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一、现场处置原则1. 首先保证自身安全,确保现场无危险后再进行处置。
2. 根据物体的性质、重量和落地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法。
3. 注意保护现场,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4. 进行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现场的封闭和安全,进行提示和警示。
二、物体落地后的处置1. 安全地移动被打击的物体并将其放置到安全的地方。
2. 物体重量较大时,可以使用引力返转法将其翻转起来,并将其放到安全的地方。
3. 在物体打击的周围架设警示线或提醒别人绕行的标志。
4. 针对落地物体可能造成对下方居民或其他人员的危害,需要保护周围居民,并进行警示。
5. 对于落地砖块等小型物体,应进行仔细排查,以确保现场安全和无危险。
三、物体未落地时的处置1. 及时警示在现场的人员及周边居民避开。
2. 在物体下方架设支撑,物体接触到支撑物之后进行打击,以避免物体的自由下落。
3. 采用吊挂的方式,将物体提升到安全的位置。
4. 如果发现物体在倒下,需要立即采取处置措施,例如用绳套或木块进行支撑。
5. 如物体地处高空或场地狭小,需要调动专业人员、悬挂装置进行处置。
四、现场警戒和处理1. 在现场尽量清理攀岩与推车等挡路工具,设立警戒线。
2. 设置安全标识让现场聚集的人员与路人分别注意警示,告知物体打击现场的危险性,并进行安全处理。
3. 通过相关渠道发布物体打击现场的信息,并在现场部署警察等人员,以尽最大可能确保现场的安全。
4. 重点区域需要配备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物资,以保障现场的安全。
五、物体打击现场紧急处理流程1. 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电话,通知现场情况并请求救助。
2. 向伤员施救急救,并对现场人员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二次伤害。
3. 将伤员从现场紧急转运送往医院。
4. 进一步处理物体掉落事件。
六、结论物体打击现场处置必须以安全第一原则为前提,根据物体掉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置方法,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和避免环境损害。
实施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时,需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同时加强预案编制、警示措施和人员培训,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
1.2对于较浅的伤口,可用干净衣物或纱布包扎止血,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
1.3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
1.4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1.5对于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1.6如怀疑有颅脑损伤的,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积极组织送往医院救治。
1.7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2、事故报告事发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总经理汇报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当事故进一步扩大出现人员重伤、死亡时,由总经理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安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重伤死亡人数等。
物体打击伤亡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伤亡处置方案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建立完善的物体打击伤亡处置方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物体打击伤亡的处置方案。
一、事故现场处置1. 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如果物体打击导致了配电线路的短路或其他故障,应首先切断电源,避免电伤事故的发生。
2. 发现伤者后立即报警:在发现人员受伤后应第一时间报警,通知相关救援部门前来救援。
3. 保护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隔离措施,保护现场。
4. 及时给伤者进行急救:如有医务人员在现场,应及时给伤者进行急救,尽可能减少损失。
二、医疗救护方案1. 对伤者做好初步处理:在现场给伤者进行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等措施。
2. 确定伤情:对伤者进行仔细检查,确定伤情,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救护运送:对受伤者应尽快送往医院,尽快进行治疗。
如医院条件有限,应将伤者送往专业医院治疗,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4. 给家属提供援助:在医院对伤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积极与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三、事故后处理方案1. 开展事故调查:发生事故后,应尽快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确保现场安全:在事故调查期间,应保持现场的安全性,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 赔偿伤害损失:对受害者应以合法、公正、合理的方式进行赔偿,尽可能地减少其损失。
4. 宣传安全知识:事故发生后,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确保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
对于物体打击伤亡,应该制定完善的处置方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事故发生后,应以迅速、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尽快使受害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救护和治疗,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打下基础。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物体打击事故是指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由于重物坠落、高处坠落、机器设备故障或人为原因等因素导致物体打击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在面对这类事故时,及时有效的处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一、现场保障1.人员疏散:事故现场应立即疏散所有人员,避免第二次事故的发生。
2.通报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通报当地相关部门,如消防、急救等,以便快速反应。
3.现场封锁: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确保现场安全。
二、伤员救护1.先救急后送医:对于受伤人员,不要进行过度移动和操作,应该立即进行紧急救护,如止血,呼吸急救等,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2.防止二次伤害:在进行救护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第二次伤害的发生,如对于可能存在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将其稳固固定,防止骨折移位等情况。
三、现场处理1.停止源头:针对导致事故的源头进行处理,如机器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
2.开展事故调查:对于物体打击事故,应该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查清事故的具体原因、责任方。
3.现场清理:完成事故处理后,应将残留在现场的物品、设备等进行清理,恢复场地正常状态。
四、事故预防1.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对各类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维护和操作规范的制定。
