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一、概述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

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

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

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

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

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

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

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

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

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

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

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

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

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

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工艺流程短。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配棉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技术工作2.原棉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3.原棉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有原棉排在一队中,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地去4.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5.回花纺纱过程中的回花、回条、粗纱头、胶辊花等称为回花6.再用棉包括开清棉的车肚落棉、梳棉杨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7.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棉中杂质重量的百分率8.落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棉重量的百分率9.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率10.落棉率落棉重量占喂入原棉重量的百分率11.棉气比被输送的棉块的重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12.统破籽率在开清棉联合机组中,各单机车肚落棉的总和(尘笼排除的纤维性尘杂不计)对喂入原料的百分率13.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的质量与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的百分比14.落棉率落棉重量与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比15.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的质量与落棉重量的百分比16.落杂率落棉中的杂质的质量与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比17.尘棒安装角尘棒工作面顶点与打手中心连线的延长线和尘棒工作面的夹角称为--18.落棉率:落棉重量与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比19.自由打击开松:棉块在自由状态下受到机件的打击作用,使棉块获得打击冲量而开的称为--20.握持打击开松原料在握持状态下向机内喂入的同时,受到开松机件的作用称为—21.配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22.刺辊分割度:每根纤维平均受到刺辊的作用齿数称为—23.给棉板分割工艺长度指的是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24.小梳理区指纤维受到连续梳理的时间较短,即两针面组成的梳理区的工作范围较小2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给棉罗拉与给棉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的最小隔距点之间的距离26.气流附面层当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的表面因摩擦而带动一层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粘滞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这样层层带动,就在运动物体的表面形成气流层,称为--27.锡林针面负荷纤维层在单位针面上的质量28.大圈条棉条圈放直径大于条筒半径者称为--29.小圈条棉条圈放直径小于条筒半径者称为--30.钳板闭合定时上、下钳板闭合时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称为--31.精梳机梳理隔距锡林梳理时,下钳板钳唇下缘到锡林针尖的距离。

纺纱学所有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所有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料选配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其目的要求如下:(1)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由于原棉的主要性能如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含杂等随原棉品种、产地、收摘期、批号及轧工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为了解决好不同纱线对原棉性能的不同要使得混合棉的性能基本上满足不同纱线质量要求;(2)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采用多种原棉搭配成混合棉,则混合棉的批量要比单一品种的原棉批量大得多,其性能也不存在单一品种间的较大差异。

采用混合棉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从而可使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保持相对稳定;(3)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质论价的,选用高等级的原棉,成纱质量好但成本高,选用低等级的原棉,成本低但成纱质量得不到保证,通过配棉,可以利用某一种原棉的某些长处来抑制另一种原棉的某些短缺。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线纱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目的:可从进厂时间不同、数量和质量不等的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使其既能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答:在纺纱过程中,各道工序都会产生一些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它们的产生部位不同,质量也不同,如果得当,使用合理能达到保证质量、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回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回卷、梳并粗工序的回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

纺纱工艺考试题库和答案

纺纱工艺考试题库和答案

纺纱工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纺纱工艺中,下列哪项不是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A. 混和B. 开松C. 除杂D. 并条答案:D2. 在梳棉工序中,下列哪项不是梳棉机的主要作用?A. 梳理纤维B. 混合纤维C. 去除杂质D. 并条答案:D3. 并条工序中,下列哪项不是并条机的主要作用?A. 混合纤维B. 并合纤维C. 拉细纤维D. 去除杂质答案:D4. 在粗纱工序中,下列哪项不是粗纱机的主要作用?A. 牵伸纤维B. 混合纤维C. 加捻纤维D. 卷绕纤维答案:B5. 在细纱工序中,下列哪项不是细纱机的主要作用?A. 牵伸纤维B. 加捻纤维C. 卷绕纤维D. 混合纤维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A. 混和B. 开松C. 除杂D. 并条答案:ABC2. 梳棉工序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梳理纤维B. 混合纤维C. 去除杂质D. 并条答案:ABC3. 并条工序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混合纤维B. 并合纤维C. 拉细纤维D. 去除杂质答案:ABC4. 粗纱工序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牵伸纤维B. 混合纤维C. 加捻纤维D. 卷绕纤维答案:ACD5. 细纱工序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牵伸纤维B. 加捻纤维C. 卷绕纤维D. 混合纤维答案:ABC三、判断题1. 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将原棉开松、混合、除杂。

