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到20世纪美术

合集下载

美术各流派介绍

美术各流派介绍

美术各流派介绍在艺术领域中,不同的流派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美术各流派在历史上形成、发展,并各具特色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分别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义。

一、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流派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创作,强调对称、比例和秩序。

它追求完美和理性的表现,作品通常具有平静、庄重的氛围。

例如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它展示了协调、对称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的风格。

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流派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它强调个人情感和对自然、历史、宗教等主题的热情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常常以浓郁的情感、奇幻的题材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为特点。

例如威廉·特纳的作品《夕阳指导船队》中,用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呈现了浪漫主义的理念。

三、印象派印象派流派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

它的主要特点是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

印象派画家大胆运用明暗对比和鲜艳的色彩,以表现景物在光线下的变化和感受。

著名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就是典型的印象派作品,他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光的变化,创造出了一种模糊的、朦胧的效果,给人以印象般的感受。

四、立体派立体派是20世纪初的重要艺术流派,它以几何形状和多重观点来表现人物和物体。

立体派画家试图将物体的多个面展示在画布上,以展现物体在时空维度上的存在。

其作品常具有具象和抽象的特点,通过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打破传统绘画的方式和结构。

例如,著名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亚娜领队骑马》使用了立体派的手法,将骑马者的不同视角呈现在画面中。

五、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追求通过色彩、形状和笔触等表现内心情感和个人经验。

它以非传统的方式表达感情和思想,并强调对绘画表面上的运动和形式的重视。

作品常常呈现出独特而激烈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美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艺术家对真实世界的客观描绘,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则是对现实主义美术的一种批判和反思,试图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首先,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挖掘和批判。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他们选择描绘一些边缘群体、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以此来反映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其次,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艺术家对人性的观察和反思。

他们试图通过作品表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探讨人性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这种批判性的描绘方式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思考。

另外,批判现实主义美术也追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新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呈现批判性的内容,从而使作品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他们追求更加真实和直接的表现方式,以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说,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是一种对现实主义美术的深入反思和批判,它试图通过作品呈现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引发人们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出现为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使艺术更加紧密地联系到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股艺术运动,对现代设计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们试图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和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反对工业化和机器生产带来的质量下降和大众化。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和艺术的影响。

首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推崇手工艺和传统技艺。

绘画、陶瓷、金属加工等各种传统工艺被重新发掘和推崇。

运动的重要人物威廉·莫里斯以其设计的壁纸、织物和家具而闻名,他的设计注重细致的手工制作和对自然的灵感。

这种手工制作的价值观在运动中被高度重视,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技艺的美和独特之处。

其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艺术产生了革新性的影响。

在绘画领域,运动的成员们不满于艺术界陈旧的传统观念,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他们注重细节和技法的表达,追求真实与美感的结合。

运动中的艺术家们如福斯特、霍尔曼·亨特等以其细腻的触感和鲜明的色彩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式。

最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追求简洁、功能性的设计理念,反对过于装饰和华而不实的风格。

这样的理念在现代设计中广泛应用,如建筑、家具、餐具等。

在建筑领域,运动的成员们主张恢复原始的建筑材料和手工艺技法,反对对称和规则性的设计。

这种理念对后来的现代派建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总的来说,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通过重新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对艺术创新的探索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为艺术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不仅重塑了传统工艺的地位,还为现代设计和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

这场运动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手工艺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时间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898年:戊戌变法推动启蒙运动,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起奠定基础。

- 1901年:清朝成立美术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美术时代。

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中华民国成立,艺术界开始追求独立与自由。

- 1918年:陈半丁创办上海美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 19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艺术的中心,涌现出一批活跃的艺术团体,如“木刻研究会”和“星月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930年代:艺术界出现左翼艺术运动,艺术家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 1931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为培养艺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艺术家投身于抗战宣传和抗日题材创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主义艺术迅速发展。

- 1950年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艺术家们开始系统地开展艺术创作和研究。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艺术界受到严重冲击,许多艺术作品被破坏或禁止展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艺术逐渐恢复正常发展。

-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 1985年:中国美术馆成立,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展示和交流。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1990年代:中国艺术进入多元化的时期,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相继涌现。

- 200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 2010年代至今:中国艺术市场蓬勃发展,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活动频繁。

以上时间轴简要概括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展示了中国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简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简称工艺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股艺术和设计运动。

此运动强调手工艺制品的价值,反对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倡回归传统手工艺技术,注重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追求优质、精细和独特的艺术品。

该运动对英国工艺美术乃至整个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制造,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导致了产品的快速产出和质量的下降。

同时,这些机械化的产品缺乏独特性和艺术性,导致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失望和对传统手工艺的怀念。

这种背景下,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他们试图通过回归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工艺制造来提高艺术和设计的质量,并且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对于产品的破坏。

主要特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手工艺制作工艺运动主张回归纯手工艺制作,强调手工艺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艺术家和设计师追求卓越的工艺水平,通过传统的手工工艺技术制作出高质量、精细的艺术品。

