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型逻辑题目速解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题目

1.整体消去法在较复杂的计算中,可以将近似的数化为相同,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消去。
2.弃9验算法利用被9除所得余数的性质,对四则运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叫“弃9验算法”。
用此方法验算,首先要找出一个数的“弃9数”,即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大于9或等于9都要减去9,直至剩下的一个小于9的数,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原数的“弃9数”。
对于加减乘运算,可利用原数的弃九数替代进行运算,结果弃九数与原数运算后的弃九数相等。
注:a.弃九法不适合除法。
b.当一个数的几个数码相同,但0的个数不同,或数字顺序颠倒,或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时,它的弃9数却是相等的。
这样就导致弃9数虽相同,而数的实际大小却不相同的情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3.裂项公式1/n(n-k) =1/k (1/(n-k)-1/n)。
4.平方数列求和公式1^2+2^2+3^2…+n^2=1/6 n(n+1)(2n+1)。
5.立方数列求和公式1^3+2^3+3^3…+n^3=[1/2 n(n+1) ]^2。
6.传球问题核心公式n个人传m次球,记x=(n-1)^m/n,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便是传给自己的方法数。
7.行程问题(1)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人走过的路程等于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2n-1)倍。
(2)a.b距离为s,从a到b速度为v_1,从b回到a速度为v_2,则全程平均速度v= (〖2v〗_1 v_2)/(v_1+v_2 )。
(3)沿途数车问题:(同方向)相邻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车速=(同方向)相邻两车的间隔。
(4)环形运动问题:异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和为周长。
同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差为周长。
(5)自动扶梯问题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顺行运动所需时间。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逆行运动所需时间。
逻辑判断--解释说明题型

逻辑判断--解释说明题型解释型题目会出一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最能或最不能对这些事实、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的选项,根据解释的对象,可将其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矛盾或差异两大类。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一)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二)以下最不能解释上述矛盾的是:(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造成上述结果?(四)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解答解释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清楚题干中的因果关系,没有无原因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选择的就是这个能和题干的结论产生必然或者合理联系的选项,该选项能直接说明结论或现象为什么发生。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清楚题目要求解释的对象,明确解释的关键概念。
解答此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作出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
在解释矛盾或差异的题型中,这种矛盾往往是表面现象,解答此类题型的思路是抓住题干中差异双方的差别,正是这一差别导致了现象的矛盾。
【例1】S市规定,适龄儿童须接种麻疹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下图表示:1990年到2010年间S市儿童数量的一些统计,其中M表示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N表示新生儿总数,P表示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面哪一项最能解释2000年到2010年间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降程度的不同?经验分享:虽然自己在这帖子里给大家发了很多感慨,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2013吉林省考封闭班甲级专题讲义-逻辑推理-学生版-130808

逻辑推理2013年吉林省考逻辑推理预测分析对逻辑推理部分而言,必然性推理所占题量逐年上升,但可能性推理依然是考查重点。
具体而言,削弱型和加强型是可能性推理考查的重点,必然性推理则注重对假言命题的考查。
必然性推理部分我们预测了4个考点,考生要重点把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以及朴素推理的解题技巧。
可能性推理部分预测了5个考点;削弱型是这部分考查的重点,考生要注意题干结论强调因果关系的题目,并灵活运用因果倒置、另有他因等方法。
对于隐含假设型题目,题干论证往往具有跳跃性,考生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到论点、论据和隐含的论证,最后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搭桥”来加强题干论证。
解释型题目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把握好矛盾的两个方面。
结论型题目则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考生要学会运用排除法快速解答。
预测点1——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1.甲、乙、丙、丁四个嫌疑犯口供如下:甲:肯定是乙干的,他有前科乙:是丁干的丙:那天我在上班,根本不可能去盗窃,不是我干的丁:乙诬陷我结果显示四人口供只有一人是真的,而且犯罪只有一人,那么谁是罪犯?A.甲B.乙C.丙D.丁2.张三到某店买巧克力,店主领他看四个箱子,每个箱子都写一句话。
第一个箱子:“所有箱中都是荔枝。
”第二个箱子:“本箱中有苹果。
”第三个箱子:“本箱中没有巧克力。
”第四个箱子:“有些箱子中没有荔枝。
”店主张三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您看巧克力在哪个箱子里?”请替张三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A.巧克力在第一个箱子里B.巧克力在第二个箱子里C.巧克力在第三个箱子里D.巧克力在第四个箱子里3.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一起讨论南京市的晚报,张三说:“南京没有一家晚报办得好。
”李四说:“南京的晚报办得都不好。
”王五说:“南京市还是有晚报办得不错的。
”陈六说:“南京市有的晚报办得糟。
”他们争论时,来了一位老先生,他点评说:“依我看,李四和陈六都说错了。
”如果老先生说得对的话,那么:A.张三和王五都说错了B.张三和王五都说对了C.张三说错了,王五说对了D.张三说对了,王五说错了4.关于推荐优秀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的问题,学校领导有不同意见。
法律案例题的答题技巧(3篇)

