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俱动德国街道上的公共艺术

合集下载

公共艺术设计第3章

公共艺术设计第3章

1949年~1966年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艺术 (主要是雕塑)多以反映新时代,歌颂新社会 为主题,革命现实主义成为表达的主要思想, 具有仿苏的倾向。
1966年~1980年,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 有序的城市发展政策被打乱。除了城市雕塑外, 公共艺术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中,而城市雕塑 的题材也通常以领袖像为主,走向单一化、样 板化。
精选ppt29雕塑俄罗斯精选ppt30圣皮尔托广场意大利罗马精选ppt31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办公楼前精选ppt32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办公楼前精选ppt33贝多芬雕塑德国精选ppt34现代雕塑美国精选ppt35庭院规划设计日本精选ppt36庭院规划设计日本精选ppt37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精选ppt3822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公共艺术受封建意识影响较重往往是统治者宣扬其阶级利益的产物且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建设薄弱公共艺术无足轻重
花形喷泉 美国 洛杉矶东方公园
树皮做的马 美国 明尼阿波利斯市
作品就地取材,以原始、简洁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
原野雕塑 美国
巨大而生动地“仓鼠”,警惕地看着周 围,成为有代表性的地域标识。
街道雕塑 加拿大 多伦多
作品从材质、色彩和形式上反映了 现代的场所气氛。
花形喷泉 美国 洛杉矶东方公园
《民舞蹈》
《粉黛参天》
85”美术思潮后,中国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和环 境之间关系得以调整。
人们开始建议将包括公共艺术作品在内的环境 艺术整体由雕塑家、壁画家、建筑师、园艺师、 城市规划师共同合作、分工完成。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90年代艺术多元化状况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 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艺术创作的角度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2022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期末试卷答案

2022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期末试卷答案

2022 年春季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期末试卷答案1.奥地利维也纳Ringstrasse 社区从2022 年已开始全面使用一种新颖的“”来照明。

cA新能源灯B太阳能灯C太阳能树2.在彻底意义上的公共艺术领域,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自我国台湾省一个名为“A像素立方体B消融的列车C光晕3.1970 年,关根伸夫以”的实践。

a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一举成名。

作品高度抛光的不锈钢象征人力与文明,未经雕琢的巨石象征自然,两者形成强烈对照。

aAB《友爱的碑》C《行走的石》4.日裔美籍艺术大师野口勇的作品, (作品名称)既是一件具有凝重造型感的雕塑,也是一座功能完善的旋涡形滑梯,现在已经成为该公园知名度最高的景点。

cA《第一国家银行建造的雕塑》B《和平公园》C《黑色滑道曼特拉》5.从多方面探索能动艺术与多元的都市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的渠道,更关注社会主题,更看重人文关心。

博罗夫斯基的系列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bA《动态》B《捶打者》C6.像素点用矩阵罗列或者拼合成图象,这种图象也称_____ 。

c A位图B全息图C矢量图7.2022 年5 月15 日,通体由高反射度不锈钢制作,造型宛如巨大豌豆的惊世骇俗作品在芝加哥千禧广场上落成。

bA《光晕》 (Halo)B《云门》 (Cloud Gate)C《未来之花》(Future Flower)8.1994 年,来自新西兰南岛克莱斯特彻奇(基督城)的艺术家尼尔·道森Neil Dawson,巧妙利用二维方式和视错觉原理,在农场制高点的小山顶上,完成为了名为的作品。

bA《RUN》B《地平线》C《男人女人》9.2000 年,由澳大利亚本土诗人、艺术家理查德·提平( Richard Tipping)创作的二维公共艺术 (作品名称)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布里斯班河旁落成。

aA《水印》B《云门》C《北方天使》10.詹姆斯· 罗萨蒂(James Rosati)位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组织中心的大型作品是。

国外城市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国外城市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国外城市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气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以下是一些国外城市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1.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纽约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自由女神像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礼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像之一。

自由女神像高达93米,象征着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2.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建于1889年,现在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3. 伦敦的“伦敦眼”:伦敦眼是伦敦市中心的标志性景观,是欧洲最高的摩天轮之一。

建成于1999年,高达135米,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欣赏伦敦的美景。

4. 德国柏林的“柏林墙艺术”:柏林墙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符号,也是当时东西德之间的分界线。

在柏林墙上,有许多艺术家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例如涂鸦、壁画等,这些艺术作品成为了柏林墙的标志之一。

5. 美国芝加哥的“云门”:云门是芝加哥著名的公共艺术装置之一,由印度裔艺术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