这种手工艺制作既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又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点。

自然主义工艺运动倡导以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和装饰,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

艺术家和设计师从自然中吸取灵感,运用自然的形态、色彩和纹理来设计和装饰产品。

这种自然主义的设计风格使得产品更加接近自然,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反对机械化工艺运动对机械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持反对态度。

他们认为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和独特性的丧失。

因此,他们倡导手工艺制作,反对机械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追求独特、高质量的艺术品。

社会主义思想工艺运动艺术家和设计师关注社会问题,试图通过优质的工艺和设计来改善社会。

他们认为艺术和设计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少数贵族阶级。

因此,他们倡导艺术与工艺的结合,提倡普及艺术和设计,使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一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设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设计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支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19世纪初,欧洲全面爆发了工业革命,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促使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产生,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手工劳作发展为机械化大生产,设计和制造出现了分工,手工艺人无法胜任机械化在生产,技术和艺术出现了分离,这导致工业产品粗制滥造、艺术品味严重下降、装饰不伦不类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1851年的英国世界博览会上集中暴露出来,引导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思考。

这些思考成为现代设计产生的理论源泉,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

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1846年)、《建筑的七盏明灯》、《艺术的政治经济》、《艺术讲义》、《威尼斯的石头》等。

1、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1)认为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共同组成,号召艺术家应关心“小艺术”。

(2)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3)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

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艺术也最发达。

(4)认为设计发展只有两条路可走,即“对现实的观察和具体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

2、对约翰·拉斯金的评价约翰·拉斯金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

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区别及联系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区别及联系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区别及联系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设计史上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

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在产品装饰上大量借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缺少一种合理的装饰形式,以与其内部结构相适应。

约翰·拉斯金看到工业生产的这种弊病,极力倡导美术与技术、使用和审美的结合。

他认为产品丑陋的直接原因是机器生产,因而咒骂及其生产,主张美术家参与生产,向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学习,以弥补及其生产的不足。

威廉·莫里斯继承和发展了约翰·拉斯金的思想,并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反对机器生产,主张把美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

他的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

”其含义自然是指功能与美的统一。

他强调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劳动。

威廉·莫里斯在近代设计史上的地位史不可动摇的。

主要贡献是在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体,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实践上他倡导并且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反对艺术家只停留在纸面上,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工匠相结合。

“工艺美术运动”通过行会这种组织形式达到其目的,并有相应的设计公司生产“工艺美术”风格的作品。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拉斐尔前派”的“师自然”的哥特式样复兴。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名词解释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名词解释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又称工匠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股艺术思潮,旨在回归传统工艺,并强调手工制作与自然材料的重要性。

这一运动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迅速发展成为了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为美国的设计、艺术和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风格和理念。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了手工艺和传统技艺的重要性。

在这一运动中,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被重新赋予了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对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抗衡。

工艺美术运动倡导人们尊重手工制作的过程,追求作品的精致和独特。

工艺美术运动也提倡使用自然材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在这一运动中,使用纯粹的材料,如木材、陶瓷、玻璃等,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设计师们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营造出质朴、自然的感觉。

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也非常显著。

在这一运动中,设计师们追求简洁、实用、自然的风格。

他们试图将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此外,工艺美术运动还注重细节的处理,追求精致和对称的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对美国的设计、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这一运动激发了许多人的创造力,推动了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在建筑领域,工艺美术运动的理念促使了成立许多独立工作室和合作社,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在家具和装饰品设计方面,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了许多设计师,推动了美国现代家居风格的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不仅在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它还传播了一种关注社会问题的价值观。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关注工人权益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这种价值观在美国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共鸣,并为后来的社会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之,美国工艺美术运动是一场追求传统工艺、尊重自然材料和强调实用性的艺术运动。

它对美国的设计、艺术和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播了一种关注社会问题的价值观。

这一运动为美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艺术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张:抛弃主观感受,客观、逼真的再现 对象。 • 关键词:照相式
西 高迪
超现实
• 哲学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 • 产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目的(基本特点):探索人的潜意识心 理,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 关键词:潜意识 梦 自由联想法(儿童)
风格派
• 共同努力结果:立体派 未来派 康定斯基 蒙 德里安 • 目的:跨域绘画 建筑 设计等界限,抛弃狭 隘个人的东西,寻找一个广泛而公用的艺 术语言。《风格》杜斯堡“剥去本质的外 衣,你就能得到风格” • 关键词:抽象 无个性 无情感 纯设计 建筑
• 前现代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后印象、象征、纳比派、新艺术运动—— • 现代主义(20世纪初到50年代)——野兽、 立体、未来、表现、达达、超现实、风格 派(抽象)
• 后现代主义(50年代至今)——抽象表现、 色场绘画、波普、欧普艺术(光效应)、 极少、偶发与行为、观念、大地、超级写 实主义(照相写实)、后现代建筑