第1篇一、理解案例背景1. 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争议焦点等。
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确定案件的争议焦点,即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存在分歧的地方。
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1. 研究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和适用条件。
2. 分析法律法规与案例事实之间的联系,判断法律法规是否适用于该案例。
3. 注意法律法规的时效性,确保引用的法律条文与案件发生的时间相符合。
三、分析案例事实1. 仔细阅读案例,提取关键信息,如案件事实、证据、当事人陈述等。
2. 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明确案件的主要矛盾和争议焦点。
3. 分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判断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
四、运用法律推理1. 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例事实,运用法律推理,得出结论。
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方法,寻找支持结论的论据。
3. 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逻辑严密性,确保结论的合理性。
五、注意答题格式1. 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等。
2. 标题应简洁明了,概括案例的主要内容。
3. 正文部分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有理有据。
4. 结尾部分应总结全文,强调结论的正确性。
六、常见答题技巧1. 客观公正:在分析案例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
2. 突出重点:在答题过程中,抓住案件的争议焦点,重点阐述。
3.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注意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4. 引用法律法规:在分析案例时,适当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5. 简洁明了:在表达观点时,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6. 举例说明:在论述过程中,适当举例说明,增强结论的可信度。
7. 严谨论证:在分析案例时,注意严谨论证,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8. 注意时效性:在引用法律法规时,注意其时效性,确保引用的法律条文与案件发生的时间相符合。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1.大小变化2.方向旋转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4.图形求同5.相同部份去掉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精品文档,超值下载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求同,重叠,或去同叠加)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26.角的度数有规律27.阴影重合变空白28.翻转,叠加,再翻转30.与特定线的交点数相同(如:与折线的交点数有规律,有直线的交点数不用考虑)31.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32.平行,上下移动33.图形翻转对称34.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35.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36.图形中某条线均为长线或短线(寻找共同部分)37.线段间距离共性.(如:直线上有几个点,分成几条线段,上部覆盖有另一个图形,如圆,三角形等,但是上面的图形占的位置都不大于最外面两点间的距离)38.图形外围,内部分别顺或逆时针旋转(内外部变化相反)39.特殊位置变化有规律(如当水平时,垂直时图形有一规律)40.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41.以第几幅图为中心进行变化(如:旋转,走近,相反等)42.求共同部分再加点变化(如:提出共同部分,然后让共同部分都变黑什么的)43.除去共同部分有规律44.数线段出头数,有规律(成等差数列,或有明显规律)45.图形每行图形被分割成的空间数相同46.以中间图形为中心,上下,对角分别成对称47.先递增再递减规律48.整套图形横着看,或竖着看,分别有规律.49.注意考虑图形部分变化(如:分别为上下不变中间变化,然后上中下一起变化,左右分别变化,左右一起变化等)50.顺着次序变化.(如:原来在内部的放大变为外部图形,内部图形相应变化.左右组成的图,上一个右边图等于下个左边图,右边再加个新图,如此循环)学完规律快来看看这些题会做吗?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5.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参考答案往下翻小编建议大家先自己尝试做题1.【答案】B。
银行招聘考试行测速解方法五

