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它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这项研究对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紫杉醇的特点在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紫杉醇的特点。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给药量大,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输液反应等。

2. 脂质体的作用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粒,能够包裹药物,并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长循环脂质体则是对脂质体进行修饰,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方法,包括超声乳化法、薄膜分散法等,成功制备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4. 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给药方式有显著提高,且对肿瘤组织有更好的靶向效果,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改进其制备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药效学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从紫杉醇的特点到脂质体的作用,再到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全面地介绍了这一课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

总结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然而其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图3 受体介导脂质体药物的细胞毒性
1.2 长循环脂质体
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是发挥药物载体作用的关键。血液中有多种破坏因素:高密度
脂蛋白(BCD)是破坏脂质体的主要成分,载脂蛋白易从BCD 上脱落并与脂质体磷脂结合,
且BCD 和脂质体易发生, 与磷脂的互换,脂质体膜形成孔洞;同时脂质体在血液中激活
补体系统,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脂质体膜出现亲水性通道,引起药物渗漏和水、电解质的
图7 不同脂质体的抑制率
3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控释
图8 不同脂质体包覆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
药物缓释是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使药物可以长时间保持在相对高的浓度 ,相比于 非缓释药物有以下优点:1,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降解和消除,保持长时间高浓度;2,减 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害;3,减少给药次数为病人提供方便13。 接下来本文会描述一些常见的 药物控释脂质体载体。 3.1 pH敏感脂质体
大量进入,最终渗透裂解脂质体;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降低其稳定性;
血液中的磷脂酶可水解磷脂,该反应强弱由磷脂结构决定;脂质体进入循环系统后,未经修
饰的脂质体大部分运转至肝脏和脾脏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丰富的部位,少量被肺、骨髓及肾
摄取;肝细胞膜受体对直接暴露于表面的磷脂负电基进行识别,因而脂质体首先被肝细胞吞
图10 不同药物载体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和存活时间,倒三角表示纯的OVA溶液组,正方形表示未修饰 的脂质体组,三角形和圆形都表示MGlu-Dex修饰的脂质体组,只是是不同的衍生物。
3.2 温度敏感脂质体 脂质体在由凝胶态转变到液晶结构的相变温度(Tm)时,其磷脂的脂酰链紊乱度及活动
度增加,膜的流动性也增大,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脂质体内部 包封的药物借助于跨膜浓度梯度而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在靶部位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对 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局部化疗的作用;而偏出相变温度时药物释

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研究生:罗远导师:韦文俊教授指导老师奉建芳研究员院系(部所):药学院专业:中药学研究方向: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完成日期:2008年 6 月 1 日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3)引言 (5)1 多西紫杉醇来源、分子结构 (5)2 多西紫杉醇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药动学研究情况 (6)2.1多西紫杉醇的作用机制 (6)2.2 多西紫杉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7)2.3多西紫杉醇药动学研究情况 (7)3 多西紫杉醇现有的制剂应用情况及问题 (7)4 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8)5 关于多西紫杉醇脂质体文献及实验资料 (9)6 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提出背景 (10)正文 (11)第一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前研究 (11)1 仪器与试药 (11)1.1 主要仪器 (11)1.2 试药及试剂 (11)2 方法与结果 (12)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2)2.2 多西紫杉醇在水中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17)3 讨论 (17)4 结论 (17)第二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19)1 仪器与试药 (19)1.1 主要的仪器 (19)1.2 试药及试剂 (19)2 方法与结果 (20)2.1 Doce-lipo中Docetaxel含量测定 (20)2.2 制备工艺的研究 (24)2. 3 Doce-lipo质量评价 (33)3 讨论 (35)4 结论 (35)第三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冻干制剂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37)1仪器与材料 (37)1.1 主要的仪器 (37)1.2 试药及试剂 (37)2方法和结果 (38)2.1 冻干工艺的考察 (38)2.2 冷冻干燥的处方筛选 (39)2. 3 Doce-lipo冻干针剂质量评价 (42)3 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冻干粉针剂质量标准 (45)3.1性状 (45)3.2复溶时间 (45)3.3粒径与分布 (45)3.4 pH值 (46)3.5干燥失重 (46)3.6含量测定 (46)3.7包封率测定 (46)4 讨论 (47)5 结论 (47)第四章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冻干针剂稳定性及安全性初步考察 (49)1仪器、试药及动物 (49)1.1 主要仪器 (49)1.2 试药及动物 (49)2 方法及结果 (50)2.1 Doce-lipo稳定性实验 (50)2.2 初步安全性试验 (51)3 讨论 (54)4.结论 (55)第五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冻干针剂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57 1 仪器、试药及动物 (57)1.1主要仪器 (57)1.2 试药及动物 (57)2 方法及结果 (58)2.1血浆样品测定方法的建立 (58)2.2 Doce-lipo冻干针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 (62)2.3 Doce-lipo冻干针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63)3 讨论 (65)4 结论 (66)第六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冻干针剂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67)1仪器、试药及实验动物 (67)1.1主要仪器 (67)1.2 试药及动物 (67)2 方法与结果 (68)2.1组织样品测定方法的建立 (68)2.2 Doce-lipo冻干针剂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设计 (75)2.3 Doce-lipo冻干粉针剂小鼠体内分布试验结果 (75)3 讨论 (85)4 结论 (85)全文总结 (87)参考文献 (89)综述 (91)致谢 (10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1)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103)个人简历 (104)中文摘要目的:(1)建立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Doce-lipo)的制备工艺、冻干工艺及质量标准。