• 政治背景:1914-1918一战 1940-1945二战——悲观、逃避、反 抗、无政府、避世、孤独、精神反抗(达达、超现实)
• 经济:大工业、经济、贫富分化、节奏加快、“安乐椅”“为艺 术而艺术”(艺术多样化) • 科学技术:宇宙空间、微观生命、材料(立体、未来) • 现代哲学、社会思想:康德先验唯心主义、克罗齐直觉主义表现 论、柏格森反理性主义“心里时间”(表现、 现代雕塑时空观 念拓展)和神秘主义、尼采唯意志论艺术至上主义、弗洛伊德精 神分析学说(超现实)、萨特存在主义 • 文化交融:原始土著(非洲、大洋、美洲、北极)、东方异域 (中国、印度、日本、伊斯兰、波斯)、传统异端 (中世纪、 包西怪诞、格列柯变形、布莱克梦幻、杜米爱夸张) • 儿童美术、音乐、舞蹈、影视
立体派
• 得名:马蒂斯和沃赛勒对勃拉克的作品做 “立方体”的评论 • 目的:受塞尚结构观念和非洲雕刻启示,主 管几何形体概括对象结构,目的在于寻求 心的空间概念,多视点,多角度观察和表 现对象。
• 关键词:几何 空间 多视点 多角度
未来派
• 思潮:面向未来,谴责过去。 • 理念:颂扬机械文明,崇拜有生气 的科学时代,认为世界处于运动。 • 关键词:缤纷 运动 速度
观念艺术
• 哲学追思:艺术存在于何处?艺术 存在于观念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 关键词:草图、速写、标题、图片、 摄影
大地艺术
• 主张:艺术和大自然的结合,打破艺术同 生活的界限 反对艺术品买卖,主张走出美 术馆,自然与人不应该对立。 • 关键词:对自然施工 修饰,与人统一
超级写实主义
欧普艺术(光效应)
• 目的:利用光学原理加强绘画效果 • 表现:精致 技术美感,现代工业 文明特点 • 关键词:错觉 幻觉
极少艺术
• 形式:简洁艺术形体为为基本艺术语言的 雕塑运动,非具象 非情感 直接加工 • 目的:强烈的构成感 “无个性的呈现” • 关键词:基本构成
偶发与行为艺术
• 强调:艺术同生活的结合,重视过程忽视 结果 • 偶发:受波洛克影响 画廊仓库 • 行为:偶发的发展 街头 剧院 广场等 • 关键词:即兴无情表演 自身行为体验
抽象表现
• 出现:二战后美国纽约 非完全抽象 非 完全表现 • 主张:服从内心冲动,强调过程不注 重结果,最求自发任意的个人表现 • 关键词:“心理自动主义”“行动绘 画”
色场艺术
• 出自: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另一种形 式 • 形式感:大片、统一、抽象色块 • 关键词:纯粹 宁静 宗教
波普艺术
• 产生:大众传媒。通俗 客观 不带 感情 • 看懂 亲切 生活 • 关键词:商品经济 现代生活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 西方现代美术
20世纪美术开始思考多元化 ——身体力行
• • • • • • • • 后印象 塞尚1839——1906 高更1848——1903 (颠覆“黑白”) 梵高1853——1890 (颠覆是非) ——非学院的改革 维也纳画派 精神病理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超我 本我 原我
野兽派
• 主张:用纯粹的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 马蒂斯(我的宗旨是表现)(我所梦想的 是一种平衡、单纯、宁静、不含有使人不 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对于一切脑 力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它好像一 种抚慰,像一种镇定剂,或者像一把舒适 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
• 关键词:和谐 优美 “安乐椅”
表现派
• 思潮植根于:后印象(主观) 象征(神 秘) • 范围:德国和北欧诸国 强烈而情绪化的 手法均属于此 • 主张:表现人类的恐惧 仇恨 嫉妒 爱恋的 情感 • 关键词:独特 冲动 情绪 扭曲 视觉冲击 • 心灵感应
达达派
• 思想根源:对一战的恐惧和绝望, 虚无主义心里状态,反传统 生活 达达,理性和感觉都服从达达(无 意义) • 意义:探索新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 关键词:荒诞 材料
象征主义
• 哲学观点:柏格森反理性主义神秘 主义、尼采艺术至上主义
• 关键词:神秘
纳比派
• 目的:把艺术引入智慧、想象、抒 情、神秘世界。注重客观变形、主 观表现。 “先知” • 关键词:高更 平面感 强烈色彩
新艺术运动
•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 • 德国(青年风格) • 意大利(自由风格) • 法国(现代风格) • 西班牙(现代主义者) • 无统一风格,代表人物克里姆特
德 门德尔松

里特维德
美 赖特

凡。德。罗

柯布西耶
美 赖特
英 罗杰斯和 意 皮阿诺
美 摩尔

雅马萨奇
德 贝尼西
罗杰斯
丹麦
斯普瑞克森和安德罗

贝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