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水稻耕种方法

水稻耕种方法

水稻耕种方法
1. 引言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耕种方法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的耕种方法,以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
选择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地,一般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低。

2.2 整地
在播种前,进行深翻和细耙,以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的分解。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2 播种量
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20公斤之间。

3.3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和水稻品种特性选择适当时机播种。

4. 田间管理
4.1 水管理
保持适度的水层,一般在分蘖期和孕穗期保持浅水层,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湿润。

4.2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施肥,一般分为底肥、追肥和粒肥。

4.3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5. 收割与储藏
5.1 收割
水稻成熟后及时收割,以防止颗粒落失和品质下降。

5.2 储藏
将收割的水稻晾干后,放入干燥通风的仓库中储藏。

以上就是水稻耕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水稻品种特性进行适当调整。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育原种
1. 选择具有短生育期、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作为原种。

2. 在无病虫害、土壤肥沃的条件下进行育种,确保原种的优良特性。

二、播种
1. 选用良种,使用种粒热处理方法,保证播种质量。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松翻,均匀施入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生长需要。

三、田间管理
1. 定期给予水稻农田适量的化肥,根据生长期合理施肥。

2. 对水稻田间杂草进行及时清除,保持田间整洁。

3. 定期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方法。

四、收获
1. 在水稻成熟期,根据水稻颗粒的颜色、成熟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

2. 使用适当的收获机械,保证收获效率和质量。

五、加工
1. 对收获下来的水稻果实进行烘干、打谷等加工工序。

2. 对加工前后的水稻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原种的纯度和质量。

六、储藏
1. 将加工完成的原种进行密封存放,保证原种的质量不受影响。

2. 定期对储存的原种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水稻原种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水稻的步骤

种植水稻的步骤

种植水稻的步骤
1.选择合适的地块:水稻需要在水田中生长,因此需要选择合
适的土地并在田间开沟渠,保证水田的排水和灌溉。

2.准备土地:在秋季挑选好的土壤,并用耕作机或犁将其翻耕,去除草根和杂质,达到松散、平整、排水良好的状态。

3.筛选种子:选用成熟、饱满的种籽,预防脱粒和烂种。

在水
中浸泡24小时来提高粘附和发芽效果。

在表面下6厘米浅穴
中放入种子,覆盖15至20厘米厚的水泥。

4.养护幼苗:在种植初期可以通过添加肥料来为幼苗提供必要
的养分,必要时定期施肥。

防止害虫和病菌,保持水稻幼苗的健康成长。

5.灌溉和排水:浇水时应适量、均匀,使每棵水稻都能吸收到
必要的水分。

同时需要定期排出积水,防止过度灌溉导致土质无水分可约束根系,进而导致上部植物萎缩。

6.收获水稻:待水稻成熟后,可以通过手动或机器收获。

以上就是种植水稻的常规步骤。

但是,其中一些细节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要遵循地方性的气温周期和水生动植物的习性。

大中农场水稻栽培技术规范

大中农场水稻栽培技术规范

大中农场水稻栽培技术规范摘要总结了大中农场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包括栽插适龄壮秧、优化水浆管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内容,以期为大中农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大中农场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秧苗不壮、中期分蘖过早停滞、后期复水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推进“攻前、优中、保后”的栽培策略,“攻前”即推广使用壮秧剂,培育适龄壮秧,保苗防僵促早发;“优中”即分蘖期适时适度理水透气,提高有效分蘖发生率;“保后”即加强后期病虫防治,保叶保穗,提高后期光合生产能力,攻粒重,提高商品品质[1-3]。

1 栽插适龄壮秧1.1 插足基本苗以大田成活基本苗为标准,栽插3叶1心壮苗,栽插苗不低于150万根/hm2,成活苗不低于112.5万根/hm2,严禁栽插超龄苗、病弱苗。

1.2 保持良好苗质调节秧盘水分,防止盘土过干或过烂影响栽插质量;秧盘堆积不要过高,以减少机械损伤;雨前需及时覆盖,提高秧盘质量。

1.3 妥善处理隔宿秧栽插受捂的隔宿秧,成活率会显著下降。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栽多少起多少,对当天栽不掉的秧,必须摊放田头,防止受捂,且不得栽插,留待补秧。

