1、发展创新原则。
2、和谐共生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第五条起步区范围及规模1、起步区范围起步区用地北临滨江大道,西沿九华河(含梅龙镇区西侧部分区域),南至迎宾大道,东接规划道路黄山北路,包含黄山北路东侧、龙腾大道北侧部分区域。
合肥江南新城的规划方案

合肥江南新城的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合肥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加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合肥市对于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合肥江南新城就是其中之一。
江南新城位于合肥市经开区,是合肥市政府打造的重要区域。
该新城覆盖了约30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被确定为一个新型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规划方案江南新城的规划方案是以生态优先、人性化、现代化、开放性为目标,将江南新城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性区域。
在规划方案上,江南新城做了如下的设计:1.生态绿色区:江南新城将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区,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区内将布局绿化广场、生态公园、林荫大道等多个区域,同时打造多个生态样板小区,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示范区。
2.产业新城:江南新城将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物流和商贸业等,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配套的产业新城,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涌入。
3.市民中心:江南新城将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医疗保健中心、教育研究中心等多个中心,综合展示新城再次规划中的“都市之美”。
4.住宅区:江南新城将建设多个高品质住宅小区,打造一个居住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城居住区,这将是房企发展的重点区域。
5.交通配套:江南新城将完善交通配套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城际轨道、干线道路等,尤其是城际轨道的建设,对于连接合肥市中心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实施进展江南新城规划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保护。
截至目前,江南新城规划工作已经完成了总体谋划规划、详细规划设计、正式批复等工作,主要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第二期的规划、建设和成果验收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预计未来几年,江南新城将实现全面发展。
总结江南新城是目前合肥市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的项目,也是合肥市政府对城市规划的一个尝试和创新。
江南新城的规划方案非常好地体现了人性化、现代化、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这将为该区域的长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江南产业集中区凤鸣大道软土路基处理方案设计

。
规划 面积 2 6k , 中起 步 区面积 3 m2 1 m2其 7k 。风
鸣大 道是 江南 产业 集 中 区起 步建 设 的关键 项 目, 于 位
江南 产业 集 中 区起 步 区 中部 , 华河 以东 , 九 南北 走 向 , 全长 51 4m, 路 等 级 为 城 市 主 干 路E 路 面结 构 1 道 , 为沥 青混凝 土路 面 , 为 主辅 路 形 式 。其 路 幅 分 分
收 稿 日期 :0 11—7 2 1 02
黏 土或 强风 化砂岩 ( 仅在 山坡 上揭 露 ) 良好 的道路 等 路 基用 土 。
范 的前 提下 , 取低 路 堤 方 案 , 路 纵 断 面一 般 按 最 采 道
小 坡度 E 设计 。 ]
③1层粉 土 、 细砂 ( a+p ) 该 层 呈 透 镜 体 粉 Q4 l 1 : 状 局部 分布 于③层 淤 泥质 粉 质 黏 土 中 , 色 , 散 一 黄 松
稍 密状 态 , 和 , 振 反应迅 速 , 饱 摇 干强度 低 , 无韧 性 , 含
带 ( . +机 动 车道辅 道 ( . +设 施 带 ( . m) 4 5m) 7 5m) 25 +非机 动 车道 ( . +人 行道 ( . 一8 3 5m) 2 5m) 0m。道
③ 层 淤 泥 质 土 ( a + p) 揭 穿 部 分 层 厚 Q4 l 1 : o 9  ̄1 . 0 m, . o 7 8 层底 标 高 一 1 . O 6 2 0 4 ~ . Om。青 灰 色 、 灰 色 , 塑 一流 塑 状 态 , 和 , 浅 软 饱 含有 机 质 、 化 腐 物 , 部夹 粉 土 、 细 砂 及少 量 贝壳 等 。其静 力 触 探 局 粉 试 验 比贯人 阻力 P s值 一般 为 0 3 0 8 MP , 均 . ~ . a平
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B3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商业、办公、酒店及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可附设的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B31
娱乐用地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B32
康体用地
赛马场、高尔夫、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通用航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
B4
1.4
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2.1
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S1
城市道路用地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用地,包括其交叉口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的线路、站点用地
交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S
S3
交通枢纽用地
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码头、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办公、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
A2
文化设施用地
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小型商业、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A21
图书展览用地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用地
A22
