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

合集下载

鸟类识别——精选推荐

鸟类识别——精选推荐

一、手中鸟的识别手中鸟是指被捕获或救护的鸟,可在近距离或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更可以与图鉴仔细对照。

通常的识别过程是先判别到类群(如雉鸡、雁鸭、鸻鹬、鸥、燕鸥、伯劳、燕、鸫等),再与该类群内各个种的图形对照。

图鉴中的类群相当于分类学中的科。

如果能够识别到科,已经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完全有可能依照图鉴和种类分布图查检索到种。

对于初学人员,建议利用《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检索表,结合适当的图鉴,对照识别鸟类。

例如,先看目别检索表(见《中国鸟类系统检索》),将鸟识别到目,再由目到科(相当于类群)。

比较难的是雀形目,许多描述摸棱两可,需要经常反复和试探才能找到正确的科。

最后对照图谱和文字描述,确定种类。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每一目所包括的类群标在括号内。

例如,检索手中的斑头雁。

最先看1,蹼是否发达?斑头雁的蹼较发达,看2。

鼻是否成管状?不清楚。

先认为鼻成管状,结果是鹱形目,指的是鹱、信天翁、海燕这类鸟,明显与手中鸟不符。

所以,继续看3,“趾间具全蹼”及“趾间不具全蹼”。

斑头雁的蹼明显与图6-17中的全蹼不同,因此,继续看检索表的4。

“嘴扁”,“先端具嘴甲”与手中鸟相符,应属雁形目。

翻看雁鸭类图鉴,可以查出斑头雁。

最后,还必须对照文字描述,核实是否相符。

图6-17 鸟蹼的各种类型1 蹼足,2 凹蹼足,3 半蹼足,4 全蹼足,5 瓣蹼足二、野外鸟的识别与观鸟对于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人员,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调查的人员,野外观鸟首先是本职工作。

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员,野外观鸟是娱乐,业余兴趣或爱好。

这类高雅的爱好也可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或环境保护服务。

业余观鸟人员发现周围鸟的种类或数量减少,可向政府部门提出质疑,是否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威胁和影响。

无论何种人员,野外观鸟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鸟类。

人类从狩猎,采摘发展到现代文明经历漫长的年代,其中物质丰富是最重要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形成业余观鸟人群。

观鸟技术技巧

观鸟技术技巧

行走方式
• 跳跃 • 步行
根据鸣声识别鸟
鸟类大多胆怯怕人,常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树上或 稠密的草丛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身。鸟类的鸣 声,是辨别种类的主要方法之一。
1. 婉转多变:绝大多数雀形目鸟类的鸣啭韵律丰富、悠扬悦耳, 但各有差异,如画眉、乌鸫、鹊鸭、八哥、白头鹎等。有的 还能模仿他鸟鸣叫,如画眉、乌鸫等。 重复音节:清脆单调,多次重复。重复单音节的有灰喜鹊等, 二音节的有白胸苦恶鸟、白鹡鸰等,三音节的有小鸦鹃、大 山雀等,四音节的有四声杜鹃等,五、六个音节的有小杜鹃, 八、九个音节的有八声杜鹃、冠纹柳莺等。
嘴的形状、颜色
翼、尾的形状
腿的长短、颜色等
羽毛颜色
逆光看好象是黑色,除注意整体颜色外,还要在 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 两个显要特征,如头顶、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及 尾段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
1. 2. 3. 4. 5. 6. 7. 8. 黑色:家燕、八哥、乌鸦、黑卷尾、黑水鸡、鸬鹚等 黑白相嵌:白鹡鸰、鹊鸭、喜鹊、凤头潜鸭、反嘴鹬等 白色 :天鹅、白鹭、海鸥等 灰色为主:杜鹃等 灰白相嵌 :苍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红嘴鸥等 褐色为主:云雀、画眉、鹀、麻雀等; 绿色为主:暗绿绣眼鸟、柳莺等 黄、蓝、红、棕色等:灰鹡鸰、红嘴蓝鹊、紫啸鸫、红隼、 棕背伯劳等。
观鸟技术技巧讲座
山鹰
怎样赏鸟?体型体态行方式体色羽色地区分布
赏鸟
飞行姿势
季节迁徙 生态习性
鸣叫
鸟类解剖和羽毛
鸟类的头部
鸟的翅膀
上 下
望远镜的练习方法
1. 参考物法:发现鸟后,不急用镜,先用肉眼观察鸟的 位置,附近是否有较大较突出的物体,如枯树干、突 出的岩石、一丛花、或黄叶、空洞等做参照物,记住 它们与鸟的位置,然后用望远镜先找到参照物,然后 循其与鸟的位置,找到鸟。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分享资料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分享资料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分享资料1.具备基本观察技巧鸟类野外观察需要一些基本观察技巧。

