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1. 理论部分1.1 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序号内容学时1 微生物学基础82 生物化学基础83 分子生物学84 细胞培养技术85 发酵工程学8序号内容学时6 生产工艺优化87 质量控制体系88 新药研发流程89 现代生产技术81.4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2.1 实验设计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检测;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心机等;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等;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及培养大学生素质等环节 出现 的问题. 本研 究以生物制药工艺 学的 实验教 学体 系、 实验教 学 内容、 实验教 学手段及 实验
设 置 中各 知 识 的合 理 配 置 为 主线 进行 探 讨 , 立 了生物 制 药工 艺 学完 整 的 教 学 实验 项 目、 现 时代 要 求 并 具备 特 色和优 确 体
Ab ta t s r c :Bip a ma e tc r c s so eo h i o re fbo n ie rn .Ai i tt ep o lm h tt ee p rme a y tm o h r c n isp o esi n ft emanc u s so ie gn e ig m nga h r be t a h x e i ntls se d e tf l elc h e eo m e fbi o ia ehn lg n h s u so heq aiy tann fc l g t e t ,a n e tg t n o sno ul rfe tt ed v lp nt olg c l c oo ya dt eis e ft u l r iigo ol esud n s n iv siai y o t t e o a o tt em an t o g to sa ls ig e p rme t lta hi y tm , e p rme a e c ig c n e ,e p rme a e c ig meh d, b u h i h u h fe tb ihn x e i n a e c ng s se x e i ntlt a hn o tnt x e i ntlta hn t o a dt err a o a ec re p n e ewiha p cso ip am a e tc r c s a e are t I mp o e t d n s bit fi— n h i e s n bl o r s o d nc t s e t fbo h r c n isp o esh sbe nc ridou. ti r v ssu e t ’a l yo n i n v t n,c lia e t d n s o r h n iec p ct n p r to o ai o u t tssu e t ’c mp e e sv a a iy a d o ea in,e l y e ta a t bl y Fial v mp o m n d p a it . n l i y,i p o ie ee e c ort e t r vd s rf rn ef h ta hn eo m n e eo m e to t rc u s s e c ig r fr a dd v lp n fohe o r e Ke r :bo h rn c n isp o e s e p rm e t lta hn rf r y wo ds ip a ra e tc r c s ; x ei n a e c ig;eo m
生物制药技术教学改革方案

3-1-7《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课程定位分析本课程学习领域是生物制药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领域之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方法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发展社会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今后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生物制药技术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制药的原理,指导和解决今后实际工作中的理论问题。
使学生熟知生物制药的常规方法和手段,并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其他科目的学习,使之成为一个工作能力强、适用面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行动为向导进行教学”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是典型工作任务导向的职业技能课程,本课程设在第二学期,72课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职业行动能力:1.能够独立收集资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系统而有规划地开展工作2.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生物制药工艺方案3.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生物制药各项技术的实施。
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生物制药技术各岗位的操作技术。
2. 学会综合应用所学技术原理处理问题的方法,便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 探索并实践岗位轮训驱动式见血模式,并不断改进。
三、职业背景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竞争方面,人才和科技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后续及补充,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二十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把发展及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订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及培训体系。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亦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

在作业布置系统袁 老师会通知部分章节采用学生授课的方式袁本 科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袁 根据实际情况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大 组袁每组 5 名学生袁课前这五名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袁分配属于自己研究 课本的知识内容袁最后在课上由其中一位学生代表进行分析整理与总 结袁制作 PPT 进行讲授袁之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袁根 据讲课内容的丰富度尧台上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综合记分制 度袁此分数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遥 这种授课方法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 积极性尧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袁而且对其今后的生活尧工作和学习 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遥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物 分离技 术 ” 和“ 生 物药物 制造工 艺 ” 为主 , 并将 教研
组 教师的 多项科 研成果编 入书 中; 2 0 0 0 年 ,为适 应 国 内外生物技术 药物迅速发展 的需求 , 我们制订 了新 的 教 学大纲 , 将 蛋白质工程 、 转基 因技 术 、 单克 隆抗 体技 术 等生物制 药新 技术系统地纳入 教学 内容 中 , 经过数
2 0 15年 3 月 第 9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1 0N TEA CH I N G F0 RU M
Ma r . 201 5
N 0. 9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 学改革 与实践
郑 珩, 劳兴珍 , 何 书英 , 高 向东 , 孔 毅, 吴梧桐 ( 中国药科 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学 中需 要不断补充新 知识和新 内容 , 也为课程教 学提 出 了更高 的要求 。 为此 , 近年来我们不 断在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上进行改革 和探 索 , 培养和锻 炼学生从 事生
2 . 课 程教学 内容更 新与优化。 经更新后 , 本课程 的
教学 内容 主要分 成三大 部分 : 一是 基础篇 , 介绍 生物
和解决 问题能力 等有 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周 。我们 长期 以来一直非常重视 生物制药工艺学 实验课程教学 , 不
断更新实验 内容 , 并 通过“ 综合设计 性实验 ” 、 “ 开放 实 验” 、 “ 大学生 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 、 “ 创业实践训 练” 等