1.4 控制栽插深度栽插深度以浅插不漂为标准,深秧成活率低,返青期长,易造成僵苗不发。

因此,在不漂秧的前提下,将栽插深度调至最浅,一般以2~3 cm为宜。

2 优化水浆管理坚持“有水插秧,过水保苗,露田促根,分次轻搁,浅湿灌溉”。

突出抓好插后15 d的水浆管理,提高秧苗成活率,促早发棵。

根据天气与农艺保水要求,灵活掌握灌溉时机,利用晴好天气露田透气,缩短脱水时间,利用阴雨天气上水控草。

2.1 返青缓苗期该时期水层管理以提高成活率和加速返青活棵为目标,促早分蘖。

坚持有水插秧,使水稻栽插后,秧根能及时与烂土弥合,防止根茎晒死。

插后2~3 d内,如天气晴好,灌跑马水,9:00前上盖墩水防晒,15:00后排净水透气。

3 d 后开始晒田,到田间陷脚1 cm、田边出现小裂缝后复水,复水2~3 d后,再次晒田,以巩固晒田效果,晒田时排净中心渠水,加速晒田进度,提高晒田均衡性。

种植水稻的流程

种植水稻的流程

种植水稻的流程
种植水稻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种与育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水源的优质水稻品种,并进行育
种,以获得健康的秧苗。

2.秧田准备:清理和整理秧田,确保土壤疏松、平整,以便于种植。

3.播种:将秧苗均匀播种在秧田中,控制密度以保证秧苗生长良好。

4.施肥:根据需要施用适量的肥料,以提供秧苗所需的营养。

5.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以满足秧苗生长的需求。

6.除草与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除草,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确保秧苗健
康成长。

7.收割与晒干:当稻谷成熟后,进行收割、晒干和储存。

8.加工与销售:对稻谷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以满足市场需求。

种植水稻的流程是指从选种、育种到收割、销售等一系列农活的总称。

这些步骤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水源、品种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以确保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一、土壤准备1.选择种植土壤:选择肥沃、排水好、土层厚实的土地作为水稻种植基地。

2.耕种准备: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种,犁翻至30-40厘米深度,翻耕后进行平整,消除土壤硬塊和播种前的杂草。

二、播种阶段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的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通常是春季或秋季。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法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1.种植密度:根据水稻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植30-40万株。

2.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适量施肥。

整地前施基肥,分蘖期和灌浆期适量追加追肥。

3.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定期巡查水稻田,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4.浇水管理:稻田保持适度湿润,每次浇水深度约为5-8厘米,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收割与后续处理1.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水稻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期,一般在水稻籽粒成熟时进行收割。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皆可,机械收割时应调整好收割高度,保证收割的整齐和茬齐。

3.粮食储藏:收割后及时将水稻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霉变和损坏。

五、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干旱:在干旱条件下,加大浇水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缺乏。

2.洪涝:及时排水,保证田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引起作物死亡。

3.病虫害暴发:发现病虫害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六、安全操作措施1.在使用农药或化肥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2.在农田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和事故发生。