(对)2. 梳棉工序中,梳棉机的主要作用是梳理纤维、混合纤维和去除杂质。

(对)3. 并条工序中,主要作用是混合纤维、并合纤维和拉细纤维。

(对)4. 粗纱工序中,主要作用是牵伸纤维、混合纤维和卷绕纤维。

(错)5. 细纱工序中,主要作用是牵伸纤维、加捻纤维和卷绕纤维。

(对)四、简答题1. 简述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

答: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将原棉开松、混合、除杂,为后续工序提供均匀、清洁的纤维原料。

2. 梳棉工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梳棉工序的主要作用是梳理纤维、混合纤维和去除杂质,使纤维得到初步的梳理和混合,为后续工序提供良好的纤维原料。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定向排列是通过以下哪个过程实现的?A. 梳理B. 并条C. 牵伸D. 卷绕答案:C2. 环锭纺纱机中,纱线加捻的主要部件是?A. 锭子B. 钢丝圈C. 罗拉D. 导纱器答案:A3. 以下哪种纺纱方法属于自由端纺纱?A. 环锭纺B. 转杯纺C. 喷气纺D. 环锭纺答案:B二、多选题1. 纺纱过程中,纤维的混和方式主要有哪几种?A. 混合B. 混纺C. 混条D. 混并答案:A B C2. 影响纺纱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纤维品质B. 纺纱设备C. 工艺参数D. 操作环境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纱线的强力与纤维的细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2. 纺纱过程中,纤维的伸直度越高,纱线的质量越好。

答案:正确3. 转杯纺纱是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

答案:正确四、填空题1. 纺纱过程中,纤维的_________是影响纱线强力的重要因素。

答案:伸直度2. 环锭纺纱机中,纱线加捻是通过_________的高速旋转实现的。

答案:锭子3. 转杯纺纱机中,纤维的凝聚和加捻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转杯五、简答题1. 简述环锭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案:环锭纺纱是通过锭子的高速旋转,将纤维条通过牵伸、加捻、卷绕等过程,制成具有一定强力和均匀度的纱线。

2. 请解释什么是转杯纺纱,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转杯纺纱是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它利用转杯内的气流将纤维凝聚并加捻成纱。

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纱线结构蓬松,毛羽少,适用于生产中粗支纱线。

六、计算题1. 已知某环锭纺纱机的锭速为12000转/分钟,求每分钟的加捻数。

答案:加捻数 = 锭速× 每转加捻数,假设每转加捻数为1,则加捻数= 12000 × 1 = 12000 次/分钟。

2. 如果某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速度为100000转/分钟,求每分钟的加捻数。

答案:加捻数 = 转杯速度× 每转加捻数,假设每转加捻数为1,则加捻数= 100000 × 1 = 100000 次/分钟。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正确答案:开松 5、下列不能进行短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 A:毛纤维 B:棉纤维 C:玻璃纤维 D:麻纤维 正确答案:玻璃纤维 第二章 1、原料选配的目的是( )。 A:减少工序 B:提高产量 C:增加混合 D:稳定生产 正确答案:稳定生产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B:纤维强度高,纱线强度高 C:纤维短绒率高,纱线强度低 D:纤维长度长,纱线强度高 正确答案: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3、配棉时,同类棉的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以下不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质是( )。 A:品级
A:纱越细,捻系数越大 B:经纱捻系数大于纬纱 C:针织纱捻系数小于机织纱的捻系数 D:起绒织物用纱的捻系数较大 正确答案: 4、细纱卷绕时,以下关于钢领板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钢领板为短动程升降 B:钢领板一般上升快、下降慢 C:钢领板每次升降后应有级升 D: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层增大 正确答案: 5、以下关于细纱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锭速的增加,细纱的断头会减少 B:断头多发生在卷绕段和气圈部分 C:小纱断头最多,中纱最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 D:断头实质上是纱线某断面的强力大于该处的张力 正确答案: 第九章 1、将纱从小卷装变成大卷装的工序是( )。 A:烧毛 B:并纱 C:络筒
D:压掌 正确答案: 5、形成假捻的基本条件是( )。 A:纱条两端握持,中间加捻 B:纱条一端握持,另一端绕轴线回转 C:纱条中间握持,两端加捻 D:加捻时不卷绕,卷绕时不加捻 正确答案: 第八章 1、以下关于后牵伸区工艺,正确的是( )。 A:V 型牵伸是细纱后区牵伸的一种形式 B:V 型牵伸的后区牵伸倍数比常规牵伸小 C:后区牵伸倍数越大,细纱条干越好 D:纺针织纱时,后区牵伸倍数应比纺机织纱时大 正确答案: 2、细纱的加捻由( )完成。 A:锭子的回转 B:钢丝圈的回转 C:钢丝圈和锭子回转的速度差 D:钢丝圈和筒管回转的速度差 正确答案: 3、以下关于捻系数的选择,错误的是( )。