云门高达13米,呈现出一种弯曲的形状,每一面都反射着周围的景象,成为了芝加哥市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这些国外城市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妙的艺术装置,感受城市的文化氛围。

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

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
公园结合了文艺复兴式几何庭园与柔软有机旳英式庭园,和维多利亚时期可爱亲切特征旳景观建筑,建构在原本已遭重度污染旳废弃船坞区上。 最吸引人旳是一条类似支流或船坞运河造型旳绿带,绿带中种类丰富旳植载呈波浪状起伏且彼此平行交叠,宛如一股溪流缓缓入海,隐约充斥着动感。
附属设施
泰晤士河防潮闸公园 Tames Barrier Park 公园位于泰晤士河北岸旳港口区,毗邻泰晤士防潮闸与浮桥码头德国航天中心站,总占地22英亩(9.8公顷)。建造这个沿江公园旳目旳是在防潮闸所在旳江岸与附近旳商业发展项目、住宅区之间,发明一种富有吸引力旳公共空间,帮助完毕这一区域内环境旳更新与再生。
工程概况
防潮闸全长578m。共分10孔,中间4孔为主航道,每孔净宽61m;南岸2孔为副航道,北岸4孔不通航,每孔净宽均为31.5m。不挡潮时,全闸10孔可适应河水常经过。通航各孔采用上升(关门时)式弧形门;非通航各孔采用一般下落(关门时)式弧形门。
中墩厚7m~10m,外部为镀锌钢板,内部为空腔,其中安装闸门启闭机械。水闸底板为预制旳空腔构造,两侧各有圆形交通廊道一条。通航孔道底板顶面有一道与闸轴线平行旳凹槽,凹槽底面为圆弧面,其圆心轴线即闸门旳转轴线。通航时,闸门旳弧形面板滑人闸底板凹槽内,闸门里板与闸底板顶面齐平,使船只畅行;挡潮时,将闸门上转90°,使面板从凹槽中滑起,露出水面到竖直位置。这种闸门设计合理,工作灵活。闸门还可再转动90°,使面板朝上里板朝下,以便于检修。 闸门旳启闭设备采用摆梁链杆装置,用液压油缸活塞连杆驱动摆梁,然后经过与闸门销接旳链杆来转动闸门,以上升和下降。另外,还有一套锁锭装置固定闸门,使闸门关闭有双重保险
二 、公共设施
二 、公共设施
二 、公共设施
2 审美功能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环境中旳艺术作品,其审美上旳功能是不容忽视旳,应以一定旳造型、色彩、质感、体量与百分比关系,并利用象征、秩序、夸张等特有旳手法作用于人们旳心理,使其成为人们旳审美对象;不然,公共设施便会失去它作为公共艺术形式而存在旳可能性。

公共艺术的作品的案例和介绍

公共艺术的作品的案例和介绍

公共艺术的作品的案例和介绍公共艺术作品是指为公众开放的、在公共场所展示的艺术作品。

它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感,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

下面列举了十个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案例和介绍。

1. 布达拉宫壁画(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壁画绘制于17世纪,展示了西藏独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这些壁画以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图案为特点,让人们在参观布达拉宫时感受到独特的宗教氛围。

2. 纽约市独立纪念碑(美国):独立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独立而建造的,位于纽约市中央公园。

这座纪念碑高约46米,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上面刻有美国独立宣言的全文。

它代表了美国的自由和民主精神。

3. 柏林墙艺术(德国):柏林墙艺术是指在柏林墙上的涂鸦和壁画。

柏林墙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艺术家们对分裂的柏林和东西德之间的隔离墙的抗议和反抗。

这些艺术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4. 多伦多港口地标(加拿大):多伦多港口地标是由一组巨大的彩色钢铁框架组成的,位于多伦多港口。

这些钢铁框架的形状和颜色各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这个地标成为了多伦多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5. 巴黎圣母院雕塑(法国):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其外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塑。

这些雕塑描绘了圣经故事和基督教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展示了法国雕塑艺术的精湛技巧。

6. 日本和服雕塑(日本):和服雕塑是日本传统服饰和服的缩小模型,通常用于展示和介绍日本文化。

这些雕塑通常由木材或陶瓷制成,形态各异,展示了和服的美丽和复杂性。

7. 荷兰风车(荷兰):荷兰风车是荷兰的象征之一,也是荷兰风景的一部分。

这些风车通常位于田野和海滩附近,用于抽水、磨面粉等。

荷兰风车的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宁静和浪漫的感觉。

8. 香港维多利亚港烟花表演(中国香港):香港维多利亚港烟花表演是每年元旦和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在维多利亚港上演的盛大烟花表演。

