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一:高一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
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
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教案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岳麓版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历史第1课《鸦⽚战争》教案 鸦⽚战争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私鸦⽚引发的⼀场战争。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历史第⼀课《鸦⽚战争》岳麓版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鸦⽚战争》教案设计 教学⽬标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战败的根本原因。
弄清楚鸦⽚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设计 (屏幕展⽰)与⼴东有关的⼀组图⽚——有黄埔军校、黄花岗七⼗⼆烈⼠墓、孙中⼭、虎门销烟⼴场的图⽚,让学⽣判断并指出:在这些地⽅曾发⽣过什么重⼤事件?它们⼜分别承载着怎样的⼀段历史呢?并简单说明近代史的分期,结合虎门销烟的图⽚导⼊本课讲的内容。
(⼆)教学结构 ⼀、虎门销烟(鸦⽚战争起因的分析) 1、⽇薄西⼭(鸦⽚战争前⼣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鸦⽚⾛私) 3、临危受命(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次鸦⽚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 (提问)指导学⽣阅读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具是帆船。
当时,从英国航⾏到中国必须绕过⾮洲好望⾓,⾄少要4个⽉,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显⽰幻灯⽚)⼀、虎门销烟(鸦⽚战争起因的分析) 1、⽇薄西⼭(鸦⽚战争前⼣中国与世界) (图⽚展⽰)展⽰有关鸦⽚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部分图⽚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弄清这⼀问题,通过相关资料⽚,创设情境,烘托⽓氛,集中学⽣注意⼒. (活动)填表。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岳麓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明白得中国战败的缘故。
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阻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缘故。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缘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要紧内容。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宽敞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指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缘故。
学生一样能回答出全然缘故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截了当缘故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由鸦片战争的缘故引出本目的知识点,提问: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逼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辨析两组概念:“出超和入超、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尽管清王朝差不多专门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因此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斗争力以及严峻的社会问题。
鸦片带来的庞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猛烈的讨论。
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缘故。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明白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斗争力,最终中国战败。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 必修1

鸦片战争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难点: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能力培养:二、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引发学生思考,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归纳;提出目标学生自学的同时,老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导入新课:(一开始便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让学生看课本77页的阅读与思考两段材料:引导学生思考:1、18——19世纪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国的差距在哪里?2:林则徐禁烟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是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一个教学目标的突破:虎门销烟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题目比较熟悉,问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针对学生不了解的而且与课标联系比较紧密的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2、教学步骤:1)设问激趣、引发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让学生结合课本,老师和学生共同找出答案:贸易逆差——鸦片走私——危害极深——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林则徐禁烟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引导:非法的经济走私,已经严重危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林则徐站在民族立场上。
3)逆向思维,激发思考:西方有的学者认为:禁烟危害了英国的经济利益,就应该教训中国,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此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在进一步提问: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概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而中国的闭关自守使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即使没有禁烟运动,他们侵略中国的战争也是迟早要发动的。
教学目标二:《南京条约》及战后的中国教学步骤:1)打出鸦片战争地图,简明介绍战争经过。
为了突出中国战败的原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2)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层层剥笋法。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3)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原因【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教学难点】:1、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原因2、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鸦片战争过程,识记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以及中方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的问题,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不屈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并从这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中,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始形成。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辅以问题探究法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各国都要大规模销毁缴获的毒品,作禁毒宣传,而我们中国政府却早在6月3日就开始大规模的禁毒宣传,大家知道这是为纪念什么事件吗?生:……(虎门销烟)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虎门销烟,找出销烟的背景、禁烟的概况、禁烟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工业革命(18C中期)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却闭关自守。
●(2)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3)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4)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2、销烟概况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虎门销烟:1839.6.3----6.25
●国际禁毒日:6.26
●3、销烟意义
●(1)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走私大量掠夺中国财富的阴谋。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原因:
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点评学生观点在总结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当时英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而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缺乏,无法满足需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掠夺市场的工业原料,即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虎门销烟只是借口或称导火线,他们借口为自由贸易而战。
1)原因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与中国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市场
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①广州——厦门——定海——天津
②广州——东南沿海地区(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上海、镇江)——南京
战争经历了两个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是第一阶段,英军封锁珠江口,进犯厦门、定海直至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以“措置不当”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6月——1842年8月为第二阶段,英军侵占香港岛后,进攻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清军战败求和,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战争结果---中国战败
请同学们阅读《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这一目的小字内容,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1、战败原因: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军备落后
2、根本原因:制度的腐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开、割、税、权、赔。
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中
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但也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
转运站和海军基地
3、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4、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5、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思考:哪些条款反应了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满足西方各国的胃口。
他们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了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于是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中英贸易状况
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
②英法美等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借口)
2、经过(1856年~1860年)
广州——大沽——天津——北京
1856年至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首先挑起战争,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国联合发动战争。
战争经历两个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占领天津为第一阶段;1859年英法再度挑起战争——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为第二阶段,最后清政府被迫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6----《天津条约》
1860.10----《北京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加深
(1)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
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对清政府的影响
•A、权力结构的变化:
•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B、思想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是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扩大
㈠从战争的进程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帮凶;
②侵略时间增长:两年多——四年;
③侵略范围扩大: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一直到清都城;
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英法美三国五个条约——英法美俄四国八个条约。
㈡从战争的影响看
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五处通商、割占香港岛——十一处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并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②主权:领土、司法、关税——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内河航运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③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