3.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安全。

七、验收标准1.种子质量:收割后的种子应饱满、完整,无病害和变质。

2.田间管理:水稻苗期健壮,无严重病虫害,整体农田生长均匀。

3.收割质量:成熟期收割时水稻秆稷黄金,籽粒饱满而透明粒。

稻谷种植全流程操作手册

稻谷种植全流程操作手册

稻谷种植全流程操作手册第1章耕地准备 (3)1.1 地块选择与规划 (3)1.1.1 地形与坡度 (3)1.1.2 土壤类型 (3)1.1.3 水源与灌溉条件 (4)1.1.4 前茬作物 (4)1.1.5 规划布局 (4)1.2 土壤改良与深耕 (4)1.2.1 土壤改良 (4)1.2.2 深耕 (4)1.3 土壤肥力检测与调整 (4)1.3.1 土壤肥力检测 (4)1.3.2 肥力调整 (4)第2章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4)2.1 品种选择原则 (4)2.2 种子质量检验 (5)2.3 种子处理与催芽 (5)第3章播种技术 (6)3.1 播种时间与方式 (6)3.1.1 确定播种时间 (6)3.1.2 播种方式 (6)3.2 播种密度与深度 (6)3.2.1 播种密度 (6)3.2.2 播种深度 (6)3.3 播后管理与覆土 (7)3.3.1 播后管理 (7)3.3.2 覆土 (7)第4章水稻育秧 (7)4.1 秧田准备 (7)4.1.1 地块选择 (7)4.1.2 土壤处理 (7)4.1.3 秧田整地 (7)4.2 秧田管理 (7)4.2.1 播种 (7)4.2.2 覆土 (7)4.2.3 水分管理 (8)4.2.4 追肥 (8)4.2.5 病虫害防治 (8)4.3 秧苗素质评价与移栽 (8)4.3.1 秧苗素质评价 (8)4.3.2 移栽 (8)第5章田间管理 (8)5.1 水分管理 (8)5.1.1 灌溉时机 (8)5.1.2 灌溉方法 (8)5.1.3 水分调控 (8)5.2 肥料施用 (9)5.2.1 施肥原则 (9)5.2.2 基肥施用 (9)5.2.3 追肥施用 (9)5.3 病虫草害防治 (9)5.3.1 病害防治 (9)5.3.2 虫害防治 (9)5.3.3 草害防治 (9)第6章水稻分蘖与拔节期管理 (9)6.1 分蘖期管理 (9)6.1.1 分蘖期特点 (9)6.1.2 管理措施 (9)6.2 拔节期管理 (10)6.2.1 拔节期特点 (10)6.2.2 管理措施 (10)6.3 稻田生态平衡维护 (10)6.3.1 生态平衡重要性 (10)6.3.2 维护措施 (10)第7章抽穗扬花期管理 (11)7.1 抽穗期管理 (11)7.1.1 抽穗期特点 (11)7.1.2 田间管理措施 (11)7.2 扬花期管理 (11)7.2.1 扬花期特点 (11)7.2.2 田间管理措施 (11)7.3 稻瘟病防治 (11)7.3.1 稻瘟病发生特点 (11)7.3.2 防治措施 (11)第8章灌浆成熟期管理 (12)8.1 灌浆期管理 (12)8.1.1 水分管理 (12)8.1.2 肥料管理 (12)8.1.3 病虫害防治 (12)8.2 成熟期判断 (12)8.2.1 外观判断 (12)8.2.2 籽粒含水量判断 (12)8.2.3 生育期判断 (12)8.3 收获前准备 (13)8.3.1 田间准备 (13)8.3.2 收割机械准备 (13)8.3.3 人员培训 (13)8.3.4 天气关注 (13)第9章收获与储藏 (13)9.1 收获时间与方法 (13)9.1.1 确定收获时间 (13)9.1.2 收获方法 (13)9.2 稻谷处理与晾晒 (13)9.2.1 稻谷处理 (13)9.2.2 稻谷晾晒 (14)9.3 储藏条件与措施 (14)9.3.1 储藏条件 (14)9.3.2 储藏措施 (14)第10章种质资源保存与品种改良 (14)10.1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14)10.1.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4)10.1.2 种质资源的收集 (15)10.1.3 种质资源的保存 (15)10.2 品种改良方法与策略 (15)10.2.1 常规育种方法 (15)10.2.2 分子育种方法 (15)10.2.3 生物技术方法 (15)10.2.4 品种改良策略 (15)10.3 耐逆境育种与品种更新换代 (15)10.3.1 耐逆境育种 (15)10.3.2 品种更新换代 (16)10.3.3 品种更新换代的措施 (16)第1章耕地准备1.1 地块选择与规划在选择稻谷种植地块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1.1 地形与坡度选择地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以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

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

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流程经历了一系列的步骤和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

1. 土壤准备水稻生长需要湿润的土壤,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清除田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保持土壤的干净。

然后,进行犁地和耕地的工作,使土壤松软,便于水稻的根系生长。

最后,根据土壤的状况添加有机肥料,提供养分供水稻生长。

2. 播种一般来说,水稻的播种是通过水直接种植的。

首先,将水稻种子放入种子床中,然后将种子床浸入水中,确保种子充分吸水。

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将种子床转移到水稻田中,进行种植。

种子床的转移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完成。

3. 管理水田水稻是水生作物,因此需要保持田地中的水分。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水位。

在幼苗期,水位较高,有助于根系生长。

在生长期,水位逐渐降低,以便水稻的茎和穗能够伸长。

在收割前,需要将水从田地中排出,以便水稻能够成熟。

4.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进行多次施肥。

一般会在种植前施入底肥,以提供水稻生长的基础养分。

在水稻生长期间,还会进行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养分需求,适时添加氮、磷、钾等元素。