纺纱学习题与答案

纺纱学习题与答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纺纱原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

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答:皮辊轧花: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纺纱学全部试题及答案[1]

纺纱学全部试题及答案[1]
5、低于干强的纤维是(C)
A、涤纶B、尼工序主要有煮练和(B)。
A、水洗B、敲麻C、浸酸D、烘干
三、判断
1、皮辊棉的短绒率比锯齿棉高。(×)
2、配棉中主体原棉成分占80%左右。(×)
3、原棉纤维中的异性纤维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
4、化学精炼是如何脱胶去脂的?生物化学精炼的原理及方法?
答:化学精炼是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促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生物化学精炼原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即:丝胶或油脂+酶→中间络合物→肽、氨基酸或脂肪酸、甘油+酶。方法:根据生物酶的来源分为腐化练和酶制剂练。
5、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2)油滴卷缩成球阶段。(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
工艺过程:原料开松-洗毛-烘干。
6、苎麻、亚麻)的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
答:麻(苎麻、亚麻)的主要预处理可统称为脱胶。苎麻、亚麻是韧皮纤维,纤维细胞被胶质粘结在一起,要制取纤维必须进行适当的脱胶处理。苎麻单纤维的长细度可以满足纺纱的要求,所以脱胶时要求去除全部胶质,称为全脱胶。亚麻单纤维长度比较短,难以用单纤维纺纱,所以采用半脱胶方式处理(通常称沤麻)。亚麻在沤麻后还要进行打麻处理,才能制得亚麻纺纱原料(打成麻)。
4、羊毛纤维具有很强的耐酸性。(×)
5、毛丛长度超过95mm的细特毛以及过短的羊毛都不宜用作主体毛。(√)
6、现代麻纤维脱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脱胶法。(×)
四、名词解释
1、分类排队法: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原料的选配与混和一、名词解释1、配棉:将原棉搭配使用的技术2、主体成分:在配棉成分中有意识地安排某几个批号的某些性质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一般以地区为主体,也有的以长度或细度为主体。

主体原棉在配棉成分中应占70%左右。

3、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特性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合纺制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

4、排队: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排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批使用。

5、回花:纺纱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细纱断头吸棉等6、再用棉:包括开清棉机的车肚花(俗称统破籽),梳棉机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经处理后使用。

7、原棉有害疵点:是指原棉中的有害的纤维性物质。

如:带纤维耔屑、软耔表皮、索丝、棉结等。

二、填空题1、长度/线密度/成熟度/强力/色泽/含水含杂2、保持原料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棉/节约原棉,降低成本3、充分利用化纤特性、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增加花色品种,满足社会需要/降低产品成本改善纤维的可纺性能4、原棉资源情况/气候条件/原棉性质差异/机台的性能5、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比/抽调接替6、确保混纺比例的准确/使混合成分在纱线中分布均匀/确保纱线的品质7、散纤维称重混合/棉包混合/棉条混合三、选择题1、C2、B3、B4、C5、A6、A四、判断题1、×2、×3、×4、×5、×6、√7、×8、√9、× 10、×五、简答题1、(1)纱线品种与用途:不同品种和用途的纱线对原料的品种和特性有不同的要求(2)纱线的品质要求:纱线的品质及对原料的要求(3)纤维原料本身的性质特点(4)生产设备、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2、配棉的方法是分类排队法。

配棉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吃透两头,合理调配。

贯彻配棉原则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稳定:力求混合棉质量长期稳定,以保证生产稳定。

(2)合理:在配棉工作中,不搞过头的质量要求,也不片面地追求节约。

(3)正确:是指配棉表上成分与上机成分相符,做到配棉成分上机正确。

3、挑选原棉时,要严格控制队与队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控制的范围如下:队与队之间的品级差异小于2级,长度差异小于4mm,含杂和含水差异各小于2%,细度差异500~800公支,包装的松紧程度也要相似;批与批之间的品级差异小于1级,长度差异小于2mm,含水和含杂差异各小于1%,断裂长度差异小于3km;细度差异300~500公支。