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 Biomed En g 2007;24(4)∶941~945 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马 超综述 匡安仁审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成都 610041) 摘要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主动靶向性和稳定性较差,聚乙二醇或与配体连接的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体,即长循环脂质体,具有延长脂质体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提高其稳定性、改变脂质体在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赋予脂质体靶向性的优点。

本文主要综述了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长循环脂质体 聚乙二醇 靶向性Long Circulation Liposome and Nuclear MedicineMa Chao Kuang Anren(De p ar tment of N uclear Med icine,Wes t China H os p 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 u 610041,China) Abstr act Liposomes play an impor tant r ole in drug deliver y syst ems.However,conventional liposomes ar e shor t of active tar get ing ability and stabilit y in blood cir culation,which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dr ugs deliver y of inter est.P EGs-containing liposomes are able to be st abilized in blood circulation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able t o be delivered pr operly in time and in amount to the targeted organs,and able to suppress the side effect s of some dr ugs.Key wor ds Long cir culation liposome(LCL) P olyet hylene glycol Tar get ing pr operty1 引 言药物载运系统是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脂质体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脂质体的研究日渐广泛,已遍及了各大领域,并逐渐向临床应用发展。

本资料简单介绍了脂质体的定义,详细论述了中药脂质体的给药方式及其应用。

标签:脂质体;中药;特性;给药方式脂质体(liposomes)相似于生物膜结构,是一种有着双分子层的小囊泡,它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的包埋率皆很高,制成脂质体的主要原料是磷脂、胆固醇。

最初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的是1960年以来Rahman等人。

目前国内外对脂质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靶向特性、长效控缓释特性、以及利用以达到保护药物、细胞亲和性、组织相容性等目的[1]。

脂质体制剂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早在1980年以来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步,近年来由于脂质体载体功能的发现更加使这一剂型受到重视。

有关中药脂质体的探索已然成为中药领域的热门。

1 脂质体在中药中的应用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现如今,人类正处于一种生活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而一般的化学制剂药物长期服用,都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中药作为一种能够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的纯天然制品,使其成为全世界人类研究的焦点。

我国中医理论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大部分制作工艺比较落后,使得中医药迟迟无法与国际接轨。

因此,借鉴药学领域的一些高新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改造、提高药材的质量已是中药学继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于是脂质体制剂的有效利用,势必对我国的传统中药产生积极的影响。

2 中药脂质体的分类研究2.1 中药单成分脂质体脂质体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应用主导方向是中药单成分脂质体,即将中药活性单体成分制成脂质体。

从本质上看,中药单成分脂质体与西药脂质体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中药单成分脂质体相较于中药多成分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控制都比较简单,制备技术也已基本成熟,在多种应用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2]。

2.2 中药多成分脂质体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多成分靶向脂质体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研究近年来,主动靶向长循环脂质体是靶向制剂的研究重点之一。

研究中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脂质体靶向配体,叶酸靶向配体与转铁蛋白靶向配体,并选择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in)与阿霉素(Doxorubicin, Dox)作为包封药物,分别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长春新碱长循环脂质体及转铁蛋白受体靶向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并研究了两种脂质体的在体外对相应受体高表达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体内外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效果。

研究中合成了新型叶酸受体靶向配体nF-PEG-DSPE,制备了荧光脂质体nF-LP-calcein与叶酸受体靶向长春新碱长循环脂质体nF-LP-Vin,并与经典叶酸受体靶向配体folate-PEG-DSPE作对比,制备了F-LP-calcein荧光脂质体与F-LP-Vin长循环脂质体。