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也成为了香港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

• 喷泉从布满铆钉的钢板中喷出。以造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铁栅格作为设计材料。
公共艺术在数字领域的生态基因 九霄(Clouds 9)工作室与詹姆斯·克拉(James Clar)共同
研究了“能量筛网”的概念,即一种经电脑程序控制的LED金属网,记录自然环境信息的变化, CPU依据各“树叶”吸收阳光的多少控制LED光的明暗、色彩,从而在一日和四季中变换出不同的 外观和色彩,呈现出绚丽的光电效果,也与自然和环境形成对话。
这个关于足球的公共艺术作品以一种极为夸张的方式,有力有趣地表明了这个建筑本身的用途与内涵,相得益彰, 使得这个空间变得生机勃勃
三、特征
成功的公共艺术特征: 1、与环境和谐共存 2、满足委托方、公众和艺术家的共同愿望 3、有助于城市的复兴,为城市增值 4、为环境及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看似平凡无奇的指路牌,被设计成精美的艺术品, 材料、色彩和周边环境的协调都匠心独运.
线-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的流线形游览路。打破了由点构成的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 同时也联系着公园中10个主题小园,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屈米把这些小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各个片断。
面-10个主题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 抛弃了设计的综合与整体观,是对传统的主导、和谐构图与审美原则的反叛。以不对称的布局,抽象、解构的构筑物,
协调和对比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1987年,旧的工厂改造而成。大 小空间的穿插组合,地形的有机变化以及造型要素点、 线、面的合理运用等直接影响着人的视觉体验。
解构主义代表作。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景观环境秩序, 以一种解构的方式来建立城市景观环境的新秩序。
点-屈米首先把基址画了一个方格网,在交汇点上设置红色建筑,构成 “点”的要素。形象让人联想到各种机械设备。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复习题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复习题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传统的环境设计中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是哪个国家?( D ) A.英国B.法国C.印度D.中国2.开放性的场所空间分自然的开放空间和人为的开放空间,下列当中哪种不属于自然性的开放空间?( B )A.河川B.公园C.山坡D.湖泊3.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空开特质的、由______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

(D )A.艺术家 B.公众和设计师C.公众D.公众和艺术家4.公共艺术在80年代有了较完整的界定:它是一种艺术,不仅是为______而塑造,更具有一些“社会功能”的性质。

(D )A.公共场所B.人类精神C.广场与公园D.艺术功能5.以下公共设施中哪种不属于安全性设施?(A )A.座椅B.人行道C.天桥D.路栅6.文艺复兴后期建造的圣彼得广场是典型的________风格。

( B )A.洛可可B.巴洛克C.新古典D.东方7.天安门广场是属于哪种类型广场?( D )A.商业性B.交通性C.休闲性D.纪念性8.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典范是______ ?( B )A.圆明园B.颐和园C.避暑山庄D.静明园9.美国正真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公园是______?( A )A.中央公园B.斯图海德公园C.希望公园D.摄政公园10.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时期的______。

( A )A.囿B.苑C.围场 D 庭园11. 1967年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______设计完成了第一个口袋公园。

( B )A.艾克博B.罗伯特·泽恩C.彼得·沃克D.佐佐木英夫12 美国现代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是______?(B )A. 马什尔B.小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C. 道宁D. 格罗皮乌斯13.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的是______。

(D )A.圣彼得广场B.卡比多广场C.锡耶纳广场D. 圣马可广场14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格局最早出现在______。

公共艺术作品案例赏析

公共艺术作品案例赏析

案例1. 城市街区非盈利组织+公共艺术计划“曼哈顿市中心的Garment District,每六个礼拜都焕然一新”《环》(LOOP)是六个9英尺高的沉浸式艺术装置,今年初现身曼哈顿的百老汇大道。

这六个圆筒状的复古未来主义装置由来自纽约服装街区协会(Garment District Alliance)的艺术家们创作而成。

坐在这个圆筒上,就像仓鼠奔跑在巨型轮子上一样,体验者通过推动装置内的杠杆播放西洋镜式的音乐电影,特别适合亲子或好友们共同体验。

这件作品在该街区展出六个礼拜,它属于Garment District Art on Plaza计划的一部分,组织方联合入驻该地区的各个企业和商业群体,通过在街道广场上呈现公共艺术作品的方式,提升该街区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活力。