5.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这包括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保护水稻的生长。

6. 除草水稻田中容易生长杂草,这会竞争水稻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因此,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除草工作。

这可以通过人工除草或喷洒除草剂来完成。

除草工作需要谨慎进行,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7. 收割水稻的收割时间一般在稻穗成熟后进行。

可以使用机械收割机进行收割,也可以通过人工将稻穗割断。

收割后,将水稻晾晒或烘干,以便储存和销售。

8. 加工和储存水稻收割后,需要进行加工和储存。

加工包括去壳、磨白等工序,以获得可食用的大米。

储存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止水稻变质或发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送审稿、尸■、亠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

据对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进行的同位素示踪分析,我国水稻栽培至今已经有六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汉代,就盛行用直辕犁耕田,文献中已开始记载插秧。

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提到排水晒田技术,《沈氏农书》中已论述了看苗施肥技术。

新的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和科技工作者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稻作栽培技术,如总结、推广“南陈北崔”的经验,既促进了水稻生产,又丰富和发展了农业科学。

另一方面,围绕水稻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实验,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指导稻作实践,使血多科研成果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除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外,在栽培方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稀少栽培、湖南省连源地区的水稻规范化栽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氮调法施肥技术、辽宁省的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江苏省的叶龄模式栽培、黑龙江等地的旱育稀植栽培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江西农业大学的“水稻生长日历模型”(RICMA等的研究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稻作技术的改革。

因此,我国稻区有所扩展。

全国水稻栽培面积由 1949 年的 3.8 亿亩发展到现在的将近 5亿亩地。

各稻区还出现了许多高产单位和小面积的高产典型。

然而,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产量波动较大,同世界最先进水平比,存在一定差距,就是同我国自然条件下的水稻潜在生产力及高产典型所达到的现实生产力相比,差距也很大;优质稻比重较小,稻米加工档次低,稻米品质急需提高;水稻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效率较低。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水稻生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分析,是机遇大于挑战。

即入世以后,市场开放,减少贸易壁垒,利于大米净出口;公平竞争,国内外加个接轨,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贸易和交流增多,容易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稻作产业化。

根据市场需求和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实现均衡增产的同时,生产安全优质稻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扩大出口,是我国水稻栽培的努力方向。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广大农村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机械插秧、抛秧面积迅速增加。

新设计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可为解决水稻机械化问题提供可靠的保证。

工厂化育秧,即在室内采用机械化的方法,将种子经催芽、播种、适温避光催苗及大棚育秧等过程 , 成批生产出适于机插、机抛、手抛和机摆使用的水稻秧苗。

特制定操作规程,以期望水稻产前与产后达到四个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

第一章总述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均已达到 97% 以上,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 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 4% 以上,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 8〜10倍,可大幅度节约耕地。

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水稻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水稻生产增产增收。

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作用十分明显。

现代农艺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相辅相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

超级稻等新品种和新农艺技术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载体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

在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以机代牛”,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疫区广大稻农的身体健康。

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水稻主产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只能培育秧龄不超过 30 天的带土中、小苗,不能满足无霜期较短地区双季连作晚稻对秧苗的要求;设备的总投资较高,而利用时间较短。

因此,发展育秧设备的综合利用,如在非育秧季节培育食用菌类或瓜、菜、果苗和甘蔗苗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对发展工厂化水稻育秧将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章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第三章各工艺的技术指标与各步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能预见问题的处置办法。

第一节各工艺的技术指标一、种子处理技术标准1、晒种标准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标准盐水选种比重为 1.13,即 50公斤水加大粒盐 12〜12.5 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 5 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 1.13 ,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浸种、洗种时严防混杂。

3、清水洗种标准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 3〜 4 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

4、种衣剂拌种标准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 12 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

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 2%,即每一瓶( 0.5 公斤)种衣剂兑水 0.6 -0.8 公斤拌一袋种子( 25 公斤),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 36〜 48 小时,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 100公斤包衣种子加水 100-120 公斤,浸种时要求袋装浸种,以防种衣剂脱落。

种衣剂拌种要确保均匀一致,用量准确。

5、保温浸种标准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增温棚内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厘米以上,温度11〜12C,浸种积温85〜 100C,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 2〜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严防温度过高浸种过度,种子内含物外渗,影响浸种质量。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时,要注意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保持一致,如果温度差较大时,每天要及时倒种 2 次以上。