以叶酸受体高表达的KB细胞作为模式细胞,比较了两种荧光脂质体在靶向性及稳定性方面的区别,KB细胞与nF-LP-calcein脂质体共孵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荧光,该靶向作用能被游离叶酸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部分荧光脂质体被摄入细胞内;4℃条件下储存2个月后,nF-LP-calcein脂质体仍表现出较强的靶向作用,同等条件下,与KB细胞结合的脂质体量显著多于F-LP-calcein脂质体。

研究中制备的nF-LP-Vin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6.3±29.3nm, Zeta电势-21.39±0.79 mV,包封率为98.3%,在体外释放试验中24 h内长春新碱的释放度不足50%,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与脂质体的载药方式及脂质体膜中所含PEG-DSPE相关。

体外细胞毒试验中以KB细胞为模式细胞,nF-LP-Vin脂质体的IC50为2.60±0.27nM, F-LP-Vin的是12.47±5.24 nM,提示nF-LP-Vin脂质体具备更佳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加入游离叶酸后nF-LP-Vin脂质体的IC50为53.32±7.42 nM,与普通长春新碱脂质体LP-Vin (69.34±10.22 nM)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该脂质体的靶向作用是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者:陈云灿刘帅刘小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一种闭合囊泡。

利用特殊的脂质材料或将脂质体进行修飾,从而赋予脂质体不同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研究领域,是涉及基础理论较多的一项新技术。

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

有关其研究很多,本文主要阐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早在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1]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囊泡,类似于洋葱结构,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liposome)。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在稳定性差、包裹药物量少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被克服。

本文对脂质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脂质体近来的应用。

1 脂质体的简介脂质体是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

在囊泡内水相和双分子膜内可以包载药物,类似于超微囊结构。

其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系统。

制备脂质体的膜材料主要为类脂类成分,有磷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磷脂最常用。

胆固醇主要与磷脂结合,阻止磷脂聚集成晶体结构。

胆固醇趋向于减弱膜中类脂与蛋白质复合体间的连接,像“缓冲剂”一样起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较为成熟,传统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超声法等;新开发的有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一冻融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乙醇注入法、加热法、冷冻干燥法等。

脂质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小剂量制备,而不适合工业生产。

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可工业化大生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力 。正是 ?*H4 脂质体使 C1J-. ( 盐酸多柔比星脂