首先,保持安静和耐心,因为鸟类往往会被嘈杂的声音和突然的动作吓跑。

保持较低的嗓音和慢速移动,以能更靠近鸟类而不被它们察觉。

2.获得正确的装备一些基本的装备将有助于您更好地观察鸟类。

例如,您应该配备一双舒适的鞋子,让您在观察过程中能够行动自如。

此外,一把好的双筒望远镜将帮助您更清晰地观察鸟类的特征和行为。

还可以带上相机以记录您观察到的鸟类和它们的行为。

3.找到适合观察的地点选择适合观察的地点是成功观察鸟类的关键。

寻找鸟类常出没的自然保护区、湿地、河流、树林和公园等。

这些地方通常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并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4.掌握鸟类的特征在观察鸟类时,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将帮助您更好地识别它们。

鸟类的特征包括体型、羽毛颜色、喙形状、翅膀和尾部的特征等。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鸟类的大小、颜色和特征,以帮助识别和分类它们。

5.注意观察鸟类的行为鸟类的行为也可以提供有关它们的信息。

观察鸟类的飞行模式、歌唱、觅食、互动和栖息地使用等行为,有助于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请特别注意不同季节鸟类的行为变化,以及它们的迁徙模式和迁徙路径。

6.学习鸟类的叫声鸟类的鸣叫声在鸟类的辨识和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鸟类的叫声将帮助您更准确地识别它们,尤其是在观察时鸟类未落地或在树冠上。

可以通过听录音资料和参加与鸟类声音有关的课程来学习鸟类的叫声。

7.加入鸟类观察社区加入鸟类观察社区和组织可以为您提供与其他鸟类观察者分享经验和知识的机会。

与其他观察者一起探索新的观察地点、交流观察技巧、共同参与鸟类保护和研究等,将使您的观察体验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8.记录观察结果在进行鸟类观察时,及时记录您的观察结果是很重要的。

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行为、栖息地和观察时间等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鸟类的分布和生态习性。

您可以使用笔记本、手机应用或观察表格等工具来记录和整理您的观察数据。

鸟类识别

鸟类识别
鸟类野外识别
李 操Βιβλιοθήκη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鸟类野外识别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960万 平方公里土地上,蕴育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目前, 全世界共有86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有1186种,这个 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 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我国的 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面积的7%,然而,却滋育着占世 界14%的鸟类种数。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 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 外观察它们的羽色和行为。在野外,我们可以根据四 个方面去识别
形目
鸠鸽类:翼发达,尾短 圆,善飞;足短健,也 适行走。鸽形目属此类
6.尾 (1)尾上覆羽 位于上体腰部之后。 (2)尾下覆羽 位于下体肛孔之后。 (3)中央尾羽 为尾羽中央的一对。 (4)外侧尾羽 位于中央尾羽的外侧;其位于最外侧的,称最外侧 尾羽。 (5)平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与外侧尾羽长短相等。 (6)圆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与外侧尾羽长短相差不显著。 (7)凸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长,而且长短相 差较大。 (8)楔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长短相差更大。 (9)尖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长短相差极甚。 (10)凹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短,但相差甚 少。 (11)燕尾 或称叉尾,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短, 相差较显著。 (12)铗尾 为尾的形状之一。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短,而且相差 极为显著。
2. 叫声 鸟类大多胆怯怕人,常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树 上或稠密的草丛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身。鸟类 的鸣声,是辨别种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欲熟悉和掌握 常见种类的叫声并不难,只需经常去野外反复细心倾 听,把它们的叫声用乐谱记录下来,包括惊叫声、求 偶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则更准确可靠,可以反 复收听,加强记忆,有时在野外播放,还可引来同种 “知音”鸟。

