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合集下载

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真的假的

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真的假的

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真的假的(实用版)目录一、广东话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二、广东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的原因四、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较五、广东话的影响和现状正文一、广东话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广东话,也被称为粤语,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

它起源于唐代,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广东话的音韵结构丰富,声调种类繁多,表达方式生动形象,这使得它在汉语方言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广东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清朝末年,广东话曾一度被作为官方语言使用。

当时,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国内政局动荡,粤港澳地区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广东话因此成为国内外交流的主要语言,其地位可见一斑。

三、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的原因民国初年,国语运动兴起,广东话作为南方地区代表性的方言,曾被提议作为国语。

然而,由于当时北方地区的势力较强大,广东话最终未能成为国语。

这一历史事件使得广东话差点成为国语。

四、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较广东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广东话的声调种类繁多,而普通话的声调相对较少;广东话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而普通话则相对规范、统一。

这也使得广东话与普通话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五、广东话的影响和现状尽管广东话没有成为国语,但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海外华人社区使用广东话进行交流,这使得广东话成为海外华人的重要语言标志。

而在国内,广东话仍然在南方地区广泛使用,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广东话和普通话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这有利于促进双方的融合与发展。

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

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

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

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

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

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

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

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

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

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

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

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

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

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

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但粤语中也存在一些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语法结构,以下对粤语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结构作简要的解释。

一、副词:粤语是把先字放在后边的,如:你行先你先走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了饭再看报纸某些情形广东话会用先字,但普通话不一定用,如:等埋老窦番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吃饭广东人多数称父亲为老窦。

叫阿爸或爸爸的也有。

以香港现况母亲多叫阿妈或妈咪,也有叫老妈子的。

至于‘老母’这个叫法则较有趣,通常老一辈人才用这个叫法,或是骂人(说粗口)时才会这样问候人家母亲。

我今晚十点先返嚟我今晚十才点回来。

广东话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去’:、四、动词‘来’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华仔听日去上海。

华仔明天到上海去。

听日=明天。

在广东话中,常对在男性名字后加上‘仔’字。

强仔,明仔,德仔等等。

同样地女孩名字后也可加‘女’字。

珊女,霞女,嫦女等。

这都是对于同辈或晚辈又相熟的朋友才这样叫,而把女孩叫成甚么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甚么仔的普遍。

几时嚟香港探我?甚么时候到香港来探我?来,在广东话说嚟五、词序比较:广东话 普通话A+形容词+过+B A比B+形容词德民高过阿珊 德民比阿珊高嘉敏间屋大过咏聪果间 嘉敏的房子比咏聪的大 香港说的屋是整个居住单位,房是屋内的其中一个间格,如睡房,书房,或由一间大面积的屋,间出几个房间来分租,称为租房。

在国内单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说的单位,是一栋大厦其中一 户。

广东话 普通话动词+副词 副词+动词你比其它人攞多左几粒糖 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果食多只鸡翼啦 多吃一只鸡翅膀吧睇少啲电视啦 少看点电视唔够时间啦,要行快啲先得架啦。