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是发挥药物载体作用 的关键。血 液 中 有 多 种 破 坏 因 素: 高密度脂蛋白 ( BCD) 是 破 坏 脂 质 体 的 主 要 成 分, 载 脂 蛋 白 :(# ( ,=1:(# ) 易从 BCD 上脱落并与脂质体磷脂结合, 且 BCD 和脂质体易发生 ,=1:(# 与磷脂的互换, 脂质体 膜形成孔洞; 同时脂质体在血液中激活补体系统, 最 终形成攻膜复合体, 脂质体膜出现亲水性通道, 引起 药物渗漏和水、 电解质的大量进入, 最终渗透裂解脂 质体; 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 降 低其稳定性; 血液中的磷脂酶可水解磷脂, 该反应强 弱由磷脂结构决定; 脂质体进入循环系统后, 未经修 饰的脂质体大部分运转至肝脏和脾脏等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 ( E?F ) 丰富的部位, 少量被肺、 骨髓及肾摄 取; 肝细胞膜受体对直接暴露于表面的磷脂负电基 进行识别, 因而脂质体首先被肝细胞吞噬。这些因 素综合使传统脂质体的半衰期仅十几分钟。 因而进入 !" 世纪 G" 年代后, 出现了一种新型
万方数据
药学实践杂志Z ABBF 年第 AO 卷第 ! 期 ,/ 2-44,(. [ >] 0 K/( > ?@-2), ABBO , AFO ( !8A ) : !A!0
O
参考文献:
[ ! ] "#$% &,’(#)* ",+,-..#/ ’,!" #$0 ’(12,3 .(-4,5,6-(,#/ #7 5,*#8 .#)1. 49 *:821.*#/.,;1 <8,.#*2#*95-3295-),=1 3#*#59)12 [ >] 0> ?@-2) ’3,, ABBA , C! (D) : !ECF0 [ A ] G-HH128I#$=1/412J KL0 M#/J83,23$5-(,/J .(12,3-559 .(-4,5,61= 5,*#8 .#)1. -. 3-22,12. #7 -J1/(. 7#2 (21-()1/( #7 ,/713(,#/ #2 7#2 ,)-J,/J ,/713(,#$. 7#3, [ >] 0 K/( > L/(,),32#4 LJ1/(., ABBA , !C (N) : ACC0 [ O ] P2#))15,/ Q>L0 M,*#.#)1. -. 3-22,1. 7#2 =2$J. -/= -/(,J1/.: -*8 *2#-3@1. (# *21.12;1 (@1,2 5#/J (12) .(-4,5,(9 [ >] 0 Q2$J Q1; K/= !CCN , AB (N) : FNE0 ?@-2), [ N ] LR-.(@, SQ,+-23,- Q,+#,/. GL,!" #$0 P,23$5-(,#/ -/= 4,#=,.8 (2,4$(,#/ *2#7,51. #7 5#/J83,23$5-(,/J ?&+85,*#.#)1. #7 ;-2,#$. .,61.
如: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热敏长循环脂质体、 磁性长 循环脂质体、 阳离子长循环脂质体等的方向发展, 使 原来阻碍其实际应用的稳定性、 长效性、 导向性、 包 封率等问题通过大量新工艺、 新技术及复合新材料、 新载体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程度解决, 又可获得 专属性长循环脂质体。 国内开展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兴 起, 专属性更强的循环脂质体必将引起人们的更大 兴趣和关注。脂质体长循环化赋予了脂质体与众不 同的特性, 使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 的阶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 进一步完善长循环脂质体 的各项性能, 必将产生更为适合临床应用的产品。
[ !] 。 苷酸的体内转染效率
!" %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热敏脂质体 Nhomakorabea称温度敏
感脂质体, 是指在高于生理温度的条件下有效地释 放药物到靶部位的脂质体。构建脂质体的磷脂都有 特定的相变温度, 在低于相变温度时, 脂质体保持稳 定; 达到相变温度时, 磷脂分子由原来排列紧密的全 反式构象变为结构疏松的歪扭构象, 膜的流动性和 通透性增加, 包封的药物释放速度增大。选择相变 温度高的磷脂即可构建热敏脂质体, 使其对于肿瘤 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强。迄今为止, 热敏脂质 体已被尝试用于大分子物质、 抗生素以及抗肿瘤药 物的载体, 其中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较为深 入。热敏脂质体实现了药物在病变部位的靶向释 放, 但仍存在注入体内后, 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的
[ *] 将神经节苷脂嵌在阿霉素热 问题。7?=>D?4? (
敏脂质体表面, 制备了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明 显增加了药物的血循环时间。 % 结语 综上所述, 长循环脂质体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已
[ * " G] 从单纯的长循环脂质体向多功能长循环脂质体
并用亲水性材料如聚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的纳米脂 质体在静脉注射后兼具长循环 ( 893:1;<=;>8?@<93 ) 和 隐形 ( A@B?8@CD) 或立体稳定 ( A@B=B91A@?E8B ) 的特点, 对 减少肝脏巨噬细胞对药物的吞噬、 提高药物靶向性、 阻碍血液蛋白质成分与磷脂等的结合、 延长体内循 环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 !" $ 长循环磁性脂质体 磁性脂质体的技术, 就 是把一些对人体无害 的 极 微 小 的 氧 化 铁 颗 粒 (约 2,34) 随同药物一道嵌入脂质体中, 病人服用药物 时在病灶区附近放置一块磁铁, 通过磁铁和氧化铁 的磁力作用把药物吸引到病灶区进行 “ 精确制导” 式的治疗, 既提高了疗效, 也可大大减轻药物对其他 器官的损害。国内有报道研究了抗癌中药紫杉醇长 循环磁性脂质体。 !" ! 长循环阳离子脂质体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 染进入真核细胞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最