文化活动用地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规划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范围起步区范围20平方公里,包括南部沈巷片区和北部姥桥片区,其中沈巷片区范围东距长江江堤约100米,南至淮南铁路控制线100米,西以沈巷镇规划东控制线下沟为界,北以和沈路、北港沟为界,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北部姥桥片区位于集中区北侧的姥桥镇,省道206东侧,合马高速北,东邻郑蒲港区,用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0-2015年三、人口规模起步区可提供112921个就业岗位,按带眷系数1.2—1.5考虑,规划人口13.6—17万人。
其中沈巷片区10—12.5万人,姥桥片区规划人口3.6-4.4万人。
四、空间结构起步区规划形成“124”共7个组团:1个居住组团、2个综合服务组团、4个工业组团。
分别是:西部居住组团、沈巷综合服务组团、姥桥综合服务组团、西部工业组团、东部工业组团、南部工业组团、北部工业组团。
姥桥片区规划区形成“两轴、两组团”的功能结构。
沈巷片区以产业功能为核心,以河道水系为纽带,以和州大道和皖江大道为城市发展生长主轴线,构筑互动发展的组团式框架,空间布局结构形成“轴带交会,组团互动”。
规划结构形成:两轴、两廊、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五、土地利用规划起步区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辅以适量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部分综合用地。
1、工业用地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新型战略型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撑,工业用地面积902.86公顷。
工业用地集中4个组团布置,依托206省道和规划的和美路、皖江大道布置的西部工业组团,依托皖兴路、长河南路及和州大道布置南部工业组团,依托和平路、和悦路布置东部工业组团,依托和盛路、和州大道布置北部工业组团。
2、仓储用地布局仓储物流用地临江,依托淮南铁路和裕溪口码头对外交通便捷,紧依加工制造业区域,重点建设生产资料市场,满足工业企业对原辅材料的需要。
仓储用地面积约为46.22公顷。
3、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呈3个组团布置,一是依托沈巷镇区的居住及相关配套,主要用于拆迁安置;二是围绕十里长河纵一沟两侧,集中形成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包括商业、办公楼、二类商住综合用地及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三是沿206省道于姥桥片区集中形成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约471.93公顷。
抢抓历史机遇 打造产业新城

立落 户企业从注册 到生产经营 、 建设项 目 从 立项到竣工验收 一条龙服 务流程和规
范, 抽调专人帮助落户企业实行全程代办 制。 其次 , 理清招商思路。 突出重点 , 要 围
化、 规范化 、 高效化。
3 在 逐渐完善配套服务上 突破。 、 近期 主要依托池州 、 铜陵两市 中心城区的配套
人。 发挥省内外高校在人才培 养方面的优
势, 通过到集 中区办分院 、 分校等形式 为
集 中区培养 、 输送各类人才 。四是待遇 留 人 。按照城 乡统筹 、 构建一元化社会的要 求, 降低户籍登记 门槛 , 力建设保障性 大 住房 , 改善就业和就医 、 就学环境 , 真正使
广大市 民安居乐业。 6 在狠抓招商引资上突破 。首先 , 、 创 优投资环境 。在打 造硬环境 的同时 , 着力 优 化软环境 , 设立 “ 一站式 ” 服务大厅 , 建
地。
先试 ” 利 , 权 安
长为组长的高 管委会全部市
政管理权限。
投资热土 , 更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水
宝地。
交通优 势: 集中区紧邻一级 1 3岸池州 港, 拥有长江岸线 1 . 45公里 , 深水岸线 l 0
公里 , 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 铜九铁路 、 京台
集 中 区优 势何在
元 化社 会 。就 机 制 而 言 , 理 顺 上 下 左 要
右间 的关 系 , 强联 络和协调 , 时研究 加 及 解决集中区建设 中的各种问题 ; 要建立重 大项 目责任制度和帮办制度 ; 明确项 目牵
头人和专 门班子 , 司协调 。要加强管委 专 会各项规章制 度建设 ,使 内外运行 制度
经济和社会管理权 限。 集中区自身也要在 体制构建上大胆创新 , 按照“ 小政府 、 大社 会、 优服 务 、 高效 率” 的指导思想 , 全力推 进行 政体制改革 , 实行扁平化 管理 、 企业 化运 营 , 干机 构 、 精 提升效能 、 创优环境 ;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6•【字号】池政办〔2017〕63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池政办〔2017〕63号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业经2017年12月14日市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26日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一步明晰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执法职责和范围,根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城市管理条例》《池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作出以下规定。
一、城市管理区域范围(一)江南产业集中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
规划区内非建成区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管理和执法,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承担工作经费,相关具体事宜由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与贵池区政府会商确定。
(二)市开发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
规划区内非建成区(西部园区)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管理和执法,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承担工作经费,相关具体事宜由市开发区管委会与贵池区政府会商确定。
(三)平天湖风景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范围内。
其中,涉及“人地分离”问题的马衙街道办事处杨安、峡山、碧山等3个社区和开发区流坡村高垅、金安等2个村民组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政府和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给予协助。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关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关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为深入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皖办发〔2022〕6号)、《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池办发〔2022〕9号)等文件精神,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扶持政策。