多种项 目导向的学习方法 , 将学生被 动进行实验操 作 转变为 主动思 考和设计实验方案 , 不仅提高 了学生 的 创新思 维能力 , 还 极大地 调动 了他们 的积极 性 , 大部 分 开放实 验和创 新实验 都是 学生 在周末 和寒暑 假期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教材: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齐香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学时:36学时任课教师:陈俊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定义3.熟悉生物药物的特点、分类4.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前景【教学重点】1.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生物制药相关定义(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制药工艺学及生物制药工艺学:定义、相互关系、任务二、生物制药相关定义1.生物药物2.抗生素3.生化药物4.生物制品5.生物制药6.基因工程药物三、生物药物原料来源四、生物药物的特点1.生物药物药理学特性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3.生产制备的特殊性4.检验的特殊性5.生物药物剂型要求的特殊性五、生物药物的分类(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类药物及基衍生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维生素类药物(二)按原料来源分类(三)按功能用途分类六、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七、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八、生物制药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掌握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3.熟悉生物药物质量检定程序4.熟悉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5.了解生物药物质量各级标准的制定【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物质量的评价一、生物药物质量检定1.取样2.鉴别3.检查4.含量测定5.检验报告的书写二、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药物的质量标准一、药品标准二、三级药品标准第三节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一、GLP二、GCP三、GMP四、GSP五、GAP第四节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一、理化分析法二、酶法三、电泳法四、生物检定法第五节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一、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二、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宿主细胞2.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3.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4.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1)生物效价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查(3)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4)蛋白质性质的鉴定(5)杂质检查(6)安全性评价第六节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一、新药研究开发(R&D)的主要过程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制及审报1.工程细胞(菌)的构建与实验室研究阶段2.中试与质量检定阶段3.临床研究阶段4.试生产和正式生产阶段三、原料药的研究(一)化学结构(二)理化性质(三)新药稳定性研究1.稳定性的含义及分类2.化学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四)新药的鉴别(五)新药的纯度第三章抗生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抗生素的具体含义2.掌握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抗生素的生产工艺4.熟悉抗生素的分类5.熟悉抗生素的质量控制6.了解抗生素的发展史7.了解抗生素的应用【教学重点】1.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抗生素的生产工艺3.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抗生素的含义2.抗生素的物质来源3.医疗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第二节抗生素的发展简史一、抗生治疗和抗生素的发现二、我国抗生素研究及生产概况第三节抗生素的分类一、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二、根据医疗作用对象分类三、根据作用性质分类四、根据应用范围分类五、根据作用机制分类六、根据抗生素获得途径分类七、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八、根据化学结构分类第四节抗生素的应用一、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二、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三、抗生素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四、抗生素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五、抗生素在工业上的应用六、抗生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五节抗生素工业生产及工艺一、抗生素工业的性质二、抗生素生产工艺过程1.菌种2.孢子制备3.种子制备4.发酵5.了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6.抗生素的提取7.抗生素的精制第六节抗生素质量控制一、性状二、鉴别试验三、一般项目检查1.酸碱度2.熔点3.比旋度4.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5.干燥失重或水分6.炽灼残渣及重金属7.异常毒性8.热原10.无菌试验11.杂质12.溶出度13.注射用抗生素中不溶性微粒四、含量测定第七节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一、抗生素剂量表示法二、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法1.稀释法2.比浊法3.扩散法管蝶法第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青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3.熟悉青霉素的性质【教学重点】1.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1.结构特性3.化学性质4.作用机制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概况三、临床应用的主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生物活性第二节青霉素一、天然存在的青霉素二、青霉素的理化性质1.稳定性2.溶解度3.降解反应4.紫外吸收光谱5.过敏反应四、青霉素的发酵生产(一)青霉素生产菌种(二)青霉素发酵1.生产孢子的制备2.生产种子的制备3.发酵生产4.影响发酵生产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三)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萃取和精制3.结晶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红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3.了解红霉素生物合成原理【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与组分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第三节红霉素的生物合成1.红霉内酯环的合成2.内酯环的修饰3.糖的生物合成、连接和修饰第四节红霉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孢子制备及控制要点种子培养及控制要点发酵生产及控制要点提取和精制第六章四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四环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脱水化合物差向化合物降解反应螯合物与复合物第二节四环素的发酵工艺一、生产菌种二、种子制备及控制要点三、发酵工艺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1.培养基2.培养温度3.pH的控制4.溶氧的影响及控制第三节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一、发酵液的预处理二、四环素的提取1.沉淀法2.离子交换法3.四环素纯化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链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链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第二节链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一、链霉素的结构二、链霉素主要理化性持1.存在形式2.稳定性3.溶解度4.光学性质5.链霉素盐类的性质6.链霉素的降解反应7.氧化和还原反应8.醛基反应第三节链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一、菌种二、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碳源的影响及控制2.