野外鸟类鉴别方法

野外鸟类鉴别方法

居留状况 留鸟
辨识要点 白、灰及黑色鸢。特征为 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形长的 初级飞羽,红色的虹膜炯 炯有神。
福建最常见的猛 禽,常见于开阔 田地的电线或矮 树顶部。
棕背伯劳
Long-tailed Shrike
雀形目 >伯劳科 >伯劳属
摄影:BTW
暗黑色伯劳
体 长 25厘 米 生 境 习性、食性及特点 时常可见其单独立于矮树木竿顶部或电 线上,猛扑地面的昆虫,亦捕食小鼠青 蛙等,叉在树刺上撕食。领地意识强, 不与非家庭成员相近。 居留状况 留鸟 辨识要点 深黑色的贯眼纹酷似“佐罗”, 头顶及上背深灰,背、腰及体侧 棕褐色,喉白,尾长,上嘴尖下 钩。暗黑色型伯劳亦时有见。
野外鸟类鉴别方法
准备工作
观鸟工具
望远镜: 1)双筒望远镜 :8-10倍 2)单筒望远镜:20-60倍变焦
记录工具: 1)记录本:一手在握,易翻页。 记录鸟种、时间、生境、数量等。 2)笔:无笔帽或带橡皮头的铅笔,不易褪 色,持久耐用者
准备工作
工具书: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国动物志 鸟纲》
辨识要点 上体灰或黑色, 下体白,胸兜黑, 两翼及尾黑白相 间。
bēi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鹎属
摄影:军长
体 长


习性、食性及特点
居留状况
辨识要点
背和翅膀橄榄色,下体 污白,眼后一白色宽纹 伸至颈背。俗名“白头 翁” 。
19厘 米
广泛见于城 区及农村各 种生境。多营巢于农村房 舍屋檐下。
金腰燕
Red-rumped Swallow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修)订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功能。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规定,湿地水鸟是指在生态上依存于湿地的鸟。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通过水鸟同步调查,了解各类群水鸟的基本活动和迁徙规律,有利于保护甘肃省湿地珍稀濒危的水鸟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候鸟的保护做出贡献。

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对甘肃省湿地鸟类的种群、优势种、居留情况、迁徙规律、多样性水平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鸟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与成功经验。

目前,甘肃省在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联合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甘肃省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等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共同研究制订起草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为甘肃省开展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填补我省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地方标准的缺失。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的原则、目的、范围、因子、器材及工具、时间频次、方式方法、区域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报告编制、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背景及依托项目简况2013年8月,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综合实验站1处,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区)建立动物(鸟类)监测样线24个、样点18个,购置观测设施设备50多台(件),按照《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湿地鸟类野外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野外捕黄腰柳莺的方法

野外捕黄腰柳莺的方法

野外捕黄腰柳莺的方法
野外捕黄腰柳莺的技巧有:
1. 利用爆竹声或磨木发出的声音吸引黄腰柳莺,可以将爆竹点燃或磨木敲击,引出黄腰柳莺;
2. 在捕鸟场所设置绳包、小箱子或其它鸟窝,配合呱呱叫声和零食引出黄腰柳莺,以及在捕鸟场所设置罗网、画网等捕鸟装置;
3. 从山谷追踪游鸟歌唱,寻找它们的栖息地,并仔细用手抓取;
4. 可以根据黄腰柳莺的日常活动路线,建立有效的捕鸟网,并准备一些食物,这样就可以把它们惯性的吸引进去;
5. 在捕鸟场所可以利用水池等设施吸引湿地鸟类,进而捕捉黄腰柳莺;
6. 如果想要捕捉杂鸟中的黄腰柳莺,则可以编制网框结构,用柔软的绳子或经纱把鸟笼装好,罩上菊花蒙布或其他颜色黑色布料,以模拟真实的鸟笼效果;
7. 开展专门的聚会活动,有意利用鸟类搭建、秀山林或者大自然的环境吸引黄腰柳莺,用投放的磨木器材来发出声响,以此吸引它的注意。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鸟类野外观察方法是鸟类学和鸟类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栖息地利用、迁徙等,不仅可以了解鸟类的习性与生态特征,还可以为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鸟类野外观察方法。