时间很紧迫了,要快点儿走才行。

讲慢啲啦,我听唔清楚。

慢点儿说,我听不清楚。

这类副词,广东话通常是放在动词之后,但日常对话中也可放在动词之前,如:快啲行 慢啲走 快啲食 少啲饮酒广东话 普通话A+谓语+副词+B A+比+副词+谓语美宝食多我一碗饭 美宝比我多吃一碗饭呢个月同上个月比较,这个月比上个月用少咗50度电。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一、读音的区别:
1、没有zh、ch、sh和z、c、s的变化
但是
但系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zh、ch、sh组声母字与z、c、s 组声母字单独练习
政治 指正 专职 出差 车窗
闪烁 神圣 手术 做作 遭罪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粗糙 仓促 从此 思索 搜索
❖ zh、ch、sh组声母字与z、c、s ❖ 组声母字综合练习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 1你好!好耐无见!过得点啊? ❖ 2我几好啊!你又过得点啊? ❖ 3多年无见,你靓女左啊! ❖ 4甘耐无见,你高大左啊! ❖ 5几时得闲出来饮两杯啊! ❖ 6我几时都得闲 ❖ 7我尼排比较忙 ❖ 8我屋企电话系几多啊? ❖ 9我赶时间,要走先了,迟D再联系。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粤语与普通话的区别:
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回忆一下什么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粤语与普通话区别
1俗名:广东话、白话 2地位:香港、澳门法定语言
粤语
3.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粤语与普通话同属于汉语,
二、词汇的区别
1、单音与双音 ❖ 广东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成份,所以它的词汇 多是单音节的。而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则应表达为 双音节。例如:
裙--裙子、扇--扇子、尾--尾巴、蚁--蚂蚁
柴--木柴、衫--衬衫、果--水果、知--知道
憎--憎恨、监--监牢、耳--耳朵、识--认识
蟹--螃蟹、蔗--甘蔗、易--容易
制作 沼泽 指责 政策
仲裁 诊所 竹笋 赤字
周岁 超载 插足 纯粹

粤语与普通话的比较 共23页

粤语与普通话的比较 共23页

第二、粤语保留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
古代汉人与土著杂居和对土著的逐渐的同化过程中,不自觉 地吸收了“古越语”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 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 “欺负”这些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
第三、粤语吸收了较多的来来词。在鸦片战争后,香港
粤语与普通话大比拼
小组成员:李婉莹 陈艳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
粤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源于 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被部份中国大陆学者认 为是汉语方言;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认为一门语言。粤语在中国大陆是除官话使用 人数最多及影响力最大的汉语。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主要 分布于中国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海南、香 港及澳门,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中亦被广泛 使用,全球用户有约一亿二千万人。粤语广州
+ 换句话说,粤语( Cantonese) 跟普通话 ( Mandarin Chinese) 在同一个分类等级上,是平行关 系,粤语不是一个dialect(方言),其跟普通话之间的 关系犹如西班牙语跟葡萄牙语之间的关系,同是一种语 系却不是同一种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页,把各 个国家的语言都列出了,在“China”栏目内,排第一的 是“Mandarin”(普通话,也称为满清官语),排第二 的就是“Cantonese”粤语了。事实上国际上也通常默 认粤语是一种单独语言。
中的“store”。
粤语与普通话的不同
+ 一、地位不同。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法定的正式场 合交际用语;而广东话(又称“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二、使用面不同。普通话全国通行,广东话只在广 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通行。 三、语言本身不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㈠语音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1.声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普通话有翘舌音 zh、ch、sh、r,而广东话没有。 2.韵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广东话有韵尾为 m (唔)(只有这一个)的鼻韵母,还有韵尾为 b、d、g的 韵母(即入声韵尾),而普通话没有。 3.声调不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 平、上声、去声;而广东话有九个声调:阴平、阳平、 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

1-粤语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1-粤语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但粤语中也存在一些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语法结构,以下对粤语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结构作简要的解释:一、副词粤语是把先字放在后边的,如:你行先————你先走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了饭再看报纸某些情形广东话会用先字,但普通话不一定用,如:等埋老窦番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吃饭广东人多数称父亲为老窦。

叫阿爸或爸爸的也有。

以香港现况母亲多叫阿妈或妈咪,也有叫老妈子的。

至于‘老母’这个叫法则较有趣,通常老一辈人才用这个叫法,或是骂人(说粗口)时才会这样问候人家母亲。

我今晚十点先返嚟————我今晚十才点回来。

广东话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

二、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星仔听日去上海。

————星仔明天到上海去。

听日=明天。

在广东话中,常对在男性名字后加上‚仔‛字。

如强仔,明仔,华仔等等。

同样地女孩名字后也可加‚女‛字。

如珊女,霞女,嫦女等。

这都是对于同辈或晚辈又相熟的朋友才这样叫,而把女孩叫成甚么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甚么仔的普遍。

几时嚟香港探我?————甚么时候到香港来探我?注意:‚来‛,在广东话中说‚嚟‛。

三、词序比较广东话————普通话A+形容词+过+B————A比B+形容词柄泉高过阿珊————柄泉比阿珊高嘉琳间屋大过咏聪个间————嘉琳的房子比咏聪的大香港说的屋是整个居住单位,房是屋内的其中一个间格,如睡房,书房,或由一间大面积的屋,间出几个房间来分租,称为租房。