一、工业类项目(一)扶持对象本政策扶持对象为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注册成立并在集中区合法纳税,且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工业项目或科创团队研发项目,符合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节能、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规定的法人企业。
(二)单独供地项目1、用地条件(1)集中区用地严格按规定实行净地挂牌出让,即达到“七通一平”条件(道路、弱电、自来水、天然气、雨水管、污水管到项目地块红线边缘临近城市道路一侧50米,强电200米。
项目用地按规划部门确定的竖向标高降低0.1米进行平整)。
(2)落户项目建设综合容积率应≥1.2, 配套用房占地应≤6%, 配套用房建设面积应≤总建筑面积的30%。
具体以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为准。
(3)企业应承诺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同步设计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自觉推动节能减排工程,并将实施效果作为办理综合验收、不动产登记的重要考量标准。
2、扶持政策(1)建设奖励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建设期内,分单体按实际建成的建筑面积给予建设奖励,建设期内未封顶的单体建筑不计算建设奖励。
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署之日起5年内,企业在任一自然年度累计实现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时(企业在税务部门缴纳的各项税费,含设备抵扣,下同),按200元/平方米兑现上述建设奖励,亩均税收每超1万元(基数为15万元)奖励标准相应增加10元/平方米,但单个项目建设奖励资金不超过其落地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用地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建设,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即起步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循本规划的有关条文。
其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 ;7、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8、《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3月11日);9、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12、《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稿);13、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 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 号)等文件精神;14、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城市(集中区)专项规划;15、其他参考文件:《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等;16、省政府关于江南产业集中区四至范围的批复和省政府专题会谈纪要《江南产业集中区现场办公会谈纪要》;17、《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
第四条规划原则1、发展创新原则。
2、和谐共生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第五条起步区范围及规模1、起步区范围起步区用地北临滨江大道,西沿九华河(含梅龙镇区西侧部分区域),南至迎宾大道,东接规划道路黄山北路,包含黄山北路东侧、龙腾大道北侧部分区域。
2、起步区用地规模:起步区总用地面积20.0平方公里。
3、起步区人口规模:起步区规划总人口11万人。
第六条规划期限起步区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5年第七条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1、发展目标打造成以“产业集群化、环境园林化、生活舒适化、人才群体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复合型滨江产业新区,充分展示江南集中区“活力、低碳、创新”的示范形象,建设成为皖江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至2015年,力争实现年工业产值250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
2、功能定位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区,江南集中区西北部滨江新兴产业新区和重要启动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第二章用地布局规划第八条规划结构规划起步区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六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心:绿化景观核心一带:九华河生态廊带两轴:龙腾大道城市交通轴,凤鸣大道产业发展轴六组团:包括四个产业组团、两个居住综合组团。
分别为北部滨江产业组团、东北部滨江产业组团、中西部产业组团和南部产业组团、西北部综合配套组团和西南部综合居住组团。
第九条用地布局规划起步区建设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辅以适量行政办公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
1、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依托滨江岸线,在龙腾大道和凤鸣大道交叉口东北部,凤鸣大道南段两侧布置一类工业用地,凤鸣大道北段西侧布置二类工业用地。
以先进制造业、临空产业等新型战略型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撑,工业用地面积约837公顷。
2、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沿九华河分南北两片布置。
南片布置在迎宾大道与九华河交汇处东北角,北片布置在刘村湖北岸,现状梅龙镇区西侧。
各片区配置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个工业邻里中心内分片布置居住,居住用地总面积约200公顷。
3、物流业用地依托沿江优良港口岸线,发展港后经济物流园。
在江南大道东侧布置港后仓储物流园,用地面积约为145公顷。
4、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布局为“三区三点”。
三区为沿刘村湖北岸滨水带、迎宾大道北侧,陵阳湖南、北侧区域布置;三点为三个工业邻里中心内,分别进行点状布置。
公共设施用地面积约为213公顷。
5、市政设施用地包括供电、污水处理、泵站、邮政、消防、垃圾处理、公交首末站等市政服务设施,本着满足服务半径,尽量集中布置的原则,总用地面积32公顷。
6、道路用地规划起步区内道路用地主要有主次干路、支路、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等组成,道路用地面积297公顷。
7、绿化用地起步区内的绿地以区内天然水系为基础,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防护绿地。
总用地面积179公顷。