1.鸟类观察区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观察区是鸟类野外观察的第一步。

观察区通常包括山地、湖泊、草原等。

其次,还需要注意观察区的方位和观察面积,以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2.使用合适的观察设备观察设备对于鸟类野外观察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以下设备是必要的:-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帮助观察者更清晰地观察远处的鸟类,辨别它们的特征。

-相机:用于拍摄鸟类的照片,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以及栖息地利用的细节。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鸟类的叫声,以便后续的声音分析和鸟类种类的确认。

-笔记本和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行为、栖息地等信息。

3.观察鸟类的栖息地利用了解鸟类的栖息地利用情况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

观察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观察:-巡逻观察法:观察者根据一定的路线依次巡逻观察,记录鸟类在不同栖息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点计数法:在选定的若干观察点上,在一定时间内记录通过该观察点的鸟类数量和种类。

-随机样方法:将观察区域分为若干小格子,随机挑选部分格子进行观察,以了解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分布情况。

4.观察鸟类的行为观察鸟类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常见的观察鸟类行为的方法包括:-定点观察法:选择观察区域中适宜的位置,对观察范围内的鸟类行为进行连续观察。

通过观察鸟类的飞行、觅食、争斗等行为,了解其活动规律。

-追踪观察法:选择一个个体鸟类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其行为习惯及与其他鸟类的互动。

5.观察鸟类的迁徙鸟类的迁徙现象是鸟类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鸟类的迁徙行为,我们可以了解鸟类的迁徙路线、途径、时间等。