在国内单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说的单位,是一栋大厦其中一户。

广东话————普通话动词+副词————副词+动词你比其它人攞多左几粒糖————你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果食多只鸡翼啦————多吃一只鸡翅膀吧睇少啲电视啦————少看点电视唔够时间啦,要行快啲先得架啦。

————时间很紧迫了,要快点儿走才行。

讲慢啲啦,我听唔清楚。

————慢点儿说,我听不清楚。

这类副词,广东话通常是放在动词之后,但日常对话中也可放在动词之前,如:快啲行慢啲走快啲食少啲饮酒广东话————普通话A+谓语+副词+B————A+比+副词+谓语露珠食多我一碗饭————露珠比我多吃一碗饭呢个月同上个月比较用少咗50度电————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用了50度电广东话————普通话主+动+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主+动+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我买咗本漫画比细佬————我给弟弟买了一本连环图漫画是指连环图、小人书。

从语法上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从语法上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从语法上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Ⅰ语法上话与普通话亦有差别,往往把状语修饰成分置于动词之后。

1、副词后置。

例如:你先看——你睇先:我先走——我行先;我比你多——我多过你,等等。

还有双宾语的词序往往相反,例如:给你笔——畀笔你。

2、二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星仔听日去。

而普通话会说成,星仔明天到去。

3、语序比较,比如,粤语会说,你高过a,但是普通话会说,你比a高。

词序上的分别:词序就是指词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词序并不是指在词汇中,语素出现的先后次序,而是指在句式中,词类出现的先后次序。

在普通话与话之间经常出现在词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这些分别归纳成以下几大类:1. 副词的位置不同:普通话与话在这个词序上的分别十分明显;在普通话里,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没有例外;然而,在话里面,有很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例如:话普通话动 + 副副(状) + 动对唔住,我行先对不起,我先走俾多o的啦,咁少o既?多给点吧,怎么这么少哇?讲少o的啦,讲多错多。

少说点吧,说得多错得多。

等埋佢o地,行慢o的啦。

等等他们,慢点走吧。

你出去先,我要锁门你先出去,我要锁门2. 形容词的位置不同在普通话中,形容词往往是用在名词反作为谓语,然而在话中有某些形容词,如:多、少、大、齐等等,经常效在阿词的前面,作为定语,例如:话普通话形(定) + 名名 + 形(谓)多人唔紧要。

人多不要紧。

好生意啦。

生意好啦。

黄先生几好人。

黄先生人挺好。

大风得滞!风太大了!今日真系齐人。

今天人真齐。

3. 双宾语的位置不同宾语是动词的一种连带成份,有时一个动词可以带起两个宾语,如:「他借我两本杂志。

」中的「我」跟「杂志」,这就是双宾语了。

普通话与话在双宾语的先后次序上刚好相反;在普通话里,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人宾语)一名(物宾语),而在话则刚好相反,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物宾语)一名(人宾语)。

粤语普通话翻译 (2)

粤语普通话翻译 (2)

粤语普通话翻译引言概述:粤语和普通话是中国两种主要的方言,粤语主要在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使用,而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粤语普通话翻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粤语普通话翻译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粤语普通话翻译的背景1.1 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粤语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翻译来实现沟通。

1.2 翻译需求的增加:随着粤语地区与普通话地区的交流增多,人们对粤语普通话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 粤语普通话翻译的挑战2.1 发音差异:粤语和普通话的发音存在较大差异,翻译人员需要熟悉两种语言的发音规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2 词汇差异:粤语和普通话的词汇差异较大,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常用词汇,并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翻译。

2.3 语法差异: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翻译人员需要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以确保翻译的语法正确性。

3. 粤语普通话翻译的方法3.1 直译法:直接将粤语文本翻译成普通话,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3.2 意译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将粤语文本进行意译,以使翻译更符合普通话的表达习惯。

