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测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资测算的基本方法

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中,必须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采取多种工资测算方法,进行几个方案比较,以达到相对最好效果。现介绍几种工资测算方法,在测算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1、工资指导线参照法

即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按照本地区政府发布的本年度工资指导线的预警线(上线)、基准线或下线标准,提出调整工资要求。

2、物价指数参照法

即在政府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对照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提出调整工资的目标要求。

一般在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物价指数上涨比较大的年度,工会在协商工资目标时,可以重点采用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数必须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劳动分配率法

即在确定基期(一般以上年度或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度为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新增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对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企业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

企业新增增加值×基期劳动分配率

基期工资总额

×100%(按《简明读本》170页格式)

例如:某企业2003年度新增增加值100万元,本企业上年劳动分配率为10%,基期工资总额为150万元,本企业当期工资增长目标计算为

1000000元×

10% 1500000

×

100%

=6.7%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企业的人工成本相对指标应保持稳定,劳动分配率基本不变。这种工资测算方法适用于企业虽当年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增长的企业。

4、劳动效率系数法

是以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所占比例,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及活劳动投入的综合结果,通过对企业劳动生产率诸因素中活劳动(即

职工现期劳动投入)所占比例的计算,得出一个劳动效率系数,以此来测算职工工资的提高幅度。

以某公司1995-1996年度工资协商为例对这一方法做具体说明。首先,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司年生产总值÷职工年平均人数。

通过计算94年和9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该公司95年比9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3%。

然后,设定当年的职工的劳动效率系数。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经过测算,设定为1:0.3—0.5(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素中,职工活劳动效率的提高占30%-50%)。

则增资率可测算为30.3%×0.3~30.3%×0.5,即9.1%~15.1%。该公司工会在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提出的工资总额递增率在9.1%~15.1%之间比较科学。

一些两头在外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和利润实现情况不容易得到,可用劳产率或实数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来测算职工工资。该方法应与其它方法综合使用。

5、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法

是将职工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进行再分配测算工资合理增幅的方法。这里的产值是指净产值,即剔除了新增产值中的物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工资含量。

公式为: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

= 年度工资总量

年度生产增加值×100%

以某公司1994年末测算1995年度工资增幅为例,其基本程序和计算方法如下:(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3页-145页)

6、人工成本比较法

即以本企业人工成本数据与政府部门每年发布的地方、行业人工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7、劳动力市场价位比较法

即根据政府行政部门每年发布的企业、行业、工种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数据,与本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水平相比较确定职工工资协商目标。

8、风险分担法

职工工资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在有些企业,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收入与增加值增长不同向的情况,这种市场风险要由企业和职工进行合理分担。在测算工资调整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合理确定职工工资调整目标。(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6页划杠处)

9、工资水平比较法

(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6页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