第十条用地构成表起步区20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构成表第三章道路系统及竖向规划第十一条路网形态规划以方格状道路网结构为主,形成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道路等级结构。
第十二条对外交通联系起步区对外交通主要通过龙腾大道和江南大道两条快速路与合铜黄高速公路和南沿江高速公路产生有效衔接,起步区内南北向主干道凤鸣大道与现状观前立交口相连通。
起步区通过江南大道、迎宾大道与九华山机场快速连接。
第十三条道路等级结构起步区道路分为四个等级结构。
快速路:江南大道、龙腾大道均为集中区快速路,严格控制道路两侧用地的出入口。
红线宽度分别为70和80米,道路绿线控制30米。
主干道:形成道路系统的骨架,红线宽度40——80米,两侧绿线控制10-25米。
起步区即将启动建设的南北向主干路凤鸣大道红线宽80米,东西向主干道迎宾大道红线宽70米。
次干道:红线宽度24——40米。
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8—24米。
起步区规划道路一览表第十四条交叉口控制要求交叉口控制形式2、平交路口展宽控制如下:平交路口展宽控制要求第十五条公交首末站规划在池州大道与皖江路交叉口东北角布置一处公共交通首末站,占地2.4公顷。
第十六条静态交通本次规划在配套居住区设置了3个独立占地的社会停车场,总占地面积约为3公顷。
另结合商业开发等其他形式,综合设置地下或立体停车库。
规划独立占地社会停车场一览表第十七条加油(气)站起步区规划布置2处加油站,分别位于黄河路和六盘山路交叉口西北角、乐山北路与楚江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共约0.8公顷。
第十八条竖向规划规划道路横坡为0.5%—1.5%,道路纵向排水通过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满足排水要求。
管理单元或地块的规划平均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
第四章绿地景观风貌规划第十九条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起步区用地的开发形成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生态廊道、湿地等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网络。
第二十条防护绿地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150公顷。
铁路专用线设置40米防护绿地220KV架空高压走廊设置30—40米防护绿地。
第二十一条景观风貌规划规划结合区内水系、景观道路,打造“一轴、三区、多点”的景观风貌结构。
1、一轴——凤鸣大道景观轴线2、三区——特色风貌区湿地公园风貌区、现代居住风貌区、滨江工业风貌区。
3、多点——景观节点第五章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第二十二条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起步区预测用水量为12.3万m3/d.。
2、供水水源供水水源为长江。
起步区近期由江口水厂供水,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
远期启动集中区水厂一期工程,满足起步区总用水量需求。
第二十三条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起步区平均日污水量9万m3/d。
2、污水处理起步区污水由江南第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江南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万m3/d,起步区启用规模为10万m3/d。
第二十四条雨水工程规划九华河西侧区域雨水自流入刘村湖。
九华河东侧区域雨水经雨水口、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分区内的排涝沟中,由起步区按照城市排涝标准新建的梅龙排涝泵站三站向西抽排入九华河。
第二十五条供电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根据目前正在开展的江南集中区供电专项规划,预测2015起步区最大用电负荷为40万千瓦左右(预计负荷密度达到2万Kw/Km2)。
2、电源规划起步区由位于江南集中区西北部的九华电厂通过220kv线路直接供电。
3、变电站规划起步区规划6座变电站,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
4、高压线走廊结合松花江路中部排洪渠预留220KV电力线廊道,宽40米。
起步区内规划110kv变电线路均为电缆埋地敷设。
1、规模预测起步区市话用户为8万线。
2、电信局所规划规划2处电信机房。
3、电信管道规划建设加强光缆、管道和局所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信管道应与起步区的道路同步进行规划建设,主次干路应敷设电信管道,起步区建设道路、居住区、综合服务区、产业区时均应敷设电信管网。
4、移动通信建设规划加强移动通信网建设,在起步区规划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等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扩大移动信号的覆盖范围,提高移动通信网络容量。
起步区中的居住区、综合服务区、产业区应配备移动通信机房,预留移动通信站址,由安徽电信、安徽移动、安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满足广大人民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第二十七条燃气工程规划1、用气量预测起步区总用气量为11万立方米/天。
2、气源规划起步区燃气气源以“川气东送”天然气为启动气源。
第二十八条供热工程规划起步区通过改造九华发电有限公司机组作为近期热源。
集中供热热媒取压力为1MPa,温度为300摄氏度左右的过热蒸汽。
1、规划目标远期目标为:建立先进的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达到9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起步区设置2处中型垃圾中转站。
3、生活垃圾处理远期由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新建的1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近期可利用池州市的垃圾处理场。
4、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规划集中处置,合理布局。
推行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以充分发挥处置设施的效益。
第三十条市政公用设施起步区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说明:邮政设施所列面积为建筑面积。
第六章综合防灾规划第三十一条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防洪、排涝标准防长江洪水标准为1954年型,防内洪标准为50年一遇,江、河堤防等级均为Ⅱ级;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地面不积水。
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规划结合用地的开发与改造,使地块竖向达到自流排放;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水库、河道的排洪调蓄功能;严格保护河道流域内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物;加大内河、沟的疏浚力度,确保其排水断面。
第三十二条消防工程规划1、消防站布局规划3处消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