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节运动的速度()学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速度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

(1)比较方法: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

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计算公式: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1.1.1 细节:以奥运会百米赛跑为例,讨论选手的速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速度的好奇心。

1.1.2 细节说明: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速度是一个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指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速度的定义及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1.1 细节:通过公式 v = s/t,解释速度的计算方法,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2.1.2 细节说明: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和图示,直观地展示速度的定义和计算过程。

三、教学内容3.1 速度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并解释其他常用单位如千米每小时(km/h)。

3.1.1 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将不同单位的速度进行换算,加深对速度单位的理解。

3.1.2 细节说明:提供换算表格和计算器,帮助学生完成单位换算的练习。

3.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速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单位换算。

4.1.1 细节: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1.2 细节说明: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1.3 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5.1.1 细节: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 (2)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 (2)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1.了解国际单位制的来源,记住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2.会用刻度尺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

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简称。

2.在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符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符号是。

3.写长度的常用单位名称和符号()、()、()、()、()、()。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

4.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 m;1m= dm= cm= mm= μm= nm。

5.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量程是,物体的长度是。

图16.图2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与图1中刻度尺进行对比,测量有什么不同?图2成在课堂 1.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__ _ 和 _;⑵会放:刻度尺要 ,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 和 。

2.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3.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 ; 7.84×106m=______km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4.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 ,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相当于__________m 。

5.如图3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2

初二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2

初二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2【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知识点一 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9-20,完成以下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刻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s t.(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差不多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 m·s -1. 【合作探究】探究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观看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初始位置/ m 通过时刻/s 末了位置/ m答:通过路程相同,时刻越短,运动越快 . 2.如何比较B 和D 的运动快慢?答:时刻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3.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答:比较相同时刻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探究二 速 度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1.什么缘故不用单位路程的时刻来表示速度呢?答:因为单位时刻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刻越长则速度越小,故尽管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专门不方便,因此我们用单位时刻的路程来表示速度.2.速度的公式及其单位.答:速度的公式:v =st.路程的单位是米( m),时刻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即 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h -1.单位换算:1 m/s =3.6 km/h ;1 km/h =错误!m/s.【教师点拨】速度的运算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跟进训练】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B ) A .离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姗姗来迟D .风驰电掣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22,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合作探究】探究三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刻内通过的路程.1.观看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相同的时刻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答:甲图中小汽车在任何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乙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能否由此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能否由此总结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如何描述?答: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假如只做粗略研究,也能够用v =s 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如此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教师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运动的路线是直线;②在相同时刻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2.运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刻进行运算.例 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承诺,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 min.假如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常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 m ,用时10 s ,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 ,他通过的总路程. 解(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v =s 1t 1=30 m 10 s=3 m/s. (2)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 ,他通过的总路程:s =vt =3 m/s×30×60 s=5 400 m.【跟进训练】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刻,并依照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依照图象可知,2-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 m/s.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刻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通过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刻短. 2.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刻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刻. 3.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 =s t.(3)单位:即 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h -1.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运算公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

比如你走的比实用文档他快,他骑自行车比你快。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自学指导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2、小组归纳: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较。

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实用文档1、学生阅读课本第19-20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由___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或________,两个单位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度计算实用文档(1)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例题1、例题2,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运动的速度导学案2(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运动的速度导学案2(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运动的速度导学案2(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理解并会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会进行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的转换。

3、理解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的定义,并会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

难点:1、速度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的转换;2、理解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的定义,并会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与的比值定义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公式:,变形公式和。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单位是,时间单位是,速度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是,符号为;1m/s= km/h。

模块二合作探究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1、审题: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及相关的关系2、选择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1)写出已知(2)写出所求物理量(3)写出解题过程(必须写出公式)(4)写出答题型一比值类计算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3,运动路程之比是4: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变式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3,速度之比12:1,则它们的路程之比是。

题型二火车过桥类例2、一辆汽车匀速通过长360m的一座大桥,共用时20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变式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360m的一座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例3、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一座大桥,已知火车完全通过该桥的时间为48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变式3、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一座大桥,已知火车行驶速度是10m/s, 求火车完全通过该桥的时间。