3.3 文化翻译法:考虑到粤语和普通话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翻译人员需要适当调整翻译,以使其更符合普通话的文化习惯。

4. 粤语普通话翻译的重要性4.1 促进地区交流:粤语普通话翻译的存在促进了粤语地区与普通话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2 保护语言文化:通过翻译,粤语的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使其不会被普通话所取代。

4.3 促进经济发展:粤语普通话翻译的需求使得相关行业得以发展壮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总结:粤语普通话翻译作为促进地区交流、保护语言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异,并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粤语普通话翻译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能够保护和传承粤语的独特语言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语和普通话在语法上区别浅析
——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陈莲花
摘要:粤语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语言,在上古南越时期便开始产生,与普通话在语音、语调和语法上面大相径庭。

粤语和普通话在语法上最明显的区别在词缀、量词的用法、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和副词状语后置上,本文将就上述几点做简要的论述。

同时也简要介绍几则粤语中的口头禅,感受粤语不可抗拒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关键词:粤语词缀量词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副词状语后置
正文:粤语是粤方言,是流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港澳地区、东南亚华侨、海外华人聚集地的地方方言,目前使用粤语的人数有七千万,仅次于普通话和吴方言。

各地粤语又有所不同,内部分歧比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广府地区的广州话,所以粤语又被称之为广州话。

粤语在南越时期开始出现雏形,在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到唐宋时粤语和中原汉语差距越来越大,趋于成熟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词汇系统及语法结构。

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语法有规约性、抽象性和生成性。

【1】语法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的包括语序、辅助词、词缀、重叠、内部曲折。

本文将从词缀、量词的用法、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和副词状语后置浅略分析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一、粤语在构词方式上有特色的词缀,如词头词尾,变化多端,有限词汇幻变出无限生机,普通话在这个方面则没有体现出来。

先说词头,粤语中词头用得比较多的是“阿”和“老”。

“阿”主要用于称呼别人,如普通话中的“爸爸”,粤语中会说“阿爸”,“妈妈”会说“阿妈”,“哥哥”会说“阿哥”,“嫂嫂”会说“阿嫂”;“阿”也会用于一个人名字中的其中一个字之前,如“陈虹”会叫成“阿虹”等等。

一个词头“阿”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并显得亲切和谐。

“老”则有“老坑”(老头)、“老嘢”(老人家)、“老细”(老板)等等,同样是生活气息浓重。

再说词尾,词尾就多了,有“仔”“鬼”“婆”“哥”“精”等等,这里主要讲“仔”字。

它与普通话的“子”有点相象,但其作用却大得多,是一个用途广泛的后缀。

如:表示细小:果仔(水果)、猫仔(小猫)、耳仔(耳朵)、刀仔(小刀)等等;表示亲昵:超仔(小超)、傻仔(傻子)、姐姐仔(小妮子)、姑仔(指年纪同自己相当的姑姑)、牙仔(婴儿)、臊虾仔(婴儿)等等;表示人称:乖仔(乖孩子)、傻仔(傻瓜)、散仔(游手好闲者)、贼仔(小偷)……等等。

“鬼”则有“衰鬼”(冤家,一般是昵称),“孤寒鬼“(吝啬的人);“婆”则有“衰婆”(讨厌的女人,是昵称),“煮饭婆”(煮饭的女性);“哥”有“新郎哥”(新郎),“细路哥”(小孩子)……
二、粤语中量词可以离开指示词和数词单独使用,但是普通话中量词是不可以离开指示词和数词单独使用的。

例如:“我支笔”,普通话中会说“我这支笔”,普通话中指示词“这”是不可以缺失的;“个人客走咗喇”,普通话会说“那个客人走了”,同样指示词“那”也是不可以省略的;“等阵先喇”,普通话会说“先等一阵啦”,数词“一”是必须要的。

三、粤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语语序为“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普通话则反
之。

【2】
例如:“阿姐送咗一本书我”,直接宾语是“一本书”,间接宾语是“我”,在普通话中会这样表达“姐姐送了我一本书”;“给支笔我”,直接宾语是“一支笔”,间接宾语是“我”,在普通话中表达为“给我一支笔”。