氮源的影响及控制3.无机元素的影响及控制4.通气和搅拌的影响及控制5.温度的控制6.pH的控制7.中间补料的控制第四节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离子交换法发酵液的过渡及预处理吸附和解吸精制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熟悉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一、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1.阻断变株法2.突变克隆法3.直接克隆法4.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5.寡核苷酸探针法6.同源基因杂交法7.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的方法二、几种典型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1.红霉素2.青霉素三、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1.将产生菌基因随机克隆到原株直接筛选高产菌株2.增加参与生物合成限速阶段基因的拷贝数3.强化正调节基因的作用4.增加抗性基因四、改善抗生素组分五、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六、产生杂合抗生素1.不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重组2.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个酶基因的突变3.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引入一个酶基因4.利用底物特异性不强的酶催化形成新产物第二节细胞工程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一、细胞工程在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方面的应用二、产生新的化合物第九章生化药品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生化药物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重点】1.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化药品的分类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类药物5.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第二节生化药物的特点1.生物原料的复杂性2.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3.生物材料的种属特性4.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相关5.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第三节传统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一、生物材料的选择和保存(一)材料的选择1.合适的生物品种2.合适的组织器官3.合适的生长发育阶段4.合适的生理状态(二)材料的收集和保存1.保存方法2.影响冷冻保存质量的因素二、生物材料的预处理(一)组织与细胞的破碎(二)细胞器的分离(三)制备丙酮粉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一)提取方法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提取活性物质中的一些保护性措施(三)影响提取的因素(四)常用的提取方法四、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一)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二)干燥五、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一)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二)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三)分离纯化的基本程序和实验设计(四)分离纯化工艺优劣的综合评价第十章氨基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重点】1.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一、氨基酸的组成结构与理化性质二、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三、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四、用于治疗肿瘤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五、治疗其它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第三节氨基酸的生产方法一、蛋白水解法二、化学合成法三、酶法四、直接发酵法五、微生物生物合成法第四节赖氨酸的生产一、概述二、性质三、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四、赖氨酸的发酵生产(一)赖氨酸生产菌种及扩大培养(二)赖氨酸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三)赖氨酸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性质2.发酵液预处理3.赖氨酸的提取4.离子交换提取赖氨酸的工艺条件5.赖氨酸的精制五、赖氨酸的酶法生产(一)赖氨酸的酶法转化(二)赖氨酸的酶法拆分第十一章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2.掌握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多肽、蛋白质、细胞因子二、生物技术在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开发中的应用第二节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多肽类药物1.多肽激素2.多肽类细胞因子3.含有多肽成分的组织制剂二、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降钙素1.生理活性和临床应用2.结构与性质3.生产工艺4.生物活性测定(二)胸腺激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活力测定第三节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备一、蛋白质类药物1.蛋白质类激素2.血浆蛋白质3.蛋白质细胞因子4.黏蛋白5.胶原蛋白6.碱性蛋白7.蛋白酶抑制剂二、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结构与性质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三、干扰素1.干扰素的定义2.分类3.结构与性质4.生物学活性及用途5.传统生产方法6.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四、胰岛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质量检验4.胰岛素制剂5.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6.重组DNA技术制备人胰岛素五、白细胞介素-21.IL-2的结构与性质2.IL-2的传统制备工艺3.质量检验4.基因工程IL-2的制备第十二章核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核酸类药物的分类二、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第二节主要核酸类药物的生产一、DNA与RNA提取与制备二、A TP的制备1.以嘌呤为前体生产ATP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2.直接发酵生产ATP的工艺及控制要点三、核苷类药物的制备(一)肌苷发酵生产1.生产菌种2.肌苷产生菌和选育3.肌苷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二)聚肌胞苷酸的生产第十三章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酶类药物相关定义2.掌握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二、治疗酶的来源三、治疗酶的种类四、酶类药物传统生化制备方法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治疗酶第二节重要酶类药物的性质及生产方法一、胃蛋白酶1.来源与作用2.理化性质3.药动学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二、尿激酶1.概述2.结构性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传统生产工艺5.质量控制6.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生产三、门冬酰胺酶1.来源2.作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生产工艺四、超氧化物歧化酶1.来源2.组成结构与性质3.作用与作用机制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来源与特征2.作用3.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4.t-PA的生产第十四章糖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糖类药物的类型及生物学活性一、糖类药物的类型及作用1.单糖2.单糖衍生物3.寡糖4.多糖二、多糖的生理活性第二节糖类药物的制备方法一、动植物来源的糖类药物的生产(一)单糖、低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二)多糖的分离与纯化1.