常见的观察鸟类迁徙的方法包括:-定点观察法:选择一个开阔的观察点,通过望远镜或相机记录经过鸟类的数量、种类、迁徙高度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高大乔木上层:白头鹎、三宝鸟、鹟科 • 高大乔木中上层:发冠卷尾、啄木鸟、
黑枕黄鹂、红翅凤头鹃、乌鸫 • 高大乔木下层: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 • 灌木丛:画眉、短翅树莺、山树莺、麻
雀 • 草地:麻雀、紫啸鸫 • 电线或电线杆:棕背伯劳、三道眉草鹀、
.
.
鸟类观察记录
通过上述观察,用非常简笔 画形式,将你所见鸟类的特征通 过绘图法记录在笔记本上。由于 不是每一个鸟类观察者都精于绘 画,所以鸭蛋绘图法是一个比较 易学和实用的方法之一。
.
.
.
.
鸟类学野外调查统计和观察方法
鸟类的统计技能的训练 小群鸟类的计数 大群鸟类的计数
.
.
.
常用鸟类学生态学统计
1、样线法
对于某一生境中鸟类数量的统计,由于受 到地形的限制,必须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 采样统计,才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鸟类的真实 的情况。样线法(transect census methods) 是目前鸟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鸟类数量统计方 法之一。样线法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固定距 离样线法(fixed-distance line transect)和可变 距离样线法(variable-distance line transects) 两种方法。由于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 作,所以我们将重点介绍固定距离样线法。
(2)在繁殖季节,由于鸟类往往是成双成对 地出现,如果在观察中听到某种鸟类的鸣 声,应统计为2只。
(3)对不能鉴别的种类,应合并统计在未鉴 别种类内。
.
3.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假设条件
(1)在统计过程中,没有鸟类被漏记。 (2)所有鸟类的个体未被重复记录。 (3)观察者进入样带后对鸟类无影响,及不
.
双筒望远镜的各种参数
南京产的熊猫牌双筒望远镜上的参数为: 8×40 Field 6.5。 114m/1000m
其中:8× 代表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8倍 40表示物镜的口径为40毫米 Field 6.5。 表示该望远镜的视角为6.5。 114m/1000m 表示该望远镜观察1000米处的物体相当于用眼
.
鸟 类 观 察 正 确 的 站 位
.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检索表检索与鸟类的野外识别的优缺点 检索表仅适用于实验室内的鉴定,必须将动物猎
获并制成标本,不利于对野生动物保护。 鸟类的野外识别具有快速而准确,解决了检索表鉴
别所存在的缺点。
.
2.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
(1)体形大小和形状 • 易获信息。 • 主要表现:体长、体重和其它形态特征。 • 首先与你熟悉的鸟类进行比较。如喜鹊、鸽子等。 • 另外有的鸟类头顶具凤冠,在描述中应准确记录。
睛观察114米处物体。
物镜口径
40
通光量=—————— = ———— = 5
放大倍率
8
.
(2)笔记本和记录笔的选择 •笔记本记录内容:鸟类的种类、数量、 外形特征、地貌特征、动物行为等等信息。 •笔记本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方便携带,能够塞入口袋。 2. 塑料封皮为佳,防雨防水。 3. 最好采用防水用纸制作的笔记本。 4. 封面艳丽,丢失后便于寻找。
.
2、鸟类观察路线的选择
由于不同生境鸟类的种类存在着明显 差异,因此野外实习的观察路线除特殊需 要,一般选择行走比较简便的且生境多样 的线路,以保证能够使同学们能够看到更 多种类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分布生境的关 系。
.
鸟类观察的注意事项
• 观鸟时应尽可能保持安静,并用耳倾听鸟类的动静,如 鸟类振翅声或鸟鸣,判别其方向、距离和位置。
形目百灵科、文鸟科、 啄食谷类和其它植物种子
雀科
雀形目鹡鸰科、山椒
鸟 科 、 鹎 科 、 莺 科 、 适于捕食昆虫
山雀科、绣眼科、
雨燕目、夜鹰目、雀 形目阔嘴鸟科、燕科、 鹟科鹟亚科等。
适合在飞行过程中觅食空中的小型昆 虫
隼 形 目 、 鸮 项 目 和 雀 适于捕食小型鸟类、哺乳类、两栖类
形目伯劳科
•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Japan》
.
鸟类的观察方法
1、鸟类观察时间的选择
鸟类一天的活动频率一般 具两个活动高峰。是每天天刚 蒙蒙亮至早上9:00左右由于 经过了一整夜的休息,需要大 量觅食,所以活动频率较高; 傍晚(4:00~天黑)也是鸟 类觅食高峰时段。在其它时段, 除繁殖季节外,大多数鸟类由 于光照过强,气温过高和无饥 饿感等原因,活动频率大大下 降,因此我们在野外观察和统 计鸟类时,一般应选择清晨和 傍晚,特别是对于林鸟的统计 尤为明显。
GPS(主要功能包括:指 南针 、海拔仪、地形图、 地图、日出日落灯)
测距仪
.
资料的收集
1、地图 2、文献 3、图鉴
• 《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野生 动物保护协会 主编 钱燕文 执行主编 河 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n》
和昆虫等。
雁形目、鹳形目少数 种类
适于觅食水生生物。
啄花鸟科、太阳鸟科 适宜觅食花蜜
.
(4)翅形: • 尖形翼: • 圆形翼: • 方形翼: • 在野外观察鸟类时,对翅形的观察具有
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善于滑翔的鸟类, 如隼形目鸟类翅端的初级飞羽的形态是 野外识别的依据之一。
.
信 天 翁
.
翅形鉴别猛禽
因观察者的进入而引起鸟类在样带中的 进出。 (4)观察者对样线至鸟类的距离观察无误 (5)观察者对鸟类的鉴别准确无误。 (6)每次观察必须是独立的
.
4.样线法调查中造成误差的因素分析
(1)行走速度:一般应采用相对固定 的行走速度统计鸟类,行走速度一 般为0.5~1公里/小时。 速度太快往 往会引起一些个体记录的遗漏和种 类鉴别的准确率的下降,并且可能 会惊动其它鸟类,造成统计上的误 差,;速度过慢,可能会造成鸟类 个体的重复记录而导致数量统计的 误差。
兀鹫
黑儿鸢
普通鵟 阿穆尔隼
白肩雕
白. 腹鹞
凤头鹰
赤胸啄木鸟
(5)尾形
鸟类的尾型也是多种多
样的,是野外鸟类识别的重 要依据之一。鸟类尾部形态 主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 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白喉红臀鹎