虽然粤方言双宾语序和普通话不一样,但是最值得注意的不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相对语法位置,而是两类宾语的相对语序和动词是否具备“给予”义存在着对应关系。

【3】也就是说,只有动词的语义结构使其带有“给予”义时,这个规律才是成立的。

四、粤语中的比较结构是“主语+形容词+标记+基准”,而普通话是“主语+标记+基准+形容词”。

【4】同时,粤语中的标记用“过”,而普通话中用“比”。

例如:“你高过我”,普通话会说“你比我高”;“阿妹瘦过我很好”,普通话会表达为“妹妹比我瘦很多”。

五、粤语中会出现某些副词状语后置,如“先”“”添等等,而普通话中则没有。

“先”可以紧接着动词后,也可以用在宾语或数量补语后,但不能在动词和宾语或补语之间。

如:“你走先”“人客食先,我啲再食”“你帮下我先”“交钱先,至攞衫”(先交钱,再拿衣服)。

“添”作为副词表示“再”义时,动词后必须带数量词语作宾语或动量时量补语,“添”则必然跟在数量词语后,但“添”不能像“先”一样直接跟在动词后。

如:“你拎只添”“读本添就够了”“我重还要行一阵添”。

“多、少”作为后置状语与“先、添”句法差异更明显,它们必然插在动词和带数量词语的宾语补语之间,只能紧接在动词后。

如:“买多啲水果”“你要识多几个同学仔”“用少啲钱得唔得”(少用些钱行不行)。

“先”和“添”还有意义更虚的用法,由“先”或“再”的意义引申出主观语气。

其中“添”的虚化用法在句法功能上已不完全受上述限制,不一定用在数量词语后。

如:“咩都唔得,到底你想做乜先”(什么都不行,你到底想做什么呢)“你识唔识做先”(你到底懂不懂怎么做)。

添:“你重可以长跑添”(你还可以长跑呢)“佢好似好讨厌我,係未?”(他好像很讨厌我,是不是?)
六、粤语中有趣的口头禅。

“唔该”是粤语中最常用的词之一。

“唔该”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应该”。

你掉了一本书,别人帮你拾起,你说“唔该”。

别人帮你的忙,你应该感谢才是啊,为什么还说“不应该”呢?其实因为这些事你本来不应该为我做的,但你还是做了,强调这一点,正是表达了感激之情。

“唔该”也体现了粤语和普通话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那就是粤语保留了许多古音,“唔”就是南越底层土著人的语言。

“顶你啲肺”,当你做了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别人很生气,广东人就会回你一句“顶你啲肺”。

可以理解为把你的肺顶着,让你不说废话,不做没心没肺的事情。

“麻麻哋”,别人羡慕地赞许你“你的新屋很靓啊”,“你细路仔很劲喔”,广东人会回答说“麻麻哋喇”。

“麻麻哋”直译成普通话是“不怎么样,一般而已”,这是一种谦虚的说话。

“顶硬上”,“顶硬上”一词出自旧社会“咕喱”(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贬称)中流行的一支歌谣。

他们肩负重荷,一步一颤,口中歌唱:“嗨哟嗨呀,顶硬上呀,鬼叫你穷啊!”听了不禁使人对他们的苦境油然而生几分同情,同时也不禁为他们的拼搏精神油然而生几分敬意,“顶硬上”精神就是“拼搏精神”。

我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不要忘记在南粤大地还有粤语这一门富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语言。

粤语和普通话在方方面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也有着一
定的内部联系,是汉藏语系的两支丰富多彩的语言。

语言是美丽的,音韵、节奏。

声调,最美的声音是人的声音,是语言。

也许我们不能像赵元任先生那样“鹦鹉学舌”,对什么语言一听即会,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去领会语言的多姿多彩。

多彩的语言,统一的国语,是语言学研究的肥沃土壤。

珍视我们的语言吧!
[参考文献]
【1】刑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147
【2】刘丹青.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亚太语文教育学报,2001年2期
【3】潘秋平.粤方言给予义双宾语结构的来源.见: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4~229 【4】刘丹青.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亚太语文教育学报,2001年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