分离2.纯化二、微生物来源的多糖类药物的生产第三节重要糖类药物生产工艺一、甘露醇(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二、1,6-二磷酸果糖(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酶转化工艺2.固定化细胞制备工艺(三)检验三、肝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盐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2.酶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三)检验1.生物检定法2.天青A比色法四、硫酸软骨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五、透明质酸(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第十五章脂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脂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熟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3.掌握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2.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原料来源和生产方法(一)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二)化学合成或半合成(三)生物转化法第二节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一、前列腺素E21.性质和来源2.生产工艺3.质量标准与检定二、卵磷脂1.性质和来源2.脑干卵磷脂制备工艺3.蛋黄卵磷脂超临界萃取技术第十六章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相关定义2.生理作用特点3.分类二、一般生产方法1.化学合成法2.发酵法3.直接提取法第二节重要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生产一、维生素C1.结构和性质2.维生素C的合成(1)传统方法(2)两步发酵法(3)合成VitC 新工艺路线和代谢基因工程菌的研究二、维生素B2三、维生素B12四、细胞色素C五、辅酶Ⅰ六、辅酶Q七、辅酶A第十七章甾类激素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2.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甾类激素药物的分类及生理作用二、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发展过程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一)微生物转化的特点(二)微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第二节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一、甾类激素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二、甾类激素药物生产原料三、微生物生物转化生产法(一)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一般方法(二)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第十八章生物制品【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品相关定义2.掌握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3.掌握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4.掌握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5.掌握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重点】1.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2.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3.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4.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生物制品2.疫苗亚基疫苗、活体重组疫苗、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二、生物制品的分类(一)根据材料分类(二)根据用途分类三、生物制品的免疫学基础1.机体的抗感染免疫2.人工免疫第二节生物制品的一般制备方法一、病毒类疫苗的制备1.工艺流程2.毒种的选择和减毒3.病毒的繁殖4.疫苗的灭活5.疫苗的纯化6.疫苗的冻干二、细菌类疫苗和类毒素的一般制备方法1.菌种的选择2.培养基的营养要求3.培养条件的控制4.杀菌5.稀释、分装和冻干三、抗毒素的制备工艺第三节生物制品质量要求与检定一、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一)理化性质检定1.物理性状2.蛋白质含量3.纯度检查及鉴别试验4.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大小测定5.防腐剂含量测定(二)安全试验1.外源性污染的检查2.杀菌、灭活和脱毒检查3.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4.过敏性物质的检查(三)效力试验1.免疫力试验2.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度测定3.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单位测定4.血清学试验5.其他有关效力的检定和评价三、生物制品检定标准第四节重要生物制品的制备一、乙型肝炎疫苗(一)基因工程疫苗1.酵母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二)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制备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制备四、卡介苗的制备五、霍乱疫苗的制备六、白喉类毒素的制备七、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第五节核酸疫苗一、概述1.核酸疫苗2.核酸疫苗的优点3.核酸疫苗的缺点二、核酸疫苗的构建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准备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3.重组子导入宿主细胞4.重组子的克隆筛选与鉴定5.核酸疫苗在体对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三、核酸疫苗的制备1.工程菌的扩增2.核酸疫苗的纯化四、核酸疫苗的质量监控1.浓度测定2.纯度测定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五、核酸疫苗接种任途径六、核酸疫苗作用机制第十九章单克隆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6.掌握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抗体一、抗体的生成二、抗体的分子结构三、抗体的分类四、抗体分子的功能第二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抗原和动物免疫二、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生产三、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四、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鉴定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六、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三节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一、工艺流程二、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培养基2.饲养细胞制备3.亲本细胞准备4.固定化抗大鼠K轻链单抗的制备5.细胞融合6.杂交瘤细胞筛选7.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第四节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系统一、在重组噬菌体中筛选生产抗体1.组合抗体文库2.随机多肽文库3.目的基因噬菌体抗原决定簇文库二、在植物中生产抗体。
结合eClass网络教学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研究型教学改革

结合eClass网络教学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研究型教学改革一、背景介绍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及生物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方向,涉及到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过程、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对于实际生产过程的了解有限,参与度和探索性学习比较欠缺。
针对这一情况,研究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设计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研究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的转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科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eClass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料。