灰卷尾
金翅雀
.
红 嘴 蓝 鹊
家八哥
(6)鸟类的行为
鸟类的行为复杂多变,如鸟类的 繁殖行为、觅食行为、飞行姿势、降 落时的姿势等等。我们在观察鸟类时, 注意对鸟类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
• 当鸟类出现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仔细观察鸟类的性状、 行为和生境类型,并按上述要求将观察到的内容详细记 录在笔记本上。
• 观察者应尽可能在隐蔽观察,避免鸟类发现你而逃逸, 使你无法仔细的观察,所以观察时一般以顺光观察为佳, 避免因光影的干扰而影响观察的质量。若在开阔地观察 鸟类,可采用坐姿或下蹲来观察,以免被鸟类发现。
鸮形目 • 以灰白为主的鸟类:鸻鹬类、夜鹭、苍鹭、鸥类、燕
鸥类
.
(3)喙形
由于不同鸟类的食性的差异,鸟喙表现出不同 形状特征,如是鸟类野外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 鸟喙的长度:通常我们可将鸟喙的长度与该头部或身 体的长度进行比较。







中 杓 鹬
大 杓 鹬
.
•鸟喙的形状:鸟喙的形状由于它们的觅食不同,因而它们的形 态各异。如麻雀、雉类等适合啄食谷类的圆锥形喙;鸫类等适合 取食昆虫的尖形喙;雁鸭类的适合觅食滩涂上的水生生物的匙状 喙(扁形喙);猛禽适合捕食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的钩状喙等; 有的喙还具有特殊形状。
花脸鸭 大白鹭
极北柳莺
血雉 黑脸琵鹭
白翅啄木鸟 朱鹮
黄腰太阳鸟 红尾伯劳
.
蛇雕
普通夜鹰
苍头燕雀
鸟喙形状
鸟类类群
适合觅食的食物类型
喙长而尖锐
喙短而粗壮,呈圆 锥形 喙尖而细
喙短弱而基部较宽 喙先端具钩 匙状喙 喙细而向下弯曲
潜鸟目、鸊鷉目、鲣
鸟目、鹳形目、鹤形 目、鸻形目、鸥形目、
捕食鱼类
佛法僧目
鸽形目、鸡形目、雀
.
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原理 调查者沿着一直线行走,并记录一定距离内 所看到的或听到的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此样线 的长度和观察宽度的乘积及为调查面积。
D=KN / 2LW 其中: D为该样带中鸟类的密度
K为单位面积 N在W宽度的内所记录的鸟类的数量 L调查样线长度 W样线单边宽度
.
2.统计规则
(1)对样线内的所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 统计,为了避免鸟类的重复统计,一般只对 观察者前方飞向身后的鸟类进行统计,而 对身后飞向前方的鸟类不予统计。
•记录笔的选择:
5. 最好用铅笔。 6. 其次是圆珠笔。
.
(3)穿着选择
• 不宜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 帽子。
• 不应佩戴过于醒目的装饰。 • 如果可能,可选择迷彩服野
外专用。 • 双肩背包,便于空出双手。
.
(4)地图
•重要资料 •最好有生境类型 •了解鸟类的变迁 •决定调查计划和路线
.
(5)其它工具
.
(4)由于调查者的经验上的 差异,即使有经验的鸟类观 察者一般也不太可能将距离 样线一定距离内所有鸟类全 部观察到。
.
(二)样点法(point count methods)
样点法是70年代才出现的鸟类统计方法, 与样线法一样也是目前鸟类统计中使用最广 泛的种类。具体原理与样线法基本相似,可 以认为是观察者行走速度为零时的样线法。
.
鸟类的发情 .
鹗排泄
红隼悬停
.
扇尾沙锥觅食
黑翅长脚鹬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