银行招聘考试行测速解方法逻辑推理解题技巧五一、传递排序型传递排序型其实是MBA逻辑考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这类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
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真题解析一:1.有A、B、C、D四个有实力的排球队进行循环赛(每个队与其它队各比赛一场),比赛结果,B队输掉一场,C队比B队少赢一场,而B队又比D队少赢一场。
关于A队的名次,下列哪一项为真?A.第一名。
B.第二名。
C.第三名。
D.第四名。
E.条件不足,不能断定。
正确答案:D。
[解题分析] 四个队单循环,每个队要赛三场。
根据题干,“B队输掉一场,C队比B队少赢一场”,可得出C队输两场,“而B队又比D队少赢一场”,得出D队赢三场。
也就是D第一名,A全输,第四名,就是倒数第一。
真题解析二:2.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
取一个天平,将甲、乙归为一组,丙、丁归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
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
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
请你判断,这四个球中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什么?A. 丁、乙、甲、丙。
B. 丁、乙、丙、甲。
C. 乙、丙、丁、甲。
D. 乙、甲、下、丙。
E. 乙、丁、甲、丙。
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确立传递关系。
可用不等式推导,令甲为a,乙为b,丙为c,丁为d。
根据题意可知:a +b =c +d (1)a + db +c (2)b a +c (3)由(1)+(2)可得: a + b + a + d c + d + b + c 即a c同时(1)+(2)还可得: c + d + a + d a + b + b + c 即d b又由(3)b a + c 可得:b a综合推出d b a c即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乙、甲、丙。
公务员考试题目逻辑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题目逻辑题及答案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对应试者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列举一些典型的公务员考试逻辑题目,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
1. 假设一辆轿车每小时以6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从A地到B地需要3小时。
现在司机驾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1小时后,突然发现忘记带上重要文件,于是返回A地拿文件,然后再次出发到B地。
请问他重复这一动作后,到达B地的时间是多少?解析:假设从A到B的距离为x公里,由题意可得,以60公里的速度行驶3小时,因此x=60×3=180公里。
司机返回A地时已经行驶了60公里,再次出发后将继续以60公里的速度前行2小时,行驶了60×2=120公里。
总行驶距离为60+120=180公里,所以到达B地的时间应该是1+2=3小时。
2. 某超市一种商品的成本价为200元,标价为320元,这种商品在促销活动中以8折的价格出售。
若超市销售该商品后,盈利率为20%,请问促销活动期间超市卖出这种商品的数量应为多少?解析:该商品的促销价为320×0.8=256元,超市盈利率为20%,即销售价格超过成本价的20%。
设促销期间卖出的数量为x,总的销售额为256x,总成本为200x。
根据盈利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列方程:256x = 200x + 0.2 × 200x,化简可得:56x = 0.2 × 200x,两边同时除以200x,得0.28 = 0.2,所以x = 0.2/0.28 ≈ 0.714,即约有0.714件商品被卖出。
考虑到商品是以整件的形式卖出的,因此在促销期间应卖出约1件商品。
3. 今天是星期三,请问10天后是星期几?解析:一周有7天,因此10天后等于除以7的余数。
即10 ÷ 7 = 1余3,星期三加上3天,即为星期六。
所以10天后是星期六。
4. 七八分加三九分等于多少?解析:七八分表示的数为7/8,三九分表示的数为39/100。
逻辑推理三大题型总结及题型解题技巧

(一)解释型逻辑推理解释题型的特征是,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
我们可以根据解释的侧重点把考题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
解这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做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
(一)解释结论或现象本类考题是指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让我们从5个选项中寻求一个选项来解释事实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找到一个能直接说明结论能够成立或现象为什么发生的选项即可。
因此在解题时,应抓住要解释的对象,一般首先要明确解释的关键概念,并用之来定位选项。
■第一个事实:电视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
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百分比逐年降低。
第二个事实: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中间播出的广告留给观众的印象,一般地说要浅得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得第二个事实成为对第一个事实的一个合理解释?A.在从电视广告里见过的商品中,一般电视观众能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大约还不到一半。
B.近年来,被允许在电视节目中连续插播广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
C.近年来,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
D.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
E.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事实2断定,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其余的则印象较浅;而E项断定,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
由这两个条件可推知,近年来,在观众所看到的电视广告中,印象较深的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这就从一个角度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比重在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型题目是公考逻辑中的一种常见题型,题目通常是先给你一个矛盾的现象,然后提问“下列选项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很多同学面对这类题目时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合适的答案。
其实,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认为,这类题目只要掌握恰当的方法,是很容易快速得出答案的。
解决解释类逻辑题的关键点,就在于考生要认识到,这个合理的解释不是要求大家凭空想出来的,只是需要大家在下面的选项当中认出来即可。
因为,现在的考题越来遇难,考题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广泛,考生很难自己想出合理的解释,就算想出来了,和答案也未必一致。
有的同学可能又要接着问了,我知道不要凭空想,但是有没有什么诀窍能帮我快速的锁定正确选项呢?答案是有,正确的选项都应该具有两个特征,那就是包容矛盾,符合常识。
某市电视台推出了一个面向老年观众的养生节目,这个节目在试播时组织了许多老年人观看,获得一致好评,但在正式播出后,收视率非常不理想。
以下最能够解释上述矛盾现象的一项是:
A. 一些老年人认为节目内容对于养生作用不大
B. 节目的包装过于娱乐化,与老年人的需求不符
C. 看电视时间过长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D. 节目播出时间较晚,此时大多数老年人已经休息
答案:D
解析:A选项说有些老人认为节目对养生作用不大,这解释不了为什么试播时获得了老人的一致好评,不能包容矛盾;B选项犯了和A选项一样的毛病;C选项说看电视时间过长,一个电视节目的时长一般很难长到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地步,不符合尝试,排除;只有D选项,既能很好的包容题干当中的两个矛盾,也符合我们的常识。
在答解释型的题目时,只要大家牢记“包容矛盾,符合常识”这两大原则,就可以快速的锁定正确答案,节省下宝贵的时间给其他题目,提高行测的整体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