3.审查检测: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加以处理。
总之,物体打击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在不断地推动着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事故现场处置的能力和应对措施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目录1、事故风险分析 (1)1.1事故类型 (1)1.2危害程度 (1)1.3事故征兆 (1)2、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1)2.1应急工作职责 (1)2.2应急救援职责 (1)3、应急处置程序 (2)4、应急处置措施 (3)5、注意事项 (4)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物体打击事故类型分为:在高空作业中、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张拉作业意外伤人等。
1.2危害程度由于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材料堆放不平衡、装运物不规范等原因,坠落物或飞出物速度快,对作业人员造成砸伤,甚至威胁生命,事故发生往往突然。
1.3事故征兆临边等无防护或防护不可靠,物料堆放不平稳;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工具袋,乱扔乱抛物料(工具);起重吊装、拆卸等作业未设警戒线,人员进入危险区;设备、张拉作业防护不到位等2、应急组织机构体系2.1应急工作职责组长:XXX 电话:副组长:XXX 电话:成员:XXX(应急援救组)电话:XXX(技术分析组)电话:XXX(治安保卫组)电话:XXX(后勤保障组)电话:XXX(善后处理组)电话:2.2应急救援职责(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在项目部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副组长:在组长领导下,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包括利用现场及附近可利用设施、设备、工具抢救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3)应急救援组主要负责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抢险队实施抢险方案,恢复施工生产的任务。
(4)技术分析组负责解决因险情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影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5)治安保卫组主要负责处置应急事件所需的人员、车辆、物资等及时输送到指定地点;道路和通讯畅通,抢救机具、小型设备和材料、工具的搬运;确保救援过程中所需机具、设备、物资材料的及时供应。
(6)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组织或协助医务人员做好现场伤员抢救和转运工作;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禁任何无关人员进入,确保人员、设施的抢救工作开展顺利。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当班班长/直接主管:现场指挥,报告安全负责人
当班班长/直接主管:现场指挥,报告安全负责人
(三)应急物资
担架、急救箱等
(四)应急处置
1.当事人立即呼救,当事人自己或在现场人员帮助下离开伤害区域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2.现场人员发现或听到呼救,立即帮助当事人处置并报告当班班长/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3、在不妨碍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护事故现场。
4、尽量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救护,切忌盲目救护。
4.尽量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救护,切忌盲目救护。
4、尽量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救护,切忌盲目救护。
3.有人员受伤时拨打“120”报警。
4.若是肢体受伤,对伤者进行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尽快将伤者送医院进行防感染和防破伤风处理,或根据医嘱作进一步检查;若伤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应让救护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
5.若伤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直至医生到来;如若伤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心脏挤压法等措施交替进行抢救。
6.当班班长/直接主管收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负责现场指挥并报告安全负责人;
7.指挥现场作业人员查看货物堆放是否稳定;若不稳定,立即组织整改。
7.指挥现场作业人员查看货物堆放是否稳定;若不稳定,立即组织整改。
7.指挥现场作业人员查看货物堆放是否稳定;若不稳定,立即组织整改。
(五)注意事项
1.向医院请求救援的时候,须讲明地址、事故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伤害种类、症状等。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事故现场组织与报警1.事故现场组织:事故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并保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必要时在现场设立临时隔离设施,对可能距离事故发生现场较近的建筑物、车辆等进行安全转移,并安排专人负责隔离及指挥工作。
负责人要迅速组织确定事故现场工作组,明确各个工作区域的职责和人员分工,进行有效的协调。
事故现场人员要按照命令快速转移,确保自身安全。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全力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报警:向人员明确交代事故现场位置和危险情况,同时让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迅速有效地指挥处置。
二、伤员救护与疏散1.伤员救护:事故现场需要立即进行伤员救护工作,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现场工作人员要及时将伤者从事故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停止出血、包扎伤口等必要的处理。
2.疏散: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现场特点,组织人员有序撤离事故现场,并在适当的位置指定疏散点,确保人员远离危险区域。
同时要注意人员的心理疏导,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支持。
三、事故现场处理1.现场调查: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进行现场调查,以了解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
通过现场调查和有关部门的协助,找出损坏的物体、设备,了解导致事故的具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导致的进一步损失。
2.处理措施: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置。
比如,对于掉落的建筑材料或设备,要及时进行清理和修复;对于被砸中的建筑物或车辆,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不会继续发生崩塌或进一步损坏。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以降低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事故的记录与总结在事故应急处置完成后,应制定详细的事故报告,进行事故的记录和总结。
报告中要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损失情况、应急处置的效果等,为事故的后期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要结合事故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效能。