另外,在配棉成份中应安排几个批号性能指标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成分。

可以以地区为主体、也可以原棉的某些性能指标为主体。

主体成分在配棉成份中应达到70%左右。

4、(1)回花的使用: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回花包括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细纱断头吸棉等,可以与混合棉混用。

但因回花受重复打击多,易产生棉结,而且回花含短绒率高,因此混用量不宜超过10%。

回花一般本支回用,但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特细特纱、混纺纱等,规定部分回花不能回用,但可以降级使用或利用回花专纺。

(2)再用棉使用:再用棉包括开清棉机的车肚花(俗称统破籽),梳棉机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

再用棉的含杂率和短绒率都较高。

精梳落棉可直接用于低支纱或气流纺等要求较低的品种。

统破籽、盖板花、抄针棉一般经废棉处理机处理后降级混用,常混于中、粗特纱、副牌纱或用于气流纺和废纺中。

5、(1)纤维品种的选配(2)纤维性质的选配(3)混纺比的确定6、混和方法主要有棉包混和、条子混和(片状混和)、称重混合等。

(1)棉包混合,主要适用于纯棉纺纱、纯化纤纺纱、化纤混纺纱。

采用棉包混合的优点是:在原料加工的开始阶段就进行混合,使这些原料经过开清棉各单机和以后各工序的机械加工,混合比较充分。

缺点是由于棉包松紧、规格、重量存在差异,使得混纺比例不易控制准确。

(2)条子(片状)混和,主要适用于化学纤维与棉混纺。

该方法的优点是混纺比易掌握,缺点是混合不易均匀,需要增加并条道数,如采用三道并条工艺。

(3)称重混合,该种混合方法主要适用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和色纺。

六、论述题1、2、纯棉普梳纱纺纱工艺流程:开清棉→梳棉→并条(1、2)→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涤/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混并(1、2、3)→粗纱→细纱→后加工涤纶:开清棉→梳棉→涤纶纯并七、计算题1、涤/粘=52.06/47.942、棉条条的干定量=19.82 g/5m3、计算下表混合棉各性质指标的平均值。

纬纱27.8tex配棉成分(举例)项目二开清棉一、名词解释1、棉卷重量不匀率:每米棉卷重量之间的差异率,用平均差系数表示。

2、正卷率:重量符合要求的棉卷(正卷)只数占生产棉卷的总只数的百分率。

3、落棉率:落棉重量占喂入原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4、落棉含杂率:落棉中含杂质的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率。

5、落杂率:落棉中含杂质的重量占原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6、除杂效率:除去杂质的重量占喂入原棉中杂质的重量百分率。

7、自由打击开松:纤维在自由状态下受到的打击、撕扯8、握持打击开松:纤维在握持状态下受到的打击、分梳9、横铺直取:在自动混棉机上,通过摆斗进行横向铺层,角钉帘垂直抓取纤维的混棉方式。

10、尘棒安装角:尘棒顶点与打手中心的连线与尘棒工作面之间的夹角。

二、填空题1、开松/除杂/混合/均匀/成卷或输出棉流2、抓棉机械/混棉机械/开棉机械/清棉机械3、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抓棉小车间隙下降的动程/抓棉打手的速度4、纤维长度/小/大/大/小/机外手轮调整尘棒安装角5、逐仓喂入/阶梯储棉/同步输出/多仓混和/时间差混和;同时喂棉/依靠路程差/时间差/不同时输出6、天平罗拉和天平曲杆/连杆传递机构/变速机构7、①控制后棉箱的储棉高度②控制中棉箱的储棉量③均棉罗拉的均匀作用④控制震动棉箱的棉层高度8、①改变棉箱给棉机输出棉层厚度②改变棉卷罗拉与天平罗拉之间的传动比9、①增加紧压罗拉压力②采用凹凸罗拉③棉卷压力采用渐增加压④增大上下尘笼的凝棉比三、选择题1、A2、B3、A4、C5、C6、C7、A8、C9、A四、判断题1、×2、×3、×4、√5、×6、√7、√8、×五、简答题1、(1)棉卷含杂率——1%左右(2)棉卷重量不匀率——棉纤维:<1%,棉型化纤:<1.5%,中长化纤:<1.8%2、FA002×2—>FA104—>FA022—>FA106—> FA106—>A062—> (A092AST+FA141) ×23、FA002×2—>FA022—>FA106A—>A062—>(A092AST+FA141) ×24、开松机理;在机械外力作用下,棉块受到打击或撞击、撕扯、梳理等作用,使棉块体积或重量变小。