在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可以设置相关课程模块,包括生物工艺学基础知识、生物反应器设计、微生物发酵工艺、细胞培养工艺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 学习资源的丰富除了课程内容,研究型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eClass平台可以链接到各种学术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让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料和科研成果。
还可以设置在线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生产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创新1. 项目驱动的学习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引入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实际案例,设计学生课程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制定等方式,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课堂互动与讨论eClass平台可以设置在线讨论区和论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学习感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方案

3-1-7《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造就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对象08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三、生物制药工艺的发展与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国的生物制药工业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制药发展阶段,近代生物制药发展阶段与现代生物制药发展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生物制药工业处于“传统的脏器制药”发展阶段,主要综合利用动物脏器加工制造生化粗品原料与制剂,工艺落后,自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世界生物制药工业已经进入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时代。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课堂教育方式。
这个方式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有些理论过于抽象和深奥,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缺乏发现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四、改革方案1、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倾斜,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成才,提高学生的成才率。
2、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逐步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一全程灌输的方法,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资源:教师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对优秀课件实行资源共享,逐步推行远程教学,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
4、改革考试制度以口试、笔试、操作、闭卷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实现考试方法的改革;以突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考试内容的改革;创造和谐的考试环境,通过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双方的指导和检验功能及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功能,努力使学生通过考试、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封闭型考试向开放型考试转化。
生物制药系张媛20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7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
学习情景:酶类药物生产工艺
实施说明:
任务目标描述;通过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引导),研究性学习(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注意学生主体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视屏、PPT、教材。
教学必备的技能:能根据教学方法合理的设计教学情景;使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能逐步推演酶类药物生产步骤。
实施过程:
(一)任务驱动——教师提出任务要求
酶类药物生产过程和原理。
注重经典工艺设计思想,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教师下达任务书,提出问题,比如: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流程,这些流程对生产有何影响等。
(二)自发讨论式教学——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资讯、计划获得决策(学生查阅资料、写出计划、最后决策),
同时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获得指导,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电脑设计等
内容中的一些概念有层次的提出,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动手实施——学生实际操作
任务实施:在抉择基础上,学生实施工作任务,并进行验证。
准备:由学生自主设计酶类药物生产流程,并对其中工艺进行描述和解释。
(教师指导)
操作:根据设计,生产酶类药物,并对其活性,纯度进行验证。
(教师指导)在此教学活动中,倡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即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相关准备、教师随时指导,学生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
(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
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总结理论知识点,进行
工作任务评价,进一步巩固任务课题目标。
学生:完成生产工艺原理分析与实践报告。
附:教学方案、任务评价标准
教学方案
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
(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
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总结理论知识点(超氧化物岐化酶生产流程)、生产过程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解释原因,进行工作任务评价,进一步巩固任务课题目标。
学生:完成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生产实践报告。
被动的学习既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怎么做,学生在学习中学着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并指导自己怎么做,使教、学、做和一。
另外,树立全新的考试观念,使考试不但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还具有导向、反馈功能,成为学生认识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的手段。
教学中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着力在实践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用中掌握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配合课堂提问,课下作业,实验课等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
平时考核与教学进度结合,分为八个模块,考核方式测验,动手操作,实验考核及作业出勤等综合评价,实践技能不能用多少分来衡量,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只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依次不能通过、可第多次,直到通过为止。
期末考试以老师集中命题,学生抽签选题,限时独立完成。
生物制药系王磊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