[ !] 与被 E?F 摄取量的比值高于传统脂质体几十倍 ,
但 HE(# 难 以 大 量 获 得, 具 有 一 定 的 免 疫 毒 性。 #%%" 年 I.2+> 等研制出 ?*H4 脂质体, 该脂质体表 面 含 聚 乙 二 醇 (二 硬 脂 酰 基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衍 生 物 ( ?*H(CF?* ) 。?*H(CF?* 是两亲线型聚合物, 它们 在脂质体表面交错覆盖成致密的构象云, 形成较厚 的立体位阻层, 阻碍了 E?F 的作用 ( 因此又称为立 体稳定脂质体, F(.-=141+> ) 。而且 ?*H(CF?* 有很 长的极性基团, 增强脂质体的溶剂化作用, 有效阻止 其表面 的 调 理 作 用, 降 低 E?F 对 脂 质 体 的 亲 和
作者简介: 曹纯洁 ( #%&’() , 男, 汉族, 硕士, 药师 ) *(+,-.: +/0123 4-5,) 61+
质体) 上市成为可能。 " 长循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长循环脂质体由于含有亲水基团而能阻止血液 中许多不同组分特别是调理素与其结合, 从而降低 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E?F ) 的亲和力, 可在循环系 统中稳定存在并使半衰期延长, 增加肿瘤组织对它 的摄取。还由于癌增长部位及感染、 炎症部位病变 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含有药物的长循环脂 质体能增加药物在这些部位的聚集量; 又由于脂质 体药物的缓释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增强了治疗效 果。此种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的机制称为“ 被动靶
[ #]
脂质体— — —仿红细胞脂质体, 延长了脂质体在血循 环中的滞留半衰期。虽然仿红细胞脂质体具有较长 的半衰期, 但由于神经节苷脂价格昂贵, 合成和提取 都较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其他途径来制备长循 环脂质体。 ! 长循环脂质体的分类 现阶段的长循环脂质体有两类: 含神经节苷脂 ( HE(# ) 的仿红细胞脂质体和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 的 ?*H4 脂质体。 HE(# 增强膜刚性, 降低血液成分 破坏, 减少 E?F 的摄取, 脂质体在血液中的滞留量
具创新性的、 高效的转染技术。阳离子脂质成分由 带正电荷的亲水极性头联接亲脂基团所组成, 即阳 离子脂质体的表面带正电荷, 能被核酸中带负电荷 的磷酸根所吸附形成脂质体核酸复合物, 也能被带 负电荷的细胞表面吸附, 这样通过阳离子脂质体的 介导, 可以把核酸物质结合到细胞膜上。用作长循 环脂质体的脂质材料主要集中在 ./01脂质复合物 中, 其中以 ./01./ ( 磷脂酰乙醇胺的聚乙二醇衍生 ./01F)./ (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的聚乙二 物) 、 醇衍生物) 最为常见。较新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阳 离子脂质体中应用 ./01./ 后, 得到修饰后的脂质 体, 显著提高了脂质体在体内的稳定性, 增加了寡核
万方数据
2
H9>=3?8 9I .C?=4?;B>@<;?8 .=?;@<;B ’98J 2K 2,,* L9J #
向” 。长循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作用已在许多动物 模型上进行了研究。如小鼠结肠癌、 乳腺癌、 淋巴癌 以及人类癌症模型等, 并验证了其体内靶向作用。 如有人用实验表明, 阿霉素的长循环脂质体比游离 阿霉素静注后在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加了 ! " #$ 倍。又如, 由于人体免疫缺乏病毒 ( %&’ ) 引起的 卡巴氏瘤 ( () ) , 其癌变部位的血管通透性显著增 加, 长循环脂质体可将高于正常皮肤 * " ## 倍的阿 霉素输送到 () 部位, 其总体有效率高于 +,- , 而且 可降低阿霉素的心毒性等毒副作用。 ./0 化脂质体延长血循环时间的机制目前还 不完全清楚, 初步认为有以下两种因素: !立体位阻 假说: ./01./ 是一线性聚合物, 其在脂质体表面呈 部分延 展 的 构 象。有 人 指 出, ./0*,,, 能 产 生 约 234 厚度的立体位阻层, 也有人估计 ./0#5,, 能产 生 $34 厚度的立体位阻层。这一立体位阻层犹如 一把 “ 刷子” , 将靠近的大分子或脂蛋白复合物推离 脂质体, 从而减弱血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特别是血浆 蛋白的调理作用以及随后的 6/) 摄取作用, 同时脂 蛋白的交换、 磷脂酶的水解等均受到有效抑制。 " 提高膜表面亲水性: ./01./ 有很长的极性基团, 能 提高脂质体表面的亲水性, 从而提高了 7.) 对其吸 收破坏作用的能垒, 有效组织了脂质体表面与血白 蛋白的调理作用, 并降低了脂质体的 7.) 的亲和作 用。一般认为, 立体位阻和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两 个因素同时存在, 共同作用, 使 ./0 化脂质体成为 一种长效脂质体。 ! !" # 新型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粒径控制在 #,,34 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