服装街区(Garment District)得名于在此地安家落户的众多时装品牌的设计工作室和展示空间,因此该街区有着浓厚的艺术和时尚氛围。

除了Art on Plaza 计划外,服装街区协会还特别划定了公共艺术空间(Space for Public Art),每隔六周就会展出新的公共艺术作品。

案例2. 双年展与城市规划组织+公共艺术计划“利物浦双年展与BID Company发起首个公共艺术五年计划”利物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它也被公认为是英格兰除伦敦外的文化之都,并承办英国当代艺术双年展。

来自利物浦的BID Company 是一个专门运营和管理利物浦市内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 (BID)的非营利组织,它代表和维护BID内各个商业形态的共同利益,致力于通过提供附加服务(additional service)为提升该地区的商业效益和社区服务。

利物浦BID Company与双年展于2018年初联合发起了首个“公共艺术五年计划“,双方将共同在这块广达85英亩的空间内以委任作品的方式呈现公共艺术,作品形式将包含雕塑、装置、城市家具(带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灯光音乐装置等,并呼应利物浦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uBus 77
万物俱动——德国街道上的公共艺术
作者:M+M (Marc Weis 和 Martin De Mattia)
00'41" 筹办人并艺术史家弗洛良·马茨纳尔原声
“从60年代以来,‘公共空间的艺术’指者艺术家带着艺术品走出美术馆,走进城市空间的趋势。

走出缪斯神庙的全白空間,走进城市空间的肮脏杂乱。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试图把观众就是城市里行走的观察者,更结合到自己对城市空间的设置。

艺术品与观察者之间兴起强大的动能关系。

鲁道尔夫·赫兹的项目‘列宁巡回’很成功地、形象地表达了动力、动能这一主题。

他把东欧国家拆掉的塑像用卡车拖着在欧洲巡回向这些艺术品所表现的人物展示大墙倒塌后的欧洲。

1977年,明斯特通过‘雕塑项目’为公共空间艺术的展品奠定了基石。

所谓的‘雕塑项目’是指具体与明斯特城市的历史、建筑和社会事务有关的艺术家。


02'02" 明斯特雕塑项目筹办人卡斯帕·科尼西原声
“整个是由克劳斯·布斯曼倡议建立的给现代雕塑史的原则性信息,而且包括室外公共空间的项目。

今年,十年一届的活动将举办第四届。

明斯特不过是一个城市的例子。

互联网和其他一切可能的系统都可以参与。

这样
项目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更有普遍性、是通用的。

尽管如此,艺术活动得显现出来。


02'57" 明斯特雕塑项目筹办人卡斯帕·科尼西原声
“罗曼·西格纳把这个比亚乔当作移动喷泉来用,是一个对传统雕塑的非常好的比喻、一座接到供水系统然后就开始喷水的喷泉。

米歇尔·阿舍的项目很有意思。

1977年,他用了一辆移动的旅行车,作为建筑的比喻。

当年根本没被人察觉。

十年后,同样的艺术活动被看成了一种方案艺术的翻版。

没有人注意到,两项艺术活动的作者是同一位艺术家。

从长期尝试的角度看,这项艺术出席第四届展览又是不同的意义。


04'01" 明斯特雕塑项目筹办人卡斯帕·科尼西原声
“女艺术家埃瑟·鄂克门制作从来没有过的、小孩子的幻想里有过但从未打算过实现的东西,美妙的,比如说,在法兰克福展现威尼斯、日本和伊斯坦布尔的水路交通,尽管是短时间的,可是很成功。

一种与艺术密切相连的美妙的奢侈性享受产生了。


04'43" 艺术家托比亚斯·雷波尔格原声
“原则上,我喜欢在运动中思考。

不论是在汽车里还是在火车里,我总觉得,运动中大脑就动得更好。

要是开车穿过城市空间想看点儿什么、就是到处看看常看到很棒的东西,很棒,就是因为开车的人只能在很短的瞬间看到。

“客车”活动的原则是,一件塑像开着穿行明斯特。

我当然
不想把雕塑品放拖车上拖走。

所以我本来想做一辆本身就是雕塑的汽车。

同时,这辆雕塑车应该成为城市传奇:几个月的时间,谁都见过这辆车,谁都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属于谁。

应该是一辆完全变了形的车,不只是加了可笑的風翅而已,而真的完全变了形的。


06'01" 演员原声
“救命啊!怎么没人来救我啊……?”
06'06" 艺术家茜尔克·瓦格纳原声
“‘步行道’这个项目为期一年半,已经在三个德国城市通过与当地社会政治团体的合作完成。