5、除杂机理:在开松的前提下,杂质从纤维中暴露出来,依靠回转机件的离心力作用及气流的作用,通过尘格间隙向外抛出,实现纤维与杂质的分离。

6、(1)混合原理:“横铺直取,多层混和”(2)影响混和作用的主要因素:棉层的铺层数——受摆斗的摆动速度和输棉帘的运动速度影响。

7、(1)原理:通过检测棉层厚度,从而调节给棉速度,使单位时间内喂入天平罗拉的棉量保持恒定。

(2)机构组成与作用:天平罗拉和天平曲杆——检测棉层厚度:横向分段检测连杆传递机构——将检测得棉层厚度变化的位移信息传递给变速机构变速机构——改变天平罗拉的转速,从而改变单位时间内棉层的喂给量:纵向进行控制。

8、(1)贯彻“精抓细抓、充分混和、逐渐开松、早落少碎、以梳代打、少损伤纤维”的工艺原则。

(2)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3)合理选择打手形式和打击方式——先自由打击,后握持打击,尽量以梳针代替刀片(4)合理配置棉箱机械——采用2-3个棉箱机械,尽量采用多仓混棉机提高混和效果。

(5)在流程中合理设置间道装置,加强流程对原料的适应性。

9、开机顺序:开凝棉器→开打手→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关机顺序:关给棉罗拉→关打手→关凝棉器,由后依次向前。

10、(1)短流程(2)慢速度(3)大隔距(4)防堵、防粘六、论述题1、(1)开松作用的部位①角钉帘对压棉帘与输绵棉帘夹持的棉层的加速抓取②角钉帘与压棉帘间的撕扯③均棉罗拉与角钉帘间的撕扯④剥棉打手对角钉帘上棉块的剥取打击开松(2)影响自动混棉机开松作用的主要因素①两角钉机件间的隔距②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速度③角钉倾斜角与角钉密度实际生产中,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加快均棉罗拉的转速、适当加快角钉帘的速度、缩小均棉罗拉与角钉帘间的隔距提高开松效果。

(3)除杂部位①角钉帘下方的尘格②剥棉打手下的尘格(4)影响自动混棉机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①尘棒间的隔距:应大于棉籽的长径,一般进口为8~15mm,出口为10~20mm②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③剥棉打手的转速一般为400~500r/min④尘格包围角与出棉形式2、影响豪猪式开棉机的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1)速度与隔距①豪猪打手速度:给棉量一定时,打手速度高,开松、除杂作用好。

一般500~700r/min。

加工纤维长度长、含杂少、成熟度差的原棉和化纤(化纤采用梳针滚筒)时,选用较低转速。

②给棉罗拉转速由产量决定,产量低时,转速低,有利于提高开松除杂效果。

③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由纤维长度和喂入棉层厚度决定,一般较长纤维用11mm,较短纤维用6mm④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逐渐放大。

一般纺中特纱时,进口隔距为10~18.5mm,出口为16~20mm。

⑤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进口一组:11-15mm(14根),中间两组6-10mm(17根),出口一组4-7mm(15根)。

由大到小。

⑥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隔距:一般为2mm(防止反花)(2)气流和落棉控制①打手室的气流规律②运用打手室气流规律进行落棉控制合理配置打手和风扇速度:一般在打手速度为480-600r/min 时,前方机台凝面器风扇速度为1000-1300r/min。

合理调整尘棒间的隔距:采用大—小—大的隔距配置方法,可增加出口处的补入气流,增加可纺纤维的回收。

合理控制进风方式和路线:后箱采用死箱的方式,前箱采用活箱的方式。

3、(1)加强各单机利用棉箱内的光电管或摇栅(摇板)对棉箱内棉层的高度进行控制。

(2)加强均棉罗拉对角钉帘上棉层的厚度进行控制。

(3)加强对“V”形帘棉箱(A092A)或振动棉箱(A092AST,FA046)中棉层的高度进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