练习: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题型三求平均速度例4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m,他走前一半路程用了4s,走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他通过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变式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m/s,则他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模块四小结评价1、本课知识:1、速度的定义:2、公式:变形公式、运动的速度国际单位符号为3、速度单位:常用单位是符号为1m/s= km/h2、本课易(混)错点、:(1)要熟记公式并理解公式代表的物理意义(2)要熟悉速度单位的换算(3)要熟悉解题的方法、步骤、格式3、我的困惑:【运用与拓展】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右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2、如下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 图象的是() A B C D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以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点?距离/m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时间/s01、882、963、884、775、616、457、298、139、009、86速度/ms-14、表格中所列数据记录了当今世界某优秀短跑运动员创造世界记录时跑步过程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运动的速度(教案)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案:物理——教科版八年级运动的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度的计算:学习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

3. 速度单位:掌握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4. 速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计算公式的记忆,速度单位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2. 知识点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单位。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运动员100米赛跑所需时间。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计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3. 速度单位:米每秒(m/s)4. 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假设路程为1.5公里)。

2. 举例说明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研究速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学、化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在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运动的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运动的速度(1)学案教科版学习导航
重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知道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3、会用v=s/t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行判断和计算
考点:有关速度的简单计算,利用速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分析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路程相同时,比较。

越短,速度越快。

2、时间相同时,比较。

越长,速度越快。

3、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通过计算比较值的大小来比较速度的快慢。

例1: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运动员所跑的路程,所以用时越的运
动员的速度越慢。

例2:有甲、乙、丙三个玩具小车,它们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分别
小明不用计算就能看出乙比甲运动得快,这是用相同的
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的;小刚一口就答出了乙
比丙运动得快,他是用相同的比较的方法
判断的;而要比较甲和丙的快慢,就要计算它们的,再进行比较。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运动,在的时间内通过的始
终相等,这种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②速度的意义: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③速度计算公式:。

其中: .
④速度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符号。

读作:。

常用位
有,符号。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⑤ 30km/h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运用公式时注意:①单位要统一
②s、t、v各量要对应。

例1、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在先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直线运动中,只要每秒内通过的路程均相等,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所用的时间就越少
E、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也越大
F、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G、通过的路程较大,所用的时间也较多,其速度不一定就小
H、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评注: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因为s越大,所用时间t也越大,但s/t的比值。

②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匀速,即快慢不变。

二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的运动。

2、平均速度:
①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公式: .其中
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并不能知道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止运动。

④求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它是某段时间内,或是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例1: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做变速运动的例子。

①,②
例2:在学校春季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

关于这次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例3:如图所示为两个
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
照片,闪光时间间隔
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如果会,在什么时刻?
(2)小于A做运动,小球B做运动。

(3)小球A和小球B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
(4)从第3秒到第7秒这段时间间隔内,小球A的平均速度为,小球B的平均速度为。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学校足球队的小队员连续两天进行了两项体能测验,第一天是12min跑,全力跑12min 看能跑多少距离,第二天是百米赛跑,看运动员的速度。

第一天他们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比较的长短;第二天他们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比较的长短。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到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比较他们的速度大小()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
D、三个的速度一样大
4、正常情况下,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A、10m/s
B、8m/s
C、1.2m/s
D、5m/s
5、已知火车的速度为108km/h,而小猎豹在练习捕捉猎物时的奔跑速度约为30m/s,它们的速度相比()
A、火车快
B、猎豹快
C、速度相等
D、不能确定
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下甲图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

(2)。

(3)。

点评:图乙为“s-t”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能直观地看出s与t成图丙为“v-t”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示为图象。

7、下列四图为运动物体的s-t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是()
8、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快些
D、全程中,两人跑步平均速度相同
9、下列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的
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T26451 6753 杓32618 7F6A 罪D21009 5211 刑%q40570 9E7A 鹺 W/p39400 99E8 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