最后在法兰克福完成哈瑙的‘没有人是非法的’各小组对客车的布置不同,完成的项目也不同。

这辆客车当过运输车、项目车、市内信息站。

项目都是由我参与、讨论并制定的。


06'49"
一辆汽车在全球衛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在罗马的街道上,行驶8个小时,在地图上标志出一个宝马车的徽标。

07'56" 筹划人并媒体理论家莎科·丁克拉原声
“在高速公路立交桥杜伊斯堡-凯撒贝格,42号、 59号、40号 高速公路 在交叉。

不计其数的汽车在这里相聚。

这交通枢纽就是公路网络。

日益重要的网络观念在这儿得到了物质性的显现。

走出传统的空间,寻找可以参与
并塑造和改变日常场景的空间,艺术家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强。

在这方面,高速公路、街道和我所说的“临时空间”扮演着特别的角色。

因为,在这种地方规划和制造艺术,可以和在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一切都处于运动之中。

观察者、讲述者都处于运动之中。

这种艺术所需要的是全新的能力。


09'21"
慕尼黑老城隧道里 频道97.8播放节目,节目主题是公共空间、移民和边境交通。

09'23" 广播节目
“客运交通:人员在公共空间的运动有证件的客运交通:只包括在证件和身份证的基础上得到允许的交通。


09'47" 广播节目
“无证件客运交通:没有证件和痕迹、也没有通行证的交通。

自由的交通,迁徙的交通。

迁徙自由。


10'05" 筹划人和艺术史家弗洛里安·马茨纳原声:
“新一代的艺术家,比如皮娅·兰钦格或人蛇。

net
已经不再关注雕塑这个概念、城市空间的立体的。

所注重的是,使特定的政治、公众利益的过程当中得到审美体验。


10'25" 艺术家皮娅·兰钦格原声
“ 衷心欢迎大家参加 我的城市观光题目是‘城市及其性别’提醒大家注意
‘美丽的慕尼黑女郎’她可以说遮掩了我们看慕尼黑目光。

您可以来回走动,一切都按顺序来。

带领观光主要角度,是根据性别规划的空间。

已经融入城市的性别隔离,早已打入我们内心,我
们几乎察觉不到隔离。

可是隔离存在了。

希望今天的观光能激发大家的敏感度,认识到我们潜在的格式化。


11'11"
慕尼黑的清洁工把一辆垃圾车改装成了旅行车,开着到自己的祖国旅行。

他们在那里拍摄象征‘故乡’的地方。

2001-2002年,他们把照片贴在垃圾车厢上,开着车穿越慕尼黑。

11'50" 艺术家并慕尼黑佩图娥勒公园筹划人施特凡·胡伯原声
“佩图娥勒公园是一座全新的公园。

是在一条六车道的市内高速公路上。

这条公路在慕尼黑被称为中线环城路。

在居民倡议的基础上,两个城区通过一个小公园连接在了一起。

公路的位置降低,进入隧道居民原来承受的灾难,成了人工修建的公园,一处田园风光。

公园里也要有艺术。


12'21" 艺术家并慕尼黑佩图娥勒公园筹划人施特凡·胡伯原声
“现在开进隧道、离开上层,我们头顶上就是
佩图娥勒公园。

伯格米尔·埃克的作品‘潜望镜’就是这个主题。

我们看得到潜望镜,至少镜头——上边就是。

在上面的公园里,通过这个仪器可以控制
隧道里的镜头,可以说是在公园里窥视隧道里的汽车,这样,昔日的灾难又有一部分被提到上面的田园风光里了。


13'02" 艺术家并慕尼黑佩图娥勒公园筹划人施特凡·胡伯原声
“离开公园……”
13'04" 艺术家并慕尼黑佩图娥勒公园筹划人施特凡·胡伯原声
“现在直行,到写着‘大教堂、要不”
13'07" 筹划人并艺术史家弗洛里安·马茨纳原声
“就在这里向右拐……”
13'09" 筹划人并媒体理论家莎克·丁克拉原声
“就在那里。


13'10" 明斯特雕塑项目筹办人卡斯帕·科尼西原声
“‘我们开啊,开在高速公路上’。


13'13" 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原声
“一直到高楼前……”
13'15" 艺术家丝尔克·瓦格纳原声
“……过了桥往右拐。


13'17" 明斯特雕塑项目筹办人卡斯帕·科尼西原声
“现在还不拐弯,下一个斜着右拐……”
13'20" 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原声
“……下下个路口,可以扔我下车。


13'25" 终
http://www.goethe.de/kub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