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范文6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范文6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范文6篇人文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形成条件1、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⑴、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________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H2O+CO2==H2CO3;(第一步:形成碳酸)H2CO3==H++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H++CaCO3==HCO3-+Ca2+(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⑵、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经历一、实习单位及时间我于2020年7月至8月在某研究机构实习,该机构专注于人文地理研究。

二、实习内容1. 学术研究协助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协助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

我负责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了解了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地理实地调查我也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地理实地调查工作。

我们团队前往一些特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地理现象和人文特征。

这些调查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文地理的实践意义,并且提升了我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期间,我还需要处理和分析一些数据。

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生成相应的地图和图表,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技能对于人文地理研究至关重要,也让我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学术论文撰写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了一个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我负责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参与了论文的写作和修订。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学术写作,并且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三、实习心得1. 对人文地理的认识通过实习经历,我对人文地理这个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意识到人文地理不仅仅是地理学的一部分,更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相互交融的学科。

它关注地方性、空间的社会建构等问题,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进行实证研究。

这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于地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 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实习期间,我深切领悟到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术文献的研读和数据的处理分析,我才发现学术研究是敏锐观察和分析能力的结晶,也是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产物。

只有通过精确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和提出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学术团队的合作在实习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个学术团队的合作。

【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实地实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的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亲身感受人文地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详细地点三、实习内容(一)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我们首先考察了实习地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城市中心通常是商业、金融和行政的集中区域,高楼大厦林立,交通繁忙。

而城市的边缘则多为住宅区和工业区,相对较为安静和宽敞。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到地形、交通、历史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由于河流的阻隔,城市的发展在某些方向上受到限制,而交通枢纽附近则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二)人口分布与迁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当地的人口分布和迁移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人口密度在城市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较高,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较低。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三)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当地的文化景观丰富多样,包括古建筑、传统街区、民俗活动等。

这些文化景观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传承。

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地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在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圈,保留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四)经济地理与产业发展实习地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也有新兴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我们参观了一些工厂和企业,了解了它们的生产流程、市场销售和产业布局。

发现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和分析,深化对人文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探讨,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人文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撰写实习考察报告的能力。

4、扩大地理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5、培养野外考察研究能力。

6、推动“统一地理学思想”的实现。

7、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二.实习单位综合概述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主要有颐和园、什刹海胡同、燕京啤酒总厂、故宫、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王府井、关中村、超图公司、长城、明十三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1.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2.什刹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

位于北京城西北隅,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

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

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3.燕京啤酒总厂: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

经过30年快速、健康的发展,燕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连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行业百强企业。

4.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23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23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2 (3)人文地理实习报告2 (3)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2-人文地理相关实习报告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项关于城市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城市的社会特征和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城市生活和人口流动对社会环境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和方法。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社会研究的讨论会,共同确定了研究的重点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包括发达国家的首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每个人负责一个城市,研究其社会特征和发展趋势。

我负责研究某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首先,我收集了大量的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规划资料,了解该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以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然后,我进一步对城市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调研,包括城市的民生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文化娱乐活动等。

在实地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该城市的社会生活和人口流动情况。

通过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发现城市的社会环境和城市规划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城市的市中心地区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但市郊地区的民生设施不够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将不同的数据叠加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城市的数据和图表,我发现城市的社会特征和发展趋势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紧密相关。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汇总了各自的研究结果,并进行了一个小型研讨会。

通过交流和讨论,我对不同城市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规律。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和方法,还锻炼了自己的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地理的重要性,它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等密切相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希望将来能继续深入研究人文地理,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文地理实习总结_实习总结_

人文地理实习总结_实习总结_

人文地理实习总结人文地理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质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文地理,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人文地理实习总结篇一1.和意义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3.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

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

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学院:环境科技学院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学生姓名:xx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xx18010227指导教师:xxxx 年六月二十八日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学分:实习周数:一天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实习时间:xx-6-24目录实习目的 (2)实习要求 (2)实习主要内容 (3)建筑特色 (4)村落的选址布局 (4)理水观念 (6)马头墙 (9)人地关系…………………………………………村落文化、民俗……………………………………实习总结………………………………………实习的目的:人文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村落的选址布局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三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篇1大连对于我们这些远离海边的学生们是那样的陌生。

我们对于这个新奇的城市,充满了好奇憧憬。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黄渤两海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与山东半岛相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不冻港和旅游城市,享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作为东北重镇,更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大连的城市格局突出地采用了欧洲城市常用的广场--放射形街道的形态。

已建成的大小广场四十多个,其中最著名的老广场有中山广场、友好广场;新建广场中,星海广场、希望广场、虎雕广场等最为壮观、漂亮。

广场已成为大连的市之魂,形成了特有的广场文化,广场化的公园和商业设施也成为大连的独特景观。

广场(星海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 星海广场星海广场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要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落成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

汉白玉华表广场中心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

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九条龙寓意中国九州。

华表顶端坐着金光闪闪的望天吼,高2.3米。

围绕华表的的汉白玉石柱高12.3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盏宫灯。

星海会展中心是大连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会展中心主要来强化沿海中心城市的功能,把大连建成信息中心、贸易中心,进一步促进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流。