物体打击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企业珠海市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桥梁工程二标段(海韵桥)项目部2023年10月目录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事故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危害程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事故判断旳基本征兆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应急处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应急处置次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事故报警方式、汇报内容及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
(3)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
(4)设备带“脖运行,设备中物体飞出伤人;
(5)设备运砖中,违章操作。
1.1.危险性分析
1.1.1使用电动工器具的切割作业时,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1.1.2手锤、大锤等工具打击伤害。
1.1.3高处落物引起的打击伤害:包括水塔、烟囱、高层建筑冬季结冰坠落,物资库房货架等落物,储煤场大煤块滚落等。
1.1.4电动、气动、液动阀门等机械控制部分在阀门开关时造成的打击伤害。
1.1.5旋转设备修后试运时转动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1.2事件类型
物体打击伤亡事故分为物体打击伤害和物体打击死亡两种。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生产厂房、五金库房内各吊装口、吊物。
1.3.2各种转动设备的联轴器附近及转子的裸露部分。
1.3.3装载机拆木片垛、卸车。
1.3.4煤场行吊、装载机。
1.3.5叉车装成品纸、卸商品浆、卸原材料。
1.3.6各种在同一垂直面上存在交叉作业的区域。
1.4可能造成的危害
发生物体打击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设备或零部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
1.5.2违章作业、多人指挥;
1.5.3设备捆绑不牢固等。
角磨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
1.5.4手锤、大锤等锤头松动,操作人员戴手套操作;
1.5.5备用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无票作业;
1.5.6设备修后没有履行押票试运手续。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物体打击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办公室报告。
部门负责人及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物体打击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
3.2.1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3.2.1.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纱布包扎止血。
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纱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3.2.1.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2.1.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3.2.1.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3.2.2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
3.2.2.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3.2.2.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
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
3.2.2.3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
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2.2.4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做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
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3.2.2.5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3.2.2.6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做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3.2.2.7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纱布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3.2.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3.2.3.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3.2.3.2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3.2.3.3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
3.2.3.4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3.2.3.5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2.3.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3.2.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3.2.
4.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3.2.
4.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2.
4.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2.
4.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3.2.
4.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2.5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3.2.5.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
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
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3.2.
4.2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对于由于冰块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
4.2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4.3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4.4抢救脊椎受伤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
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如下二种后果:
4.4.1骨折端移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
4.4.2骨折断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4.5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
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4.6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4.7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
该类伤员必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