以作业站为单位统一浸种时要设专人负责浸种工作。

6、浸好种子标准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

浸好种子捞出后直接催芽。

7、集中催芽标准积极推广大型循环水催芽器催芽技术,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破胸温度为32C,催芽温度为25〜28C,时间18〜 20小时左右,芽长一致,芽种标准为芽长 2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

要有设专人负责催芽工作。

将浸泡好的种子(浸种积温80--100 °C), 在温度30-32 C条件下破胸催芽,当有80%的种子达到破胸状态时,将温度降至25C经常翻动,当芽长达1毫米左右时,降温至15--20 C 晾芽。

种子催芽技术标准是快、齐、匀、壮。

快是指采用普通催芽器时间要在 24-28小时完成;齐要求种子发芽率 90%以上,哑谷很少;匀是指种子芽长整齐一致;壮要求芽色白亮、味香、根芽比例适当、粗壮。

二、育秧生产(摆盘、垫床土、洒水、播种、盖土等五道工序)标准1、床土厚度调试:调整排土阀门的大小,调整到张开度排出土正好填满平秧盘,稍有过剩秧盘装土的厚度与秧盘的口面刮平,也就是22mm。

2、洒水量调试:铺完床土后进入洒水段,调整水量不能过小或过激,水量过小,土壤含水不足,水量过激容易冲动床土不平,调整开水阀的最佳状态,使床土处在饱和为宜。

3、播种量调试:,首先确定每大田的用种量和一亩大田的用盘数量,根据用种量计算每盘所需播种量克数。

要多次调整排种速度,一直调到所需要每盘的克数为止。

4、盖土量调试:播种结束接着盖土,盖土就是把种子盖实,不要让种子露在外面,一般厚度为2— 3mm播种整个程序完成后送进催芽室催芽。

二、苗床准备及床土的技术标准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 1:100 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 140cm 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 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水稻幼苗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长,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

当土壤 pH 值超过 7 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

当土壤pH值低于4时水稻发芽也受抑制。

床土配置标准:用来配制床土的土壤,必须是熟化良好的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呈颗粒状,酸性,含病原菌及杂草种子较少。

3 份过筛的床土(旱田土或水田土) 1 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酵素有机肥)充分混拌均匀,然后与各级技术部门推荐使用的壮秧剂均匀混拌后待用,土壤pH值以4.5〜5.5最适宜水稻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

(用 pH试纸测试)。

三、水稻秧苗壮苗标准1、大苗标准:旱育苗、钵体苗秧龄 30 天左右,叶龄 4.0-4.5 叶,苗高 13-16 厘米,根数 10 条以上,秧苗带蘖率 10-20 %,百株地上部干重4克以上,形态标准要达“3,4,5,6, 11”型标准,即:第一叶鞘长度3cm以内;第二叶鞘长度4cm以内;第三叶鞘长 5cm以内;第四叶鞘长6cm以内;第四叶长度11cm左右。

2、中苗标准:盘育机插中苗,秧龄 25 天左右,叶龄 3.0-3.5 叶,苗高10-13厘米,根数9-10条,百株地上干重2克以上。

3、形态特征: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秧龄适宜,四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4、生理特征:光合力强,发根力强,抗逆性好。

四、机械拔秧的农业技术标准1、起拔后的秧苗应当堆集整齐,根差一般不超过2cm根系不纠缠,带泥量少。

2、伤、断秧率要接近或低于人工起拔的指标。

根据测定,人工起拔的伤、断秧率约为 1.8-4.9 %,因此机拔的伤、断秧率(按株数计)早稻应小于 5%,晚稻应小于 3%。

秧苗的伤、断秧率主要与季节、品种、苗期管理、秧龄和苗床的物理机械性质等因素有关。

3、起拔干净,漏拔率不大于 1 %。

4、起拔过程中的掉秧率不大于 0.5 %。

5、有集堆功能的拔秧机,在集堆过程中可能出现秧苗倒放 , 但倒放率应不大于 1%。

四、整地技术标准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

整地后保持水层 2〜3天,进行适度沉实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即可薄水机插。

五、机插标准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

漏插率W 5%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

伤秧率w4%;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

漂秧率w 3%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 90°以上的弯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