大连贝壳博物馆是亚洲展品最多的贝壳博物馆。

大连现代博物馆 (国家4A级景点)。

馆内设23个展厅,全面的展示大连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化。

星海广场俯视图星海会展中心大连百年纪念城雕,一部分是足迹浮雕,一部分是弧形似翻开的一本书的台式广场。

1000双脚印寓意大连刚刚走过的沧桑百年,天真的儿童雕像寄托着大连人足迹浮雕民的希望,面向海天敞开的大“书”则彰显这座城市开放向上的胸怀;城雕不远屹立着百年灯塔和新停泊的奥丽安娜游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环境科技学院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学生姓名:专业: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 18010227指导教师: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八日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学分:实习周数:一天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实习时间: -6-24目录实习目的 (2)实习要求 (2)实习主要内容 (3)建筑特色 (4)村落的选址布局 (4)理水观念 (6)马头墙 (9)人地关系…………………………………………村落文化、民俗……………………………………实习总结………………………………………实习的目的:人文地理学是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村落的选址布局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理水观念走进村落,便为其丰富的水所吸引。

该村座北朝南,东西两面均有山溪河流突起村庄。

山环水绕古村庄,南湖自古津玻璃,天杰地灵之月沼,碧波荡漾映古墙……宏村水系景观最美的属月沼和南湖,因其民居建筑以及周边合理的水系规划所形成的独特的水脉景观而著称。

把自然与人文天然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月沼月沼是宏村牛形村落的“牛胃”,是由一泓天然泉水扩建而成的月沼常年活水长流。

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融合,它将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两股活水融合后,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年年不竭。

南湖湖位于宏村南首,南湖的开挖是继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是村中水的总汇之所。

我们从宏村的理水观可以总结出几点启示。

第一,从整体、全面的宏观视角出发,通盘考虑,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无规划盲目建设;第二,贯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宏村水系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而不是破坏自然和滥用自然。

从而满足了世世代代的需要;第三,集实用、功能与艺术为一体;另外,宏村水系是在环境和人口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改造,修葺使之完善的长期过程。

马头墙宏村建筑的另一特色,民居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

【马头墙简介】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人地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景观是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有意识的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的景观。

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定地域人地关系的反映。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必然要通过文化景观反映出来,任何文化景观本身都肯定烙有人文环境的印记。

通过宏村我们了解到徽州的生活民俗。

我们可以想象到把一个小村庄打造成一个旅游村庄是何等的突破。

以前我总是认为村庄都是宁静的、和谐的。

还有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家家都是被水环绕,那种人文景观体现出宏村的理水理念。

这种人与自然地关系可以说是十分融洽的。

我不知带见过多少的山村都感觉越发地城镇化,纯的山村景观在我们东南已经很少了。

去的人的同时,可以感觉到宏村比任何一个村庄更商业化,真的,我没有去调查宏村是否还有农业、种植业了。

但我可以推断出宏村的农业已经淡出,那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个体户,纯粹的徽商。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在那独特的小巷、流水的环绕。

而竹雕文化也就孕育而生,这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达到了利用的收支平衡(这是自己随意发挥的,没有实际调查与查询资料,希望理解)。

同时,由于当地与黄山较近,茶行业也有所发展,如:黄山毛峰、红茶等。

村落文化、民俗: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传承等。

日前,西递古村落完成了抛绣球、祭祖两项徽州风俗表演标准的草案编制及上报工作,让抛绣球、祭祖两项表演穿上“标准”绚衣。

歙县挂贺联、歙县祝寿、歙县抢亲、歙县婚嫁、涉嫌年节、涉嫌称呼、歙县讳忌等民风民俗。

总结:皖南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呈现地,是徽州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释者。

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宏村---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持了最初建筑的特征。

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如今,宏村也正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宏村早已不是那几百年前的那种自然村庄,它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喧闹。

南湖书院早已听不到朗朗书声,而只有导游的说辞。

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就可以发现,宏村的水系已不是那么的清澈,渐入浑浊与富营养化。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时刻都应该注意要做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而这也正是我们应该是思考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实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旅游参观,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人文景观与人地关系的内容与深刻含义,为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但愿吧!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

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但是,与第一次旅游相比,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

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

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是燕国的都城。

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 7.8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

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位于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代表。

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

国家大剧院被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

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限的几个地方。

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剧扩张的年代,却显得宝贵和脆弱。

看着这样的“现代国际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间想起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的双星闪耀计划,如果当时的计划成型,如果整个老北京城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从开始就不是经济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宏伟与震撼:她以规整、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题,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崇高、辉煌。

现在,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北京已经越来越四不像:不像“世界著名古都”,不像“现代国际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给世人的财富,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

北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景山上的万春亭等是世界公认的北京标志性建筑,这是北京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所在,不管北京怎样定位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二、北京交通沉重负担下的思考去北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人多车多。

不论是公交还是地铁,绝不会给你留出一片自己思考的天地。

即使在最后一班公交和地铁上,也不能让你放下一天沉重的负担好好享受须臾的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